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

2022-05-30 01:42武育新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学要点文本细读高中语文

武育新

摘 要 文本细读教学是一种在保障整体性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度阅读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为提升高中语文文本细读教学质量,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总结、归纳高中语文文本细读的教学要点,可以探索运用细读标题、作者和生活等策略组织文本细读活动,使学生深悟主旨,知人论世,个性化解读,提升文本细读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文本细读 教学要点 教学策略

文本细读就是对文本的内容、结构、语言、表现手法及情感、意蕴等进行深入、细腻的感知、分析和阐释的阅读活动。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概括就是“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高中语文教学的阅读文本多是文质兼美的语篇,蕴含了美学、社会学、历史学或哲学等多种元素。通过文本细读,可以让学生与作者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这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品质、文化理解和审美创造等素养的发展均有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应认真探究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发展助力。

一、高中语文文本细读的教学要点

文本细读的理念逐渐受到一线语文教师的关注。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和总结高中语文文本细读的教学要点,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失误。

1.“细”而不“碎”。在生活中,人们常将“细”与“碎”联想到一起,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很可能会将文本“细读”活动误为“碎读”活动,肢解文章,片面解读字词句,忽视字词句对文章整体中的地位与作用,导致无关宏旨的内容成为教学重点,学生却难以理解文章内涵。为保障文本细读教学质量,要做到“细”而不“碎”,结合文本主要内容展开分析,鉴赏细节,分清主次。

2.“细”而不“浅”。细读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文本留白处的意蕴、矛盾产生的原因等。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保障教学进度,部分教师会通过简单问答、机械灌输等方式代替学生解析文章细节。这很难使学生深刻领悟文本内涵,难以提升其语篇解读能力。因此,在文本细读中,既要做到“细”,又要做到“深”,“细”而不“浅”,提升学生文本分析能力,使其深刻理解文本内涵。

3.“细”而不“僵”。受考试的影响,很多学生在阅读中都习惯于寻找“得分点”,习惯于“套路性答案”。这是文本解析思路僵化的严重恶果,不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文本解读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在文本细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敏感性思维,能够自主探究,灵活思考,将自身生活经验与情感带入到文本语境中,做多角度的解读,做到“细”而不“僵”。

二、高中语文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

把握高中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的要点,还要善于总结、归纳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阅读综合素养。

1.细读标题,深悟主旨。要做到文本阅读“细”而不“碎”,可以让学生紧扣标题展开探究,带动文本细读活动。虽然标题只是文章的一小部分,但通过细读标题,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文章主旨。这样,在阅读中,学生就可以有所侧重地展开细读,分析精彩的词、句、段是如何突出作者思想的。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正文之前,依据标题预测文本内容;在通读全文后,结合标题再次细读,深悟主旨。

以《百合花》教学为例,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标题推测文章内容。在此期间,学生会结合先前的阅读经验,推测课文可能是一篇围绕百合花展开的文章,可能是散文,也可能是记叙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展示白色百合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尝试分析百合花的特点,并将“纯洁”“香气清幽”等关键词写在黑板上。完成文章内容推测后,教师引导学生打开课本,泛读全文,并再一次与学生讨论课文标题。此时,学生会发现,课文中与百合花相关的文字很少,教师要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不用‘一条新被子‘小通讯员等作为文章标题,而用‘百合花这个看似与故事关联不大的标题呢?”这样,在分析标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回忆教师展示的百合花图片,并结合自己对百合花的了解,提出“‘百合花既是新被子上的图案,也象征着通讯员美好的心灵”“小通讯员、新媳妇等人都有着像百合花一样的心灵”“战士和战士、军民之间的情感都像百合花一样美好”等看法。这样,在品读标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步领悟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全文,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等技巧,提升文本细读质量。

2.细读作者,知人论世。细读作者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关注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变化过程,补充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源,做到知人论世,细读文本。为提升学生探究作者信息的积极性,可以借助微课、影视作品片段、趣味文章等方式引入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并由此出发,让学生细致解析作者相关资源,补充文章作者的相关知识。

以必修下册《祥林嫂》教学为例。很多学生都缺乏对鲁迅生活时代背景资源的了解与积累,使得学生在阅读中难以真正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因此,教师需要适当补充相关教学资源,让学生比较全面了解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影视作品《觉醒年代》中展示鲁迅先生出场的片段,可以让学生了解鲁迅《药》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找到“在乱哄哄的场景里,安静看报的鲁迅先生”等关键语句,分析鲁迅先生所思所想。随着师生讨论深度的提升,可以自然地补充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鲁迅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与情感,比如鲁迅时时流露出对底层人民的关怀同情,对看客们的冷嘲热讽,深刻认识鲁迅希望通过写作刮骨剖根,医治国人愚昧思想,警醒国人麻木精神的创作主旨。这样,学生在细读文本中,可以知人论世,结合作者所处生活背景,分析《祝福》的特点,理解为什么全文几乎没有亮色,“灰白色的沉重的晚孕”“天色愈阴暗了”“乱成一团糟”等词语,使人感到压抑。学生因此会愈发珍惜文章的亮色:“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地有了笑影……”和“‘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她笑了”两处描写祥林嫂“笑”的情节。这样,在压抑的语境中寻找亮色的过程,可以使学生重点探究作者写祥林嫂“笑”的原因——求生欲得到满足、与家人相处的欲望得到满足便可以使其感到愉悦。

3.细读生活,个性化解读。为达到文本细读“细”而不“僵”的目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细读。结合生活细读文本,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其深入阅读的兴趣,自主思考,个性化解读,防止使用“套路化语言”解析文本。引导学生细读生活,灵活思考,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与生活的关联点,联系现实社会,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读活文本的生活化内容,从而读出个性化想法,提升文本细读质量。

以选择性必修下册《陈情表》教学为例。很多学生认为本文与当代生活较远,且语言解读有难度,因而缺乏细读积极性。为此,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提出讨论话题,让学生将自己的现实经历与生活感悟带入文中,设身处地分析理解李密的处境与情感心理。首先,要鼓励学生回忆祖父母、父母等长辈为自己的付出,回忆自己生病时家人对自己的关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作者没有父母照顾、缺乏兄弟关怀,只有祖母抚养自己的情况下,对祖母会是怎样的情感。这样,学生可以实现从“嘗试结合注释翻译文本”到“结合注释理解文本内涵,体会作者情感”的转变,比较深入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同时,要鼓励学生想像自己完成学业后受到他人认可,获得理想工作时的心情,使其理解“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时李密的欣喜,但因其担忧祖母而未接受任命时表现出的对祖母的情感。这样,在结合生活阅读文本,学生可以读出文字之外的情感信息,体会李密“尽孝”与“尽忠”的矛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如何处理‘尽孝与‘尽忠的矛盾?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等问题,使学生顺利展开细读工作,分析作者的语言艺术,解析文章结构技巧,在细读文本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力量。

简言之,文本细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应让学生从整体展开细读,借助标题、背景、生活,多维分析,进行个性化解读,提升文本细读教学质量。

[作者通联:山东济宁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要点文本细读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童诗教学的基本取向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现场作文让学生不再畏难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