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2-05-30 10:48张征然
家长·中 2022年9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法治

张征然

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生活,既将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入学生生活中,又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带到课堂上。随着“教育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逐渐为教师所接受,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经验和成长,是德育生活化教学的方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的教学方法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切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其直接目的是通过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氛围,改变传统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间接目的是通过生活化教学实现每节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同时注重学生现在和未来生活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和实践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学过程。

(一)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遵守简单的行为规范对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和谐社会的建立离不开规则的建立,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建立可以规范他们的行为,也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规则意识也是小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遵守规则,维护规则。

(二)健全学生的人格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若是完全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教学,远离生活,就会忽视学生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生活化教学能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课堂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学会做人,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新时代少年。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将时政新闻、社会事件等,进行价值选择或者评价,能使学生以开阔的视野掌握社会的动态。将生活中的具体场景或者片段带到课堂中,学生能够立马产生共鸣,更好地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也可以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深入学习得以实施。

(二)推进教育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没有被重视,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仿佛是“平行线”,导致教学效果背离新课程改革目标。而生活化教学理念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将学生学习和教師教学像黏合剂一样融合在一起,丰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更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促使情感、知识等带进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使学生更好地进行选择和判断,进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突出特点

(一)时空开放化

传统的教学大多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而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则是打破传统教学场所的限制,学生的学习时空可以从课堂上延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学校、家庭、社区,还可以由现实时空延展到虚拟世界,更可以由现在走向未来。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帮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拓展学习领域,从古今的传统故事中了解中华的美德,从探索未来的中国梦中知道现在小学生该走的路,因此更具开放性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选择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行为选择和贴近生活。道德与法治教材非常重视与学生生活的衔接,活动园中的场景和内容都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能和学生产生共鸣。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多渠道、多角度、多层面地去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更加注重学生的直接体验,让学生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主动参与生活,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使教学内容不脱离学生生活而存在。

(三)教学呈现情境化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整合丰富的课程资源,对这些资源加工,形成既具课程意义又具有生活活力的情境。注重设置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亲临其境,可利用信息化技术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生活化场景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些情境的设置需要围绕教材内容中某个特定的主题,使学生主动进行生活体验和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

(四)活动体验多样化

生活化的教学将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向体验多样化的课堂。例如阅读、讨论、辩论、参观、调查、访问、游戏、角色扮演、两难问题辨析等,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加以选择,深入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对生活中比较平常的事件也有更深的感悟,更能在生活化的实践中发现问题。整个过程注重学生真实的感受,进而形成认识,转化学生的行为。

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问题

(一)教师对生活化教学学情分析不够

生活化教学应以学生逐渐拓展的生活为中心,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家庭观念等影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不能够发挥出来,因此如何开展“以学为本”的生活化教学就变得尤为重要了。通过访谈我们得知,许多道德与法治教师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学生进行说教,根本原是学情分析不够。在课堂上,生活化教学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要进行学情分析,如果不了解学生对某一知识的了解程度,就会造成讲少了学生听不懂,讲多了浪费学生的时间。学情分析的阻碍在于道德与法治教师与所授班级的沟通不密切,对学生的实际了解只限于每周的两节课,对学生家庭情况以及学生的生活了解得不彻底,无法从学生的生活中获取设置情景的信息。

(二)缺乏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设置

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关系着一节课的生命力,一些学生觉得教科书的某些内容非常贴近他们的真实生活,但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却远离生活,在实践中教师只做“以教为本”,而不是“以学为本”,缺乏活跃课堂气氛的生活环境,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探索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因此,在呈现教材内容的过程中,教师缺乏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影响了课堂的生命力。因为内容枯燥乏味,所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把学生的感受当作个体来考虑,提高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树立学生终身发展的意识,树立积极的价值观。

(三)生活化教学目的不明确

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往往取决于他们的生活,生活化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最为有效。而生活化教学不仅要完成价值观的传递,而且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许多道德与法治教师喜欢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他们可以将生活的片段带入课堂,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课程结束后学生的实际成长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生活化教学的目的不明确。生活化教学的教学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前提的,而不是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

(四)实践性作业布置得较少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既源自生活,又要回归生活,而实践正是检验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也是课程深入生活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融入社会。但是大部分学生偏爱知识性问题,社会实践活动很少。实际上,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学科,在现实中教师经常安排书面作业或者是简单的思考问答,基本没有布置实践活动类的作业,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在课内所学的东西无法在实际中得到验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活化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学习中心,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然而,一些道德与法治教师没有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内在差异,思维能力也不同,没有针对性地设置情景。同时,家长对生活化教学的支持不够,不能为学生的洞察力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提供必要的学习空间。

五、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增加生活化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单纯的说教式教学难以使学生接受和达到教学目的。生活化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内容,更清楚地看待社会,实现人生中的道德情感目标。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案例,让学生了解一些事情的重要性,使小学生初步了解社会,为成长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一般教师会按照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去介绍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如四川的京剧变脸、北京的京韵大鼓、江西景德镇的瓷器、东北大秧歌等,再去介绍天津泥人张等民间艺人的努力与智慧,但是这样就忽略了学生生活化内容的运用。“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 ”,我们應该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例如闽南的歌仔戏、南音、漆线雕等。有的学生就是学南音的,有的学生村子里有做漆线雕的,这些都是他们生活中的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调查、访问身边的民间艺术,并将自己的调查结果以课件、表演等方式呈现。这种方式学生喜闻乐见,又引入了他们生活中的内容,一定会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的教师都是“生活资源”。如果我们把教研组的头脑放在一起,所有教师的德育经验和法治经验都会经过特别的编辑,又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一定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引入生活化具体场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他们的生活区域只有自己住的小区及周边环境,很多书本中的情景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然而,运用生活化教学,引入生活化的具体场景,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书本以外的事物,更可以通过教师设置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体验,以后真正遇到这样的情景学生也知道怎样选择自己的行为。当然也可以设置学生真实的生活场景,通过生活场景的再现,让学生重新去选择自己的行为。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买东西的学问”一课,教师可在课前设置调查问卷,真正去调查学生在生活中的购物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如何辨别“三无产品”,了解在文具类、电器类、服装类、药物类中如何知道这些产品质量的好坏,以及在网购过程中,怎样避免网络水军“刷单”“刷信誉”。这样把课程放入生活中去上,更能将教学内容内化到学生心里,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技能。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用学生的语言跟学生交流,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道德说教者。幽默的语言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更愿意打开心扉去交流自己的真实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生活化语言阐述故事,帮助学生打通知识与生活之间的通道。

(三)布置实践性作业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由于受到家庭生活、学校安全等影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少,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正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最独特的资源,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可以是课前的体验,也可以是课后的演练,使学生带着任务去参加实践性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体验、感悟生活事件,在参与过程中去发现、辨别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容,这样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比喻为纸上谈兵,那么课后实践就是真枪实弹。例如在上述课例“买东西的学问”中,布置实践性作业:请你运用课堂中所学的,单独体验一次购物,付款的时候父母要在身边。学生在课下体验购物时,根据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仔细辨别商品的包装,关注厂家、厂址、保质期、食品安全许可证标志等信息,并学会给商家索要发票。体验网购的学生能够在正规的平台上购买商品,并通过商品评价选择自己心仪的商品,还能够跟卖家确认物流等信息。当然也有的学生表示自己网购的商品质量不佳,跟教师和同学探讨成功网购的经验。学生表示可以购买运费险,碰到质量不好的商品可以退掉,学生还建议可以通过直播买东西,价格公道、质量也不错。通过这样的实践性作业,学生在生活中提高了购物的技能和技巧,收获了更多元的社会体验。

六、结语

总之,生活化的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树立崇高的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推进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使学生深度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宋行军)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法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