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统整“巧”组材 情境设置“深”浸润

2022-05-30 02:14徐新颖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统整设置文本

徐新颖

单元统整教学是教师按照明确的单元学习目标,打破原有体例,对学习内容、教学方式、语文要素和课堂活动等方面进行有机整合,突出整体性,提升有效性的一种教学。它建立在教师对相应的文本深入解读的基础上,在巧妙组材、整合优化过程中形成有利于提升学生素养的单元体系。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能够实现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师生共同浸润其中的目标。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以立德树人为使命,将人文主题和語文要素两条线索交织组合成一个个单元,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由阅读、写作、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组成。其中,阅读部分由三篇文言文和四首词组成,再加上诵读部分,总共八首词,内容多,教学任务重。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能够让学生理解、感悟这些内涵丰富而深刻的古诗文名篇,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巧借提示,紧扣学情,凸显广度

语文教学是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在课堂中,教师只有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突破单篇教学的局限,紧扣学情,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统整、建构学习单元,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素养,让课堂更有广度。

部编版教材每个单元前面都有一些提示。在执教这一单元作品时,教师始终要以此教学目标为核心。同时,每篇文章前面都有预习提示,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开启文本阅读之门的钥匙。作为助读系统之一的阅读提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能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加深感悟。

一位老师在执教第三单元时,借助助读系统布置学生预习后,设置以下情境任务。学校要开展“天下家国·时代有我”主题活动,分成以下几个板块:①分享故事,激发心志;②朗诵诗词,陶冶心性;③推荐名言,启发心智;④畅谈志向,润泽心灵。请同学们以第三单元内容为素材准备节目,每名同学至少准备两个节目。同时,学生自发组成若干小组,在小组成员进行合作、交流、展示的基础上,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上讲台向全班展示的同学和评委。同学们通过自主研读、相互交流,感受作品情感。幽幽古韵在他们唇齿间流淌,拳拳报国志在他们心间萌生。

在生动的情境中,学生借助预习提示积极探索单元文本,在述说故事、吟诵诗文、交流讨论甚至演绎情节中扩大视野,加深理解,激发兴趣,提升能力,语文教育也变得有趣,有情,有味。

二、读写贯通,发展思辨,彰显深度

语文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在学生的思考、读写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根据目标,通过设置情境、精心设计一系列有逻辑关联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读写,发展学生思辨,让课堂更显深度。

如一位老师将这一单元“词四首”进行单元整合教学,设置以下情境。班级准备召开以“厚植传统文脉,涵养家国情怀”的诗词交流会,请完成以下任务。①设计“朗读提示”。教师挑选其中一首词一部分做示范,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诵读提示为诵读起始,节奏稍缓,重音强调“聊发”,突出无奈之情。读“左牵黄,右擎苍”时,语调平直而稳健,吐字清晰而饱满……学生在反复品悟中定下节奏,加深理解,读写结合让学生在诗词中漫步、成长。②为词拟写串词。如果你作为朗诵会的策划者,准备怎样排序?请拟写串词。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开始精心设计。拟写串词,让学生自发地寻找词与词的关联点,学会迁移。③概述词人事迹。选择感兴趣的词人,概写人物经历,阐述情感内涵。这一任务直接驱动学生对人物经历的探索,感知人物的内心世界,在经历梳理、诗词评价中提升学生理性思维能力。

情境设置下的读写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多重感官,学生在浸润式教学活动中,发散思维,丰富想象,体验创造,让课堂更有深度,更有活力。

三、注重比较,精准踩点,呈现亮度

教师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将一些课内外的文本通过某一主题或议题统整起来。如何能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处,让课堂呈现亮度,比较法可以将学生引入文本的深处,感受文本的内涵。

一位老师选取了第三单元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和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中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以“‘梦回‘繁华见真淳”为议题进行统整教学。老师设置情境:请你为辛弃疾的词配上一幅插图,选择可入画的意象。学生联想到剑、角、连营、麾下、马、弓等。随后,教师进一步设问,这里最重要的是什么?学生锁定飞驰的战马或使人心惊的弓,因为它们能体现出画面的“壮”。这个问题指向学生对主题的把握。老师进一步设置问题,引领学生走向深度阅读。①这三位词人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他们都经历过什么历史事件?②三个有“梦”的作品,探究“梦”的异同点。③这三首词风格属于婉约还是豪放?④这几首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点?⑤这几首词各自表现怎样的情感?这些问题指向创作背景、内容、语言风格、手法和情感等。在比较中,学生发现这三位经历靖康之耻的词人流露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通过比较,学生能感受到这三首同是风格豪放的词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通过比较,学生找到了“反复品悟”“知人论世”等解读诗词方法。

比较法的使用建立在教师对文本深度研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要精准踩点,才能将学生引向文本解读的深处,进入豁然开朗的境地。

四、加强协作,有效评价,展现温度

在单元统整教学中,学生的牵手协作,师生对教学的有效评价,能让学习有成效,让课堂有温度。师生评价方式可以是课堂上的口语类评价、纸笔类评价,更可以是操作类评价,都要与课堂设置的目标构成能动关联。

如一位老师将《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四首词进行单元统整教学。首先,设置情境:学校要举办“胸怀家国,矢志逐梦”的青春礼,请学生自发组成小组,每一小组选择一首词进行演绎。在任务驱动下,小组成员开启查找资料、相互探讨、角色准备的合作学习之旅,在理解词意、把握感情的基础上,借助配乐、朗诵、动作、道具等将词通过舞台剧的表现形式搬上展示台。随后,进行互评。在分析、创造、评价的过程中,在浸润式体验中,对作品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仿佛化身为金戈铁马的战士、化身为豪情万丈的诗人。教学中,教师可建立云端资源库,设置主题。如“家国情怀”,学生通过合作增补与教学有关的资源,如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师生共享资源,对作品进行品读、筛选、评价。

在单元统整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教学目标,出示教学问题、布置教学任务、展示教学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评价是检查学习有效性的主要手段,有利于帮助教师探寻有效教学路径,全面提升素养。

单元统整教学不是简单文本拼凑,而是智慧的取舍。情境设置不是一种哗众取宠的噱头,而是真正指向学生实际需求、引发学生深入探索的教学手段。情境设置下的单元统整教学让师生浸润其间,尽情享受知识的熏染、情感的润泽,享受课堂带来的愉悦感。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统整设置文本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对小学数学学科统整的探索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