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衔接时期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意义、困境与对策

2022-05-30 10:48张倩
当代农村财经 2022年11期
关键词:低收入共同富裕农户

张倩

摘要:有效衔接时期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继承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推进扶贫工作的经验总结,是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现实要求。由于资源禀赋受限及基层设施欠账、内生动力不足及抗风险能力弱、帮扶举措不准及兜底保障有限等因素影响,导致低收入农户韧性、可持续性不足。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必须要坚持内生动力与外在助力相结合,在志智双扶“造血”、就业“固血”、产业“活血”、政策“输血”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低收入农户 共同富裕增收

*基金项目:2022年度浙江省党校系统社会科学联合会规划课题“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政德修养提升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ND22248)。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民稳步增收”的明确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举措,这些举措不仅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政策支撑,而且对拓展农民增收就业空間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梳理有效衔接时期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生成逻辑,深入剖析现实困境及深层次动因,全面探寻增收路径,对于推进共同富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有效衔接时期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重要意义

推动低收入农户增收这一命题的提出具有理论依据、历史根据、实践价值,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继承发展、对中国共产党推进扶贫工作的经验总结、是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现实需求。

(一)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提供思想指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经济学和哲学研究的双重视野出发,既从经济学层面深入探究无产阶级致贫产生的深层次根源,又从哲学层面揭示无产阶级致贫背后所隐藏的超验层面的哲学学理。马克思“在批判旧世界中去发现新世界”,在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等不合理现象的批判中,明确私有制是造成无产阶级贫困的制度性根源。资产阶级总是想方设法加强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榨取无产阶级的剩余价值。同时,马克思指出了以实现共产主义和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反贫困路径。恩格斯指出,立足于感性生活分析现实问题,亲身考察在资本裹挟下无产阶级奴隶般的生存条件,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造成工人阶级贫困的深层次因素。随着工业革命进程的不断推进,导致劳动与资本、人和土地、消费与生产的矛盾日益突出,资产阶级疯狂占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形成了竞争和垄断现象,使贫富差距更加尖锐和明显。列宁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俄国具体国情,认为改变贫困现状“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生产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量”。

(二)历史要求:中国共产党推进扶贫工作的经验总结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历了小规模救济式扶贫、综合保障性扶贫、区域综合性扶贫、全方位精准扶贫四个历史时期,向着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不断迈进。浴血奋战的革命岁月,中国共产党的扶贫范围主要集中于农村革命根据地,以救济式扶贫为主,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分阶段有步骤地铲除封建地租剥削,实现“耕者有其田”,为农民摆脱贫困奠定坚实基础。发愤图强的建设时期,党中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实现了从分散小农经济向集体化经营的深刻转变,为改善人民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辅之以“五保”制度和特困群体救济为主体的农村初级社会保障体系,为贫困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锐意进取的改革年代,农村贫困人口基数逐渐增大、贫困发生增高等问题日益暴露,引起了邓小平的极大关注。邓小平强调“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连温饱都没有保障,怎么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人民的迫切期盼,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力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扶贫开发的有效推进,党中央印发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强化“综合开发、全面发展”“提高贫困农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等治理理念,逐步从“救济式扶贫”向“区域综合性扶贫”转变。随着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致贫原因复杂化、贫困人口分散化,以区域发展带动减贫的成效开始降低。新时代扶贫政策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明确了“五个一批”的精准脱贫措施,着力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回顾中国共产党推进扶贫工作的百年艰辛历程,深刻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对于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践需要: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现实要求

从字面上来看,共同富裕是由“共同”“富裕”两词构成,两者间相互联系、辩证统一,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富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既要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物质需求,实现物质上的富有和安居乐业;又拥有文化、娱乐等社会性需求,要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以实现精神上的富足和精神状态的饱满。“共同”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更不是平均数的富裕,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农村是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地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倍差尽管连续13年下降,但在2020年两者之间的差距仍高达2.56。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尤其是体现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上。从农村不同群体看,收入差距的绝对值持续扩大,从2000年的4388元扩大到2020年的33839元,两者倍差为8.23。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已经成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痛难点,只有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实现发展与共享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才能全面实现共同富裕。

二、有效衔接时期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困境

区域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分配差距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本依据。从区域协调发展看,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农村由于交通区位、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产业基础等多重因素,导致经济发展缓慢;从阶层群体看,收入分配失衡、农户收入增速偏低。

(一)现实困境:资源禀赋受限及基层设施欠账诱导增长韧性不足

乡村因其特性在乡村振兴进程中逐渐暴露出资源禀赋不足,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滞后,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等诸多问题。从村级层面来看,地理区位困境导致增收困难。山区地理位置偏远,由于历史、自然和政策等原因,导致发展空间受限,加上农村信息相对不畅,农业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等诸多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以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为例,截至目前,磐安县还有3364户、共4942人属于低收入农户。磐安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山地丘陵占比超过90%,大部分区域海拔500米以上,地势复杂、地块零散,不少地方单片耕地面积大都在50亩以下,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且田块间高低不平,缺乏机耕道路,不利于大型农机具作业。加之,部分地区水、路、电、网、讯等基础设施还存在基礎不稳、质量不高等问题,部分地区“三保障”问题还存在死角,未得到全面有效地解决。从农户层面来看,增收渠道狭窄收入来源单一。农业是低收入农户重要的生计方式,在政府的帮扶下发展温室大棚、育苗基地、有机肥合作社等设施农业而脱贫致富,但是农产品需求增长相对缓慢、附加值较低,加上受自然灾害、疫情等不可抗力的冲击,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使得低收入农户经常面临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二)主体困境:内生动力不足及抗风险能力弱导致增长动能减弱

能不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归根结底要看内因。从能力层面来看,抗击外界风险能力不足。普通农民的收入主要依靠内生动力,而低收入农户的增收相对“被动”,更多依赖于制度保障与政策兜底的外部支持,从而导致缺乏“自我造血”的功能。低收入农户中幼、老、弱、病、残比例较高,知识水平和文化程度往往较低,文盲、半文盲占较高比例,学习新知识和接收各种信息的能力较弱,承担市场风险的意识欠缺。同时,山区教育、卫生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远途就学、就医等费用对低收入农户而言也是沉重负担,直接增加了部分低收入农户返贫的风险。从思想层面来看,存在“等靠要”思想。习近平指出:“摆脱贫困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维的贫困”。精神贫困、物质贫困是阻碍低收入农户增收的重要因素,但精神上的贫困比物质贫困更致命,部分低收入农户由于优惠扶持政策,衍生出安于现状、消极无为的畸形心理,不愿踏出生活舒适圈,故而路子越走越窄,陷入“贫困陷阱”的恶性循环。

(三)政策困境:帮扶举措不准及兜底保障有限削弱增长可持续性

随着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部分扶贫政策“断崖式”消失,福利骤减导致低收入农户有陷入贫困的可能。一是低收入农户帮扶政策制度碎片化。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各部门仍然对低收入农户开展救助活动,但是缺乏帮助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的长期规划,彼此间信息共享渠道不畅通,导致救助帮扶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存在“漏、重、过、慢”的现象,严重影响帮扶精准度和时效性。二是各村协调资源和项目规划能力不一,村级帮扶资源整合力度不够,难以发挥最大效能。三是低收入农户帮扶措施缺乏针对性。部分地区帮扶举措浮于表面,重视“生存性贫困”,轻视“发展性贫困”,采用算账式、突击式脱贫,或低保、五保、退耕还林等政策性补助,虽然这种帮扶方式短期内效果显著,但是返贫的风险大。不少帮扶举措以“大水漫灌”为主,没有结合低收入农户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制定帮扶计划,缺乏针对性,难以促进低收入农户稳定增收。

三、有效衔接时期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实践指向

如何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以志智双扶为抓手、以就业帮扶为核心、以产业扶持为支撑、以政策支撑为保障,实现产业发展多元化、就业渠道多样化、增收渠道多元化,铸牢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基石。

(一)志智双扶“造血”,激发动力促增收“守底”

低收入农户是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的重点关注对象,必须充分调动“志”“智”内因,不断增强脱贫致富的底气志气勇气,激发脱贫的意愿和实现脱贫的能力。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一是扶思想,变“等靠要”为“自力更生”。思想观念是“授人以渔”的动力。低收入农户是乡村振兴的薄弱环节,只有帮助他们“扶”起增收的志气、树立起摆脱困境的勇气,才能真正激发出持久的脱贫致富动力。因此,要帮助低收入农户扭转不良观念,唤起脱贫致富的斗志和决心。通过电视、报刊、微信、网络等载体,多途径、多形式地将贫困农户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在全社会营造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浓厚舆论氛围。二是扶信心,变“要我致富”为“我要致富”。把低收入农户主动致富的信心“扶”起来,把“内因”激活起来,低收入农户的腰杆才会硬起来,脱致富的办法才会多起来。三是扶技术,变“输血式”为“造血式”帮扶。低收入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主体,其受教育程度较低、农业科技知识和转移就业技能不强,已成为制约经济增收的瓶颈因素。开展科技人员送“技”下乡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让低收入农户掌握致富的“看家本领”,实现持续增收。

(二)就业“固血”,龙头带动促增收“强底”

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引领并重、拓展就业渠道和加强服务保障相结合,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构建就业平台、落实扶持政策等方式,拓展低收入农户体就业渠道。一是加强技能培训稳岗。根据产业发展实践和农户需求,精准制定培训“菜单”,组织引导低收入农户及时参加培训,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和产业发展带头,提升种植技能水平。同时,发挥示范效应,选树一批靠技能就业、靠就业致富的先进典型,激发劳动致富内生动力。二是构建就业平台送岗。开展低收入农户就业帮扶攻坚行动,对暂未就业的低收入农户实行“一对一”实名帮扶,开通“家门到车门、车门到厂门”送工直通车,通过务工提升收入;为无法外出务工、半劳动力、弱劳动力等低收入农户提供乡村公益性岗位。三是鼓励创新创业增岗。低收入农户要充分依托当地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等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同时,通过产业扶持、商业咨询、生活保障等方式给予扶持,激发低收入农户干事创业热情。

(三)产业“活血”,着力惠民促增收“筑底”

鄉村产业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手段,也是促进低收入农户稳定增收的有力保障。一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不仅对于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作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低收入农户增收创造条件。要摸清村级集体资产“家底”,深入挖掘村级集体资产的综合价值,立足区位条件、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村情培植特色优势乡村产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将闲置的房屋、土地等资源转化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厚实家底,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开拓出新路径。二是创新产业联盟模式,为低收入农户发展创造条件。探索建立“党建联盟+产业联盟”双联盟促产业发展模式,以党建为纽带,让党组织发力,让党员示范引领,着力解决低收入村民就业难题。三是强化线上供给服务,为低收入农户解决后顾之忧。交通运输不畅、销售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成为了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路上的“沟壑”。数字经济的到来,推动农业生产模式和销售渠道的革新,让低收入农户从分散、孤立的生产个体变为现代农业数字产业链的一部分。打造以数据和技术驱动的农产品零售平台,打破信息壁垒,促进各类农业资源要素自由流动,让农民专心致志种出优质农产品。

(四)政策“输血”,放大红利促增收“保底”

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要以动态监督为前提,保障民生、社会保障为抓手,构建综合性政策保障体系,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打下坚实基础。一是编密低收入农户动态“监督网”。全面推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是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基础保障。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下组织开展摸排,通过自主申报、入户走访等方式发现低收入农户;线上完善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对低收入农户实现信息汇聚、常态监测、精准救助,为开展低收入农户救助帮扶提供数据支持。二是编牢基本民生“帮扶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助推农户增收,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强化开发式帮促机制,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对劳动增收能力较弱的低收入农户,强化“帮扶+保障”机制,逐步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对丧失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强化兜底保障机制,提高他们的生活幸福感。三是编实社会保障救助“兜底网”。社会保障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兜底”措施,从根本上解决低收入农户的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问题,切实增强幸福感和归宿感。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将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原因陷入生活困境的低收入农户及时纳入救助范围,提升低收入农户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二○二二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2-02-23(01).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 2020-11-04(0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16.

[4]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69.

[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5.

[6]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N].人民日报,2017-10-26(02).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委党校)责任编辑:李丽君

猜你喜欢
低收入共同富裕农户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娶低收入老婆
粮食日 访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