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2-05-28 09:01林夏妃吴海霞史静琴宋振华
中国康复 2022年5期
关键词:偏瘫吸气下肢

脑卒中是影响中老年人群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疾病,多数存活患者会遗留偏瘫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研究表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多存在呼吸肌群偏瘫无力和呼吸模式异常,膈肌、腹横肌等呼吸肌是躯干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呼吸肌肌力降低对躯干核心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从而不利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延长了康复治疗进程。同时呼吸肌存在着“血液窃流”现象,呼吸肌群无力或萎缩时血液量会显著降低,而在运动时呼吸肌血流量所占心输出量的比例会显著增加,而骨骼肌血流量会相应减少,造成四肢肌肉血液供应不足,运动能力下降

。研究表明,吸气肌训练不仅可提高吸气肌的力量,还可改善吸气肌的功能,纠正呼吸肌的“血液窃流”现象,增加运动过程中躯干和四肢骨骼肌的血液供应,增强运动耐力,增加无氧运动时间

,有利于增强核心肌群的稳定性,恢复正常的肌肉控制和身体平衡,从而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本研究对4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应用吸气肌训练,并观察吸气肌力量、肺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指标的变化,为吸气肌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康复科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4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中脑卒中的相关诊断标准

;影像学检查(CT和/或MRI)证实存在责任病灶;年龄25~75岁;首次发病,病程2周~3个月;病情稳定;遗留偏瘫症状。排除标准:卒中部位在小脑或脑干;病情进展或生命体征不稳定;血压不稳定;心肝肾等脏器严重疾病;下肢肿瘤、结核、关节炎等骨骼肌肉系统疾病;既往由下肢创伤、手术病史;合并气胸或既往有自发性气胸病史;近4周内曾应用影响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药物;合并其他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本研究采用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42例,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等基线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见表1。

现在很多小学的语文老师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在学习阶段只是简单的通读课文,阅读本课程所需要读的书籍并禁止学生去读课外读物。认为这是在浪费学习时间,甚至一些学校还没收学生的课外读物[1]。这样学习语文,学生哪会有兴趣,让本应该活跃的思维拘束在这小小的课堂。他们殊不知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营养神经、调节血压、血脂、控制血糖等药物,并予以常规康复训练:①良肢位摆放:使患者掌握正确的肢体摆放位置,以利于患者整体康复;②关节活动度训练:由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关节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循序渐进。③患肢强制运动训练,尽量增加患肢的活动次数,减少健侧肢体的活动,促进患肢功能的改善;④核心力量训练,包括肢体旋转、Bobath 球式训练、翻身训练、躯干旋转等,以强化躯干力量,增强躯干关键点和四肢的控制;⑤平衡训练,根据患者具体的肢体功能状态,由易到难;⑥步行训练,在仪器辅助下进行重心移动、行走、跨越障碍物等训练。上述训练每日1次,每次90min,每周训练6次,周日休息,共训练6周。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予以吸气肌训练,仪器应用Power Breathe K5(K5)吸气肌训练器,患者取坐位,身体稍向前倾,训练开始前休息5min,调整至呼吸平稳。首先启动测试程序,在阈值阻力3cmH

O测定患者的最大吸气压(maximal inspiratory pressure,MIP),本周内每次训练时阻力设定为本次测定MIP的30%,周六再次进行测定MIP,以确定下周训练时阻力值。之后患者戴上鼻夹,启动训练程序,进行吸气肌训练,同时记录相关数据,每30个动作为1组,每次2组,每周训练6次,周日休息,共训练6周。

1.3 评定标准

脑卒中后脑组织缺血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伤,部分患者会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平衡能力和下肢运动能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脑卒中患者还存在着偏瘫躯干肌和呼吸肌功能下降,不仅影响肺的通气功能,还会直接损伤咳嗽功能,增加患者误吸和肺部炎症的发生风险,并对患者预后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在运动过程中吸气肌存在着“血液窃流”现象,吸气肌功能降低会导致加快四肢骨骼肌的疲劳,降低患者的运动耐力,不利于患者全面康复和肢体运动能力的改善

1.3.2 次要指标 ①平衡能力: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应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

对两组平衡能力进行量化评估,BBS量表共包括从坐到站、无支撑站立、无支撑坐位、转移、无支撑闭目站立等14个项目,评分范围0~56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平衡功能越好。②下肢运动功能:治疗前后应用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 extremity,FMA-LE)对2组下肢运动功能进行量化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神经反射、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共7个大项(包含17个小项)内容,评分最高34分,评分越高表示下肢功能越好。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后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估内容包括上下楼梯、平地行走、进食、穿衣等10项内容,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④步态分析: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步态分析,仪器应用广州章和电气设备公司生产的Gaitwatch 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价指标为步幅、步频和步速。疗程结束后继续对2组随访6个月,比较2组BBS、FMA-LE及ADL评分。

2.1 2组吸气肌功能比较 治疗前2组MIP、PIF、Ener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MIP、PIF、Energy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增加(

<0.01),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 结果

在高低起伏的绿地草坪中建立下沉绿地,可以促进雨水下渗,能够获得比平坦地面更好的生态效益。在整体的空间营造中,使绿地的标高低于硬质节点的标高,也有效的防止雨水在硬质节点上汇集,阻碍人们的日常活动。

2.3 2组BBS、FMA-LE、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BBS、FMA-LE、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及随访时2组上述评分较治疗前均逐渐增加(

<0.01),观察组各项评分在治疗后及随访时均高于对照组(

<0.01)。见表4。

2.4 2组步态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步幅、步频、步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各项步态指标较治疗前均增加(

<0.01),观察组步幅、步频、步速均大于对照组(

<0.01)。见表5。

从10月中旬至今,叶菜大量上市,马铃薯价格由“低价菜”被动转向目前的相对“高价菜”,随之而来的,是各地走货持续缓慢,需求呈现出疲软态势。

2.2 2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FVC、FEV1、M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MVV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增加(

<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1.3.1 主要指标 ①吸气肌功能:治疗前后应用K5测试系统和训练系统测定MIP、吸气峰值流速(peak inspiratory flow velocity,PIF)和吸气肌能量(Energy),测定时吸气阻力设定为3cmH

O,每个指标均测定3次,取均值纳入研究分析。②肺功能测定:治疗前后应用德国产SCHILLER型肺功能测定仪进行肺功能相关指标测定,包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aximum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

燃煤电厂捕集技术:从燃烧类型划分,主要分为燃烧后捕集、燃烧前捕集、富氧燃烧三种途径。燃烧后捕集是现阶段的主流方向,目前第一代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已趋于成熟。

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多数存在着呼吸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呼吸肌力减弱和通气功能下降,其中89%的患者存在着吸气肌功能受损,而予以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呼吸肌的力量

。MIP、PIF、Energy可客观反应吸气肌力量、吸气时气流速度和吸气肌抗疲劳能力,是全面反应吸气肌功能的有效指标。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MIP、PIF、Energy均明显增加,肺功能指标FVC、FEV1、MVV也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吸气肌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吸气肌功能,提高肺换气效果。吸气肌训练在患者吸气时施加30% MIP的负荷,患者吸气过程中需尽力抵抗所设定的阻力负荷,从而训练以膈肌为主的吸气肌的肌肉力量和耐力,从而重新激活以膈肌为主的吸气肌群,增加吸气肌的力量,激活腹部肌群的协同收缩,从而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

。Jo等

的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接受呼吸训练后腹直肌、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的肌肉活动显著增加,肺的通气功能也显著改善。Lee等

研究也发现吸气肌力量训练可增加脑卒中患者膈肌、腹横肌的厚度,增强呼吸肌的功能,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平衡能力是机体的前庭器官、四肢骨骼、肌肉、肌腱、关节内感受器等多种刺激的协调能力,是身体能够维持各种姿势和进行运动的前提,平衡能力不良是导致脑卒中患者运动障碍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予以呼吸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

。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BB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FMA-LE、ADL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吸气肌训练可提高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吸气肌训练可有效增加呼吸肌力量,进而激活了躯干深层的稳定肌;同时,训练过程也对参与姿势控制的肌肉、关节及皮肤感受器形成有效刺激,进而改善患者的本体感觉,增强机体躯干控制能力,改善平衡功能

。吸气肌训练还可强化心肺的运动功能,进而增加四肢血液供应,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有利于延长运动时间,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吸气肌训练可增加患者呼吸幅度,扩大胸腔容积,增加吸气量和腹内压,有利于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并可改善呼吸模式,协调呼吸肌的运动,增加核心肌群的稳定性,强化躯干的调控和稳定能力,进而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

。国内有研究发现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呼吸肌训练,可增加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步幅、步频、步速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吸气肌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步态,提高步行能力,这主要与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促进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关。

综上所述,吸气肌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吸气肌力量、肺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本研究纳入病例数较少,出院后随访时间较短,并缺乏更多的客观指标验证呼吸肌训练的效果。进一步的研究中应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完善试验方案,进一步验证所得结论,并详细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力求为患者提供更合理的、个性化训练方案。

[1] 陈天竹,邹忆怀,杜钟名,等.手足十二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大脑初级运动区与小脑功能连接的影响[J].中医杂志,2021,62(17):1514-1521.

[2] 施爱梅,郑琦,柏和风,等.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8):712-716.

[3] Cho JE,Lee HJ,Kim MK,et al. The improvement in respiratory function by 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is due to structural muscle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trial[J]. Top Stroke Rehabil,2018,25(1):37-43.

[4] Basso-Vanelli RP,Di Lorenzo VA,Labadessa IG,et al. Effects of 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and calisthenics- andbreathing exercises in COPD with and without respiratory muscle weakness[J]. Respir Care,2016,61(1):50-60.

[5] Pozuelo-carrascosa DP,Carmona-torres JM,Laredo-aguilera JA, et al. Effectiveness of re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for pulmonary function and walking 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20,17(15):53-56.

[6] Menezesk KP,Nasclmento LR,Polese JC,et al.Effect of high-intensity home-based re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on strength of respiratory muscles following a stroke:a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Braz J Phys Ther,2017,21(5):372-377.

[7] 孙亚鲁,李响,张洪蕊,等.进行性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研究[J].中国康复,2021,36(1):17-20.

[8]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9):710-715.

[9] Aleksander Z, Gaj V. Berg balance scale as a tool for choosing the walking aid for patients with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or polyneuropathy[J].Int J Rehabil Res,2021 J,44(2):185-188.

[10] Hernández ED, Forero SM, Galeano CP, et al.Intra- and interrater reliability of Fugl-Meyer Assessment of Lower Extremity early after stroke[J].Braz J Phys Ther,2020,S1413-3555(20):31136-31169.

[11] 于美庆,刘文辉,王丛笑,等.综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36(9):1101-1106.

[12] 江雪英,汪纯姐.运动想象疗法联合情景模拟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4):339-341.

[13] Messaggi-Sartor M,Guillen-Solà A,Depolo M,et al.Inspiratory and ex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in subacute strok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Neurology,2015,85 (7) : 564-572.

[14] Son MS,Jung DH,You JSH,et al. Effects of dynamic neuromuscular stabilization on diaphragm movement,postural control,balance and gait performance in cerebral palsy[J].Neurorehabil,2017,47(3):739-746.

[15] 孙文琳,孟殿怀,刘阳阳,等.悬吊运动疗法联合吸气肌力量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康复学报,2021,31(4):279-285.

[16] Jo MR,Kim NS. Combined re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facilitates expiratory muscle activity in stroke patients[J]. J Phys Ther Sci,2017,29(11):1970-1973.

[17] Lee K,Park D,Lee G. Progressive re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for improving trunk stability in chronic stroke survivors:a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9,28(5):1200-1211.

[18] 何蕾,柴双双,陈亚平.平衡评估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的康复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7):760-764.

[19] 刘金明,章志超,马艳.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 2019,34(1) : 8-11.

[20] 胡碧浓,张凯,祁芳,等. 呼吸训练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儿童痉挛型脑性瘫痪疗效研究[J].康复学报,2020,30(6):447-451.

[21] Haruyama K, Kawakmi M,Otsuka T. Effect of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on trunk function,standing balance,and mobility in stroke patients[J].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2017,31(3):240-249.

[22] 苏国栋,刘惠林,黄梦洁,等.呼吸肌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9) : 1008-1010.

猜你喜欢
偏瘫吸气下肢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如果你很生气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下肢最怕“凉、麻、痛”
晨起关键5分钟,健康轻松一整天
漫画
十大武学秘籍教学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