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2022-05-30 23:01陈炎兵
中国经贸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式城镇化现代化

陈炎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旗帜鲜明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根本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一)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领导

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党领导人民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取得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进。

(二)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背景

截至2021年底,我国总人口超过14亿,城镇人口为9.1425亿,乡村人口为4.9835亿。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走向现代化,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党领导人民从人口规模巨大这一独特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精心擘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不断书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壮丽篇章。

(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目标

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价值目标。我们党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着力维护和促进全社会公平正义,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共同富裕蓝图:到203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色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丰富、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不断夯实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物的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了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采取一系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现代化进程中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更加协调发展。

(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不能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党的二十大强调,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六)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庄严承诺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党领导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二、中國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一)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谱写了人类现代化发展史特色篇章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领导的现代化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推动共同富裕,消除两极分化,团结带领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在现代化进程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人类展示了现代化的斑斓色彩。

(二)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一次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党领导人民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为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事实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生命力。从全球视野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新的选择。

(三)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开辟了人类现代化的新境界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党领导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人民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科学谋划并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断开辟人类现代化的新境界。

三、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须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一)毫不动摇坚持党对新型城镇化事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的领导贯穿新型城镇化全过程、各領域、各环节,将党的初心和使命转化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初心和使命。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主体责任,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为推动新型城镇化提供根本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稳妥有序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劳动技能素质,强化随迁子女基本公共教育保障,强化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聚焦实现共同富裕,着力解决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问题。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权益。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及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三)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注重传承保护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是民族的记忆。在推进城市建设或城市更新过程中,要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发掘城市文化资源,保护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肌理、空间尺度、景观环境,把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城市规划建设,鼓励城市建筑设计传承创新。完善公共图书馆等文化场馆功能。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保护传统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艺术,防止乡村文化断裂,留住农民乡愁,延续中华民族乡土记忆。

(四)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城乡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持续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大中城市建设完善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完善城乡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持续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

(五)向世界展示和推广中国新型城镇化经验和模式

在和其他国家或地区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输出城镇化建设合作项目。搭建由政府部门、企业、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组成的合作平台,建立合作机制,将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经验和模式介绍、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参加国际城镇化交流,展示近年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突出成就,推介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典型经验,推广中国新型城镇化有效模式,为全球城镇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城镇化领域专业智库积极发挥作用,搭建国际城镇化研究和交流平台,向全球拓展中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成果。

(作者为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党委书记、理事长)

猜你喜欢
中国式城镇化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