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又“简与巨”导写

2022-05-30 10:48王广清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2年8期
关键词:泰山小事庄子

王广清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庄子》)

(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3)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庸》)

以上名言引发了你怎樣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导写

这是一道名言组合类材料作文题。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全面、准确、周密地分析。如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材料由三句名言组成。第一句话摘自《庄子·内篇》: “凡事亦然: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意思是大凡事物起初时很微小,但在结束时一定发展得很大。

第二句话摘自《道德经》:“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是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始。

第三句话摘自《中庸》: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致广大而尽精微”意思是君子既要致力于达到广博深厚的境界,又要尽心于达到精细微妙的境界。

三句话既各有侧重又有相同点,都强调“简与巨” “大与细”之间的关系。如许多伟大的事业,都是从小事做起;在细微之处努力,才能干出大事业。

可以联系三则材料立意,也可以选取其中一则材料立意,可联系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盛,也可联系集体的壮大、个人的成长……论述“简与巨” “大与细”之间的辩证关系。具体写作时, “小大”之间有较强的逻辑性, “小”可以理解为“细、微、简”等;“大”可以理解为“巨、广、宏”等。但是不能一味谈“细节决定成败”,否则便偏离了材料核心内涵。

佳作展示

以寸土之微,筑泰山之巨

沙楚妍

每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标示着筚路蓝缕的付出。《道德经》中“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先贤教诲始终教导着我们,再轰轰烈烈的大事都有一个平凡的开始,关键在于化繁荣为简。依我刍荛之见,作为时代新人,我们也当从小事做,以寸土之微,筑泰山之巨。

平凡是伟大的开始,沉寂是激昂的开始,一切大业皆从小事做起。君可见,百年之前的中共一大,只有十三位代表,而他们不懈奋斗,坚定信仰,最终,红船划过世纪长河,成就当今世界第一大党。尼采曾说“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习近平主席也曾发出“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微小而扎根的时光”的感叹。诚哉斯言,你我何不以平凡为始?

尽心尽力,心无旁骛地做好小事,其实就距成大事不远了。“致广大而尽精微”,忆往昔,王安石着一“绿”字淬炼千古佳句;看今朝,工匠们以巧夺天工之技细致雕刻,创造绝伦作品。由此观之,成就大事,不仅要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更要以诚挚之心做好每一件小事。

夙兴夜寐,久久为功地做好小事,终有破茧化蝶之日。《庄子》中说,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微小者自强,势强者自励,必能成就伟业。国家危亡,无数普通人汇聚涓滴之力,救亡图存;国外技术封锁,两弹元勋们从小事做起,每一个数据都亲自计算,拨云见日,蘑菇云终在戈壁荒漠上升起;袁隆平本是乡村教师,却潜心研究,亲自下田, “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因而遍播世界。因此,我们要毫不松懈地做好小事,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久而久之,便会发觉,原来自己所做的小事,其实竞如此伟大。

天地渺茫,你我皆是沧海一粟。然而,正是你我的无数个“我在”,无数次平凡的付出,才有今日之国家复兴的磅礴伟力!

夫微小自有其用,精细自有其成。唯愿君做好手中小事,春风化雨,成风化人,如冰雪洗去尘垢,如惠风拂去阴霾,以寸土之微,方能成就泰山之巨,万物之理也!

点评

这是一篇紧扣材料核心,中规中矩的考场议论文佳作。文章开宗明义,先南材料“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引出自己“以寸土之微,筑泰山之巨”的观点;接着设置“平凡是伟大的开始,沉寂是激昂的开始,一切大业皆从小事做起”等三个分论点,条分缕析,用例精准,语言凝练;结尾水到渠成,发出倡议,重申观点,一句“万物之理也”,给人哲理启迪。

不能为之小,岂能为之大

孙嘉成

微积分是物理学的概念,便是把物分成微小的部分再进行相加而求得整体。反过来说,任何大的东西都是由一个个小的个体组成的。

其实这种思想早在我国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道家就有所体现。《庄子》中有“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大意是“以简单微小开始,结束时一定是巨大的”。《道德经》中“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也是这个道理。

然而,当今社会轻浮之气普遍,不少年轻人执著追求于“大”,却忽视了“小”对“大”的影响。就学习而言,有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却执著于做难题,渴望以“大”补“小”,取得成功。然而不堪的成绩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有的人从不过问家务,以“不拘小节”自居,连起码的生活常识都不知,视家务劳动为耻辱,对教育部明令掌握的学会“做饭”等劳技课不以为然,一味想要出人头地,干出一番大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不明“小”“大”之辨,难成大器,吾侪当谨记之。

正所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真正能干出一番事业的人往往是“小”的崇拜者。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江梦南,虽身患残疾,但她脚踏实地,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从“小”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被清华录取。大书法家怀素,书法被人们赞颂,但他的每一个笔画都练过无数遍,每一幅作品的背后都是基于对“小事”的雕琢,都是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真正的成功者都是胆大心细的,正如我们理解英语单词后阅读英语文章,并通过文章中巩固单词,以“小”成“大”,以“大”固“小”,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人生来就会奔跑,若没有夜以继日的练习,何来苏炳添9秒83创造亚洲奇迹;没有人生来就是主宰,若没有拿破仑精细的指挥和一步一步的攀升,何来法兰西帝国横扫欧洲大陆。

戈壁大漠之广之于沙粒之小,太平洋之阔之于水滴之渺,中国未来之光明之于今日每一个中国青年小我之奋斗,是辩证之统一的。

不能为之小,岂能为之大?没有小我,何来大国?

点评

本文从文题材料中准确提炼出“小”和“大”两个核心关键词,由微积分导入,引出观点,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互融共生。接着援引相关事例,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辨析“小”与“大”的辩证关系,具有较强的逻辑力量。结尾留个问号给读者,反问句式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富有哲理,引入深思。

猜你喜欢
泰山小事庄子
泰山之行
泰山日出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关于快乐这件小事
每一件小事都又烦又重要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小事不小
难忘那件小事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