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核心词演变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2022-05-29 04:05王玲玉
民族文汇 2022年20期
关键词:教学对策小学数学

王玲玉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测核心词也在不断发展,由最初的双基到四基再到后来的六个核心词最终演变到现在的十个核心词,回顾小学数学核心词演变的发展历程,并对其发展进行反思,最后根据最新的十个核心词提出当代数学教学的对策,展望数学教学的未来,成为本篇文章讨论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核心词;教学回顾;教学对策

一、小学数学课程核心词演变的回顾与反思

1.小学数学课程核心词演变的回顾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数学课程的核心词逐步演变增加。先是六个“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2001),然后是十个“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2011)。对照前面的教学大纲,核心词的数量:由四个到六个,是有减有加,即去掉了“计算能力”,增补了三个;由六个到十个,是把“计算能力”又要回来之后,再追加了三个。核心词的表述,也有变化,如“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换成了“应用意识”,“逻辑思维能力”演变为“推理能力”等。

2.小学数学课程核心词演变的反思

从小学数学核心词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回归生活,教师的教学不应该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应该将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案例结合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深奥的数学理论,学习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另外,关于核心词,仅从数量来看,这一百多年一路走来,从两个到三个、四个,再到六个、十个,整体走势是在不断地做“加法”。与此同时,课程的总目标,由“双基”扩展为“四基”,从“两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为“四能”(增加“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过去的“软任务”演变为现在的“硬指标”。由此,在肯定数学教育正在走向实质性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又不能不承认,教学要求不断在提高。

二.由课程核心词演变带来的教学展望

1.联系生活实际教学

由最新的数学核心词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学对生活的重视,由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教学。例如:教师在学“圆柱与圆锥”的时候,可以指导学生从视觉上沟通圆柱与圆锥的联系,当圆柱的一个底面变成一个点时,圆柱就变成了圆锥,同时又从底面的个数、侧面的形状以及高的条数来研究圆柱与圆锥的区别,教师进行对比教学,同时还可以还设计从转面成体来理解图形的区别,圆柱是以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一条边旋转而得的立体图形,圆锥则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旋转而得的立体图形。多重对比,更好地关联了知识之间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本质,从而有利于学生深度的思考与学习。同时,教师还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实物直观,展开探究活动。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借助圆柱与圆锥数学文化的拓展,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提升了数学的“温度”,使数学课堂充满人文气息。

2.注重引导学生思考

從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这几个核心词中我们得知,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注重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推动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例如:教师在教学《等式和方程的含义》的时候。教师从天平引入,结合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等式,然后根据天平图写出等式、不等式。紧接着通过微课《认识方程》让学生掌握方程与等式的概念,发现方程。课上陈老师适时地给学生安排了文化大餐:一、未知数用什么表示?二、方程的称呼怎么来的?将数学文化贯穿于全课中。而最后根据“100-x=16”编一个方程的故事,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方程本质的认识。的《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本节课从线段的放大与缩小引入平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微课的设计则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课前让学生通过微课初步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涵义,完成简单的课前学习单;课中先让学生观看微课,并结合几个“大问题”通过让学生到前面讲解的方式,逐一突破了本节课学生的认知难点;课后则让学生进一步探究锐角三角形和梯形的放大与缩小。整节课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了学生数学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在主动表达中促进思维的发展,达到互教、互学、互帮的目的。同时,并且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无论课前的谈话,还是课堂中的肢体语言,都最大限度地调动着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从大教学观下展开教学

从教材内在关联、学生上位知识、大数学观下,整体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师有结构的教,从而让学生实现有关联的学。它需要在整体分析主题的基础上,基于学生的学情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科学重构,形成学生容易理解的、更加系统的知识、方法结构。无论是知识结构的建构,还是方法结构的形成,都离不开对教学知识、方法间的内在关联的把握。例如:教师在学“圆柱与圆锥”的时候,可以指导学生从视觉上沟通圆柱与圆锥的联系,当圆柱的一个底面变成一个点时,圆柱就变成了圆锥,同时又从底面的个数、侧面的形状以及高的条数来研究圆柱与圆锥的区别,教师进行对比教学,同时还可以还设计从转面成体来理解图形的区别,圆柱是以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一条边旋转而得的立体图形,圆锥则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旋转而得的立体图形。多重对比,更好地关联了知识之间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本质,从而有利于学生深度的思考与学习。同时,教师还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实物直观,展开探究活动。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借助圆柱与圆锥数学文化的拓展,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提升了数学的“温度”,使数学课堂充满人文气息。

4.深挖教材 探索结构化教学

在数学核心词的引导下,教师应该打造结构化的课堂,小学数学结构化学习是小学生在已有数学知识经验结构基础上,借助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整体理解与适切的课程开发,经历个性化的连续、关联、循环的认知转化,促进结构思维并实现心智转换,发展结构化学习的方法与思想,影响并引领着学生未来发展的学习方式与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原初关联,培养学生系统性思维,立足不同视角,培养学生层次性思维,立足反思追问,培养学生本质性思维,立足搭建,培养学生迁移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师在教学《确定位置》的时候。课堂伊始,教师通过“猜一猜”的环节,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还利用实物图过渡到学生座位图的方式,启发学生发现数对中的一些规律,通过数对中加入字母,强化本课的难点,先列后行,依次逐步抽象出数对的本质,层层递进。课堂中,教师巧妙地通过手势、 眼神、微笑或者示意引导等,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地评价,做到了课堂教学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5.合理布置作业

在新的核心词的引导下,教师应该对小学数学作业展开深入研究,布置更高效、科学合理的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促进学生轻松、健康、愉悦地成长。例如:一年级数学老师对作业进行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思路,设计了亲子口算小游戏、讲数学小故事、给家长讲解“十几减9”的过程等丰富多彩的课后作业形式,不仅巩固了知识,还锻炼了孩子们的表达和创新能力。二年级数学老师根据班级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作业内容以实际操作为主。比如让学生在熟悉的分东西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在平均分小棒拼三角形的活动中认识余数,从而建立余数的概念;通过对所分物品的不同摆法,得到不同结果,然后自己进行比较,让孩子自己发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结论。本次作业设计,立足儿童发展,避免了单调、机械,轻松的学到新知识。

结语

数学教师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思想。要想做好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数学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研读教师教学用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学生一起形成一個共同发展体,通过集体的智慧,个人的努力,把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做出新的成绩,促进数学教学质量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晔.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构成要素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8):97-98.

[2]谢林.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游戏课教学设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0.DOI:10.27347/d.cnki.gssdu.2020.001005.

猜你喜欢
教学对策小学数学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