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中悟读丝绸之路

2022-05-30 10:48贺中
青岛画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青岛市丝路雕塑

贺中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和崇山峻岭中,有一条古道宛如游丝,横贯亚欧非三大洲。在遥远的古代,这条路上行走着络绎不绝的商队、朝圣的僧侣、汗国的使者、心懷天下的诗人和怅望故乡的将士。它有一个浪漫的名字——丝绸之路。

近日,由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联合主办的“2022年第四届中国青岛一带一路雕塑艺术邀请展”在青岛市雕塑馆开展。

展览共展出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位艺术家的90余件雕塑和绘画作品。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传统雕塑的精妙技艺,也有独到艺术理念的自我表达;有现实主义精品力作,更有形式语言的新探索。

参展艺术家们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诠释了对古丝绸之路的丰富理解,及当今时代赋予“一带一路”的崭新内涵,展现出多彩的艺术魅力。正如展览联合策展人马辉所言:在丝路文化的主旨框架下,力求体现不同地区的人文特征,作品各有故事与特色,呈现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兼具创新性与包容性。

漫漫丝路,同心筑梦。“一带一路”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倡议,从历史深处走来,联通陆海,交织古今,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路径。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的《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该雕塑作为2021年“中国希腊文化和旅游年”开幕式的重要环节之一,落成于雅典卫城山脚下的古市集遗址。作品以“对话”为主题,通过写意雕塑的形式表现孔子和苏格拉底的睿智与风采、精神与哲思,具有宏阔的时空观。两位分别代表东西方文化的圣哲,跨越千年进行着思想交流、灵魂对话,不仅表达了中希两国文明互鉴、共同发展的理念,还体现了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卓见,深刻展现了本次展览的精神内涵。

老一辈雕塑家马改户的《打马球》,则用写实主义创作手法,表现了盛唐一代,极具文化特征和时代风气的打马球的一个典型形象,通过对人物及动态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幽思怀古的文化观照。

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陈晓春的作品《烽烟下的驼铃》,则以广阔无垠的道路为背景,行走的人和骆驼穿越山川沙漠正逐步走向新的文明。

江南大学周阿成教授的《阿福一家之旅行》,也随着本次展览来到了青岛。作品通过对现实的还原辅以意趣的表达,体现了追求祥和、幸福的群体愿望。

青岛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枢纽,始终注重依托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促进民心相通,注重以“雕塑”等艺术形式构建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深化城市对外开放,探寻国际艺术交流合作新亮点。2016年、2017年和2021年,青岛市雕塑馆已举办三届与“一带一路”相关联的艺术大展,本次展览是第四届。就像展览策展人武定宇在前言中所说的那样:经由四届的历练,它已成为展现青岛地域特色,推动青岛城市文化建设及地区发展的文化品牌。用艺术之美体现文化自觉,用雕塑艺术之力滋养一种新的文化交融、合作共生的关系,促进丝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让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人们都可以从艺术中感受到贯通欧亚、穿越古今的丝绸之路那宏大而深厚的人文气韵是此次展览之所愿。

据透露,未来,青岛市雕塑馆还将继续举办与“一带一路”相关联的艺术展览,将继续通过雕塑艺术与世界“对话”,增强城市文化自信与影响力,为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青岛市丝路雕塑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
写实雕塑
丝路梦
丝路
梦丝路
关于青岛市地下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考
丝路谣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