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羽毛球世界冠军,曾担任国家羽毛球二队男单组教练,北京羽毛球队教练组组长;现为北京交通大学教师,北京交通大学高水平羽毛球队教练。
——打高远球时,大臂不能贴着耳朵
我是去年11月才开始打球的新手,之前都是打野球,现在暑假找教练训练,教练教我们打正手高远球时大臂要贴着耳朵,可我感觉这样很奇怪,不好发力,然后我感觉把大臂往右侧偏一点更好发力。我观察我一个打了6年球的朋友也没有贴大臂,所以到底要怎么办?
(叶守)
你的感觉是正确的。高远球技术在完成过程中,大臂的确不能贴着耳朵,否则会造成挥拍动作的不协调,影响最后的拍头速度,从而直接影响发力。
首先,你如何确定你的教练是专业的吗?当然,有些教练在指导过程中也会有教的不是自己打的现象,就是教练教你这样做,但他自己不这样做。这些年在场地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教球场面,比如很多教练会让学员在挥拍击球时手要伸直,甚至要求拍子与手臂呈一条直线,教练的本意是击球点要高,但教的方式有些走极端,结果就是用教练的方式根本打不了球。这也是我们很多教练的业务水平急需提高的地方,这种现象不仅仅是业余教练,很多专业运动员在教学中也会出现。所以,会打不一定会教是真理名言啊。
正确的挥拍方法,你可以通过观察高手的击球动作或者网上著名教练的视频教程来学习,高远球技术是基本技术之一,找到正确答案不难。
——正确的技术方法是靠协调性来完成的
我想要加强击球力量,练哪部分肌肉?怎样练效果会比较好?我撸铁两个月,小臂都粗了一圈,二头肌也明显了,但打球的时候感觉力量并没有增大多少,这怎么办?
(哥也从容)
羽毛球是技巧性的球类运动,发力名称叫鞭打动作,力量来自于击球动作的协调性。力量训练是必要也是必须的,但却是辅助性的,打球的时候是不是有力,看的是技术动作的合理性。所以,我建议你的力量训练继续保持,但一周一至两次就够了。你毕竟不是专业运动员,要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提高技术动作的正确性上,这才是让你提高击球力量的根源。
羽毛球的发力叫做鞭打动作,它是通过身体参与发力各部位之间速度的传递,最后达成拍头最大的速度来击球。所以,正确的技术方法不是靠某块或者某些肌肉的力量,而是靠协调性来完成的。所有动作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拍头在击球一瞬间的速度够不够快。换一句话说,拍头的速度与击球力量是正比的关系。所以,你看到高手们打球很轻松的样子,不是他们有多好的爆发力,而是足够协调。鞭打动作的完成,以高远球为例,发力从躯干开始,首先要放松,身体侧身,然后转身。转身的同时,拍子从上往后往下,手肘向上抬起;当拍头朝下,身体完全转为正面,才用大臂带着小臂,从下往上挥起。击球的时候,是小臂带着手腕,手腕带着拍子,从后向前击出。这个过程,从躯干到最后的手腕都参与了,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前面环节的速度基础上再加速,最后由拍头来完成,这就是鞭打动作或者说这就是羽毛球的发力技巧。
——握拍只有正反手的不同
想问一下标准、半拳、反手、搓球这几种握拍方式怎么切换?平时怎么练习?平时打高远或者杀球握拍切换不过来,很容易形成苍蝇拍。
(打上屋顶)
学习羽毛球从正手握拍开始,然后到反手握拍,我不知道还有其他的握拍方式啊?你说的标准握拍应该就是正手握拍吧?至于半拳,还有搓球握拍,真是第一次听说。
从专业角度来说,握拍只有正反手的不同。所谓握拍,是指我们在击球之前,手指、手掌与拍柄接触时的具体位置和肌肉的状态。我觉得,你说的其他几种握拍方式是击球结束后手指、手掌与拍柄之间的状态,是球友们自我定义的握拍名称。
的确,目前在羽毛球专业领域和业余球友中有不同两个版本的对于技术名称的解读,比如你所说的握拍,还有业余球友所说的放腰、发小球等等。球友们可能是为了便于记忆或者是从别的项目的解说中借鉴而来的,喜欢用形容词来修饰技术与击球后的结果。例如,发球的专业术语只有短球、后场球、平高球等,有的球友喜欢把短球称为小球,后场球称为大球。还有网前放网,这个词是指将对方打到网前位置的球回放到对方的网前,球友们称之為放小球。回放到对方中前场的球,球友们称之为放腰等等。有些话,说的人多了,我们也听得明白,但有些话不一定理解,比如你说的半拳握拍。
回到握拍这件事。其实,击球之前,握拍都是以正手握拍准备的,因为场上70%的技术动作完成都是用正手握拍的方式。当需要用反手握拍来完成技术动作时,才转换为反手握拍。不论是网前还是中场或是后场技术,基本如此。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手指、手掌有些变化,那都是正常现象。而且每个人学习技术的途径不同,加之个体差异等原因,造成很多人在完成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对于手指、手掌使用中的些许不同理解,这是没问题的。
羽毛球的速度很快,拍与拍之间的时间很短,因此正反手握拍之间的转换也是在瞬间完成的。在初学入门的时候,就要开始练习这种转换方式,比如用抽挡技术打墙来练习,或者正反手颠球也是初学者入门的方法等。
握拍的转换不是技术,只是一种熟练性的过程,次数足够多了,谁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