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一体化办学 激发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活力

2022-05-30 20:29陶明明
家长·中 2022年9期
关键词:分校统一城乡

陶明明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上好学”难题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大势和重要任务,“一体化”办学策略为激发农村学校办学活力、缩小校际差距提供了有益的探索途径。文章归纳总结了地方一体化办学的方法和经验,对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观点的提出源于当前社会的飞速发展,核心是进行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妥善解决,关注城乡地区在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差异问题的妥善解决。所以重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推进工作十分关键。事实上,早在2003年的时候,国家针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就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和规定,并在2016年7月1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在该意见中,强调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工作践行上,核心是做到“四个统一、一个全覆盖。”通过意见的出台,为更好推动当前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工作践行提供了必要的支撑和保障。

新时期人民群众对优质的教育的追求更为迫切,“上好学”的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力推进,西部地区许多农村学校规模小、质量低、条件差,许多家长选择送孩子进城读书。此背景下,更加剧了农村学校“空心化”的现象。大量农村学生进城,致使城区学校生源拥挤,“一位难求”,而农村教育资源大量闲置,教育供需矛盾突出。为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有效破解“城区挤、乡村弱”难题,“一体化”办学思路应运而生。“一体化”办学采取名校办分校形式,通过实施统一学校管理、统一教学活动、教育资源共享、政策机制引导等全方位的一体化措施,实现两校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融合互促发展。

一、统一学校管理,促进学校文化共融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促进学校健康发展核心要素。实践证明,一所优质学校的形成离不开良好教育思想的引领,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学校管理的统一关键是教育理念的认同和统一。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管理,“一体化”办学将两校合二为一,实行“两校一长一班子”,实施主体校和分校同一法人、一套班子、一套内部管理制度,打通教育管理中的痛点和堵点。同时,以校园文化的融合、提升为重点,精心设置校园文化展示区,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集中呈现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目标,以及校风、教风、学风。通过对文化墙、廊、厅、栏的综合设计布置,让师生处处感受到校园文化之魂,提升办学理念,明晰办学目标,从形式到内容,从精神到认同,着力促进校园文化的融合、提升、统一,发挥名校的引领带动作用,渗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实现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实现教育管理上的接轨,实现两校的融合发展。在相应工作开展上,首先是要改良一些不利于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制度,诸如传统立足城乡二元分治背景下提出的学生培养、招生以及办学等制度。其次,要充分从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视角出发,进行全新制度模式的构建。针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要进行专门责任机构的设置,放开对随务工父母进入城市学生就学的限制,推行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户籍制度。另外在进行学生的学籍管理上,推行电子学籍模式,通过这种方式,确保能对城乡适龄学生在学籍管理上实现统一化。

二、统一教学活动,提升分校办学水平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抓住这个中心为薄弱学校的提质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一体化办学利用名校的优势和优质教育资源,统一实施教学活动,统一组织联校培训,统一进行质量监控,统一开展教学评估,统一组织艺术节、运动会、综合实践、团队活动等,实现两校立体式全方位的高度统一,实现主体校和分校教育教学的同频共振、互促共进。课程实施一体化。统一课程标准、统一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安排、统一教学进度,强化课程计划落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课堂教学组织实施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统一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统一组织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落实中小学校长、教师专业标准,加强师德教育,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教学研究一体化:统一开展公开课、示范课、集体备课、德育等活动,统一组织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质量分析,定期组织教育教学经验交流,逐步加强一体化的教育教学研究。教学质量评价一体化:学校进一步完善了绩效考核、评优选先考核办法等制度,在教学思想、教学管理、常规教学、教学研究、学生综合发展等方面,两校区使用统一的评价体系,综合进行量化考核。在教师职称晋升、评优选先等方面注重向在一体化办学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倾斜,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三、教育资源共享,助力两校同步发展

教育资源是学校的潜在财富,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内在因素。教育资源共享就是使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解决薄弱学校发展中的一些棘手难题。一体化办学教育资源共享,重点是在校本培训、教学设备、资金支持等方面大力支持分校发展。

(一)校本培训一体化

两校区开展校本培训统一组织、统一要求,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统一教研组,成立一体化教学学科教研大组,指导两校区学科教研、教师培训、师生竞赛活动、教研组精品课展示、优质课评比活动等。统一实施青年教师目标考核制度,鼓励名优教师、骨干教师跨校做好“扶、幫、带、导”工作。同时要注意遵循差异补偿原则。确保乡村义务教育对资源的需求,更好地发挥城市义务教育资源的反哺作用,引入统一、优质的校本资源和培训体系,带动乡村地区义务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

(二)教学设备一体化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对两校区教育资源进行摸底分类造册,全部进行资源共享。要注重“硬件”共享。学校的各类教学设施、活动场所、多功能厅和功能室、图书室等辅助设施,以及教师日常所用的备课本、粉笔、教学用具等资源都实行共享。根据教学需要,两校区的学生可以互相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运动会、联系活动等,实行教师、学生的教学互动,最大限度发挥硬件资源的使用效益,实现两校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互助、共同发展。还要实现“软件”共享。即实行现有教育教学资源库全部共享。如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图书资料等。建立一体化学校QQ群和微信圈公众平台,及时发布活动通知、适时交流各年级、各学科教学经验、课题成果、试题资料等,逐步建立具有信息化特色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体系。

(三)名师引领一体化

名优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资源,是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学校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让他们更优秀,充分发挥其特长和引领作用,担当起教育改革的“排头兵”。为迅速增强分校办学吸引力,一体化办学之初,在统一管理、统一教学活动的基础上,资源共享突出的一点就是师资互派,尤其是把专业素养强、社会认可度高的名师、骨干教师下派到分校,担任学校管理岗位,并且亲临一线担任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同时,开展“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以名师工作室为纽带,发挥名师专业引领作用,让两校区的教师在共同成长中深度融合,打造精英团队。通过两校区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统一调派、定期交流,名师送教、跨校兼课、集体备课、共同承担课题、统一组织技能竞赛等方式,积极搭建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发展环境,让名师骨干的教学艺术和丰富经验尽快在分校生根开花,极大提高了分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具体来说,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教育资源规划上,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科学规划和布局。由于越来越多的农村子女随务工父母进入城市求学,所以在城市义务教育学校的规划上,不仅要考虑到常住人口需求,同时还要纳入对人文以及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权衡,科学合理进行城镇义务教育学校的规划和布局。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规划设计上,要综合考虑交通、人流量等因素,做到合理布局、科学办学。在相应的物质资源优化上,要充分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诉求,科学、合理地进行城乡义务教育资金的分配,确保所有资金投入到位的同时,也尽可能满足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对教育资金的需求。另外还要重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力量的科学配比。在具体的落实上,要推动教师编制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努力提升城乡教师的综合师资水平,并进一步推动乡村教师福利待遇的完善,为乡村教师提供与城镇教师同样的发展空间。

(四)办学条件一体化

薄弱学校或乡村学校因学生人数少,经费有限,运转大都比较困难,办学条件与优质学校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却又无力改变。一体化办学以后,两校合二为一,主体校统筹资金使用,大力支持分校建设,努力改善分校办学条件。如白银区某校作为主体校,大力投入资金,完成学生食堂改造,校园美化、绿化,校园文化建设、教学设施配备、操场草坪铺设等。经过几年的持续投入,目前其分校已成为校园环境美丽,办学条件一流,书香氛围浓厚,平安快乐的城区一流小学。同样的改变,在其他一体化办学学校间也悄然上演。正是一体化办学的有效策略,解决了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调动教师困难、经费调配困难、管理疲软等一系列长期存在的问题,使乡村教育发展有了“新活力”。

(五)办学品质一体化

在践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载体就是城乡的义务教育学校。所以要想真正达成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其中一个十分关键的内容就是要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品质的改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必须重视义务教育学校自身综合品格以及学校办学品质的双重提升。唯有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实现品质化发展,才能确保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能真正为城乡学生提供同品质、同水平的教育服务。而且在过程中,要鼓励特色学校的建设,促使义务教育学校能充分实现其各自优势的凸显,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自身优势特长的发挥,和其他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相互交融,互助互进,达成个性发展目标。

四、政策机制引导,增强乡村学校办学吸引力

一体化办学中,主体校在履行好两校区同步协调发展责任的同时,区教育局配套实施了“四个倾斜”(师资配备向分校倾斜、条件改善向分校倾斜、教师待遇向分校倾斜、招生录取向分校倾斜)政策,从管理机制上支持分校发展。比如,招生录取向分校倾斜政策,凡是在一体化办学农村分校就读两年以上,并注册了学籍的学生,初三毕业保证60%就读普通高中,且40%就读省市重点高中。主体校下派农村分校执教教师落实农村教师乡村补助政策,同时在教师职称晋升、评优选先等方面给予倾斜,确保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一体化办学”模式,是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经过几年的探索发展,主体校充分发挥学校在管理、师资、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不遗余力地支持分校的发展,促成两校区在文化、管理、教研教改、质量评价等方面的深度融合,逐步達到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品牌共创的良好发展态势。通过一体化办学,分校的管理更为合理精细、教师结构日趋合理、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校风校纪大为改观,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得到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可。城区原薄弱学校新晋为优质学校,实现规划设计满负荷运转;农村中学重新焕发出办学生机,学生主动选择就近入学,很好地留住了本土学生,甚至出现学生回流现象。一体化办学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蹚出了一条新路子,对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公平发展、解决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践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所谓为城乡适龄学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并非指的是简单盲目地进行教育资源的均分,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城乡学生的差异性,在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均分的同时,也要充分关注差异性,引入差异补偿原则。通过差异补偿原则的引入,不仅可以充分确保乡村义务教育对资源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城市义务教育资源的反哺作用,带动乡村地区义务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在落实差异补偿原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是完善随迁子女就学机制,二是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三是重视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四是完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五、结语

总而言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农村学校“上好学”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大势和重大任务,“一体化”办学战略为激发农村学校的发展活力、缩小校际差距提供了有益的探索途径。在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始终立足发展的视角,重视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以及发展措施的清晰理解,进行相关政策的准确梳理,尽可能促使教育者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有清晰、全面的理解和认知,不断进行相应机制的创新,推动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更好地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助力,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规划重点课题“县域内一体化办学促进乡村薄弱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1]GHBZ020号)的研究成果之一。

(左毓红)

猜你喜欢
分校统一城乡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成都分校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统一数量再比较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省实验分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