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该怎么写?

2022-05-30 10:48郝周
少男少女·小作家 2022年9期
关键词:博览群书新路文学奖

有人说,我写得越多,反而越不知道该怎么写了;也有人说,我读得越多,也越不知道该怎么写。也许常人觉得这两种说法似是而非,有故弄玄虚之嫌。但我却认为,这样的说法自有道理。

先说写得多。写作其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写第二篇文章时,总是希望跟第一篇文章不一样,无论是内容还是写法上,或者主题上,不能走老路——最好是完全不一样。这样才不会觉得自己是在重复劳动。好比一个雕塑家捏了一个泥娃娃,再捏第二个泥娃娃,就算捏得跟第一个如何形似,如何神似,他总是不满意的。如果一个人写得多,那就意味着,他尝试了好多种题材、好多种写法、好多种主题。所以,写到后来,他总是想着不要重复以前的老路,要闯出新路来。闯新路哪有那么容易呢?所以,一个对自己要求严格,标准高的写作者,可能就陷入一个越到最后越是挠耳抓腮,写不出文章的境地。

再说读得多。为了把这个问题讲得透彻一点,我们不妨把话题稍做个延伸。许多人初尝写作时——比如我,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多写比多读重要。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对于想写好作品的人来说,多读比多写更重要。为什么呢?还是回到文学创作的一个特质上来——创新性。很多时候,你文思泉涌地写满一页纸、两页纸,几千字、数万字……以为自己写下了“杰作”,等你冷静下来,读一读前人和当代人写过的类似题材的作品。在绝大多数时候你会发现,你想写的故事,你要表达的主题,你的深刻内涵,早就在已经印成铅字的作品中呈现了。往往人家比你写得好,好多了。这个时候,你就会很泄气。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读得太少了。没有花工夫,花精力去博览群书,去静心研究某一类专著,只是想着写、写、写,写自己的“大作”。讲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读得越多,越不知道该怎么写了——别人写过的,我们不愿意沿着别人的脚印去走。事实上,在写作这条路上,善写的人、用功的人太多,好作品也太多了,再想琢磨一点新东西出来,确实很难啊!

作為写作者,只要你还不肯心甘情愿地放下手中那支笔,总得写下去呀,那么到底该怎么写呢?其实,还应当补充一句个人心得,那就是:当我读得越多,练习得越多,钻进我头脑中的题材也越多。这个读,是指博览群书,天文地理历史人文无所不包,无所不读。练习当然就是指写作方面的训练。当你读了足够多的好作品,对文学性的本质有了深刻的把握,你就形成了这样一种能力:能分辨出你所看到其他门类的书籍中,哪些片段,哪个细节是可以做成一篇文章的,是可以虚构成一篇小说的。当然,这只是最基础的一步。有了这个基础,你还得花心思琢磨:这个故事有没有新意,值不值得写,该怎么去写,最终要表达的是什么?等想透了这一步,接下来的创作之路大致有了前行的方向——当然,还有无数无法预见的高山坎坷等着你去跨越。

郝周,1984年生,中国作协会员。出版《偷剧本的学徒》《牛背上的白鹭鸟》《白禾》等小说近10部。先后获得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曹文轩儿童文学奖、深圳青年文学奖、“读友杯”优秀短篇小说奖(两次)、俄罗斯图书印象奖等奖项。《偷剧本的学徒》被翻译为英文。《白禾》被改编为广西学前儿童壮汉双语教材。

猜你喜欢
博览群书新路文学奖
《芳草》文学奖(2021/2022)获奖篇目
今古传奇文学奖获奖名单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首届汨罗江文学奖征文启事
蔬果种植走新路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