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大小事”共筑“幸福圈”

2022-05-30 10:48
党员生活 2022年9期
关键词:青山区工作队居民

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为民的事没有小事,要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26日在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道青和居社区考察时强调

漫步在湖光山色的青山区戴家湖公园,湖面波光粼粼,映出居民幸福的笑脸。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山区工人村街道青和居社区,考察棚户区项目建设和居民生活情况。曾经的棚户区变成了高楼林立、生活便利的现代化住宅小区。得知4万多群众居住条件显著改善,总书记十分高兴。

如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人民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办好?青山区给出的“答卷”是——

五大载体强组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打造载体,让服务有形化;

五好创建聚民心,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细“治”入“微”,融合见效

“这几年,大家的居住环境改善了,但我们要让居民生活得更有质量。”青和居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桂小妹自豪地说,“相比4年前,如今我们社区治理更加完善、服务更细致入微、人民生活更幸福。”

近年来,青山区全域深化“五大工作载体”,开展“五好”创建活动,将基层治理细“治”入“微”,已逐渐成势见效。

“五大工作载体”即及时掌握群众动态、化解群众矛盾、解决群众难题的“天天敲门组”;专门解决群众各类矛盾的“顺顺吧”;组织党员干部下沉办实事的“好样的工作队”;消除家长后顾之忧的“四点半学校”;提升老年人宜居幸福感的“社区好味到”大食堂。

“‘五大工作载体创造性地推动党组织和党员把工作场所转移到一线、把任务落实在一线、把党群关系密切在一线,把群众需求和问题解决在基层‘最末梢。”青山区有关负责人解读。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需要党员和群众共同缔造。

青山区牢牢抓住“人”这个核心要素,持续推广青和居经验,深入开展以争做“好当家、好街坊、好员工、好学生、好市民”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引领“五好”创建活动,与“五大工作载体”等工作全面结合,让好家风好民风好社风蔚然成风。

正如桂小妹所说,“合力的形成并不是简单的‘1+1。要依靠党的力量将各类组织、各方力量、各项工作、各种资源都进行再组织、再整合,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齐抓治理的新格局”。

延伸触角、纵向到底——

从区、街道、社区,延伸到小区、网格、楼栋,在细致入微的治理新格局下,群众也纷纷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越来越多的关爱送到“一老一小”身边,群众“急难愁盼”不仅有人回应,而且化解得越来越好。

横向到边、全域推进——

如今在整个青山区,一个个“青和居”绽放、一群群“桂小妹”当先锋、一位位“好人”激发治理活力……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图景正徐徐展开。

守护“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我在棚户区生活了半个世纪,做梦都没想到能过上现在的生活。”68岁的刘桂华翻看着社区影集,感慨万千。

2010年,棚户区的街坊邻里陆续搬进了青宜居等现代化小区,屋子敞亮通透,小区环境优美。

“从棚户区到现代化小区,改变的不仅是居住环境。”刘桂华回忆说,很多居民并不适应,垃圾随地丢,高空抛物时有发生,矛盾也隨之产生。

由社区党员组成的“天天敲门组”应运而生,着力制止高空抛物、乱扔垃圾,清理消防通道,也关照小区里的空巢老人。

与青宜居毗邻的青和居在此基础上又探索出了“天天敲门十八法”。他们以网格和楼栋为单位推动成立了15个“天天敲门组”,广泛发动党员群众骨干参与,对高龄孤寡老人等群体“重点敲”、一般家庭“定期敲”、年轻群体“网上敲”,通过分级分类敲门入户及时掌握群众动态、化解群众矛盾、解决群众难题,不仅敲开了群众的家门,还打开了居民的“心门”。

炎炎夏日,正午时分,太阳将路面烤得滚烫。此时有一群“红马甲”却在青和居社区忙碌着,他们是“社区好味到”大食堂的“外卖送餐队”。

2017年底,青和居味美价廉的“社区好味到”大食堂开门迎客,第一天就有上千居民办卡。居民王发芝发现,有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难以享受这份实惠,向社区提议组建“外卖送餐队”。社区党委得知后,广泛号召居民参与,让居民在“顺顺路”“搭把手”中帮助老人解决就餐难题,每月送餐200余人次。

几年过去,“社区好味到”大食堂在青山区遍地开花,送餐队伍越来越大。送餐员到了老人家中,还会顺便查看水电煤气、嘘寒问暖,让社区老人生活得越来越有安全感、幸福感。

不仅如此,青和居从“社区好味到”大食堂出发,开办老年大学,打造曲艺室、棋社室等深受老年人欢迎的文娱阵地,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完善“一老一小”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事关千家万户。在社区,老人有人关爱,小孩也有人照顾。

诞生于钢花村街道119社区的“四点半学校”,现在已经遍布青山大街小巷,成为孩子们课后最爱的乐园。

“‘双减政策实施后,我们将‘四点半学校的服务进行全面升级,引进社会组织,让孩子们在这里开展红色教育、安全培训、科学实践等活动。”桂小妹说。

李肖璇是武汉市青山区青宫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派驻青和居社区的工作人员。她介绍,今年暑假,从7月4日开始,青山区所有的“四点半学校”都开启了暑期托管模式,每天都会组织活动,并邀请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孩子们在这里,不仅安全,还学有所得。孩子开心、家长放心。

下沉、延伸,解难题顺民心

“遇到这样的事我应该如何争取自己的权益?”一名社区居民来“顺顺吧”咨询道。

作为武汉市最大的公租房小区,社区居民众多,矛盾在所难免。为了将“清阂居”变成“亲和居”,社区打造“顺顺吧”,将“顺顺服务团队”“家事调解”“心理沙龙”相结合,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成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典型。

如今,青山区每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都开辟了温馨的“顺顺吧”功能室,由社区律师、人民调解员等组成“顺顺服务团”,引导居民用法治思维处理矛盾、纾解情绪。

小矛盾化解在家门口,遇到社区也难以解决的事怎么办?找“好样的工作队”。

为推动组织力量下沉服务基层、党员下沉服务群众,青山区吹响下沉队伍“集结号”——将省市区178个下沉单位工作力量合理分配至各街道社区,有效实现资源共享、活动联办、优势互补。

省政府研究室是钢花村街道119社区的下沉单位。119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邓云星介绍,疫情期间,工作队为社区居民送米送菜,核酸检测时与社区干部一起奋战到深夜,日常为居民修建围椅凉亭,认领微心愿,走访困难户。“工作队已经成为社区最‘红的风景线。”

“好样的工作队”的服务并不局限于结对社区。青山区水务和湖泊局就有一支137人的“好样的突击队”。小到居民家中水管堵塞,大到社区排水设施改善,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2020年疫情期间,水务局“好样的工作队”临时接管了封控居民家中下水应急疏通工作。几十天里,队员们24小时待命,穿着防护服四处奔波,处理居民下水道堵塞678起。

去年10月,武冶机修小区三弓路社区反映辖区一老旧小区污水横流。水务局“好样的工作队”前去查看,发现小区未进行雨污分流,且下水管道破损严重。大家立刻展开勘察设计工作,最终用了4个月对小区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如今小区鸟语花香、焕然一新。

区水务和湖泊局副局长朱洪涛介绍,自2018年底这支“好样的工作队”成立以来,对全区9个街道92个小区进行管网疏捞维护,共计疏捞管网124.8万米,化粪池2879座,井孔9万余座,从根本上解决了多个老大难问题,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不少社区送来锦旗。

基层治理的“家”力量

在武汉215路公交车上,乘客经常会看到一名女司机在专注地开车,背后坐着一位拄着拐杖的男乘客。他们是一对结婚20余年的夫妻,丈夫张贵周患有眼疾,视力二级残疾,几乎失明,身边需要人照看。妻子杨保凤便带着丈夫一起开公交,至今已有6年。

杨保凤是青山区“好当家”之一。在家里,她是“好当家”;在工作上,她是好司机,保持20多年来零事故、零投诉、零违章的记录。

“家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主抓这项工作的青山区妇联主席宋斐介绍,“我们通过凸显一个家庭成员的闪光点,引领好家风、好家教的新风尚,绽放精神文明之花。”

活动开展以来,“好当家”中涌现了全家三口从警的陈红艳、三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全家6位老人的孙青丽、整理了近20万字党史笔记的廖春梅……

“从一个人,到影响一个家,进而影响一个小区、社区、街道乃至整个社会。”宋斐说,青山区妇联还利用微宣讲、云宣讲、巡展巡演等方式,将各行各业“好当家”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治家理念宣传到千家万户,引导大家将“小家情”融入“大家爱”之中。

“好当家”不仅走进街道社区,更走进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园区,将评选活动与平安家庭、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创建等重点工作相结合,积极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家”力量。

结合“好當家”创建活动,区妇联还在全区建立“幸福家”平台,与街道、社区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站互动互联,通过线上、线下的心理咨询、个案辅导,满足广大女性和家庭多元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

“好当家”只是青山区开展“五好”创建活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青山区以争做“好当家、好街坊、好员工、好学生、好市民”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引领“五好”创建活动,通过全域发动、广泛选树身边典型,引导居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积极做好身边事、管好家庭事、参与公益事。

将“小我”融入“大治理”

青山镇街道船厂社区是一个典型的企业型老旧社区。2021年7月,60岁的居民樊心生上楼时闻到一股煤气味,立刻敲开一位独居老人的家门,发现老人家中的煤气泄漏。危急时刻,樊心生迅速帮老人开窗通风,并更换煤气罐,直到全部检查妥当后才离开。

“樊心生是我们社区评选出的‘好街坊。”船厂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卿畅说,事后,樊心生还专门来到社区与我们商议如何为其所在的向阳小区进行天然气改造。社区立即启动“三方联动”机制,2个月后,小区居民都用上了安全的天然气。

船厂社区以“五好”创建为抓手,打造“集齐五好全家福”特色活动,发挥网格微信群“展、亮、晒”功能,广泛挖掘社区“好人”,探索“融”治理模式。

近年来,青山区深入挖掘“五好”代表人物,着力培育“一城好人”,弘扬正能量,奏响“钢城好声音”。

在社区,通过“邻里对对红”“我家楼栋千千景”等活动挖掘“好街坊”;通过在各中小学校启动“争做好学生,人人都出彩”活动,将创建“好学生”融入学校德育教育;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作为“好市民”创建的重要举措,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在企业,政企党建融合,激活“红色引擎”,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号召广大员工弘扬爱岗敬业的“劳模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挖掘“好员工”,促进高质量发展。

青山区有关负责人表示,青山区还将“五好”创建作为“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青山实践的重要抓手,推动“五好”创建与“五大工作载体”深度融合,整合力量解决社区治理难题——依托“天天敲门组”深入了解居民需求,加强“好样的工作队”社区服务队伍,将“顺顺吧”打造为调解居民矛盾、推进普法守法的法治阵地,将“社区好味到”打造为“好街坊”的关爱阵地,将“四点半学校”打造为培育“好学生”的教育阵地。

“五大载体+五好创建”已经成为青山区推动基层治理提档升级的强力“助推器”。

猜你喜欢
青山区工作队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做少先队员的幸福摆渡人——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幸福南路小学教育联盟—校区少先队活动巡礼
小蜗牛晒太阳
轻盐集团: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武汉市青山区武东街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桥陈村来了一支扶贫工作队
保田-青山区块目的煤层含气量及其控制因素
你睡得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