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视觉观念”:美术教学的“本道”

2022-05-30 00:18石玉萍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

石玉萍

摘 要:美术是一门视觉的科学,视觉的艺术。“视觉转向”是美术教学的美丽转身。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扩大学生的视觉广度、增进学生的视觉深度、提升学生的视觉关联度。引导学生的“视觉感知”,培育学生的“视觉思维”,启迪学生的“视觉想象”。通过建构“视觉观念”,让“视觉”不仅成为学生美术学习的载体,更成为学生美术学习的追求。

关键词:小学美术;视觉观念;本道追求

美术是一门视觉的艺术,助推学生形成“视觉观念”是美术教学的本真追求,是美术教学的本道。 著名美术评论家梅洛庞蒂认为:“画家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纯然可见的世界,另一个是近乎疯狂的世界”[1]。之所以称画家的世界疯狂,是因为“画家总是想通过局部来表现整体”。笔者认为,画家的视觉疯狂,就是一种视觉的野心,是画家要通过视觉来洞察存在、表现存在、创造存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培育学生的“视觉思维”,启迪学生的“视觉想象”,让“视觉”不仅成为学生美术学习的载体,更成为学生美术学习的追求。

一、视觉转向:美术教学的美丽转身

著名现象学家梅洛庞蒂一生致力于重建“感性”,这是对以笛卡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的反动。梅洛庞蒂认为,“每一位画家都应当是现象学家”。现象学家秉持的观念是“回到事物本身”。“回到事物本身”,就是要将画家直接带到事物面前、带到现象面前,从而让学生直面事物、直面现象。这就需要借助于学生的“眼睛”,借助于学生的视觉观念。只有拥有良好的视觉观念,学生才能真正地面向事物、现象本身。否则,就只能会是简单地、机械地看。

1.扩大学生的视觉广度

学生的视角素养、视觉观念包括视觉的广度、深度和关联度等。所谓“视觉的广度”,是指“学生不仅能通过视觉,发现事物的局部、细节,更能把握事物的整体。”视觉的广度,并不是指学生在视觉中发生“观察游移”的现象,而是指学生在感知“既见树木,更见森林”。扩大学生的视觉广度,还要丰富学生的文化认知。不同文化的人看同一个物体,所感知到的东西是不相同的。比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寻找美的踪迹”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就引导学生到自然、生活中去寻找“美”,从事物的形式、色彩等方面展开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情感投射。教师要指导学生的观察,既让学生看整体、看全貌,也让学生看局部、看细节,更让学生看静止、看动态、变化等。

2.增进学生的视觉深度

学生的视觉素养、观念等的形成不仅与学生的视觉广度相关,更与学生的视觉深度相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层层递进,将观察不断向纵深推进。观察的深度,要求学生的观察要超越线性、超越平面,而走向立体、全局。观察的深度不仅仅与学生的认知过程有关,也与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关,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心智挑战。比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记录色彩》这一课,为了深化学生的视觉感知,笔者让学生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光照下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这样的一种视觉就超越了传统的即时观察,超越了传统的静态观察,而走向了一种动态性、发展性的观察之中。通过这样的观察,能让学生形成不同的感受、体验。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更为新颖的观察乐趣,调动学生的观察积极性,发掘学生的观察创造性。

3.提升学生的视觉关联度

学生的观察不是单一的、静态的、固化的视觉,而是一种动态的、复合性的视觉。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扩大学生的视觉广度、增进学生的视觉深度,更要提升学生的视觉关联度。视觉的关联度,不再仅仅依靠学生的视觉性观察,更依靠于学生的视觉性思维、视觉性想象。在视觉感知的过程中,学生会将相关的事物、内容等联通、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从而形成一种视觉的关联度。在关联性能的视觉中,学生不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比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中国画与油画欣赏”这一部分内容时,在引导学生直面作品的时候,笔者还给学生讲解了相关作品的创作背景等,让学生在视觉感知中融合经验、思维等,从而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心智挑战,带来更多的审美愉悦等,引发学生更多的鉴赏兴趣、探究欲望等。

发展学生的“视觉观念”,要求学生的美术学习要从浅表走向深层、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固化走向灵动。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庸》)[2],将对美术的体悟、实践等融合起来,生成一种洞察清幽的睿智与深刻。通过视觉把握学习对象,让对象不断地澄明、敞亮。在视觉中,人与自然、人与世界达成一种和解、一种协调,鉴赏者能进入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二、视觉学习:美术教学的智性实践

毋庸置疑,美术视觉学习的过程既是对事物、作品去蔽的一种过程,也是一种遮蔽的过程。这是一种双重的运动。因而,在每一次的视觉学习中,学生都会获得不同的感受与体验,甚至获得一种相反的结论。对于这样的一种视觉学习现象,教师不必惊异。教师在学生的视觉学习中应当不断地追问,让学生不断优化自我的视觉学习方式,优化“看”的方式。不断让学生获得一种最初的感受与体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视觉学习是一种合乎美术学科本义、真义的学习。

1.视觉感知:视觉学习的根基

学生的美术视觉学习首先就是感知。但感知并不是简单地“看”,而是一种意向性的活动。这种意向性的活动,将人的感知与动物的感知区别开来。视觉感知是学生视觉学习的根基,是学生视觉学习的载体。可以这样说,视觉感知是学生美术学习的第一环节。所以,我们通常就认为,美术学习是一种“视觉艺术”的学习。

在视觉感知中,教师要让学生悬置固有的认知、习惯、经验等,进行一种本质直观。本质直观就是要让学生在直观事物、作品的过程中“意与心动”。如果一个人在视觉学习中,过多地掺杂经验、习惯等,就会因为熟视而无睹。正如著名美术教育家杨参军所说:“眼前的果实出来能看得见以前通过长期训练接受的哪些绘画因素,如质感、体面、固有色、环境色之外,似乎对象再也无法给我提供更多的新的可能性[3]。”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直面事物本身。“直面事物本身”是现象学的根本精神,正如杨参军所说:“我努力地变成一个婴儿……却时常不由自主地回到原来的理性眼光之中……”因此,面向事物本身的感知也不是太容易的,它往往是在感性与理性、记忆与忘却、思考与直观、直觉等之间反复地变换。在美術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持续性地观察,对同一事物进行追踪,把握事物发展的变化过程。比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写意蔬果”这一部分内容,笔者先让学生观察,用心去看、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捕捉。在视觉感知中,不同的学生抓住水果的不同方面来进行表现,从而让学生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应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物象的情境变化和韵味。由于学生进行了视觉感知,因而他们的作品都显得气韵生动。

视觉感知是一种通过眼睛、鼻子、耳朵等感官、工具对事物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感知、描述的过程。在学生的视觉感知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与视觉感知对象对话、交往,从而促成学生与视觉感知对象达成一种共鸣、共振。可以这样说,视觉感知是一种超功利的感知。

2.视觉思维:视觉学习的核心

美术学习中的视觉不是纯粹地看,而是融合了学生思维在内的感知。视觉思维是学生视觉学习的核心。“视觉思维”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提出。阿恩海姆认为:“一切知觉中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在美术视觉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视觉、思考、创作的关系,要应用适当的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视觉学习帮助学生开启创造、创新、创想之门。通过视觉学习,养成学生一种视觉思维意识,提升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

视觉思维决定了学生的视觉学习不是被动的感知过程,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活动。在视觉学习中,学生会产生一种格式塔心理学所谓的“意向补白”现象,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完形”的需求,教师要引导、促成学生的完成。比如教学“我设计的服装”这一内容时,笔者首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服装,同时借来了几款比较时尚的服装,放置在支架上,让学生感知。对于不同的服装,学生在感知之后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产生了不同的评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服装,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感知理解,调动自我的感知思维参与服装设计之中。如此,学生设计的服装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充满了个性、特色。视觉思维具有选择性,视觉思维的选择性在美术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培育学生的视觉思维,提升学生的视觉能力,增强学生的视觉意识,提升学生视觉思维的灵敏度,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视觉思维”是人通过眼睛的知觉选择后,生成的一种包含着某种意象的思维活动。视觉思维是学生创造性学习活动的基础。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对比性观察、聚焦性观察、选择性观察,让学生在视觉学习中建构自己的理解。通过视觉思维,帮助学生感受体验物象之间的异同。视觉思维是学生视觉学习的内核,对于学生的美术发现、创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3.视觉想象:视觉学习的关键

在学生的美术学习中,教师不能用固化的、物化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德国思想家海德格尔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一种不安分守己的活动”。在视觉学习中,教师要赋予学生视觉感知、思维的空间,催生学生的视觉想象。视觉想象是视觉学习的关键,也是学生突破美术学习惯习的关键。在视觉想象中,教师不是着力改变学生的视觉内容,而是要让学生改变自我的视觉方式。视觉想象让学生不断产生新的感受、体验,让学生的视觉不再重复不再因循守旧,也就是形成一种“本己的言说”。

视觉想象让学生的视觉学习克服了麻木、迟钝,形成了一种可能性、开放性的学习空间。视觉想象解放了学生的禁锢,让学生能自由驰骋自己的内心,达到“心与物游”的直觉境界。视觉想象焕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我画的动漫形象》这一课,就是在学生视觉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视觉想象的典型课。教学中,学生依托自我的视觉感知、思维经验,对相关的形象进行加工、变形、拟人、添画等各种创作手法,创造出一幅幅个性飞扬的动漫形象作品。这些作品,有的体现学生的追求,有的反应了学生的心声等。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于视觉想象,开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视觉想象,让学生的美术学习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提升学生的“视觉品质”,生成学生的“视觉观念”。

视觉想象让学生的主体在场、生命在场。通过视觉学习,培育学生的视觉观念,改变学生僵化的美术学习方式。视觉学习尤其是视觉想象,能盘活学生的创造力。视觉是一种主动性很强的感觉形式,视觉思维、想象活动是具有美术学科特色的一种思维方式、想象方式。通过这样的一种视觉学习,能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生成学生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滕守尧,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75.

[2]葉丹.用眼睛思考——视觉思维训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02.

[3]李力加.唤起知觉经验的美术学习[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3:24.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