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盐博物馆展陈提升研究

2022-05-30 17:54黄明慧魏婷婷顾倩
东方收藏 2022年9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

黄明慧 魏婷婷 顾倩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海盐博物馆二次展陈提升内容及形式的整理分析,探讨中国海盐博物馆作为文化品牌传播的载体,如何利用博物馆的文化空间、文化元素以及文化内涵实现其文化品牌价值,进而扩大与提升其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展览空间;文化品牌价值;文化传播

中国海盐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反映中国海盐文明历史的专题博物馆,坐落于江苏省盐城市城区古代捍海名堤“范公堤”及古代人工运盐河“串场河”之间。2008年,中国海盐博物馆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成为海盐文化对外宣传的窗口。博物馆的建成为树立盐城文化品牌,特别是为把海盐文化打造成盐城的特色文化品牌提供保障,确立了盐城作为中国海盐文化代表的社会共识。2019年5月,中国海盐博物馆完成展陈提升工程后重新对外开放。二次展陈提升后的博物馆,在吸收中国海盐文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增加了近千件展品,丰富了展示形式和手段。同时,在展示语言中更加注重对海盐文明和盐城历史文化精神的进一步凝练,有意识地将中国海盐博物馆打造成文化交流、传播的平台,成为体现文化品牌价值的场所。本文在全面梳理展陈内容、形式提升的基础上,对中国海盐博物馆展陈提升的核心内容和目标进行研究和解读,进一步体现博物馆在文化品牌价值传播与提升中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海盐博物馆的建成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对全国海盐文化的研究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首先,博物馆开放后的十余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不论是在学术上抑或是考古发掘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因此,中国海盐博物馆优化展览内容,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将近年来不断发现的海盐考古研究成果及时、准确地在陈列展览中体现出来,以期对海盐文化的研究和展示更加系統、准确和科学。其次,随着海盐文物征集途径和范围的扩大,许多民间藏家也向博物馆抛出橄榄枝,因此,中国海盐博物馆打破文物征集工作的僵局,在藏品数量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利用新进征集的藏品弥补原有展陈实物展品不足的缺憾,以“物”为媒介打造展陈的厚度。第三,一个优秀的展览一定是观众看得懂、喜欢看、再来看的展览,它除了具备科学性、知识性以外,美观性和趣味性也十分重要,为此,展陈手段的更新和变化也是展厅提升的重要方面。随着近年来博物馆陈列展览手段和展示价值取向有了新的变化和认识,观众对于博物馆的期待值也在不断提升,因此,中国海盐博物馆的展陈提升工作显得迫在眉睫。

一、中国海盐博物馆展陈提升的内容设计

提升后的展览,由1个基本陈列“海盐华章”、2个专题厅——“煮海之歌”“环海盐趣”以及1个临时展厅组成,形成“1+2+1”的结构模式。

1.1基本陈列“海盐华章——中国海盐文明”

海盐文明发展史是一个相对冷门的领域,盐虽是人们耳熟能详之物,但它在古代经济史、文化史等方面的内容却不为人所熟知。原有的展陈内容将海盐的管理制度、技术演变等内容进行糅合,从观众的认知角度来说相对困难。因此在展陈提升时,博物馆改变了原有展览的内容模式,改为以专题划分版块,每个展厅对专题类内容进行陈列展示,内容之间既有逻辑关系又相对独立,以达到展览的科普传播目标。

基本陈列“海盐华章”由“1+4+1”板块和“1+N”亮点组成,即由序厅、四个单元、尾厅组成,每个版块由一个核心展项和N个亮点展项组成。

序厅“走近海盐”,以传说中第一位“煮海为盐”的山东部落首领夙沙氏带领的一群盐民形象雕塑群为核心展项。曲折的立面折射出汹涌的波浪,姿态各异、辛苦劳作的盐民,意在表现人类于海洋开发历史进程中的智慧创造、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第一单元“引海制盐”,表现中国传统海盐生产工艺的创造与变革;第二单元“行盐四方”,讲述完整缜密的贯穿于存储、运输和销售过程的海盐管理体系;第三单元“盐政春秋”,解读历代盐政体制的变革及海盐业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与影响;第四单元“海盐兴城”,体现海盐业对以盐城为代表的地域文明之开发与影响。其中,核心展项有古代淮盐生产技术——“淋卤煎盐全流程”,盐民利用草灰提纯、增加卤水浓度,从而煎煮成盐;唐代“刘晏与就场专卖”,即就场征税的专卖制度,形成集产销、管理为一体的系列化组织,其影响波及整个中国古代盐业经济制度史;“从‘常丰堰到‘范公堤”,表现捍海名堤“范公堤”在中国海盐史和盐城地方史上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从‘盐渎到‘盐城”“古瓢城的变迁”展项等。重点文物包括国家一级文物、唐宋时期的煎盐工具——整块盘铁,宋元时期的切块盘铁、海盐计量工具,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五彩诰命圣旨,国家一级文物、民国时期的大丰小海场石权,民国三年(1914)穿长场白话通告等。

1.2专题厅(一)“煮海之歌”

由“人神同祭”“海风盐俗”“史海盐志”“艺文流芳”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讲述基于海盐业生产和发展特点所形成的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人神共享的祭祀风俗;第二单元讲述滨海盐民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咸风海韵”风俗俚语、独特的饮食文化习俗等;第三单元介绍历代海盐的史籍志书;第四单元讲述海盐生产、运销活动在文化典籍和各种艺术形式之中所表现出的浓浓的盐文化气息。核心展项有“三宗同祭”——产盐之宗夙沙氏、经盐之宗胶鬲、管盐之宗管仲;“陈椿与《熬波图》”,陈椿曾在松江(今上海)华亭县下砂场任职,他创作的《熬波图》全面、系统地记录了宋元时期海盐生产技术的全貌。

1.3专题厅(二)“环海盐趣”

由“世界盐业概况”“世界战争中的盐”“世界盐闻轶事”“千年淮盐甲天下——江苏盐业”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讲述世界其他国家的食盐产量、盐产品结构、食盐消费结构等;第二单元讲述盐在世界历史中,因其对人类的重要性而成为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并在各民族或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里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第三单元讲述世界各地流传的关于盐的特殊传统和习俗;第四单元多元而生动地展现了江苏盐业的改革转型和砥砺奋进。核心展项有“江苏盐业千年的砥砺前行”等,传统“淮盐”已打造成为中国民族食盐的领军品牌。

二、中国海盐博物馆展陈提升的形式设计

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主要包含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两者相辅相成、有效融合。中国海盐博物馆在形式设计理念上,本着深入挖掘海盐文化特色的宗旨,充分且合理地运用声、光、电等科学技术手段,结合多种互动形式给观众带来中国海盐文化盛宴的体验,力求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地使展陈内容更具感召力和感染力。本文从以下几个重点的形式设计项目进行简要阐述:

2.1 空间布局

中国海盐博物馆现有的建筑空间决定此次展陈提升工作只能限于在已有的空间范围内进行最有效的规划,在各展厅格局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有序、合理的空间分布。因此,设计之初就将基本陈列厅和临展厅放于一樓,作为一个完整的陈列内容,不分割、不断层。二楼展览空间分别设计为两个专题厅和科普回廊,形成“1+2+1”模式。

围绕中庭,在展陈空间上采用“回”字形布局,再结合各展厅场地、内容而呈现不一样的空间形式。一、二、三展厅和场景厅平面基本呈长方形(图1),采用照壁加多进的布局形式,分区清晰有序;第四展厅平面呈异形,采用照壁加“回”形空间布局,在空间、流线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方便观众继续参观二楼的展览。二楼除两个专题厅分布外,在场景厅二层设计“科普回廊”,总长132 米,采用沿墙中空的“回”字形结构,充分利用了二层挑高空间,使展陈利用率达到最优化(图2)。

此次空间布局的难点是临展厅的出入口设置和流线设定。临展厅是一个博物馆的重点场所,不断更新的临展会给一成不变的基本陈列带来新鲜元素和活力。博物馆原临展厅的进出口在建筑的西北侧,与基本陈列不相通,不在观众的参观流线上,虽有引导指示牌,但若无人带领则较难到达,展出效果不理想。为此,本次提升对临展厅入口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但也困难重重,其最难点是如何将展厅出入口合理归并到观众的参观流线之内。经过多次讨论和方案提升,最终选择在第四展厅内开辟出新的出入口,并在空间上增加临展序厅,观众即可在其参观流线上到达临时展厅进行参观。当然,清晰醒目的标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2.2色彩设计

色彩是决定人们如何看待和感受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色彩相较于其他单一的因素,更能把一个单调、普通的空间变得生机勃勃。[1]中国海盐博物馆建筑属于现代主义风格,大海、海盐、盐民等元素决定了展陈的色彩基调以明快为主,以蓝、白、灰、黄为主色,搭配同色系不同明度色彩,稳重中带着活力。在色彩的搭配上注重整体协调与平衡,各展厅色调根据展览内容进行不同调整,以符合“海盐”既古老又现代的特有气质。展厅色调从冷到暖再到冷,符合观众的参观心理和情绪变化过程,以引发观众对展览的情感共鸣。

第一展厅选择蓝色为主题色,搭配灰色、白色,让观众仿佛置身大海旁,近距离观看先民辛勤从事海盐生产劳作的场景。第二展厅延续主题色,过渡为灰蓝色,内容上匹配海盐的运输、销售,依然离不开水路。由于二、三展厅在空间上是相连的,所以在色彩处理上二展厅的结尾也运用了一些暖黄色作为过渡,方便与三展厅相衔接。第三展厅以棕黄色为主题色,搭配实木红棕色,表现盐政管理历史的厚重感。第四展厅沿用具有历史感的黄棕色,搭配原木色、浅蓝色等,表现“陆地”与“海洋”文明在盐城的交融。

专题厅“煮海之歌”,从棕红色到黄棕,再配以大面积的浅米黄。展厅从古至今,从厚重到空灵,色彩依次渐变,对比强烈,从“大俗”到“大雅”,表现极具市井烟火气的盐民风俗和文人雅士在海盐艺术创作上的大成。专题厅“环海盐趣”以深蓝为主调,搭配对比色白色、黄色,营造出异域灵动的空间,打开一个可窥探世界盐业文明的窗口。

2.3重点展具设计

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所使用的材料、展具、设备等需与展览内容息息相关,是直观反映展览意图的装饰语言,既合理辅助又不喧宾夺主,起到点睛作用。展具是根据博物馆藏品和展陈内容量身定制的产品,符合文物、展品形制,具有较强的自身特色。

中国海盐博物馆此次在提升文物展品数量方面有着质的突破,展出的文物和展品达到千余件,一类为海盐运输、销售、税收制度等方面的纸质类文物,另一类为大而沉重的煎盐工具“盘铁”、称量工具“石权”等实物。纸质展品轻薄且不立体,需要将其悬挂或斜挂,以方便观众进行观赏,展具设计时使用透明亚克力,材料轻便、透视性强,依据文物尺寸量体裁衣定制大小,达到平面、立面展示的和谐美。大型煎盐重器展示为中国海盐博物馆的另一大特色,如唐宋时期的煎盐工具——整块盘铁和宋元明时期的煎盐工具——方形切块盘铁(图3),此两件(套)文物为全国仅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研究价值。但它们的展出是本次展陈提升的一大亮点和难点,亮点是盘铁器型巨大,直径达2米左右,展示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难点是器物重达2吨,必须解决承重问题,才能让观众在展厅内有机会进行近距离观赏。为此,展具设计使用了金属展架,展架内部进行重点加固,同时扩大展架面积,增大受力面来减少承重力。文物展出后效果理想,成为展馆中的一个重要驻足点和记忆点。

三、博物馆文化品牌价值的凝练、提升和传承

盐城,地处黄海之滨,拥有582公里的绵延海岸线,自汉代起因盐置县、因盐兴城,地方历史与海盐文化交融浸润,使其成为中国海盐文化的典型代表。2006年1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海盐博物馆,冠名“中国”表明这里势必成为全国海盐文化的展示中心、研究中心和收藏中心。中国海盐博物馆展陈提升不仅体现了近十年来海盐文化研究的新成果,更是对盐城文化精神的积极传播和深入再认识。

3.1 海盐文化精神传导的窗口

5000多年前,盐城这块热土迎来“煮海为盐”的先民。海盐生产方式历来是集体劳作、协同进行,危险的海啸、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成就了先民们团结协作、勤劳勇敢、不畏艰险的精神,成为盐城城市文化精神的内核。中国海盐博物馆的建成正是盐城海盐文化研究的集大成,也是盐城文化精神的凝练,肩负着海盐文化传导的天然使命,必将是海盐文化传导的窗口。另一方面,博物馆亦是海盐文化品牌树立的媒介,中国海盐历史遗迹、重要生产工具、盐业管理制度等在博物馆里全面而又集中地展现,从全中国再回到盐城,以海盐文化与盐城地方政治经济、城市发展以及城市精神文化的关联,从时间到空间、从横向到纵向,海盐文化精神在这里凝聚汇合。

3.2 文化空间展示文化品牌价值

品牌是“一种可以辨别的名称或标志,旨在区分销售商的商品或服务”;若是着眼于品牌对消费者的意义,品牌则是产品的本质和内涵。[2]文化品牌,即将品牌意识植根于文化输出,用于表现和展示精神文化的内核和价值。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凝集、展示和传播之地,要树立文化品牌意识,其品牌價值应表现为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

“当空间与社会文化相遇,空间将变成人类可利用的资源。它逐步成为一个社会概念,被人们赋予各种各样的涵义,开始带有某种感情色彩;这些具有社会意义的空间不断被生产与利用,这是一个空间社会化的过程。”[3]中国海盐博物馆在展览空间提升时,充分考虑了观众的参观心理,力争做到在纵向的空间分割和横向的布局等方面的最优化,当观众置身博物馆时,其陈列展览空间中包含的价值输出与观众间搭建起一座桥梁,用文字、图片、实物,用技术手段和新兴材料,为观众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博物馆的展陈空间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文化品牌价值输出的要素,用空间语言传递文化品牌的价值和意义。

3.3 文化元素提升文化品牌价值

文化元素是能够反映文化精神的具态人、事、物或抽象的形象、符号等,提炼精彩的文化元素可以窥探到品牌文化价值和历史背后最本质、最具内涵、更为核心的精神力量。博物馆陈列展览最重要的文化元素即文物,以物为主,用文物说话,将展览中的文物展品塑造成最为凝练的文化元素是中国海盐博物馆本次展陈提升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文物是见证历史发展最为直接的见证物,它可以最有效地向观众传递信息,这些文化元素构成的文化内涵成为博物馆精神价值输出的最直接途径。文化元素的提炼,帮助观众迅速在参观中了解展陈的目标和意图,从而抓住核心展示内容,进一步了解中国海盐历史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和积极影响。

四、结语

中国海盐博物馆全面提升后,最终形成以“1个基本陈列+2个专题厅”,即“中国海盐文明”和“海盐文化史”“世界盐业史”模式,在内容覆盖面上涵盖全国,又兼顾世界,从宏观上对比海盐历史文明的中西差异,既有中华古老的制盐行业派生出的海盐文化,又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亦有世界海盐文明的同类性。东西方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性在同一空间内实现有机融合,文化的多元性在博物馆内精彩呈现。

参考资料:

[1][英] 孙孝华、多萝西·孙著,白路译.色彩心理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7:119

[2]何旭峰.品牌文化传播与展陈设计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3.

[3]彭婷.空间语义化下城市规划馆展示设计的主题表达与情感传递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黄明慧,大学本科,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盐城地方史、海盐文化史、博物馆陈列展览等

魏婷婷,大学本科,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助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展览设计等

顾倩,大学本科,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助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盐城地方史、海盐文化史、博物馆社会教育等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
票房拯救了电影拯救不了文化
互联网时代中医药文化传播新思路
论动态平衡型文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带一路”战略下如何构建中国文化传播体系
中国乌龙茶“一路一带”文化构建与传播研究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