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如何征收赋税

2022-05-29 05:03邵岩君懿
百科知识 2022年9期
关键词:朝廷财税

邵岩 君懿

自古以来,税收就是国家公共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早在夏代,中国就已出现了“贡”这种赋税征收形式,此后商代有“助”、周代有“彻”,虽名称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君王向民众征收赋税的形式。“税”字缘于“初税亩”,最早见于《春秋》一书。“税”字由“禾”和“兑”两个字构成,其中“禾”指的是征收的农产品,“兑”指的是送达之意。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后,出于拱卫皇权的考虑,在汴京周围设置了数量庞大的禁军。为了防止武人叛乱,宋廷在军事战略上采取“更戍法”,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状况,加之实施“重文抑武”的政策,北宋官员的数量远甚于前代。上述政策的推行,使北宋形成了“三冗”,即冗兵、冗官、冗费,以致朝廷日趋羸弱。北宋中期,王安石意图改变朝廷积贫积弱的困局,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其中的“方田均税法”“青苗法”等均是涉及财税改革的内容。然而,在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和不断阻挠下,王安石变法宣告失败。

两宋之际,朝廷不仅常年与北方少数民族展开军事对峙和战争攻伐,还要给辽、西夏、金、蒙古等政权缴纳岁币。如此高额的军备开支与沉重的贡赋负担,宋廷是如何应付的呢?据历史学家考证,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最为兴盛的朝代之一,其都城汴京和临安的繁荣程度令人叹为观止。正如陈寅恪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据推算,两宋时期的经济总量约占当时全球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二,财税收入也颇为丰盈。那么,宋代是如何征得如此庞大的税收呢?

历代王朝均以田赋收入作为国家财税的基石。宋代一改前代对农田进行严格管控的政策,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发展多元化的农产品种植。由于宋代垦荒面积的扩增与农田水利技术的进步,粮食产量与日俱增。宋承唐制,其田赋征收主要以两税法为主,此外还有附加税。起初,两税是正税,占农民缴纳税赋总额的比重较高。此后,随着地方官吏与豪强的强征,附加的杂税往往超过正税数倍。在附加税种中,尤以“加耗”为甚。正税之外的附加税大多并未充盈朝廷府库,而是被地方胥吏中饱私囊,难怪百姓抱怨“既是无名暴赋,却立为常规”。为了逃避税赋,贫民只得将自己的立锥田产以“诡名寄产”的形式,投献于享有免税特权的豪强名下,自己冒充佃户,以避赋役。

为了应付战事或灾年赈济所需,朝廷在征收正税时采取“折变”之法。也就是说,因临时性需要而改征他物,以避免所征非所需。其实,不论折算何物,只要比价合理,亦未尝不可。但是,朝廷却不惜民力,往往借折变之名反复征收,以此扩大税赋来源,博取其利。苛价折变和重复折变逐渐成为朝廷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也凸显了其日益恶化的赤字危机。除此之外,宋廷还施行“支移”之法,即强迫纳税者自备运输工具和盘缠,将税粮送到指定的地点才算完纳,百姓不得不远赴四五百里之外缴纳税款。倘若不愿支移者,可缴纳一定的费用,即为“脚费”,脚费是按税粮的数量和支移的距离而定。令百姓愤懑的是,有些地区本可就近支移,无需缴纳脚费,但地方官吏却照旧强征,视为正税,可谓荒诞至极。

当然,为了保障财政收入的稳定,朝廷也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尤其是灾荒之年的救荒与赈济,凡遇“水旱、蝗螟、饥疫之灾,治世所不能免,然必有待之”。较之前代而言,宋廷救荒赈恤颇为精业,通过救荒之策,民力得以纾缓,农业生产得以恢复,从而保证了田赋的持续稳定。

单靠田赋税收无法支撑国家捉襟见肘的财政所需,为此,朝廷通过多项政策鼓励民间发展工商业。宋代手工业,无论是经营规模、生产分工、生产技术,还是产品的品种、产量、质量,都远甚于隋唐,不仅经营规模有所扩大、生产技术稳步提升,而且生产流程更为专业,从宋瓷窑场出土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等瓷器就可见一斑。

农业和手工业的兴盛,推动宋代商业发展日臻繁荣。囿于北方少数民族常年盘踞西北一带,原有的陆上丝绸之路已被阻隔,为加强与海外之间的贸易,转向由海路前往东南亚及印度等地,海上丝绸之路逐渐繁荣兴盛。工商业的繁荣,为扩增征收工商税奠定了基石。为了促进商业的繁荣,宋代打破了市坊界限,首开夜市,同时明令各地不得设置关卡,阻碍商贸活动,今人从《清明上河图》中熙熙攘攘的商贸景象中也可窥见一二。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朝廷开始对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商品实行专卖制度,由此产生了禁榷法。所谓禁榷,指的是政府对盐、酒、茶、铁等日常物资的专卖制度。禁榷是除田赋外,宋廷获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尤以榷盐、榷茶、榷酒等最为重要。按照规定,榷盐、榷茶是在朝廷组织生产和收购的前提下,由官府进行官运、官销或有限制地批发给商人零售,其運销范围以“盐引”“茶引”为凭。“盐引”“茶引”分为“长引”和“短引”,“长引”可跨省销售,“短引”只能在本路内销售。

以盐税征收为例,盐业一直被国家所掌控,榷盐是宋代主要的财税来源。南宋宰相叶衡有言:“今日财赋之源,煮海之利实居其半。”可见,榷盐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除了盐税外,宋廷还征收“蚕盐”“苗盐”等恶税,都是官府在农村实行按户配售食盐的制度。南宋史学家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以官盐贷于民,蚕事既毕,即以丝绢偿官,谓之蚕盐。”意即在不产盐的地区,官府以官盐借贷给蚕农,蚕农则将收获的丝绢作为盐课缴献给官府。当时规定,官府借贷的食盐不能在市场上交易,更不允许带入城镇中。从表面上看,“蚕盐”“苗盐”确为利国利民之举,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以“蚕盐”折价为例,原来规定每斤“蚕盐”折钱100文,后改为以粮输纳,100文折缴小麦二斗五升,再以麦价按每斗140文计算,这样一来每斤“蚕盐”就要多缴350文。北宋庆历年间后期,官府不再向农民分配食盐,却仍旧向农民收取盐钱。

除此之外,所售官盐往往价高货次,甚至出现盐中掺杂泥沙、硝石等以次充好之举。出于生计所需,民间贩卖私盐的情况十分猖獗。为了保障官销,政府按照每户的资产大小及户等高低,强制民众按量购买官盐;如遇某户不按期纳征之时,便强迫邻里予以偿付,以致百姓不得不举家出逃。

我们知道,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常年食用牛羊肉,肠胃油腻且不宜消化,因此需要饮茶以保障日常所需。北方本为苦寒之地,不产茶叶;朝廷则缺乏优良牧场,所需战马大多需从北方购置,由此茶马贸易日渐兴盛。

北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为了节制辽国,宋廷宣布“天下茶皆禁,唯川陕、广南听民自买卖,禁其出境”,其意在于禁止茶叶北运,同时控制四川与吐蕃、大理等地民众开展茶马贸易。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宋廷在成都设立茶马司,严禁私茶出境,借以垄断与少数民族间的茶马贸易。在汴京及其他产茶州县,则设立榷货务、茶场。按照榷茶规定,凡种茶者不得私自售卖茶叶,园户所得茶叶皆入官库,这一规定极大地挫伤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

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辅政后,对禁榷法进行了三次较大的改革,允准茶农与商贩间直接贸易,但茶货必须在产茶州军的“合同场”过秤交易。据统计,茶政改革后,茶产量大幅增长。经此一变,茶税收入既充盈了地方财政,又解决了边地粮草军需,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朝廷的财政负担。

榷酒也是宋代税赋征收的一大特色。当时,市场上的酒类交易主要分两类:一类是被官府垄断的酒类生产交易,包括造曲、酿酒和售卖,即榷酒;另一类则是在不禁榷的地方,允许民间自酿自卖,官府就地征税。南宋时期,酒税常有附加税,名目庞杂,官府往往随意提高酒价,以增加酒税,民间谓之“添酒钱”。其后,添酒钱不断增加。

宋代不仅在国内贸易中实行禁榷制度,在进行海外贸易时,也推而广之。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控,开宝四年(971年)便在广州设立市舶司,此后又陆续在临安、明州、秀州、泉州等地设立市舶司,并规定了市舶司的职责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往来贸易征收赋税,并采办朝廷所需物资;二是缉查违禁物品,打击非法走私。南宋时期,由于朝廷偏安一隅,国内税源大幅锐减,因此市舶司在征收关税、力促禁榷制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谈及宋代的税赋征收与管理制度,就地方一级而言,不得不提及转运使一职。

转运使一职缘于唐代,唐玄宗时期,关中地狭,粮食不足,每年需从江淮等地调粮入关,因此,漕运逐渐兴盛。为了保障长安、洛阳等地的粮食运输安全,唐代先后设立有盐运使、水陆转运使。后来,盐运使和水陆转运使合二为一,往往由宰相或君王亲信担任。北宋初年,宋廷实行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称之为某路诸州水陆转运使。此外,每逢圣驾南巡或是出兵讨逆时,也要设立行在转运使、随军转运使,以保障各项所需。在此基础上,路逐步替代道,成为掌管财税、民事的一级行政区划。路作为朝廷的派出机构,不仅能够经办金、帛、租、赋等事宜,而且在实行“上供、遣使、留州”制度中,中央财税在地方的收支调拨也由转运使一并署理,其所执掌的权力较大。事实上,转运使担负着中央设在地方财税分理处的职责,既保证了中央对财税收入的控制,又给予各路一定的自主權,从而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就中央一级而言,以北宋神宗元丰年间为界,前期主要由三司署理财税之政,后期主要由户部署理财税之政。为了稽核各地税赋征收,同时也为了加强对税款的管理,宋廷设置有“专勾司”,后为避讳,易名为“审计司”。宋代审计司主要有三个职责:一是对官吏、军兵俸给禄赐进行审计;二是对地方年度收支情况进行审计;三是对中央财税收支及用度规划进行审计。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审计制度与官员的选拔、任用、考核、奖励制度等相结合,成为选任用贤的主要依据之一。

此外,宋代还首开会计制度,君王定期召开以税赋为主题的朝会,要求各有司将年度进项及用度等一一列明陈述,并根据来年各项所需,规划税额征收的数目及调增范围等,同时还要检讨过失,借此追责反省。

猜你喜欢
朝廷财税
朝廷场域之下《左传》中的女性审美分析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的启示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应对策略
中国企业在境外的财税管理
2016:打好财税改革攻坚战
践行“三严三实”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关注的重点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财税体制创新
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