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培养优雅生活者的必由之路

2022-05-30 10:48仲尧明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劳动成果体悟诗意

仲尧明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了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就不同学段落实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教育目标,如: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可见,劳动教育不仅是在思想观念上尊重劳动的教育,更应是动手参与、亲身体验的劳动实践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提出的“培养优雅生活者”的教育理念,笔者非常赞同。笔者认为劳动教育是引导学生走向优雅人生、幸福人生的必由之路,因为只有让学生真正学会劳动,才能让他们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优雅是自内而外散发的一种珍爱生活的气质,而劳动能让学生真正领悟生产生活之难,使学生从心底产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真实参与劳动,在劳动过程中了解完成任务的流程,明白劳动需要的技巧,领会相互合作的重要,掌握使用勞动工具的方法,体会劳动过程的辛劳。经过这样的一个实践过程,当学生面对劳动成果时,映射在他们心里的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或任务,而是能联想复现出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这样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自然就得到加强了。

优雅是能够在生活中创造美并给他人以美感的素质,而劳动能让学生真正体悟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其审美素养。生活中处处有劳动,是劳动创造了美、发展了美。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能深切体悟美的创造过程,进而获得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脏乱的场所被打扫得光洁如新,凌乱的物品被分类摆放得井然有序,参差的草坪被修剪得整齐美观,这些劳动的过程都是创造美、发现美的过程。

优雅还是一种诗意,能把平常生活过成诗意的品质,而劳动正是让生活走向诗意的手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就是以劳动为起点,以诗意为追求的。他将个人的浪漫诗意带入教育。他在创办育才学校的时候就试图构建兼具真善美的“诗的学校”,开展“诗的教育”,进而引导师生“都过着诗的生活”。在他的笔下,晓庄师范里“阳光下的诗意生活”是将男生开荒挑粪、女生倒马桶作为考试,洗菜、烧饭、打杂都得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重新发现自己的双手……

所以说,优雅的生活者不是自疏红尘,生活在天上;而是能在平凡的人世间,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使生活充满优雅的诗意。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市名校长)

猜你喜欢
劳动成果体悟诗意
诗意地栖居
冬日浪漫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劳动成果要珍惜
劳动成果要珍惜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劳动成果评比
被耽搁的诗意
体悟书法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