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类纺织品革命文物的清洗技术研究

2022-05-30 14:51黄慧滨
炎黄地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污迹旗帜湿法

纺织品革命文物常因时间较长和存放不当等原因被污染上尘土、水渍、污斑和色素等物质,轻则影响纺织品的美观,重则给纺织品带来持续的、不可逆的损坏,因此纺织品的清洗是进行纺织品保护、修复、展贮的必要前提。以旗帜类纺织品革命文物为对象,在清洗实践的基础上,梳理出清洗纺织品表面的常用工具与方式,纺织品湿法清洗的工具设备、环节、具体操作手段及适用于不同污染物的清洁溶剂配比。

革命文物是指在革命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反映革命斗争、英雄人物、革命事件的遗物。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馆藏中,有大量旗帜类纺织品革命文物,它们是中国革命历史的物质见证,是爱国情感和民族记忆的直接体现,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参与2020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中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分析旗帜类纺织品革命文物的特点,结合纺织品清洗的实践经验,对旗帜类纺织品文物的清洗技术进行研究。

旗帜类纺织品的分类和特点

革命文物品类繁杂,从质地属性上看,文物属于纺织品文物一类,从文物形制特点上细分则属旗帜类,在此表述为“旗帜类纺织品”革命文物。旗帜类纺织品文物从其来源上可分为三类,一是在战斗场景中直接使用的旗帜,如中国军队军旗或某参战部队的番号旗、指挥旗、签名旗等,此类旗帜制作工艺和制作材料通常较为简单,材质多为棉布或棉麻混纺布,旗帜主体为单层布料,加缝旗库,旗面上的字样多为直接涂写或是剪出字形后使用浆糊黏合在旗面上。二是由国家官方机构嘉奖授予参战集体或个人的奖旗,或是国内外民间团体或个人制作并赠予参战单位的锦旗,这类旗帜总体制造工艺较为精良。官方颁授的奖旗形制通常大体相似,主要由旗库、旗面和背衬、旗面装饰(镶边、装饰带)、旗边装饰(旗穗、压褶花边)构成,材质更为讲究,出现了丝质、提花绸缎旗面,使用刺绣工艺或短绒布料裁剪缝制出字样,用棉布作背衬,有旗穗或荷叶褶状衬边作装饰。这类奖旗总体以红色为主,字样、旗面装饰、旗边装饰多为黄橙色系,国际和民间团体赠予的奖旗则在用料、配色上展现出一定的民族或区域特色。三是战场上缴获的敌方旗帜,如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缴获的美军、韩国军的各军军旗。这类缴获旗帜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工艺材质也多有不同,如1953年夏季反击战金城战役中,杨育才所率侦察分队缴获的韩国首都师第一团(白虎团)“优胜”团旗,旗双面皆为丝质,旗徽和字样均为印染,三边饰有厚重的璎珞旗穗。

旗帜类纺织品的革命文物,由于历史和保存原因,表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污染物类型:尘土及其混合结垢产物,血渍、水渍和油渍等液态污染物结垢、残留黏合剂、昆虫排泄物等。

旗帜类纺织品清洗的基本原则

第一,事前调查。实施清洗前应充分了解纺织品的纤维类型、纺织品遇水缩胀率,纺织品上的染料种类,对纺织品上的污染物类型进行初步划分并了解其特性。第二,最小干预。纺织品文物清洗应遵循最小干预原则,人为施加的干预越少越好,比如优先采用物理清洗方式,尽量减少化学溶剂的使用;必须使用的化学溶剂尽量配制成中性溶液,避免使用强酸强碱物质。第三,局部试验。纺织品清洗前必须进行局部试验,在实验结果可行的基础上再进行大面积清洗。局部试验主要考察织物的耐酸碱性、遇水缩胀率、染料的水溶解性等。试验部位应为旗帜的次要位置,试验位置大小以12cm为宜。常用的遇水脱色试验方法有两种:一是将白色绵纸铺垫在纺织品试验部位的下面,在试验部位滴一滴试验溶剂,约一分钟后查看白色绵纸上是否有颜色痕迹。二是使用棉签蘸取适量试验溶剂,顺纺织品纹理走向来回轻轻擦拭几次,查看棉签有无颜色痕迹,该方法更易于控制水量。

旗帜类纺织品的表面清洗

旗帜类纺织品的“表面清洗”特指采用物理方法将吸附在纺织品表面或内部的松散污染物(如尘土、毛絮)去除,是在旗帜类纺织品清洗实践中广泛使用的清洗方式,具有干预小、便捷、可控性强等优点。根据清洗对象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工具进行表面清洗,以下是几种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第一,吹风筒和洗耳球。纺织品表面的饰珠、穗子、刺绣等起伏复杂的部位,经常暗藏许多灰尘,可以使用洗耳球、小型吹风筒轻轻吹去灰尘、毛絮等,这种方法非常高效便捷,在污染物附着程度弱或纺织品(如薄纱)不宜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也适合使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风往同一方向吹,同时用棉布覆盖未处理区域,避免灰尘再次沉积。第二,软毛刷、棉签、潮布。对于一般纺织品,可以选用适合的软毛刷或棉签,用水稍稍湿润后,沿着纺织品纹理走向,往同一方向轻轻刷除,隐藏在纤维之间的尘土就会黏附在湿润的软毛刷或棉签上。纺织品需要大面积清洗时,则可以使用潮布进行表面清洁,将潮布覆盖在纺织品表面,轻轻按压、拍打潮布,借用水分吸附灰尘。实施过程中,首先应保持纺织品的干燥,确保只有清洁工具含有水分,才能将污染物从干燥部位转移到潮湿部位;其次应控制好清洁工具的湿润程度,适宜状态应是触碰时有潮湿感,但无法挤出明显水分;最后,应保证工具的洁净,及时清洁软刷和潮布,及时更换棉签,避免二次污染。第三,黏胶带、面粉团、文物清洁泥。对于绒类纺织品,一般方法较难去除隐藏在绒圈之中的尘土,可以采用胶带将之黏除。采用市售的文保专用低敏胶带,裁取一段约15cm长的胶带,手持两端将胶带绷紧,轻轻接触纺织品表面,此时可观察到胶带上黏住许多细小污染物。专用的文物清洁泥、自制的面粉团同样也是利用其黏性去除尘土,相比于胶带更适用于某些复杂的纺织品表面。第四,细针和镊子。对一些在纺织品表面黏结紧密、甚至渗透到纺织品结构缝隙中的污染物(如干结的浆糊块),可以使用细针和眼科镊子等器械去除。较小的污染物可以使用细针或镊子直接挑出,较大的硬结物先用细针扎穿,使其破碎成小块,再挑出。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使用针尖刮除污染物时,针尖是顺向划动,绝不可逆向或是来回划动,避免纺织品纤维磨损。第五,真空吸尘器。对于大件的三维纺织品或厚重纺织品(如毛毯、毛氈、牛津布)可以采用博物馆专用吸尘器吸除纺织品表面的尘土。实施前必须对真空吸尘器的安全性做一次测试,判断其吸力大小;应对纺织品做适当固定,避免纺织品在吸力作用下发生晃动。

无论是采取哪一种方式进行表面清洗,都应划分好区块,有规律地依次进行清洗,避免有遗漏的部分。

纺织品的湿法清洗

以水作为清洗媒介来清除纺织品上的污渍和杂质称为湿法清洗。选择湿法清洗必须进行充分的考量,因为早期旗帜类纺织品文物大多使用工业染料染色,水会使纺织品晕色或褪色;水还会造成纤维的溶胀、收缩和变形,对复合材质的旗帜类纺织品而言,其不同材质的织物之间的变形程度差异较大;另外,部分旗帜类纺织品仅使用浆糊、明胶等有机黏合剂来黏贴字样,有机黏合剂则极易被水溶解。总体而言,大部分旗帜类纺织品文物不具备整体进行湿法清洗的条件,仅对不易脱色的部分(旗穗、背衬等)进行单独的湿法清洗后再重新缝合。

第一,湿法清洗用水。清洗用水一般分为纯水和自来水两种,清洗旗帜类纺织品推荐使用纯水。虽然自来水是最常见和易得的清洗用水,但自来水中含有大量的钙镁离子(表现為白色沉淀物),在清洗过程中,钙镁离子在污迹和纺织品纤维之间会产生连接作用,使污迹更难去除。

第二,湿法清洗装置。一般湿法清洗有两种操作方法,一是采用连续水流的冲洗清洗法,二是浸泡清洗法,根据清洗方法的不同,清洗装置也不尽相同。尺寸合适的防水板。采用冲洗清洗法时,只需找到一块尺寸略大于纺织品的防水板即可(如有机玻璃、亚克力板)。纺织品放置于防水板上方,并加以固定;防水板一侧垫高,水流从高至低缓慢流淌过纺织品。清洗槽,类似加宽加大后的洗衣槽,但槽深较浅,通常材质为不锈钢且台架底部带有滚轮,另外台面与架子可以分离,使台面升降、形成一定的斜度,以便根据清洗和排水的不同要求调整。据了解,最新的清洗槽能配置加热恒温设备、超声波清洗系统。

第三,湿法清洗添加剂。实践发现仅用水清洗不能有效去除污迹,需配合其他溶剂使用。在清洗时可直接在水中加入低浓度洗涤剂,如阴离子型洗涤剂和非离子型洗涤剂,二者性质互补,为达到理想洗涤效果,可将二者复配。根据污染物化学性质的不同,部分清洗添加剂如下。

1.碱性溶剂。用碱性溶剂可去除酸性污迹,例如淀粉、果汁、油脂、酸性染料等有机类污迹。在纺织品文物清洗中,常用碱性试剂有皂片、氨水、硼砂、苏打、多磷酸盐等。实践表明,清洗剂pH值在7—10之间时,清洗效果最好,其pH值过高会导致丝、羊毛等蛋白质纤维素发生明显的质变和降解,因此要严格控制清洗剂的pH值。

2.酸性溶剂。酸性溶剂可去除碱性污迹,如铁锈、铜和其他金属氧化物造成的污斑。在纺织品文物清洗中,醋酸的使用最为广泛,当浓度接近1%时,pH值接近2.8,当浓度在28%时,pH值是2.0,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配比。

3.氧化剂或还原剂。纺织品沾染有色污迹时,可借物质的氧化或还原作用达到褪色效果,这类溶剂在日常生活中也被称作“漂白剂”。以下是常用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物质适用酸度表

4.酶制剂。酶是生物体内一类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可对清洗产生催化作用,具有微量性、专一性、常温性、高效性的特点,近几年逐步运用到纺织品文物保护领域。原理是通过酶的作用,将污迹中不可溶解的大分子水解成可溶解的小分子,从而去除污迹。常用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溶液使用时一般需要在恒温条件下,与污迹充分接触达1.5小时,才能达到较好的去污效果。目前没有了解到较通用的准确配比,应谨慎使用。

旗帜类纺织品一般清洗程序

第一,局部试验。清洗前要先进行局部试验,判断清洗是否会造成不良后果,主要需进行纺织品酸碱度测试、纤维强度试验和脱色试验。

第二,表面清洗。先采用表面清洗法对纺织品表面进行清洗,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工具进行清洗。

第三,湿洗清洗前固定。纺织品入水后会漂浮晃荡,甚至是缠绕成团,可能会对本身造成损坏,也不便于实施清洗,因此给纺织品提供足够的支持和防护,以保持平整的状态进行湿洗清洗。加固方法是裁取一张塑料薄膜,尺寸略大于纺织品,将纺织品平铺在塑料薄膜上。必要时也可以在纺织品上方加覆一层透明的尼龙网,避免在清洗过程中直接触碰纺织品表面,纺织品夹在塑料薄膜和尼龙网之间,也能被更好地固定住。

第四,浸泡和冲洗。浸泡法:用纯水充分浸润纺织品,水的高度控制在能够浸没纺织品即可,一般不超过5cm,浸泡10分钟左右即可排水。在浸泡过程中,需要用手或海绵轻轻按压纺织品表面,可以看到纺织品内的污水被挤压出。在水的作用下,纺织品纤维会舒解开并恢复弹性,此时可以尽可能地抚平纺织品表面的褶皱、折痕,理顺纺织品纤维。冲洗法:用缓慢流动的水冲洗纺织品上面的污迹,这一过程需要多次反复进行。在冲洗过程中,水流必须是缓慢流经纺织品表面,才能最大程度将纺织品内的残留污物清理出来,同时借助海绵、软毛刷等工具,尽可能地将污迹、污水漂洗干净。在实践操作中,浸泡和冲洗常常配合使用,一般先浸泡再多次冲洗,如有添加清洗溶剂,应在多次冲洗后再浸泡10分钟。

第五,添加清洗溶剂。如需添加清洗溶剂,建议在第一浸泡结束后和冲洗前进行。将配置好的清洗溶剂均匀地倒在纺织品表面,可以借助软毛刷顺着纺织品的经、纬方向轻轻地刷扫,动作务必轻柔。

第六,翻转至背面清洗。清洗纺织品时,一般要先清洗污染比较严重的一面。清洗完一面后需要将纺织品翻转过来,将覆盖在纺织品上方的尼龙网换成一张塑料薄膜,将纺织品夹在两张塑料薄膜之间,即可进行翻转。翻转后,揭除上方塑料薄膜,盖上尼龙网,继续进行清洗。

第七,吸干。纺织品两面都完成清洗后,需要将纺织品中多余的水分吸除。为加快后续干燥,可用吸水性强的白色毛巾或海绵铺在纺织品上,轻轻按压吸收多余水分,可多次进行。如果纺织品较轻薄,可用毛边宣纸吸水。

第八,转移、干燥、平整。纺织品吸干水分后,就可以移出清洗槽,转移方式与翻转时相同。将纺织品放置在干燥的平台上后,尽快进行调整、保证纺织品的平整。调整好后,在室内阴干即可,阴干位置应避开空调风口,避免阳光直射,特别是不能使用热风机,因为短时间内的快速干燥,一方面会导致纺织品严重变形,另一方面会降低纺织纤维的韧性。

清洗效果的评价

纺织品清洗后,应该进行效果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宏观内容有污染物的去除程度、纺织品色彩变化、手感变化、纺织品组织结构的破坏情况。微观内容则是纺织品纤维的形态变化、内部化学结构的改变等。我们目前主要在宏观内容上做出评价,评价要求如下:去除80%的污染物,纺织品色彩无明显变化,纺织品保持良好手感,无发硬、变脆现象,纺织品外形无明显改变,组织结构未收到明显破坏,经纬密度无明显改变。

参考文献

[1]田金英,王春蕾,白志平.古代文物丝织品霉斑清除的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5(04):1-6.

[2]汪自强,周旸.南昌明宁靖王妃墓出土丝织品结晶盐的分析与去除[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6(04):18-24+65-66.

[3]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保护技术手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4]中国纺织品鉴定保护中心.纺织品鉴定保护概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黄慧滨(1996—),女,本科,文博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物保护修复。

猜你喜欢
污迹旗帜湿法
心中的旗帜
一百年的旗帜
橡皮擦
我愿是你旗帜上的星
橡皮擦
湿法PU/PVDF共混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好方法去木地板顽渍
旗帜颂
单晶硅各向异性湿法刻蚀的形貌控制
中蒙医解毒化湿法治疗布鲁氏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