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监测面罩: 与“高反”过过招

2022-05-30 18:52黄玉玺
知识就是力量 2022年9期
关键词:高原病荷斯坦面罩

黄玉玺

千山之巅、万水之源,藏羚摇篮、牦牛乐园。西藏自治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让许多人神往,但也因其高海拔易引发高原反应,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其实不止人,动物也有高原反应,例如,一些从平原来到高原的奶牛就遇到了这个问题。这些奶牛为什么来到西藏?高原反应与何有关?又是怎么解决的?

平原奶牛为何上高原?

西藏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西南部,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原面积广阔、畜牧业资源丰富。天然的养殖优势让畜牧业成为西藏主要的经济来源,奶牛也成为当地人民致富的好帮手。

然而,受青藏高原地区天气寒冷、氧气稀薄、气压低的影响,西藏本地的牛虽适应了高寒、缺氧、低压的环境,但其生产周期和产奶量也变长、变低,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所以,规模引入荷斯坦奶牛、娟姗牛等产奶量高的奶牛品种,是助力西藏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奶牛也“高反”

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地区后,因机体对低压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而引起的,常见症状有头痛、胸闷等,严重者可以发生肺水肿、脑水肿等病变,甚至导致死亡。和人一样,外来奶牛入藏后也会因缺氧而产生高原反应,体内内分泌、神经代谢、血液等生理指标发生较大变化,进而引发各类高原病。

西藏过去曾多次引进荷斯坦奶牛,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主要是高原病导致奶牛死亡率较高——海拔2000米以上的低氧会引起奶牛肺动脉高压而死亡。研究显示,引进荷斯坦奶牛和娟姗牛一年半后,死亡率为17.4%和11%,犊牛死亡率高达35%与85%。

而且,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影响,西藏地区引进的良种奶牛生产性能普遍低下,荷斯坦奶牛日均产奶量约8公斤,娟姗牛日均产奶量约5公斤,还不到内地奶牛单产水平的一半。

 戴智能面罩的奶牛(繪图/骆玫)

对症下药 实时监测

针对奶牛高原病的防控措施包括高压氧、化学药物、中草药等,但有成本高、药物残留、效果不明显等方面的缺点。经多年研究,研究人员明确了娟姗牛高海拔适应性分子机制,从“高原神草”红景天中提取“红景天苷”,研发出抗高原病的饲料添加剂。

奶牛高原病存在发现难、预防难、监测难、后期治疗难的“四难”问题,而且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所以,若能实时监测奶牛生理状况,对防治高原病更有意义。

由此,一种针对奶牛的智能监测面罩应运而生。

该面罩能固定在奶牛头部,无创穿戴设计也不影响奶牛的日常活动。它内置血氧脉率监测模块、运动及体态监测模块和吸氧模块,可全天候对奶牛的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数据进行医疗级别的采集监测,并及时预警。

例如,血氧饱和度的高低可反映机体的缺氧程度,当血氧饱和度降到一定阈值时,此设备会及时发出预警,并根据实际需求为奶牛提供鼻吸式吸氧,实现早期干预治疗,进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此外,与智能监测面罩配套的奶牛体征监测软件系统,无痕链接现有的生产管理系统,能自动智能整合、分析、传送信息,并且对奶牛群体的健康状态进行异常预警及预后评估等工作。

这些措施大大降低了藏区引进奶牛的死亡率,提高了产奶量。

乳业是中国打赢藏区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之一,奶牛智能监测面罩这个小设备有大用途,对藏区乳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中国农业科技进步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的一个好实例。当前,中国智慧农业不断发展,给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涌现出一系列农业“黑科技”;未来,在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相信会有更多新产品出现,造福大众。

(责任编辑 / 陈琛  美术编辑 / 周游)

猜你喜欢
高原病荷斯坦面罩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理想面罩
Journal of High Altitude Medicine Editorial Acute or 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what′s the greater challenge?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
藏族青少年再次返藏急性高原病发病率调查研究
荷斯坦牛脊椎畸形综合征TaqMan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银杏叶片对急性高原病的预防
中国荷斯坦牛初产日龄遗传评估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自动变光焊接面罩的使用和保养
洱源荷斯坦奶牛发情期各种阴道出血现象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