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兰和她的24小时美术馆

2022-05-30 10:48王冬艳
莫愁·智慧女性 2022年9期
关键词:策展美术馆南京

王冬艳

王小兰

24小时美术馆馆长王小兰去过很多城市,每到一座城市,她首先关注的是城市的公共空间。在她看来,很多城市都已经建成了高密度的城市空间,无论楼宇、道路还是绿化都很完备,但缺乏“内容”。为此,她打造出24小时美术馆,作为城市策展的案例,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模式进行实验和示范。

24小时美术馆

王小兰出生于常州,在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一直从事与文化相关的产业。她常说人生中很多重要的时刻都发生在南京,“这座城市滋养了我,给了我梦想。”成立24小时美术馆,正是她用文化表达对南京这座城市的热爱。

24小时美术馆是一家公益美术馆,位于建邺区南京国际青年文化广场,由500米长、100米宽的草坪广场及散布在周边的八个玻璃盒子组成。

这里是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建筑群之一。“小型、分散的玻璃盒子不适合有人员管理的模式,我们就想到了室外观展:把展馆当作艺术橱窗,让观众在外观看。我们根据日落、日出的时间配合灯光,这样就实现了24小时开放。这也是24小时美术馆名字的由来。”在展出内容上,王小兰考虑了场地的文化氛围和场馆的自身条件后认为并不适合展出安保要求高的水墨画等,而比较适合展出雕塑、灯光艺术和装置艺术。“我们根据空间的属性将场馆改造成当代艺术空间,也符合青奥文化轴线的气质。”

独处是一种能力

2018年10月,王小兰接手场地后,快速决策,马不停蹄地对场馆进行升级改造、布展,计划一个月后正式向公众开放。为此,她与策展人林书传合作推出“24小时独处计划”艺术展,作为24小时美术馆的开馆展。

在一个四十多平方米的玻璃盒子里放置一桌、一椅、一床、一灯,并将这个空间提供给任何想要在里面独处24小时的人,这就是展出的主要内容。参与者通过线上申请,将自己24小时的独处状态呈现于玻璃房子里。他们既观察玻璃房子外面的世界,也被外面的观众观察。在被互联网、多媒体以及各种社交软件包围的今天,属于个人的独处时间越来越少了。而在林书传看来,真正的独处并非关掉手机,把自己关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享受寂寞时光。“独处可能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心,它是一种能力,可以自主选择部分时间享受孤独感的能力。”

有人在独处空间里泡茶,有人在玻璃上写字与观众互动,有人埋头制作建筑模型……“24小时独处计划”一共收集了六十人的实验样本,参与者的独处痕迹也被一一记录下来。“通过‘24小时独处计划,林书传帮助我们建立了一支优秀的美术馆运营团队。”王小兰说。

2019年4月19日,24小时美术馆举办萤火虫换书大会。在“以书换书,以书会友”的原则下,参与者带上自己喜爱的书籍,来现场交换另一本书,结识一位素未相识的书友。活动当晚,诗人周云蓬也带着吉他和诗歌来到24小时美术馆。灯光、音乐、诗歌、书籍共同点亮了城市的夜空。王小兰说:“换书大会的目的不仅是让书流动起来,更是要让思想流动起来,希望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能养成阅读的习惯。”

2019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为纪念这一城市荣耀,王小兰于2020南京青奥艺术灯会期间,在24小时美术馆的草坪上打造了“铁书”装置:以南京为中心,由38片白色书页组成一本抽象的书,每片书页分别指向世界上现有的一座文学之都的方位。晚间,书页边会发出彩色光芒,光线流动并指向远方,寓意南京立足本土连接世界,展现文学世界的丰富多彩。

2020年9月19日,24小时美术馆主办的“角注·关于五本书的故事”展正式开启,策展人将设计师朱赢椿的《便形鸟》《设计诗》《虫子书》《虫子诗》《空度》五本书中藏匿的虫鸟转换为展览。当晚,朱赢椿带着小朋友们“秉烛夜游”,为他们导览。

朱赢椿创作《便形鸟》的灵感来自一次被鸟粪砸中的经历。被砸后,他没有急着擦去落在身上的鸟粪,而是等它晾干、变白。朱赢椿惊喜地发现那滩晾干后的鸟粪就像一只大眼睛的鸟儿。他赶快回工作室将它的形状描了下来,于是就有了第一只便形鸟。展览中,书中的便形鸟被策展团队以3D形式呈现了出来:有的像恐龙,有的像小鹿……小朋友们睁大了眼睛欣赏。朱赢椿告诉他们,未来《便形鸟》将会改编成动画和游戏,让更多小朋友借此爱上大自然,爱上鸟儿。王小兰则希望通过这些展览,能让孩子们诗意地看待世界。“这正是展览主题‘角注传递的含义:从边边角角去看世界,对世界作出来自‘我的补充说明。”2021年,24小时美术馆入选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名单。

等冬天过去

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4小时美术馆举办展览的频率降低了。“影响力达不到预期,这是我们要直面的现实。”王小兰说,想要做成一件事要有坚定的心,用长效的方式去运营它、维持它,哪怕慢一点也没关系。“就像冬眠的动物,等冬天过去,我们就可以动起来,加速发展。”

王小兰曾问过还在上小学的女儿:“妈妈做美术馆,可能会花掉一套房子的钱,你是要一套房子还是要一座美术馆呢?”“我要美术馆。”女儿毫不犹豫地回答。“孩子对价值有自己的理解,我做这件事考虑的则是我能为社会做什么,能为孩子树立什么榜样。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我得到的远远大于我付出的。”

女儿有时候有畏难情绪,临近考试,王小兰跟她讲:“咱们一起努力,争取做到最好。今天你去考试,妈妈去汇报工作。汇报工作也是一场考试,如果妈妈考不到第一名,这个工作机会就没了。”让她欣慰的是,她的努力与坚持得到了家人的认可。

未来,王小兰计划让24小时美术馆朝着数字艺术展览的方向发展,通过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XR(扩展现实)等设备进行虚拟展示,比如,现在草坪上展览的是实体的装置雕塑,观众通过手机或者头戴式显示设备,就能看到比大楼还高的动态雕塑,漂浮在草坪空中的虚拟灯光秀,甚至可以观看一场侏罗纪世界展。“艺术家和设计师埋头在自己的领域里创作,他们需要商业转化。我还想做一个懂他们的人,通过24小时美术馆这个平台,给艺术作品链接到相应的价值。”

王小蘭(前排右二)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

猜你喜欢
策展美术馆南京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南京不会忘记”
关于策展
去美术馆游荡
2017 艺术策展人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
美术馆
南京·九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