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化教育与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2022-05-30 13:35陈德志车文丽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影视文化价值观大学生

陈德志 车文丽

内容摘要: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体系形成的关键时期,影视艺术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长期影响。而当下高校对大学生的普及性影视文化教育存在明显的不足。高校应提高对影视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影视文化类课程教学建设,搭建面向学生的影视文化交流平台,以充分发挥影视文化教育在培养大学生价值观上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影视文化 大学生 价值观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尤其是大学生形成个人价值观体系的最重要时期。大学时期的价值观将构成其未来人生的思想基础,指引大学生的人生发展道路。因此价值观培养是大学阶段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下的网络化社会中,大学生的信息渠道越来越多,对大学生思想扰动的因素越来越多,传统的课堂教育、思政教育受到的冲击也越来越大。其中影视文化的兴起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影响愈发突出。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影视文化市场快速增长,影视作品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显著。尤其是2010年以来影院的大屏幕数量、观影人次以及票房收入均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仅仅次于北美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电影对普通公众日常生活的渗透和影响越来越大。在影视作品的受众中,大学生是其中数量庞大一个群体,据教育部最新公布数据,2021年我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430万人万左右[1]。同时大学生也是最为积极活跃的影视受众群体。“当代大学生接触最多的艺术种类中,第一位是影视艺术,第二位是音乐,之后才是美术、戏剧、舞蹈等其他各门艺术。”[2]随着我国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影视艺术的影响力越来越显著。而且与其他门类艺术相比,影视艺术具有一些独特的艺术传播特点,如信息新、容量大、速度快、受众广、影响大、内容复杂、与日常生活关联密切等特点。影视艺术的这些特质,决定其对受众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尤其对大学生群体来说,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面向非专业学生的通识型、普及性影视文化教育比较匮乏,学生的影视文化素养问题较多,亟需加强高校影视文化教育,以更好发挥影视文化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作用。

一.影视作品对大学生的影响问卷调查分析

为了更好了解大学生的影视文化素养现状和需求,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在校的大学生发放了电子调查问卷,共收到有效问卷201份。问卷的设计主要围绕三个方面问题:大学生观看影视作品的基本状况,大学生对影视文化知识的需求,以及大学生在影视作品对自身影响上的认知。

1.大学生观看影视作品的基本状况。在调查的学生中,平均每天观看影视作品的时长1-3个小时占比为71.7%,3-4小时有10%,4小时上5.5%。从时间来看,大学生花在观看影视作品上的时间是非高的,占据了学生学习之外相当一部分时间。在观看影视作品的来源地区上,国产作品占了一半多一点,达54.7%,外国作品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其中以美国最多,占总量的26.9%,仅次于国产影视作品。可以看出美国影视作品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程度是较大的。在回答“您喜欢看的影视作品类型(多选题)”问题上,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选择了“现实题材作品”,同时选择了“科幻片”和“喜剧片”“战争片”“历史片”和“言情片”分别有三分之一左右。大学生的主要观影类型,相对比较集中。集中于常见的热门影视作品类型中。

2.大学生对影视文化的需求。在回答“是否有必要开始影视文化类课程”上,97%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影视文化类课程有普遍的需求。在回答“您觉得您对影视文化的认知程度是怎样的”问题上,有一定了解的占41.3%,比较了解的占41.3%。有較深入了解和系统认识的仅为11.5%,还有10.6%的同学表示缺乏认知。总体来看,大学生对影视文化知识的认知程度有较大的待提升空间。

3.大学生在影视作品对自身价值观影响上的认知。在回答“您觉得从长期来看,观看影视作品对您的积极影响有哪些”的问题上,75.6%的同学认同影视作品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修养”,95%的同学认同影视作品可以“开阔视野,丰富对外部世界的认知”,83.1%的同学认同影视作品可以“帮助自己塑造三观”,71.1%的同学认同影视作品可以“帮助自己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认知”。大学生对影视作品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认同度非常高。在回答“在您的成长过程中,影视作品对你的三观塑造有多大作用”的问题上,认为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的只有10%,90%的同学认为影视作品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产生了一定影响或较大的影响。在回答“您认为影视作品对大学生的‘三观影响多大”的问题上,97.5%的同学认为影视作品对他们的“三观”塑造有影响,其中60.2%的同学认同“影视作品对大学生的三观有较大的长期影响”,30.8%同学认同“影视作品对大学生三观有一定程度影响。”6.5%的同学认为“影视作品对大学生的三观有决定性影响。”只有2.5%的学生认为“影视作品对大学生三观没有什么影响”。在大学生看来,影视作品对他们三观的影响是普遍的、重要的和长期的。

二.大学生影视素养的现状及问题

据我们调查和分析,当下大学生的影视素养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共性特点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大学生普遍缺乏系统性的影视文化知识。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每日花在观看影视作品上的时间是很多的,占据了学生学习之外的相当一部分时间。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大学生的影视文化知识储备却存在较大的不足。多数学生对影视文化知识的了解来源于零散的网络资源,如影片的宣传资料、网络的影评、影视类网站的介绍等。其所获取的知识零散、片面,而且往往只关注当下的热门影视作品,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造成大学生影视文化知识匮乏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中小学至大学的教育体系中系统性影视艺术教育模块的缺失。尤其是与文学、音乐、美术等具有系统化教育的艺术门类相比,影视艺术对大学生影响的重要性与其在教育系统的边缘性地位构成了鲜明的反差。这也迫切要求我们在高等教育阶段加大对大学生的影视艺术教育。

2.大学生对影视信息的接受以娱乐消遣为主要需求,审美上表现出趋同化的偏狭性。“85%的大学生喜欢娱乐化、情绪化、青春偶像类、搞笑类的影视作品;65%的大学生比较注重外在形式的东西,而对影视作品的内容不太关注;60%的学生把能否满足感官愉悦、紧张心理的舒缓作为评判影视作品的依据,并且把这些标准作为评判影视作品的标准。”[3]笔者在教学中对此有明显的感受,当播放在百年中国电影史中在艺术性、思想性、历史性上都具有代表意义的影片《小城之春》时,大部分同学都不感兴趣,低头看手机或做其他事情。当播放无厘头搞笑港片《东成西就》时,几乎百分之百的学生笑得前仰后合、不亦乐乎。

3.大学生对影视艺术的接受呈现被动性特点。学生的观影选择受到营销宣传的影响很大,缺乏自己主动去选择影片观看的意识,更多是被动接受到影片的宣传信息,然后去观看作品。这往往造成大学生影视作品接收方式的偏狭,往往集中于某一类电影中。而这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学生对影片的认知,进一步影响到他的影视审美观,从而陷入一种负反馈循环。我们的调查数据也反映出这一特点。在观看影视作品的来源地上,国产影视作品刚达到一半多一点,美国影视作品仅次于国产作品,占据四分之一,可见美国影视作品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程度是较大的。学生的主要观影类型也相对比较集中,集中于常见的热门影视作品类型中。

4.大学生对影片所传递的价值观念缺乏独立理性的判断,易受影片的影响。思政课堂上教师苦口婆心的价值观教育,往往一部“不良”电影就可以“毁三观”。对于《小时代》系列这样现象级的电影,根据笔者的课堂调查,很多学生都有受其影响。其所传递的“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美女主义”“享受主义”对大学生就有强烈的诱惑力。而当下的影视界,类似的迎合低层次心理的影视作品可以说层出不穷。铺天盖地的影视信息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审美上的偏狭与价值观的易受影响相互强化,使得大学生所接触的影视作品越来越趋同化,形成不自觉的自我束缚,严重制约了影视艺术本身应有的艺术效果的实现。

三.大力加强高校影视文化教育

基于以上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点:第一、影视作品在大学生的青少年成长过程已经产生了较大影响。第二,影视作品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具有普遍的、长期的和重要的影响。第三、当下大学生的影视文化知识比较匮乏,大学生对影视文化教育存在较普遍的需求。第四、大学生的影视接受存在一些共性特点和问题,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来解决。从高校核心功能“育人”的角度来看,高校亟需加强对大学生影视文化方面的教育,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此,我们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开展高校影视文化教育。

(一)提高对高校影视文化教育的认识

在高校中,对影视文化课程的认识存在较大的问题与不足。其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在他们的印象中,影视文化类课程就是“看电影”的课。很多学生之所以选修这门课,是因为觉得“上课轻松”“能够看到好看电影片”,相比与其他理论性的课程更具有吸引力。可见,多数学生并没有抱着“认真学习”的心态去选修影视文化类课程,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式都存在较大认知问题。这使得教师在课程导论中要着重给学生进行阐述,让学生重新认识课程的性质和学习要求。当然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印象,一定程度上与当前影视文化类课程自身存在的形式单一、创新不足有关联。其二,从高校的教学管理者角度来看,高校对影视文化类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存在明显的不足。很多教育管理者由于本身缺少与影视艺术专业的接触,对影视文化类课程的信息了解不够充分,导致对这类课程在学生培养中作用的认识不充分。没有把影视文化教育上升到对培养学生价值观具重要作用这样一个高度来看待,仅仅是当做一门普通的选修课程来设置,从而导致在相应的师资配备、教学条件支持等方面投入匮乏,进一步导致课程创新滞后。

对高校影视文化教育類课程的认识,我们认为应该从两个维度进行重新定位:一是从美育教育的维度,二是从课程思政建设的角度。首先从美育教育的维度来看,影视文化类课程是面向普通大学生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近些年来,国家在不断加大力度推动美育教育工作的开展。2015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国家要大力改进美育教育教学”。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美育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丰富学生的生活、扩大人生视野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影视艺术在美育教育上具有其独特的作用。相较于音乐、美术这两大类常见的美育教育学科,影视艺术入门的门槛相对要低很多,大部分同学都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同时,影视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广泛存在,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艺术门类。影视艺术具有综合性特点,它综合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几乎所有的艺术门类。通过影视作品欣赏,可以同时进行多种艺术种类的审美学习。其审美教育功能也因而显得更为全面和综合。所以从美育角度来看,影视文化教育是高校针对大学生开展美育教育的有效载体。

二是从课程思政维度来看,影视文化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可或缺的平台和抓手。习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多次做出重要指示。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今年4月25日总书记在人民大学考察时再次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习总书记的指示下,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建设正在全面深入进行。从我们的调研情况来看,影视艺术作品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的和重要的。影视作品中包含影响学生思想观念的诸多方面元素,影视作品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产生着影响。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可以让影视文化类课程成为高校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

(二)加强高校影视文化教学的系统化建设

针对非专业学生的影视文化类课程,当前大部分高校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如课程单一、师资缺乏、条件欠缺、教学形式陈旧等,影响了影视文化类课程在大学生教育中应有功能的发挥。要充分发挥影视文化教育的“育人”作用,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高校影视文化教学的系统化建设

1.高校需加强对影视文化类课程的组织保障和资源投入。在组织保障上,需要在学校层面成立专门的影视文化教育管理机构。对于少数有影视专业的高校,可以依托相关院系开展针对非专业学生的影视文化通识课程教学,对于绝大部分没有影视艺术专业的高校,则可以在“素质教育中心”或类似的通识教育机构中,专设“影视文化教育课程中心”,负责全校的影视文化教育教学组织和建设,将影视文化教育与全校的其他美育及思政类课程进行协调开设。其次,学校要给予影视文化课程建设更大力度的资源支持。目前,高校中对影视文化教育基本缺乏明确的支持政策,大多数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只能根据现有教学条件,能怎么上就怎么上。影视类课程除了涉及到通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外,还有录音、录像、影视编辑、灯光道具等具有专业特点的教学设备,这些在大多数高校是严重不足的,只有充足的硬件保障,才能为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基础。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绝大多数高校没有开设影视艺术专业,缺少专业教师,是不是就不需要开设影视文化类课程呢。显然不是的,影视文化类课程教师缺乏是客观现状,但不能因此就放弃影视文化这一重要教育阵地,而是需要加大相关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实际的教学中,高校中很多开设影视鉴赏课程的老师并非影视艺术专业的教师,不少是文学、艺术、新闻甚至理工科的教师。这些教师与影视艺术专业的老师相比有诸多的不足。但他们事实上承担了影视文化教育的重任,高校应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针对这部分教师进行系统化的专业培训。通过提升教师影视文化方面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来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据调查,承担影视文化类公共课程的老師,大多有接受专业继续教育的需求和意愿,但高校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引导,缺少有计划和系统性的师资培训。

3.加强课程群建设。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同步开展,以课程建设为中心,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来促进课堂教学提升。目前的高校影视文化类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课程门类较少,绝大多数为《影视鉴赏》《影片赏析》这样的课程;二是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大多数影视鉴赏课程都是“影片观看”加”赏析”的方式授课,学生有一定程度的参与,但参与度不高。三是教学内容创新不足。很多课程只是选取几部经典的影片作赏析。但影视艺术的内涵与外延非常广泛,这种单点式的作品赏析很难让学生较全面了解影视文化的全貌,在教学效果上也必然大打折扣。

因而在课程建设上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进行课程群的建设,影视文化涉及到影史知识、影视美学、影视心理学、影视社会学、影视符号学、剧本写作、影视创作、影视编辑等等诸多方面。应该适度选取适应普通学生的知识点进行课程群设计,进行较为系统化的影视文化教学。二是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要在课程授课形式上进行改革,改变“观看——赏析”的授课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环节。例如增加学生创作环节,设置情景模拟、微电影小组创作、课堂剧表演等,让学生更多地成为课堂的主角。改变学生单纯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地位,让学生成为信息的重要输出者。三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与课程群建设相统一,开展多维度多侧面的课程内容创新设计。根据学生的影视文化素养现状,在影史知识、影视美学理论、创作实践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协调设计。

4.加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三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影视作品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对大学生的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职业观等价值观形成具有巨大的影响,接触什么样的影视作品,如何看待这些影视作品,对大学生的思想会产生重要作用。因而影视文化教育可以在大学生价值观培养上发挥重要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有意识地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影视文化教学中。通过影视作品的直观性强、印象深刻的特点,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

四.加强多平台的融合支撑

影视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教师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在课外建设一些有效的影视文化教育辅助性平台,平台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创作类平台。学校应支持建设主要用于学生使用的小规模影视创作基地,给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小型影视作品创作提供条件,同时配备一定的专业教师予以指导。学生也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电脑等进行一定程度的自由创作。通过影视创作实践,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果。

二是交流类平台建设。影视文化具有受众广泛、普及性高的特点,通过专业性的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影视创作热情。学校可以对影视类的学生社团予以重点支持,加大对社团的宣传,扩大社团的规模和影响力,对社团活动予以更大力度的经费和政策上的支持,扩大影视类学生社团在学生中认知度和影响力。另外,可以定期举办全校性的影视文化交流项目,例如举办影评征选、微电影大赛、剧本创作大赛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可大规模参与的平台。此外学校应鼓励学生参与社会上的影视艺术活动。每年官方机构及社会团体和单位都会举办大量的影视艺术活动,高校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http://www.gov.cn/xinwen/2022-03/01/content_5676225.htm.

[2]彭吉象.影视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第26页.

[3]赵津品.普通高校大学生影视鉴赏能力培养研究.现代传播[J].2009,03:123.

本文是江西省十三五教育规划项目“高校影视文化教育与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研究”(编号:18YB12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

猜你喜欢
影视文化价值观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影视文化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从职场题材电影看商业文化的影视传播
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影视文化创意产业链及其技术路径探讨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