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运用原则探析

2022-05-30 04:02于佳彤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生态理念设计原则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的同时,也更加意识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宣传生态理念的重要性。在将生态理念融入公共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注重环保,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最大限度地提升空间的舒适性。同时,将生态理念融入空间设计,能有效促进自然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以三亚红树林公园为例,探讨公共空间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运用,并提出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公共空间设计;生态理念;设计原则

一、生态理念及公共空间设计

(一)生态理念的概念

生态理念是指人类对于自然环境和包括小城镇在内的社会环境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观念,涉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理念的概念源于生态保护思想,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1.节约资源

自然资源是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广义上的自然资源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太阳能、风能、水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第二类是不可再生能源,主要以煤矿、石油、天然气为代表。工业革命以后,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经济和物质财富快速积累,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的恶化和能源的急剧消耗,其中绝大部分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在这种社会快速发展、资源求大于供的背景下,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需要节约资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坚持生态理念,引领新发展[1]。

2.保护环境

人类在开采资源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污染,导致海洋垃圾泛滥,臭氧层遭到破坏,植被被肆意砍伐,沙漠边际日渐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对地球造成了永久性的破坏。同时,人类在生存和发展中也以不同形式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人类建筑占据植被绿地,生活废水通过地下管路汇入河流,过度开垦和使用农药使得土地养分大量流失等,这些情况在社会中广泛存在[2]。但幸运的是,人类已日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很多人开始通过公益组织、政府宣传等途径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并不断增强环保意识。因此,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减少对环境生态造成的影响,是践行生态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3.生态系统的包容性

生态系统的包容性是指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所谓“包容”是指人类能够在不破坏、不影响、不干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人类的繁衍离不开自然环境,自然孕育了人类,所以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而不是反抗自然。人类在开展各种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也应做到不突兀、不另类,坚持生态理念,积极维护生态系统的包容性[3]。

(二)公共空间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在政府及各种公益组织大力宣传生态保护知识的背景下,各行各业已经广泛认识到环保理念的必要性,设计行业也出现了许多充满设计感的环保产品,这说明利用可再生资源开展设计是贯彻生态理念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为了减少汽油能源的消耗而设计出的纯电动汽车,可以减少汽车尾气中大量有害物质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保护抵挡紫外线的臭氧层[4]。自然资源犹有尽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人类应尽可能地减少对资源的浪费,设计师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也应当如此。因此,在公共空间设计中,设计师要践行生态理念,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机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设计师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还应当注意节约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树立现代设计意识,革新思想,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倡导理性消费,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5]。

二、红树林公园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运用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具有防风抵浪、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的作用,以红树科植物为主,具有地域性和难以恢复的特点。为了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留下珍贵的“红色”,三亚市花费数年的时间,在市中心兴建了一个草木茂盛的红树林公园,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显现着海洋与陆地的相互延伸,自然、社会和谐共生,欣欣向荣。在设计红树林公园的过程中,设计师采用了尊重生态、顺应自然的设计方式,将红树林生态系统与原有的林岛以互相交错的方式进行排布,减少了季风和洪水对红树林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红树林公园的设计目的是保护红树林的生长,恢复其独有的生态系统,并保证该生态系统与人类可以实现和谐共处。为了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设计师采取有效措施,设计了多种特殊的结构,以保证设计的顺利完成[6]。

(一)建筑材料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设计师在优化公共空间功能的同时,也应注重所用建材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或者是否满足回收再利用的条件。三亚市地处热带,季风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设计师采用了土方平衡的策略,重新利用场地堆填的城市建筑垃圾和拆除防潮堤遗留的混凝土废料,通过填、挖的方式创造各种水位高差,打造梯田式结构,在满足以红树林为主的各类动植物的生长栖息需求的同时,还设计了多种特色的公共空间,形成了丰富的驳岸生态系统[7]。以此为鉴,在公园的其他空间设计中,设计师还选择天然木材等材料,减少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使环境更加接近自然,打造舒适的环境。此外,设计师还对废旧建筑进行改造,既减少了废弃材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资金的投入。

(二)減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长期以来,部分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的污水、废料未经处理就进行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本身具有自动修复和净化的功能,但这种长时间的环境污染,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逐渐减弱,使得设计师在设计时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在开展公共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树立生态理念,更多地考虑资源的保留与循环利用等方面因素。三亚市的人口密度较大,排水系统纵横交错,十分复杂,且降水量充沛。在降水量较多的季节,洪流也可能会破坏红树林幼苗的生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师将红树林与海洋交相排布,将地形改造成指状相扣的形态,把海潮引进公园,同时避免了来自上游季风期洪水的冲击和来自山区和城市的径流污染[8]。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

在公共空间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将自然环境作为基础,根据人的需求进行合理规划,以此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要尊重自然环境,在不伤害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营造出让人感到舒适、安逸的空间环境。其次,设计师需要充分满足游客的需求,为其提供具有人性化、独特性的服务。最后,要考虑公共空间设计的实用性与观赏性,打造独具特色的公共空间,如生态长廊、步道网格等,为游客提供更好的观赏视角,充分满足游客的审美需求[9]。

在生态系统得到保护的同时,红树林公园也逐渐发展为三亚市知名的旅游景点,成为三亚市的一个地标性地点,这与其独特的生态理念和设计理念是分不开的。生态理念包含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10],所以要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融入生产与发展。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机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人力,实现了物质资源的大批量生产,但过快的工业化发展也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今,可持续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等理念开始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设计师应充分地将生态理念与公共空间设计相融合,在打造舒适空间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

三、公共空间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运用原则

生态理念是公共空间设计的中心主题和必备要素,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标志。在公共空间设计中,中心要素是自然和环境,而不是以人为中心,人类应依托于自然,在自然中进行发展和创造,从而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笔者根据红树林公园的设计特点和设计技巧,探索公共空间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运用原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可持续性原则

公共空间设计的目的是打造舒适宜人的环境,为人们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高品质的景观。在生态理念下开展公共空间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开采和挖掘,即使在进行必要的开采时,也应当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尽量做到节约能源,在技术条件支持的情况下对能源进行循环利用,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生态保护活动。

在公共空间设计中,依托现代科学技术,许多能源的回收和利用已经成为可能。比如,为了提高雨水的回收利用率,设计师会在建筑中增加雨水回收装置,回收的雨水通过净化后被输送到日常用水系统中,或被用于浇灌田地。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雨水回收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地区的用水压力和减少了资源消耗。但如果在一些降水较少的地区设置雨水回收装置,不仅不能发挥雨水循环系统的作用,而且还会增加施工成本与维护成本,因此资源循环系统的设计也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二)多样性原则

生物与环境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近年来,随着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多物种的生存受到了威胁,动物的栖息地面积也越来越小。为了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设计了多种多样的公共空间,如齐齐哈尔的扎龙自然保护区、哈尔滨的东北虎林园以及本文中提到的三亚红树林公园等,这些都是为了保护生态系统而通过人工干预建成的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都拥有独特的生態规律,万物相生相息,为设计师开展艺术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而在将生态理念融入公共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树立环保理念,并将个人的情感融入作品,充分地保护生态环境,使人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舒适性原则

人类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类行为的社会性。公共空间是人们开展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人类物质文明不断进步的有力见证。因此,舒适整洁的公共空间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娱乐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整体的精神面貌,不仅能给人们带来愉悦的体验,更能使一个城市的整体市容得到全面提升。

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公共空间设计也开始走向市场化,这意味着大众对于公共空间设计的整体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设计师在开展公共空间设计时,应考虑到人们的感官体验,力求在精神和物质方面都能给人们带来良好的体验。同时,要注重优化公共空间的布局,提升植被覆盖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性和便利性,强化细节设计,兼顾公共空间的生态环境,增强公共空间设计的美感,以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使人们获得更好的感官体验。

四、结语

在开展公共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在满足人们需求和提升空间舒适度的同时,关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尊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树立环保理念,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将环保理念融入空间设计的各个环节,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而营造出适宜、优美的公共环境。

参考文献:

[1]张艺璘.关于生态与环保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居业,2021(1):44-45.

[2]刘启波,刘培芳,刘启泓.生态化理念下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模式优化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5):290-294.

[3]迟家琦,何肖玥.室内空间环境中的绿色设计理念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5):117-119.

[4]贾婧.地域文化特色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5]俞孔坚.三亚红树林生态公园[J].景观设计,2020(4):4-8,2.

[6]秦书生,王曦晨.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逻辑起点、核心内容及重要意义[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10,257.

[7]符国瑷,黎军.海南岛古老与原生的三亚红树林[J].热带林业,1999(1):12-18,11.

[8]张琳.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理念及其应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4):1311.

[9]穆艳杰,胡建东.生产力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新理念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7):39-44.

作者简介:

于佳彤,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

猜你喜欢
生态理念设计原则
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城镇规划设计探讨
探究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MOOC微课程研究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弘扬杨惟义生态理念 注重综合立体防害虫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