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导航课程群”开发实施为依托?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

2022-05-30 02:18王晓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9期

王晓

【摘 要】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是课程开发的引领者,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是促进课程理论发展、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必要条件。目前,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现状不容乐观,青年教师众多、课程意识薄弱、课程开发能力不足,导致课程开发与实施成为“少数人”的任务。长沙市岳麓区第一小学以“乐善四季”课程体系下的“导航课程群”长短项目的开发实施为依托,通过伴随性行动学习,将理论转换成真实的课程领导力,最终实现“为学生自主成长导航,提升学生内驱力、思维力、表达力”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乐善四季” 导航课程 长短项目 课程领导力

一、研究背景

2021年国家“双减”政策出台,要求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落地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研发现,学校5年工作经验以内的新锐教师占17%,教学经验和理论储备不足,课程意识薄弱;工作5~20年的骨干教师占73%,课程开发能力不足;拥有20年教学经验以上的成熟型教师占10%,课程开发意愿不强。

如何让课程体系实践辐射并延展至全体教师,真正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从而推进规模化因材施教、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落实“双减”政策要求?

岳麓一小对已研究三年的“乐善四季”课程体系进行进阶升级,以“导航课程群”长短项目相结合的方式,深度融合学科内外综合素养,在小学六年12个长项目的基础上,自主研发150多个短项目,为学生自主发展导航,有效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

二、相关内涵解读

(一)“乐善四季”课程体系

“乐善四季”课程体系,是以“乐”的求知状态为驱动,以“善”的精神内核为目标,关注培养学生乐于主动学习、善于自主思考关键能力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根据“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世界”四大领域,划分为“悦纳季”“探索季”“关爱季”“生长季”四大模块,研发出12个教育主题和与之匹配的“12+N”个长项目。

(二)导航课程群

导航课程群是“乐善四季”在进阶阶段的长短项目的总称。该课程群基于“乐善四季”校本课程体系,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点、疑惑点出发,开展以“为学生自主成长导航,提升学生内驱力、思维力、表达力”为目标的项目化学习研究。

(三)教师课程领导力

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在学校和班级层面的实际教学和工作场景中,通过平等、合作、互动、分享的方式,进行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一种能力。

(四)实施形式

以少先队活动课、综合实践课以及周五课后服务为主阵地,开展“长项目研究(8~10课时)+短项目(4课时)研究”。

(五)课程内容

学校2022年“关爱季”“生长季”导航课程群见表1

三、 课程实施策略

学校秉承“人人都是课程设计师和参与者”的原则,在“导航课程”的推进过程中,影响、激活、引导、提升全体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优化课程建设、提升教研水平。

(一)精准施训,激活教师课程开发内驱力

学校围绕“课程理解—树立信心—拓宽视野—实践建模—总结反思”五大方面的内容,以“专家讲座+工作坊实践”的方式,融团队建设、自我认同、认知破界于全员专项培训中。

每一位教师都要明确自己在“导航课程”中的角色、任务与要求,并达成以下共识:

1.目标精准。“导航课程群”的设计目的在于通过长短项目的体验式探究,激发学生对生活、对世界的热情,发掘学生真正的内在驱动力,形成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员参与。项目设计人人参与,各有特色,面向全体学生。

3.内容适切。围绕“四季”关键词,涉及适应学生认知特点、兴趣点并能激活学生主动探究动力的项目,让学习真实而自然地发生。

(二)合作建模,增强教师课程研究实施力

采用伴随性行动学习法,将研训现场当成模拟项目化课堂,教师化身学生角色,在具体的项目实操中亲身体验“现场选题”“小组分工”“合作探究”“汇报互评”等环节,合作建模,让研训内容转换成真实的课程开发及实施能力。

1.合作選题。好的项目从选题开始,全体教师头脑风暴,讨论并初步选定自己的项目方向。

(1)学生兴趣点。学生内驱力的提升是选题方向的首要指标,可通过日常了解、班级问卷等方式选取学生特别感兴趣但常规课堂并未涉及的点。如“一张纸的妙用”“‘泥怎样更好玩”等。

(2)生活疑惑点。平时学生遇到的疑难点或教师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困惑点等,都是有研究价值的项目方向。如“花式系鞋带”“十分钟出门计划”等。

(3)学科延展点。可以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延展式探究,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探秘更深度的神奇世界。如“神奇的水培”“把数玩起来”“玩转四大名著”等。

(4)教师擅长点。教师可选择个人擅长的点,拓宽视野、包罗万象。如“多肉一二三”“橡皮筋小探秘”“模拟法庭”等。

(5)因地(时)制宜点。地域特色、时节特性、社会热点等,都蕴含着无限的探究可能性。如“带着问题游岳麓山”“冬奥冠军真有young”等。

通过有梯度的思维启发、即时高效的思维碰撞,教师逐渐打开思路,锁定研究方向,为项目实践做好铺垫。

2.划分课型。项目课型分为:项目确立(主题分解课)、项目涉及(活动策划课)、项目探究(实践交流课)、项目发布(成果展示与分享课),短项目每课型占1课时,长项目根据需要安排。

3.课堂建模。课程研究院继续采用“行动学习法”,通过合作讨论进行课堂建模,明晰具体实践方式。以短项目“花式系鞋带”项目确立(主题分解课)为例(见表2):

(1)驱动问题。有效的驱动问题能全面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参与、体验、挑战问题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问题要有开放性、挑战性,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学生从中生发更多有意义的子问题,并通过学习、应用多项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

(2)成果导向。以终为始、逆向设计,在项目设计之初提前预见到项目成果的内容与形式,有助于倒推项目进程与实施路径。

(3)师生角色。一是教师角色:教师首先是设计师,整体设计项目并逐步分解项目目标,规划课程内容;教师其次是教练员,准确把握项目流程,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扶;教师还是技术指导师,提前预见并及时在学生需要时准备工具支持,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真正习得技能。二是学生角色:学生是倾听者也是行动者,主动学习倾听、思考、分类、合作、表达、质疑,形成自我成长的能力;学生是参与者也是评估者,每一个学生既是项目的参与者,也是自评者、互评者;学生是寻疑者也是答疑者,经历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积极表达的过程。

(4)合作探究。在长短项目的探究过程中,小组如何科学建立?如何实现真实而深入的合作?教师们现场组成小组,体验分工、研讨、汇报等环节,自主探究答案,并在项目实践中迁移运用。

(5)表达支持。语言是思维的物质载体,学生的内驱力、思维力都需要通过这一载体来表达。在研讨、汇报、评价等环节,针对不同年段、不同能力的学生,可提供相应的语言支架,帮助学生完整、有逻辑地表达事实与观点。以小组汇报和点评环节的语言支架为例(见表3、表4):

(6)工具支持。真正开始实践后,对新接触项目化学习的教师来说,项目设计方案、项目进程表、项目计划书、小组分工表、评估量表等工具,有助于其思维和流程的可视化。

(三)合作研讨,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评估力

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也是研训中教师合作研讨的重要部分。我们始终强调,“导航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内驱力、思维力和表达力。学生对项目研究本身产生的兴趣与热情,才是真正的内驱力,培养的能力也才是真能力。

1.内容多元。“导航课程”的评估细则丰富而多元。在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自我认知、主动性、参与度、合作性、问题处理、情绪应对、自我表达等维度。

2.主体转换。项目一开始就可以告知学生评估内容和标准,也可以师生共同制定评估量表。不仅有师评生,还有生评生、生评师、学生自评、小组自评、组内互评、组际互评等。评估伴随整个项目研究过程,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

3.个性评估。在评估细则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不同项目的差异性和项目不同阶段的评估重点;面对不同学生,也应当有相应的维度和标准。

4.工具支持。丰富的评估量表为科学评估提供了工具支持,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用、修改完善。

(四)陪伴反馈,深化教师课程复盘反思力

课程体系的实施,主体在教师,关键看管理。从第一階段开始,培训—设计—实践—复盘,我们实行“闭环式”全过程关注及反馈,深化教师课程复盘反思力。

1.扫描镜定位优点。阶段性复盘,提炼优点互相分享:哪里做得好、好在哪里、如何做的、能否迁移运用,用放大镜寻找优点,形成能量场。

2.放大镜强化亮点。将可复制、可迁移的优点提炼为项目亮点,供其他教师参考、借鉴。我们不断强化亮点,互补弱点,进而完善实施方案,形成更优策略。

3.聚光镜形成经典。通过三轮长短项目的实施,教师不断积淀出一个又一个经典项目案例,在同年级、同学段巡回实践,让每位教师为自己的项目品牌代言。

我们始终相信,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自然生发的,岳麓一小以“导航课程”长短项目开发实施为依托激活、凝聚、点燃、托起的这支教师队伍,将带着他们的内驱力、实施力、评估力、反思力进一步投入教育教学中,为学生自主成长扬帆导航。

注:本文为湖南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生生涯视角下‘乐善四季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K20CJC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