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2022-05-30 10:48吴莹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2年8期
关键词:导向作文情境

吴莹

当前初中写作教学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如写作素材不足、材料使用不当等,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有望能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探究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活实践概述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明确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要学会从多角度观察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由此能看出,生活实践对写作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广义的生活实践也称为社会实践,涵盖了志愿者、社工、暑假工、徒步旅行、家庭劳动等多个方面;而狭义的生活实践则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强调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推动教学生活化,让生活与教学同步,呈现“生活一教学一生活”的循环模式。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心观察、体验生活,并做好记录。

二、生活实践导向下的初中写作教学的作用

1.积累丰富的素材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普遍面临“怕教作文,怕改作文”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社会阅历和生活体验不足,不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作文中极易出现“空话”“套话”。在生活实践导向下,学生可以走进生活,丰富生活体验,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并结合生活感悟自由选材、自由写作。

同时,在生活实践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思维发散、观察分析、探索研究的方法,让学生突破写作素材积累的瓶颈,从家庭生活、节日生活、学校生活、读书活动、社会实践中源源不断地获得写作材料,从根本上解决写作材料不足的问题。

2.提高学生的提炼加工能力

传统的写作教学存在“费时低效”的问题,教师没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提炼加工素材。以生活实践为导向,学生能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写作,从根本上解决了写作教学效率低、写作耗时长的问题。

在生活实践导向下,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提炼、加工生活素材,并有计划、有目的地立足自然生活、社会生活,抓住写作时机,分解重构素材。

教师还要创设生活情境,指导学生客觀、详实地记录真人、真事素材,在确保作文内容真实的前提下,根据行文要求以及主题需要,对写作材料进行科学加工、适当虚构,确保作文内容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传统的写作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写作时没有真情实感,也不知道写什么,这不仅与“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相背离,也没有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作文教学思想。

在生活实践导向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挖掘和积累生活中的素材,这样写作时就不愁无话可说了,从根本上解决“无情可抒”的问题。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在丰富的生活场景中能形成个性化的思想、情感,并通过语言、文字顺利传达喜、怒、哀、乐,真正将生活实践转化成写作的内驱力,产生丰富的写作情感。

三、生活实践导向下的初中写作教学方法

1.积累素材

学生要多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认识、了解并记录生活,但因记录的方法存在差异,不能保证积累的素材能为写作服务,给生活实践导向下的写作教学带来了较大挑战。

对此,教师需利用指导与启发的方法,指导学生提炼有价值的生活素材,保证生活实践能为写作提供材料支持。在指导学生提炼素材之初,教师可以提出明确的要求,即内容不重复、题材健康、重点突出。

比如,在教学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写入要抓住特点”,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印象最深刻的老师作为写作对象,写作材料也多是“我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老师每天监督我读书,并在上课时讲我感兴趣的故事。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显著提高”。虽然上述材料较为真实可信,却泛泛而谈,并没有突出老师的特点。在生活实践导向下,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如教师讲课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在合理利用、提炼素材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社会阅历、观察视角与思维深度均存在差异,针对相同的素材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教师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突破定性思维,挖掘平凡生活素材中“不平凡”的内涵,提高作文水平。

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寻找素材中的“着眼点”;其次,让学生调动生活积累,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发散想象思维,拓宽写作思路;最后,利用聚合分析法,寻找准确的切入点,明确要写的事件与内容。

比如,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材料: “一个小孩儿在树下发现一只燕子,把它带回了家。过了几天,小燕子不吃不喝,小孩儿于心不忍,就把小燕子送回了到树下。可是,小燕子却被猫捉走了。”面对这个材料,多数学生将视角集中在小孩儿身上,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将着眼点转移到“燕子”这个“物”上,从燕子成长规律等入手进行深入分析。

2.创设情境

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情感体验,虽然会因实践的结束而成为短暂的过客,但其留存的记忆不能抹除,会因为生活事件或生活情境的激发而从内心深处奔涌而出。其中,情境是激活学生生活体验的钥匙,也是生活实践导向下初中写作教学的关键。情境特指兼具生活意义、社会意义的具体环境,对学生可以产生直接的刺激作用。

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生活画面或多元角色体会、实物演示,用个性化的语言导入,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体验、感受、发散思维、回忆。同时,在特定的写作环境中,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以及真切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体验中积累真实的写作素材,消除对写作的“畏难”情绪,为生活化写作奠定基础。

比如,教学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学写游记”,教师可以先播放柔和的音乐,让学生在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分享旅游经历。接着,提出问题: “你印象最深刻的旅行是哪次?”通过问题,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更高的层次。

与此同时,通过幻灯片展示图片,如烟雨朦胧的杭州西湖,提示语为“在杭州西湖游览时,你有哪些经历”;还可以展示陕西兵马俑,提示语为“在陕西兵马俑博物馆,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教师可以播放音乐渲染气氛,借助图片展示画面,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学生经历的真实生活情境“再现”出来,进而唤醒他们的记忆。同时,真实的情境能促让学生将真实的生活与丰富的情感体验交互融合,有利于拓宽写作思路,这样学生写作时就不会不知道写什么了。

3.特色实践

在教育部落实“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应根据年级特色安排作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与探索、思考中获得乐趣,产生创意,激发情感。

比如,可以根据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主题,渗透开放的时代特点,将写作主题内容与单元主题、国内重大事件或国外重大事件有机整合,让学生在感受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同时,关注国内外形式的发展及走向,产生表达、倾诉的欲望,利用“红心电子书”制作与绘画的方式,表达爱国之情。与此同时,指导他们反思当下,反思自身,回顾经典,展望未来。

再如,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撰写演讲稿,与家乡对话,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分享自己的故事。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演讲稿整合到一起,上传到班级群中,为后续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写作训练提供依据。

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在大自然中参加特色实践活动:春天组织踏春活动,在郊外寻找“芳菲”;夏天组织赏雨活动,观赏“白雨跳珠乱入”的雅致景观;秋天借助桂花飘香、菊花盛开、红枫绽放等美景,组织学生体会金秋乐事或开展金秋话谈会,由师生共同分享自己家乡秋季的特色美景、美食;寒冬时节,可以安排各种雪地竞赛活动。不同时节的特色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主动拿起手中的笔。

需要注意的是,走进生活是学生“有所发现”的第一步,教师应指导学生调动感觉器官去观察、体验生活,真正发挥特色实践活动的优势。

校园生活是学生最重要的素材來源,为避免他们在写作校园题材时“随意编造”,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安排特色学习活动、综合活动、班队活动,并在活动中启发学生表达真实的感受。

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学生与亲人接触的时间较长,缺少新鲜体验,在写作亲情主题时,经常会出现无内容可写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参加特色家庭活动,如家庭阅读日、参观博物馆、家庭谈心会等,将学生的视线转移到家庭生活中,并从多个视角观察,然后写作。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以拓宽视野,激活思维,进而充实作文内容。因此,教师应创造参与特色社会活动的机会,如参观卫生城镇、访问家乡创业致富代表、小组合作打扫街道等,并鼓励学生将体验写出来,实现社会生成情感与自然表达情感的“合二为一”。

4.传授技巧

生活化写作并非“平铺直叙”生活素材,而是立足现实生活, “兴起波澜”。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在生活实践导向下,教师可以提供生活化写作技巧指导,如制造巧合、巧设悬念等。

生活中的巧合无处不在,巧合的存在促使生活充满乐趣,而在写作中制造巧合,可以提高作文的趣味性。制造巧合主要是指选择现实生活中偶然出现的事件安排故事情节,在记叙文写作中较为常见,特指利用生活中的巧合构思故事,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设计巧合,合理组织材料,让故事具有悲剧或喜剧色彩。巧合的方式五花八门,主要包括“不约而同的巧合”和“不期而遇的巧合”两种。

比如,教学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学写故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借鉴都德《最后一课》中“小弗朗士上学途中最后一刻的钟声与普鲁士士兵操练的钟声共同响起”这一“不约而同的巧合”的设置方法,针对人物不同、事情相同或相似的情况,制造合情合理的巧合,并鼓励学生自由安排材料,达到“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效果。

巧设悬念主要是指导学生从表达需要入手,展示具有悬念而尚未解决的矛盾,在后续叙述中逐步解开疑团。巧设悬念的方法多用于文章的开头,可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目的。

如作文《扬州游记》——“朋友,你到过扬州吗?你见过扬州的瘦西湖、吃过扬州的狮子头吗?”通过提问的方式设置悬念,引入思考:扬州的瘦西湖是怎样的?和杭州西湖有区别吗?狮子头又有何独特之处?教师要通过这篇作文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写游记的方法,进而写出吸引入阅读的游记文。

除此之外,率先展现示故事结局的倒叙法、利用人物猜疑激化矛盾的误会法,均是设置悬念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结合鲁迅《祝福》的开头、彭荆风《驿路梨花》的开头,讲解相关写作技巧的具体应用,并鼓励学生将视线放到日常生活,进行模仿写作或创新写作,促让学生真正掌握情节推动、主题深化的写作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作文平淡无味的问题。

综上所述,教师应将生活实践作为初中写作教学的方向之一,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根据现实生活经验合理使用素材,使生活实践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生活实践在提高写作教学效率上的作用。

猜你喜欢
导向作文情境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不同情境中的水
“偏向”不是好导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护患情境会话
犬只导向炮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