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路径探究

2022-05-29 23:09陈婷宫丽娜唐亮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胜任数字疫情

陈婷 宫丽娜 唐亮

摘要:在以数字化转型为特征的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加速了线上教学的规模化发展,对教师的数字胜任力提出了新要求,同时评价指标也从基于内容和知识的评价转向基于数字胜任力的评价。这种转变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因此,探讨教师在疫情突发引起的教学场景转变所要经历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分析线上教学常态化后教师胜任力发展面临的困境,探索后疫情时期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发展路径,对未来教师数字胜任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信息化2.0 ;数字胜任力;后疫情时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12-0099-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经步入了以数字化转型为特征的信息化2.0时代。教育部2021年发布的《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等五个文件(2021标准),明确了不同专业师范生职业基本能力的信息素养要求,强调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师范生发展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自主发展能力等,在教师信息素养差异化发展方面居国际前列。由此可见,培养教育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教师的数字胜任力已成为我国师范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和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促进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催化剂和教育教学变革的必由之路。

1从数字素养到数字胜任力的发展

数字素养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在计算机素养和网络素养的基础上产生,同时涵盖了数字化情景的媒体素养和信息素养,强调教师的数字应用能力培养;数字胜任力是在21世纪10年代提出的,它超越了技能,涵盖了知识,融合了态度、性格、心态和价值观等内涵,强调教师的数字综合能力培养。从数字素养到数字胜任力的发展,是信息社会向知识社会转换的关键标志之一,对人们交流的方式、工作生活的内容、知识结构,以及信息获取的途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等都产生了冲击,以下首先就数字素养和数字胜任力两个里程碑阶段对教师能力提升的不同需求进行分析研究。

1.1数字素养阶段需求分析

数字素养阶段的目标定位为发展教育系统,其数据收集方式表现为调查、访谈、个案研究、行动报告等,其主要应用领域为教育政策与实践,其特点是注重数字媒体使用的工具性知識与技能。以下从数字素养阶段所处的时间、技术发展现状、教师能力提升关注点、国内外采取的举措、教师能力特征、核心表现、教育教学特点,阶段优势等八个维度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尽管强调数字应用能力拓宽了教师胜任力的空间维度,且能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但这种拓展是浅层次的,并不能大幅提升教学效率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思维与形态。更重要的是,这种能力对于系统性的教育活动来说显得过于单一。此外,应用熟练度成为衡量数字运用能力的重要尺度,同样不利于数字创新与教学创造[1]。

1.2数字胜任力阶段需求分析

数字胜任力阶段的目标定位为提高教师的综合性、竞争性、实践性等能力,其数据收集方式表现为调查、个案研究、视频分析等。其主要应用领域为数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功能性、融合性等教育研究领域。以下从数字胜任力阶段所处的时间、技术发展现状、教师能力提升的关注点、国内外采取的举措、教师能力特征、核心表现、教育教学特点、优势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如图2所示。智能时代有助于赋能教师完成部分教学工作,但也会带来了新的问题。譬如数据隐私的过度采集而产生的数据安全和数字伦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对智能应用度的把握成为关键。

2 疫情危机催生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

2020年疫情的暴发使得线上教学成为教学的主要模式,教师们从线下师生面对面的常规教学模式要迅速调整到利用线上资源组织教学的网课模式。这无论是对线上软硬件平台的搭建水平,网络通信质量,还是对教师的应变能力都是一次大的考验。疫情既是灾难,又是机遇,它改变了教育的常态。后疫情时期,我们需要在反思疫情前的“常态”和疫情中的“非常态”基础上,全面重构后疫情时期教育的“新常态”[2]。面对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对一线教师的数字胜任能力也提出了新需求。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和组织者,教师如何有效应对教学场景的转变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通常要经历技术适应期、教学有感期、融合提升期、评价反思期这四个时期,以下针对每个时期对教师的数字胜任力需求进行分析。

2.1 技术适应期对教师的数字胜任力需求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我国在线教育迅速发展,一夜之间走过了过去数年的征程。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被社会的认知度与接受度逐步提升,教师与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它的重要性[3]。教师作为在线教学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首先要经过技术适应期的考验。该阶段要解决的是最基本的教学硬技能问题,对教师数字胜任力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要熟悉线上教学平台的基本功能;(2)能够合理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库辅助教学;(3)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软件制作课程教学资源;(4)熟练使用线上通信工具组织互动教学。

2.2 教学有感期对教师的数字胜任力需求

教师经历一段时间的技术适应期,各项教学硬技能的掌握程度逐步趋于熟练和稳定,能够较为轻松地应对突发事件并灵活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完成教学的各个环节,接下来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教学有感期。教师会从关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等研究逐步转向对教学对象的差异性研究。该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针对学生多维度差异性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对教师数字胜任力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能够针对学生技术条件差异化灵活设置教学环节;(2)能够针对学生能力水平差异化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2.3 融合提升期对教师的数字胜任力需求

教师经历一段时间的教学有感期,无论是对基本教学硬技能的掌握,还是对学生多维度差异性研究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线上教学基本处于平稳的平台期。接下来教师将进入第三个阶段——融合提升期,教师的关注点又重新回归到教学活动本身。该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对教学资源整合、优化和创新,从而更好地发挥平台效能。对教师数字胜任力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能够对常规线上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创新;(2)能够对现有教学平台的功能进行优化探索。

2.4 评价反思期对教师的数字胜任力需求

教师在经历了技术适应期的教学硬技能考验、教学有感期的教学对象差异性研究以及融合提升期教学活动及教学平台的优化创新,最终教师将进入最后一个阶段——评价反思期。本阶段教师的关注点放在了教学评价与反思上,因为它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该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结合多方反馈对教学实践进行再认识、再思考,不断精进;如何不断探索更有效的评价策略和体系,形成有效教学的良性闭环。对教师数字胜任力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能够结合多维数据探索更有效的评价策略;(2)能够结合多维数据构建更完善的评价体系。

3常态化在线教学面临的数字胜任力发展困境

伴随着以网络为载体的智能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云存储、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在各个领域中不断渗透,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更好地实现技术赋能教学、数据赋能教学成为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广泛关注的时代议题。2020年至今,疫情不断反复,使得在线教育模式趋向常态化,教师的数字胜任力发展在这一技术和社会背景下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和困境。

3.1 教师的数字胜任能力标准不统一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教师数字胜任力研究的日益丰富,但相关概念与框架难以系统理解与对比。浙江大学仇晓春老师团队通过对数据库搜索和文本分析,系统梳理了教师数字胜任力研究发展阶段,提炼出较有影响力的框架,从组织类型、框架目标、构建理念、胜任力要素及社会伦理责任等维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现有框架可分为概念型和内容型两种,同时内容型又可细分为清单型与发展型,总体涉及技术、教学、伦理和态度四大胜任领域。其研究表明当前教师数字胜任力在流行地域、影响范围、表述术语和基础能力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对数字化应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侧重程度以及对社会伦理责任的理解各有不同。教师数字胜任力标准不统一,会导致教师的建设方向不明确、培训缺乏全面性和针对性、考核缺少依据等一系列问题。

3.2 学校的信息化基础保障水平参差不齐

疫情防控期间,各学校落实教育部的要求,依托各级各类网络教学平台与校内网络学习资源积极开展在线教学工作。全国各大中小学校遵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积极组织并开展线上教学工作:其一,教师们要熟悉学校搭建的线上教学平台的基本功能,例如雨课堂、钉钉、腾讯会议等,学校通常会以某个平台为主,其他的平台作为应急辅助;其二,教师们要熟练运用多媒体软件制作课程教学资源,例如PPT、Authorware等;其三,教师们要合理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库辅助教学,例如慕课大学、超星尔雅、清览题库等;其四,教师们要熟练使用线上通信工具组织互动教学,例如QQ、微信等。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郑睿老师针对苏鄂两省高职院校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调研。从调研的数据来看,江苏省高职院校有网络教学平台的比例略高于湖北省,湖北省内不同层次的院校有网络教学平台的比例情况也不同,同时网络教学平台没有在高职院校全覆盖,在建设的资源数量与质量方面各院校也参差不齐。

3.3教师对数字胜任力认知和实践不足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高丽洁老师针对苏鄂两省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提升数字胜任力方面的外部推动力和内部驱动力现状做了调研,调研的数据结果说明了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2020年疫情期间参加过教学信息技术方面线上培训的教师占比达到了80%以上,说明线上教学的需求迫切;其次,愿意采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占比达到了70%以上,但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占比还不到10%,说明教师的数字胜任力水平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再次,认为掌握信息技术有用的教师占比超过90%,但熟练使用多种教学平台的老师仅为50%,参与过用过精品在线课程或专业资源库建设的教师占比就更低了,仅为10%,说明教师对提升自身数字胜任力意愿正面积极,但是缺乏发展路径的系统化专业化的指引。

4后疫情时期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路径探索

疫情的暴发波及各行各业,改变了人们工作生活的常态。后疫情时期,面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常态,需要教育领域的从业者结合不断思考创新,探索出有利于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的新路径。

4.1统一教师胜任力标准

当前在智能时代的背景下,加之疫情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提升教师的数字胜任力的需求更为迫切。国内外的研究者从数字胜任力的标准、模型、能力体系等多个维度进行积极的探索,提出了评价指标四要素说[4],能力指标体系六要素说[5]等标准。这些标准各具优势,自成体系的同时却增大了标准实施的难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制定计划就没有方向,开展工作就没有抓手,实施监管就没有依据,评估成果就没有指标。因此,我国急需加强针对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基本内涵、构成要素、考核制度、培养机制、数字规范等关键点的研究,逐步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顶层设计,来引领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

4.2 提高教师的数据意识

大数据时代,数据规模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从海量高维数据中挖掘新的,有价值的信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因此,通过开展教师的培训,建立激励考核体系,助力教师发展规划等途径,逐步提高教师的数据意识,培养教师在数据采集、分析、判断、决策、优化等环节的能力,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数据赋能教学。

4.3 创新多样化教学模式

后疫情时期,各种数字技术依然会持续迭代更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场景会更加丰富化、普及化。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不再是教学形式的简单切换,教师的角色也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简单定位。教师需要网络主播的感染力去兜售知识,需要数据分析师的敏锐力去分析教学数据,需要游戏设计师的理念去激发学生学习興趣。打造创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不断深入了解数字化教学与传统教学存在的差异性,在分析两者教学优势和短板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后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师的数字胜任力,更好地发挥数字技术对教育的推动力。

5结束语

自我国步入以数字化转型为特征的信息化2.0时代以来,数字化的渗透表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社交等各方面。教育领域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重大变革。这种变革,不仅表现在新技术和新设备应用的普及化,教学方式的灵活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平台的智能化,更突出表现在对教师数字胜任力要求的标准化和多元化。本文首先针对数字素养阶段和数字胜任力阶段对教师数字需求特点进行分析;其次探讨了教师在疫情突发引起的教学场景的转变所要经历的四个时期;再次从线上教学常态化角度,剖析了教师胜任力发展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了一些有助于提升教师胜任力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 何灶,赵磊磊.智能时代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困境及策略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37(3):53-61.

[2] 冯建军.后疫情时期重构教育新常态[J].中国电化教育,2020(9):1-6.

[3] 仇晓春,肖龙海.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研究述评[J].开放教育研究,2021,27(5):110-120.

[4] 李青,赵欢欢.教师数据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10):104-110.

[5] 隆茜.数据素养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及高校师生数据素养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2015(12):51-56,62.

【通联编辑:朱宝贵】

猜你喜欢
胜任数字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成双成对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