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的笔触和肌理研究

2022-05-30 10:48左智豪钱文艳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笔触肌理

左智豪 钱文艳

摘 要:在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绘画的笔触和肌理,也更加注重对绘画艺术的现场直观。这是传统平面媒体所无法表达的新领域,是架上绘画特性之所在。通过笔触和肌理,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所要展现给人们的世界。

关键词:笔触;肌理;绘画特性

油画作品中蕴含着多种视觉元素,例如色彩、笔触、肌理、光影表现、构图等。这些元素并不都是伴随着油画的诞生而出现的。光影表现、构图等元素在油画出现之前就在运用,笔触和肌理在油画中的运用相对较晚。运用笔触和肌理表现的过程意味着从再现事物到表现内在,继而转到表现自身的历程,意味着艺术创作者们的生存态度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也在发生转变。油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能够与观众的“触感视觉”进行心灵感应。“触感视觉”是通过眼睛的相对运动,对艺术品进行全方位、立体的视觉感受,从而在人的脑海中产生一种三维的物质结构,使艺术品产生更大的吸引力。观者在欣赏原作时,可以感知到各种笔触和肌理先后运作与变化的信息,这种过程给观者提供再创作机会。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运用不同的技巧,比如闫平厚重的笔触与奥尔巴赫粗犷的笔法,形成了雄浑凝重的笔触和肌理。艺术家心中所酝酿的各种情感与精神都借助这些外在的艺术形式宣泄出来,从而形成了艺术家最重要的人生感悟与精神观照。

一、笔触与肌理的形式美与情感

在当今艺术市场日益趋向于扁平式的时代,观者一直追求那种更富有深度的静观性的艺术欣赏方法,以激发自身更加准确的美术认知能力、批评力和更加宝贵的美术热情。而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最全面、最根本的欣赏方式就是直面创作,感受作品的本质,观察作品的细节和整体的形象,与作品进行最直接的心灵交流,让观者的眼睛可以看到作品的每一处。观者站在画廊内观察画作时与画作之间的距离,应当等于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与这张画作的间距。画作连接着各个时空的观者和画家,其表面的笔触和肌理,也是在静态的画作中除形式以外,最能体现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重复性和丰富性的明证,观者可以捕捉到这些细节,从而体会画家的工作态度,这样观察的方法才是最完美的方法。

当观者在欣赏一幅画作时,往往会被画家的运笔和停笔震撼,会揣测画家在创作时,经过了多少次的修改和完善。画作中那些清晰的线条和颜色,就是画家在无数次运笔和颜色铺垫中产生的。因此,艺术的神秘,并不仅仅局限于作品的最终形态和色彩。在观者对一位画家的绘画技法和技巧进行探究的时候,一定会仔细观察该画家画作中的笔触和肌理,从而掌握其在整个绘画过程中对笔法和色彩的运用,从而更好地判别并推断这位画家的创作能力。而绘画不同于摄影之处正是架上绘画要经历无数次的运笔才能完成,绘画过程中会出现偶然性、不可预测性,对图像平衡与和谐的持续破坏和重构、对图像秩序的持续探索和发展,都是画家一笔一笔逐步完成的。绘画作品的笔触和肌理,不仅是对艺术创造过程的外在表达,而且传递了画家的心灵世界,同时也为观者提供了一种与画家进行精神交流的可能。

二、笔触与肌理的审美感受

所谓“感知”与“体会”,是指观者通过有限而又真实的“触感视觉”,与画家进行一种心灵交流。“触感视觉”是通过与对象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感觉,就像是用手触摸或模仿画家的运笔。而欣赏艺术是通过眼睛的相对运动,来实现对艺术品的全方位、立体的视觉感知,从而在人的脑海中产生一种立体的物质结构。这种观看方式,不是现在的电视、手机屏幕、纸质的印刷品所能取代的。画家在创作中通过颜料和画笔完成作品时,实际上就是在感知事物,从而通过美术语言来表达出自然物象、幻想物象,或者画家心中的感受、心情等。架上绘画所蕴含的情感正是透过颜料和画布体现出来的。

再好的绘画作品,在观者的心里,它们都是由不同的颜色组成的,是自然景色的一种幻象,或者是画家的一种内在的感觉,所呈现的正是画家想要传达的东西,而真正吸引观者的,则是那些颜料本身。无论笔触是含蓄柔和的平涂,或者粗糙挤压的堆砌,观者都能够在作品中感知到各种笔触的先后运作与变化的信息。这些笔触给观者提供了再创作机会。观者对图像的观察并不是绝对静止的,而往往是微微运动的,所以他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采用从总体到局部的方式观察图像,在此期间,观者心中会形成若干略有不同的图像信息,并根据自身的认知经历在脑海里又组合出一个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绘画作品,绘画作品也因观者丰富的认知经历得到了再创造。在观看原作时,作品的层次全部展现于观者面前,通过绘画的笔触、肌理等,观者可以真切地体会到画作的真实感,同时,它把画家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绪都传达给了观者。绘画作品就像是一种媒介,可以在观者和画家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观者在欣赏作品的笔触和肌理时,会与画家产生一种心灵的共鸣,甚至能感受到画家的动作与心境。

在绘画艺术创造过程中,笔触作为最基本的绘画艺术表现元素是需要被理解与掌握的。触即抚摸、触及,但对于触及的感觉表现也有两个方面:一是触觉抚摸,即身体部位直接接触物体;二是通过视觉的方式进行触及,是经由人的视觉到达物体的最表层,经过复杂的生理过程与心理过程,最终实现对物体的把握。从物理上讲,在绘画的时候,运笔就是手感的延伸,笔触与画布的直接接触,就等于是手与画布的直接接触,但这一过程从始至终离不开视觉触感的参与。除此以外,视觉的触及范畴还包括通过视觉来往于画面与所画之事物和成为视识主体的人。因此,从广义上了解,笔触中不乏接触的意味。

绘画的笔触象征着行笔在绘画表层留下的印记,这一印记以色彩的形式被凝结在画布上,从而形成了视觉表现。这一表现具有物质肌理的特质,就如同麻布或者木材上的可见质感一样,也成为画作本身属性的一种不可分割的特质。因此,画家的笔触在作品中呈现出来,就与作品完全融合了。当画笔接触到画布的时候,颜料会随着画笔的移动而移动,呈现出一种质感。笔触是从运笔中生成的,它完成了从主体到对象,再到主体的反复,即在绘画过程中,特别是在猪鬃画笔或调色刀在触及画面时残留下來的印记。首先,肌理作为一种可见的存在,具有固定的视觉形态,这一形态以物体可见的组织构造为前提,这个前提可以用“质感”或者“纹理”来表现。其次,物品质地与纹路的表现不同,表层的结构、顺序、构造方式亦各有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质感,以及截然不同的触摸感受。而触摸包括肢体触摸与全身触觉,二者均能够感受到物品的表层肌理。前者表现在直接触及物品的手感,而后者在对自身手感的体会经验中逐渐形成,以至不必触及物品,便能在视觉上感受到物品的材质。

根据人体触觉与视觉触觉的差异与特点,也可以把肌理区分为视觉肌理与触觉肌理来研究。视觉肌理主要是依赖于光源效应的参与来表现,物体表面的纹理形态、颜色、光滑度等在光源的透射下会形成各种各样的视觉效果,由此能引起不同的心灵反应;而触觉肌理一般表现于实际观察过程中对物品表层的质地感觉方面,如细腻或粗糙、松散或密实、舒展或紧张等。在绘画艺术创作中,视觉肌理与触觉肌理之间的区别并不十分明显,它们往往共同影响着观者对特定纹理的认知。

美术上的肌理是在作画过程中,由画家利用各种工具与表现方式,在绘画载体上形成的物理形态产生的视觉质感。运笔时所使用的材料厚度,通过笔刷的纤维或刮刀等浸染材料时所产生的特殊纹理结构,以及通过调色剂或其他媒介稀释色料时所形成的厚薄不均的形态,均可以产生独特的肌理。同时,这一质感也可以通过视觉给观者带来特殊的心理体验。把肌理与笔触结合起来作为视觉的重要因素来研究美术作品的做法很早就已经出现,在二者的概念释义的阐述中并没有回避触觉,由此可见,笔触与肌理都是通过“触”的动作与感觉而产生的视觉感受。对于笔触与肌理的研究还普遍出现在运用多种方法与材质进行描绘的绘画艺术作品上,如使用铅笔、炭笔和油画等媒介完成的画作,就会由于各自的材料特点而产生多种多样的笔触和肌理,各发展阶段的画家们对于笔触与肌理的把握不同,使笔触与肌理呈现多种多样的形式。

三、个性化笔触与肌理

中国书法艺术是利用运笔的不同表达不同的情感与观念的美术形态,当人们见到流畅圆润的笔触时,觉得很平和舒适,而见到老辣皴擦的笔触时,则往往会有苦涩激动的心情。这样的艺术美感也被闫平应用于她的绘画之中,人们在她的大线条的笔触中发现了她的某种人生态度与处世心态。人们常说,字如其人,文章写得精细工整的人一般都是细腻敏感的,而文章写得粗犷豪放的人一般是追求自由、雷厉风行的,所以,闫平绘画作品的用笔和写作的手法也是相同的。从闫平的绘画笔触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她不拘小节的性格。闫平对中国绘画的用笔也有很深的造诣,她的有些作品在展现中国女性的柔和宁静时,采用了浪漫而热烈的笔法。她擅长运用大笔,以充分展现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色彩。闫平将绘画作品的轮廓形状与颜色融于一身,对线条的加工也干净利索,力求通过平面绘画传达意象。相容笔法所表达的就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书写性”,闫平将这种书写性与西方美术的新表现形式相融合,用抑扬顿挫的运笔形式表达女性心中的期盼与寄语,以及对精神的高度自由的崇尚。闫平作品的抒情写意性主要体现在笔法的丰富变化以及错落有致的审美情趣上,而且,她的用笔方法也是多样的,包括堆叠、皴擦等等。正是这样的笔法,使闫平的画作中多了一些浓郁的东方韵味,不但给人物场景画面中添加了许多神韵,而且也为人物形体的雕刻做了辅助,所表达出来的点、线、面都颇有些稚拙原始的感觉。虽然在绘画中,运笔不是唯一的表现形式,但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画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表现手法,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艺术表现,是对整个绘画的一种服务,它就像一个支撑物,承载着艺术的造型和色彩。但无规矩不成方圆,哪怕是再豪放的运笔,也要有章法,否则就会影响到画面的美感。闫平的运笔行云流水,随心所欲,惊心动魄,却也不乏回味的余地。闫平的作品以反映女性细腻的感情为主,看似与她挥洒自如的笔法格格不入,其实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理性与感性的融汇,柔情与豪放的融合,使画面有了一种独特的韵味。这样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却又沁人心脾,使人感触颇深。

笔法是表现艺术特征最基本的技法,个性化的美存在于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和各个领域。因为美术语言的发展过程是不相同的,所以美术语言会因为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像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绘画特点就有明显的差别。具有特色的美术语言是艺术家的标志,这表明美术特征已产生了程式化的变化,即个体化、符号化,并成为艺术家风格个性的外化符号。艺术的风格化指的是将艺术的某些属性变得个性独特、别具一格,这也是艺术家们追求的理想目标,是艺术家们经过努力和实践后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英国画家奥尔巴赫的许多画作笔法狂放,将颜色堆得十分厚重,从颜色的角度来说,自然就有了一种材料的审美。这些雄浑凝重的笔触,是笔锋和刀法的挥洒自如,纵横交错,可以展现出强烈的质感。他的这种粗犷的笔法,可以充分地表现他的生活精神与审美情感。奥尔巴赫的绘画语言,如迅速、有力、流畅的线条,饱满的色彩,仿佛要将画家心中所酝酿的各种情感与精神都借助这些外在的艺术形式宣泄出来。在奥尔巴赫的画作中,人们仿佛发现了整个世界的节奏之美,而在这充满气魄的画作中,也有着更加丰富多彩的故事。对于奥尔巴赫来说,笔触已经变成其理想与思维的表达手段,绘画的情感和表现技巧往往直接影响到视觉画面的变化。画笔的表现能力并不是纯粹物理上的表现能力,而是画家们在使用双手挥动画笔时在画布上流露的踪迹,它所表达的是绘画本身所形成的视觉效果和图形张力,表达着艺术家们所需要,且希望表现的内在精神。

参考文献:

[1]宋小青.论西方油画中主观性色彩的发展与特点[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2]李咏玲.从审美角度看油画材质表现之韵[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12.

[3]耿禽瑶.肌理材料:油画艺术的触觉魅力[J].美术大观,2010(1):179.

[4]付胜辉.论肌理在油画技法发展史上的意义[J].当代艺术,2008(1):40-41.

[5]陈志瀚.大象无形亦无名:赵无极的油画日记[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8):56-57.

[6]祁江.论女性艺术家闫平油画的艺术特色[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7):54.

[7]鄭远景.浅谈中外大师们的油画综合材料与语言风格[J].电影评介,2010(2):81

[8]朱沙.寻找记忆中的风景[J].美术观察,2011(11):86-89.

作者简介:

左智豪,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表现。

钱文艳(通讯作者),硕士,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油画表现。

猜你喜欢
笔触肌理
艺术之春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与奢侈品说不——绘创动物中的“肌理”美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感受肌理
拥挤豆豆林
张德娜:以细腻笔触诠释自然之美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梵高:笔触与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