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应该谈谈钱

2022-05-30 10:48乐闲鱼儿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22年9期
关键词:超前消费财商骗局

乐闲鱼儿

1.不谈钱,所以不懂钱

你的父母跟你谈钱吗?

我小的时候,父母是从来不跟我谈钱的。

因为穷,我们家没有那么多关于钱的事可谈。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得算着花,花完基本就没余钱了,实在没什么值得谈的。而且,对没有钱的人来说,赚钱是件辛苦的事情,但操劳是父母的事,再苦再累他们也不会让小孩子操心。

再说了,小孩子是不会“正经”花钱的。五岁的时候,如果有人问我有了一大笔钱会做什么,我可能会说“买糖”“买玩具”。十五岁的时候,再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可能会说“去旅游”“买点儿游戏装备”,或者天马行空一些,说要“研发火箭”“开一座私人图书馆”。总而言之,每一个答案都和父母所理解的金钱的“正经”用途,相去甚远。

父母不跟我谈钱,大概还有个原因——“传统观念”。中国的读书人讲求“清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应该埋头于纸堆,不问窗外事,尤其不该谈钱,金钱乃粪土,谈钱有辱斯文。我们作为读书人,怎能随便谈钱?

综合种种因素,我的父母认为钱的事情没必要告诉小孩子,更没有必要跟小孩子商量。我想,我并不孤独,很多人都是我的伙伴,我们都是在父母闭口不提钱的环境下长大的。

由于所接受的教育里几乎不谈钱,所以我们对钱知之甚少,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财商”不高。我们知道智商、情商,那什么是财商呢?财商是指认识、创造和管理财富的能力。连钱都不了解,就更不要谈创造和管理了。

然而,在对钱不了解的情况下花钱,却是很多人的常态。对我而言,在实践中学习,在花钱中逐渐理解赚钱如抽丝、花钱如流水的道理,几年下来,尚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然而,身边很多人就或深或浅地走入了金钱的误区。

2.不懂钱,所以迷失在金钱里

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年轻人在消费中迷失自我的故事。

当下“买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理念盛行。商家把消费、金钱和幸福、地位等标签捆绑在一起,仿佛有一双限量版球鞋,有一个名牌包包,立马就能跻身“上流社会”。听起来可笑,却有不少人吃这一套。

自己的消费能力不足以购买这些“幸福”“地位”的标志怎么办?于是,鼓吹“消费即幸福”的商家又把借贷类金融产品送到连钱是什么都不甚了解的年轻人手边,让他们签下自己根本读不懂的“合同”。

钱花完,该还账了,怎么办?焦急呀,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这时,另一家机构出现了,慷慨地又给一笔钱。怎么样,不错吧?钱一到账,马上还给上一家,甚至还有剩余,真不错,接着花!这,是很多悲剧的开端。

除却过度超前消费,另一种常见的故事是清贫学生心疼父母赚钱辛苦,想用自己的双手赚些生活费,却陷入骗局。

最极端的当数传销骗局。“投资三千块,三年还你三千万。”听起来就不现实,却有很多人被这句话哄得团团转,在传销窝点吃糠咽菜也不愿离开。也有一些人幡然醒悟,却很难逃出魔窟。

比较常见的还有刷单骗局。刷一单一元钱,可能没有多少吸引力。刷一单三十元呢?三百元呢?而且试着下一单,马上收到了转账,千真万确啊!刷十单这个月的生活费就到手了,谁不心动?可是后面的十单,几十单,却石沉大海,没了音讯。

还有具有“悠久历史”的中介骗局。过去经常说介绍去做家教、销售,现在经常说介绍去做模特、主播,日薪可达上千元,是不是很心动?在面试过程中却告诉你,中介费、介绍费、押金等需要五百元。乍一听,半天的工资换一份高薪工作,很划算。但是你的钱刚转过去,可能对方就消失了。

3.让我们谈谈钱

因为不谈,所以不懂;因为不懂,所以迷失。

我想,我们还是得谈谈钱的。

钱从哪里来?个人收入最常见的两种来源是劳务报酬和经营性收入。前者最常见的形式是工资,后者用不全面但通俗的说法来讲,就是做生意赚钱。

赚工资容易吗?大家都知道,真不容易。那为自己打工做生意会容易些吗?做生意是一件比打工复杂得多的事。对我们普通人而言,开一个小店或许是相对现实的事情。然而打工不需要启动资金,开店却需要,学技术、租铺面、进货、水电费、人工费等,处处都得花钱。那么,不走寻常路怎么样?做主播,当网红,容易赚钱吧?资本和成熟团队运作我们就不提了。当网红容易赚钱的前提是什么呢?是要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大众的喜爱。思考一下,自己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艺,并且可以保持高频率长时间的产出。

总而言之,赚钱绝对不容易。然而,花钱却太容易。一年几万块的收入,就是寻常过日子,衣食住行里单是住——房租或是房贷——通常就得花掉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衣食与行还得要三分之一。而除开这两项,剩下的三分之一的去向或许能够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有的人选择继续消费,談不上买奢侈品,或许就是每周末一场电影、一次聚会,获得一些即时的快乐。有的人选择储蓄或是投资,忍住心里的痒痒,把剩下的钱存起来,每年三分之一,三年能够积攒一年的收入,五年或许可以存下一套小房子的首付。也或许可以折中一些,电影一个月看一次,聚会时在家里做饭。

无论是哪一种,其实最重要的是让钱去到最应该去的地方。虽然老一辈通常认为,节约是头等大事,享受是一种罪过。但必须承认,每个人的观念不尽相同——有人觉得把钱花在得体的衣物上值得,有人觉得把钱花在提升自己上值得,有人觉得把钱攒下来买房子最值,而有些人什么都不想买,只想享受攒钱的快乐。每一种想法都值得尊重,只要钱去到的地方你觉得值得那就值得。

需要警惕的两种情况:过度超前消费和以为“天上就是会掉馅饼”。

猜你喜欢
超前消费财商骗局
揭秘光的折射形成的“骗局”
别被骗局牢牢关住!
“00后”大学生超前消费现象调查研究
个人破产视域下恶意超前消费的法律界定
莆田市妇联助推财商知识进校园
财商教育在小学
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儿童银行:财商教育的情境式“读本”
孩子需要财商教育
匀加速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