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骶椎恶性副神经节瘤伴盆腔转移一例

2022-05-30 04:09陈娜娜郭立
磁共振成像 2022年4期
关键词:转移性本例椎体

陈娜娜,郭立

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昆明 650101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经过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22-99),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

患者男,34 岁。因“腰痛伴左下肢活动障碍5 日”于2019年5月就诊于外院,行检查示L1椎体恶性肿瘤,并行经前路L1 椎体肿瘤切除及脊柱钉棒内固定术,术后病理报告示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现患者仍有头痛、头晕,并左下肢疼痛,门诊于2020年7月以“椎体PGL”收入我院。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CA-125 380.70 U/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 21.99 ng/mL。查体:血压130/72 mmHg (1 mmHg=0.133 kPa),既往未曾监测血压情况。MRI检查示L1椎体部分缺如并钛网影,L1椎体后份见团块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图1A),压脂后呈稍高信号(图1B),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图1C)。T11~T12 椎体前方见团块状明显均匀强化灶及L1椎体斑片状强化灶(图1D)。另外骶骨左份骨质破坏并不规则团块状稍长及稍短T2信号病变(图1E),大小约3.7 cm×5.5 cm×5.9 cm,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液化坏死区(图1F)。此外盆腔(膀胱直肠间隙)见团块状稍长T1 稍长T2 信号病变(图1G),大小约5.8 cm×2.3 cm×3.6 cm,高b 值(b=700 s/mm2)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病灶呈高信号(图1H),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呈低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图1I)。影像诊断:L1椎体病变,结合相关病史,考虑肿瘤残留;T11~T12 椎体前方及骶骨S1~S2 左份病变,考虑PGL复发;盆腔病变,考虑转移灶。完善相关检查后在实时超声引导下用18 G活检针穿刺引导,对直肠膀胱间隙病变取材,并经皮逐层进针对包块进行取材2次,取材后送病检。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D56 (+)、P53 (-)、CD34 (血管+)、Ki-67 (10%)、CgA(+)、Syn (+)、NSE (+)、Vim (+)、S100 (-)、SYN (-)、SMA (-)、bcl-2 (-)、desmin (-)。穿刺组织病理诊断:PGL (图1J)。

讨论 PGL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1908年由Miller等[1]首次报道。PGL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神经嵴细胞可分化为交感神经细胞和副交感神经细胞[2]。交感性PGL多见于脊柱旁、腹膜后与盆腹腔,副交感性PGL大部分发生在颈部与颅底,以颈动脉体瘤和颈静脉球瘤常见。2017年版WHO内分泌肿瘤分类中,PGL由恶性潜能不能确定性肿瘤升级为恶性肿瘤[3]。所有PGL都有发生转移的恶性潜能,PGL的转移风险约为40%[3]。此外PGL转移有严格的定义,即原来没有嗜铬性组织的部位出现肿瘤,否则应视作多发肿瘤或新发肿瘤。转移性PGL的患者一般相对年轻,并和遗传相关因素有关,尤其是与编码琥珀酸脱氢酶B 亚单位(succinate dehydrogenase gene subunit B)基因突变有关[4]。PGL以腹膜后及颈部多见,发生于脊柱的PGL相对少见,经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多是发生于椎管内(尤其是马尾终丝区域)及骶骨原发性骨内PGL的个案报道,本例发生于腰骶椎PGL伴盆腔转移者罕见。

PGL的临床症状常与儿茶酚胺的分泌有关,如间歇性高血压、头痛、心悸等。根据PGL 肿瘤能否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脊柱PGL 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PGL,绝大多数为后者[5]。本例患者因左下肢疼痛伴头痛就诊,且伴随着血压轻度升高,这可能是由于儿茶酚胺分泌过量导致的血压升高及头痛。典型PGL的MRI表现是肿瘤较小则信号均匀,在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 呈稍高或高信号,若肿瘤较大则常伴坏死和出血呈不均匀混杂信号。PGL 为富血供肿瘤,增强后明显强化,且多存在增粗的供血动脉,所以在部分病灶内或病灶周围,我们能见到迂曲增粗的肿瘤血管,肿瘤实质内出现条状低信号,形成所谓“椒盐征”。不同部位肾上腺外PGL 的影像学特征一般类似,本例为腰骶椎及盆腔富血供病变,其中骶椎病灶较大,其内存在坏死故信号混杂。本例患者的影像表现与发生在其他部位的PGL 相似,只是并未出现迂曲增粗的肿瘤血管,以及盆腔病灶的出现让我们术前仅依靠影像学定性诊断椎体PGL伴盆腔转移比较困难。

PGL肿瘤组织主要由主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瘤细胞多胞质较丰富,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织化学方面,CgA 是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性蛋白,其诊断PGL 的敏感度为83%[6]。Syn 和NSE 是主细胞最敏感的标记物,Syn 和NSE 可作为PGL比较特异和准确的免疫标志物,此外约半数转移性PGL患者的NSE 明显增高,故血浆NSE 水平可用于鉴别转移性/非转移性肿瘤[7]。本例CgA、Syn、NSE 均表达阳性,符合转移性PGL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表现。

椎体PGL 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1)转移瘤:多发且大小不一的骨质破坏区,常伴椎体压缩、硬膜外侵犯及软组织肿块,常累及椎体后部及椎弓根;(2)淋巴瘤:椎体骨质破坏不明显,易形成椎旁软组织肿块,病变信号均匀,增强呈轻中度强化;(3)脊索瘤:约50%见于骶尾区,其他椎体约15%,其中骶尾区常可见钙化,T2WI 表现为弥漫的高信号并分隔状低信号,增强多为不均匀强化[8];(4)神经鞘瘤:好发于邻近肾脏的脊椎旁或骶前腹膜后间隙,信号多不均匀,钙化常见,若肿瘤蔓延至椎间孔及椎管内出现典型哑铃征,则高度提示神经鞘瘤。

综上所述,椎体恶性PGL 伴盆腔转移罕见,影像学表现尚缺乏特异性,确诊仍需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作者利益冲突声明:全部作者均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转移性本例椎体
两种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丰富多彩的分式方程的根
晚期乳癌五大迷思与预防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价值研究
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转移性收入在居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中的逆向调节机制
都是忽视“O和1”的错
10例PKP术后手术椎体再骨折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