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语文要素,习得复述能力

2022-05-30 10:48高磊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9期

高磊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依据小学生言语能力发展规律,组织学生从详细复述到简要复述,再到创造性复述,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复述的能力。创造性复述是阅读理解、积累内化、重组表达的一项言语综合性实践活动。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利用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创造性复述的方法。本文从单元教材情况和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学情分析,并引发对如何落实语文要素的思考。

关键词:了解内容;提取信息;掌握方法

一、学情分析

(一)本单元教材情况分析

以“故事”为主题的单元编排在统编教材中较多。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外童话”,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寓言故事”、第八单元“有趣的故事”,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话故事”、第八单元“古代故事”,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童话之美”等。本单元“民间故事”也是小学阶段“故事”主题的最后一次出现。统编教材在编排设计上安排了很多以故事为背景或主题的单元,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很好体现。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讲故事,即讲清楚故事细节,把故事讲得生动、吸引人,并通过“口语交际”“交流平台”“课后练习”等很多平台给出具体的指导和明确的学习策略。比如“适当丰富细节,配上动作和表情”“改变人称、增加情节、变换顺序创编故事”等。

统编教科书非常重视学生复述能力的养成,它依据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安排复述能力的训练,二年级教材安排借助图片等讲故事,三年级安排详细复述,四年级安排简要复述,五年级安排创造性复述。

(二)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2019年下半年升上五年级的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统编教材,但无论之前使用哪一版本的教材,对“故事”的学习一定不会陌生。以人教课标版为例,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童话故事”、四年级下册第八组的“走进故事长廊”都是以故事为主题的单元编排,对读懂故事、感受精彩的人物形象的阅读策略也有了一些学习。因此,学習本单元对于没有接触过统编教材的五年级学生来说并无障碍。

二、对落实语文要素的一些思考

(一)整体关照,实现单元板块结构融合

创造性复述课文不是对文本内容的简单重复,需要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添加或者减少内容,对文本进行创造性表达。教材在编排上特别关注学生的整体性学习,不仅注重单元之间的整体关联,还注重课文内部的紧密联系。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单元课文内容之间的整体关联,以帮助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比如在精读课文教学完毕后,教师可以以习作前置的形式帮助学生分清缩写与创造性复述课文的区别;可以在《牛郎织女(一)》教学完毕后,融合本单元“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训练”创造性复述课文的要求。如此种种,注重单元整体板块之间的前后关联,可以真正把语文要素目标落到实处。

(二)学会“了解内容”“提取信息”是重点

读故事,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故事的情节。民间故事能口口相传成为经典,很重要的原因是故事性强、情节生动。所以,学习民间故事的初始阶段,先从情节入手,一是能激发学生学习故事的兴趣,让学生能喜欢民间故事、爱读民间故事;二是学生能学习提取信息、概括内容、梳理情节的方法,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如教学《牛郎织女(一)》时,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他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教学《牛郎织女(二)》时,先让学生尽可能快地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再让学生联系上一篇课文,说说如果给《牛郎织女》的故事绘制连环画,你打算画哪些内容,每幅图画配什么文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把摘录、删减、改写、概括等方法教给学生,为本单元的习作——缩写故事做好铺垫。

(三)掌握“讲故事”的方法是关键

读懂民间故事、了解故事情节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难,重要的是学生会不会讲故事,能不能讲清楚故事细节,能不能把故事讲得生动、吸引人。所以,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指导学生讲好故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适当丰富细节,配上动作和表情

为了使故事更生动、更吸引人,讲故事时可以适当丰富细节,配上动作和表情,这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中有了具体的阐述。“丰富细节”,简单地说就是把故事中原本没有的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其他对事物景物的描写等细节加上去,使故事更生动,但同时又不改变故事的主要情节,不随意添加其他人物。如在讲《牛郎织女》时,可以添加织女和牛郎第一次见面会说些什么,也可以添加织女的纱衣是什么样的。

“动作和表情”是学生在讲述过程中根据故事需要添加的符合故事情节的肢体语言,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动作和表情。

2. 重新创编故事,比如改变人称、增加情节、变换顺序等

对原有的故事进行一些小创作,往往会使故事更有新鲜感。比如讲《猎人海力布》,用海力布的口吻讲述会更亲切,先讲结局“从前有一块石头是一位猎人变的……”,再继续讲故事;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有多处叙述的中断和空白,留下了广阔的思索和创造的空间。在哥嫂对牛郎不好、牛郎却对老牛好的语境中,男生擅长描述“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以牛郎的口吻讲述趣事、苦事、伤心事;结合认知经验,女生擅长描述“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织女穿的纱衣是什么样的。可以组织女生扮演善良的织女,男生扮演憨厚的牛郎,将课文介绍二者家庭背景、生活现状的文字进行口头复述,体悟牛郎织女互相介绍自己的细节,营造出愉悦轻松的言语情境。

3. 灵活调整教材编排内容

本单元关于如何讲好故事的策略方法编排在教材的不同位置,有的是作为课后练习出现,有的出现在“口语交际”,有的出现在“交流平台”……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需要前后照应、厘清过程。比如在指导学生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时,可以结合“口语交际”中把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的要求,也可以结合“交流平台”中的创编故事,还可以运用“词语段运用”中把情节说具体的方法,不能把讲故事的过程搞得支离破碎。

4. 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讲故事是保证

“故事”是用来“讲”的,在教学这一单元的课文时,必须做到“轻阅读分析、重讲好故事”。学生会讲故事、讲好故事,把故事讲生动、吸引人,是一种语文能力。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读更多的民间故事,包括其他的中国民间故事、欧洲民间故事、非洲民间故事;必须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读故事讲故事。

(1)课内时间的安排。一篇课文2~3课时,建议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学习字词、读懂故事、了解内容、感受人物,三分之二的时间用来指导讲故事的方法和安排学生当众讲故事,而且要求个个参与、人人能讲。

(2)时间和空间的拓宽。还可以把读故事、讲故事拓展到课余时间和回家以后,努力让学生读更多的民间故事,在家里可以请爸爸妈妈指导如何讲好故事。

(3)多种途径的借助。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讲故事的兴趣和动力,可以举行班级故事会、故事大王大比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一部分故事讲得好的学生到低年级班级开展巡回讲演;还可以借助自媒体在网络上进行故事录音上传、故事分享点评等活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造性复述属于复述中的创新,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学生思维广阔性、深远性以及创新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滕玉祥,张爱华. 教材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赵霞. 统编教材创造性复述的单元解读与教学策略[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9(11):61.

(责任编辑: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