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永平醴陵釉下五彩瓷作品探析

2022-05-30 04:27吴卫李欣灿
美与时代·上 2022年8期

吴卫 李欣灿

摘  要:探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永平醴陵釉下五彩瓷作品的艺术特色,宣传和推广醴陵釉下五彩瓷品牌文化,对传承与发扬醴陵釉下五彩瓷传统技艺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走访和实地考察黄永平大师工作室,对其醴陵釉下五彩瓷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并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提出黄永平醴陵釉下五彩瓷作品特色的三个方面:“诗书画印,全面发展”“传承开拓,锐意进取”“形显于外,质隐于内”。通过长时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黄永平再现和发展了传统醴陵釉下绿彩和刷彩、喷彩工艺,并将传统技艺与现代陶瓷艺术相结合进行创新,对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黄永平;醴陵釉下五彩;诗书画印;釉下绿彩;刷彩喷彩

一、背景

湖南醴陵是我国三大瓷都之一[1],20世纪以来,醴陵窑在长沙窑的基础上,发展了醴陵釉下五彩瓷,它是釉下彩瓷发展进程中的一颗“明珠”。它以丰富多样的花色品种、精湛巧妙的工艺技法、优美清新的艺术风格驰誉中外,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给人色彩丰富、晶莹柔润、典雅明快的视觉感受[2]42。

在当今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醴陵釉下五彩瓷在色料品种、制作规模、生产工艺、题材内容、装饰手法和艺术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更新,醴陵釉下五彩瓷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3]。醴陵的陶瓷艺术创作者们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在前人的基础上,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种类和用途,创造出一大批兼具艺术和实用价值的陶瓷作品。在这些陶瓷产品中,既有用于艺术观赏的陈设瓷,又涵盖了人们生活所需的日用瓷。其中不乏优秀的陶瓷产品,它们有的被选为国家用瓷、国家礼品瓷,有的则远销到国外,有的还参加了国内外的艺术展览,并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章[4]。在醴陵众多的陶瓷艺术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永平是其中一位典型代表。他不仅长期致力于研究和传承传统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工艺和技法,还积极投身于宣传和发扬醴陵的传统瓷文化,不断地创作和打磨新的陶瓷艺术作品[5]20。在新时代下,黄永平将传统的醴陵釉下彩技法与现代的审美理念和艺术观念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浓郁艺术文化底蕴的釉下五彩瓷作品,为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二、黃永平个人简介

黄永平,号望仙桥人,1958年生于湖南醴陵。他从小热爱美术,于1977年(19岁)就读醴陵师范学校美术班,并在1983年(25岁)进入湖南省醴陵陶瓷研究所,师从瓷艺家罗景炘①先生(1933~2005),开始了陶瓷艺术的设计与创作。在2003年(45岁),黄永平进修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在2010年52岁时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访问学者[6]。黄永平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非遗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瓷艺术学院副院长、湘潭大学硕士生导师,湖南工业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黄永平一直潜心钻研醴陵釉下五彩瓷知识和技术,并长期积极宣传醴陵瓷的历史和文化,精通陶瓷制造技术,并不断尝试复原传统醴陵釉下彩中的釉下绿彩,特别是挖掘和复兴了刷彩和喷彩技法,在传承、发扬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永平的作品以清新明快、优雅高贵的特点而深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多次入选国家级工艺美术博览会,并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赛金奖、银奖。此外,他还多次承担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礼品瓷的设计制作任务,拥有传统釉下绿彩瓷工艺和高温晶玉瓷配方,并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出版有《中华文脉·中国陶瓷艺术·釉下五彩瓷》,担任《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系——醴陵卷》编委,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全集·湖南艺术陶瓷篇》。2005年(47岁),作品《竹翠春浓》获“金凤凰”中国工艺美术品创新设计大赛银奖;2006年(48岁),作品《冰清玉洁》在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赛银奖,同年《荷塘清趣》获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百花奖”金奖;2008年(50岁),作品《四季吊灯》获世界手工艺品博览会金奖,同年《梅花欢喜漫天雪》获43届“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银奖;2010年(52岁),作品《绿色清香》在中国深圳第六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同年《田园小景》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2011年(53岁),作品《吉祥多宝》获第四届中国(江西)旅游工艺美术作品设计大赛金奖,同年《秋韵》获第46届“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色彩韵律》荣获首届中国湖南旅游商品博览会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金奖;2014年(56岁),作品《四季欢歌》瓷板画获“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2015年(57岁),作品《醉秋》获中国陶瓷艺术大展第十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银奖。

三、黄永平醴陵釉下五彩瓷作品分析

黄永平的釉下五彩瓷作品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诗书画印,全面发展”“传承开拓,锐意进取”“形显于外,质隐于内”。黄永平广泛涉猎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门类,并将其在作品中呈现出来,使作品既具有传统特色,又富有现代装饰美感。他在醴陵传统釉下彩技艺的基础上反复试验,成功复原了传统釉下绿彩工艺和釉下刷彩、釉下喷彩技法,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一系列釉下绿彩作品,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赏。黄永平对传统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创作研究颇深,功力深厚,他的作品富有意趣、形质俱佳,彰显了醴陵釉下五彩瓷的传统特色,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

(一)诗书画印,全面发展

黄永平作为一位陶瓷艺术家,不只是沉浸于陶瓷创作,还在绘画、书法、文学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使自身的艺术修养得到全面发展。在多年的潜心研究下,黄永平在艺术上的创造力与在文学上的领悟力都逐渐显露出来,他不仅对陶瓷创作、绘画、书法等艺术领域有着极强的兴趣,还广泛涉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并将其运用到作品当中,使其作品既具观赏性,又蕴含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这一特点在陶瓷作品《岁寒三友》(如图2)中体现得十分明显。该作品中包含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反映出创作者较高的综合素质,无论是在绘画、书法、印章还是古诗词的运用上,都体现了黄永平深厚的艺术和文学功底。自明清以来,“岁寒三友”就已经是中国瓷器上的装饰图案了,并且沿用至今,作为陶瓷艺术家的黄永平先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运用了这一题材。这件作品的造型是由郑宁②老师设计的六方瓶,顶部绘制了一圈二方连续的装饰纹样,瓶身主体描绘的是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案,并有古人赞松、咏梅、歌竹诗赋于其上,底部绘制汉代动物瓦当纹样进行点缀,整件作品内容丰富,文化韵味十足。岁寒三友图案是中国历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7],但黄永平却将这一题材用出了新意。他虽然将岁寒三友置于一处,却别出心裁地不用满松、整竹、全梅的形式,而是着重刻画局部,截取一棵松、一支竹、一束梅进行深入细致的描绘,烘托出整件作品的意象气氛。在黄永平笔下,松在风中不见其乱,竹于寒处不觉其慌,梅立雪下仍闻其香。欣赏这件作品,观竹、赏松、品梅,一股注满乾坤的高雅之气,顿时便会缭绕在你身边,令人神清气爽。而在竹枝上盘踞的八哥,梅枝上小憩的麻雀,更是增添了植物的鲜活之色,使画面动静皆宜、相得益彰。

此外,他还用隶书、行书、楷书,将古诗题于画作之间,既丰富了画面,又增添了作品的意蕴。其上有元代诗人王冕(1310~1359)的题梅诗:“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③有唐代江南诗人韩溉的诗:“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④及北宋文学家王安石(1021~1086)的:“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⑤诗作与画作互相衬托,使作品更富文化底蕴。这种诗、书、画、印的结合方式,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装饰美感,古朴苍劲的画面,配上相同布局的书法作品,带给观者绘画与文学双重享受的同时,也体现了黄永平扎实的艺术功底和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这件作品还被星云大师看中,收藏于台湾佛光缘美术馆。

(二)传承开拓,锐意进取

釉下绿彩瓷是指用单一绿彩颜料来装饰的釉下彩瓷,也可以把以绿彩颜料为主的装饰釉下彩叫做釉下绿彩。釉下绿彩是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工艺之一,在民国时期是醴陵釉下彩瓷的一种普遍装饰工艺[8],是由当时的日本技师引入到湖南瓷业学堂的,这种釉下绿彩装饰工艺具有清新明丽、温润洁净、恬静淡雅的艺术特色。然而,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材料的断绝,釉下绿彩这一传统装饰工艺逐渐失传。

為了完整地传承和发扬醴陵釉下五彩瓷的传统工艺和技法,复原和再现釉下绿彩这一独特工艺,黄永平于2003年开始研究釉下绿彩这项已经失传的装饰工艺[9]。他经过近十年的潜心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走访众多的老艺人,通过上百次的反复试验,成功研制出高温釉下传统绿彩料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同时,黄永平用自已研制的绿彩颜料和传统技法创作了一件件别开生面的釉下绿彩作品,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釉下绿彩清新素美的艺术特色,在黄永平的作品《映日荷花》(如图3)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件作品以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为灵感进行创作。在黄永平笔下,满塘荷叶迎风招展,白色荷花在茂密繁盛的荷叶中显得美丽圣洁。

这种温润宁静的艺术效果不仅源于釉下绿彩的使用,还得益于一种失传几十年的工艺技法——刷彩(随着喷笔的普及,刷彩逐渐为喷彩所代替)。刷彩和喷彩是传统釉下彩工艺中的重要技法,对工艺和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很难完全掌握。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工艺技术的改革和更新,这些传统的技法没有得到完整的继承,醴陵釉下刷彩和喷彩工艺逐渐失传[5]21。黄永平通过对这两种技法的深入研究和实践调查,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历史文献,收集传统刷彩装饰瓷标本,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挽救了醴陵釉下五彩的传统技艺。在作品《映日荷花》中,黄永平运用了釉下刷彩和釉下喷彩工艺,并将刷、喷、勾等技法综合运用到画面中,结合西方油画写实与中国画写意两种风格,使画面虚实相生,体现荷花出尘不染的高贵品质。

这件釉下绿彩作品,展现了黄永平十多年来研究传统釉下绿彩的成果,也体现出他在继承和保护醴陵釉下五彩传统工艺方面的不懈追求。同时,这种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在传统釉下绿彩的创作中进行了一定的发展和创新,使其作品既具传统特色,又富有现代装饰美感,更容易引发观者的共鸣。

(三)“形显于外,质隐于内”

釉下五彩瓷的装饰非常注重形神兼备的审美趣味,讲究造型用笔赋彩,具有强烈的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同时也很注重意境的创造,要给人们想象的余地[2]43。中国陶瓷艺术还讲究形质俱佳,“形显于外,质隐于内”。形为技,质为心,技与心的完美结合,才能造就美妙的艺术作品[5]21。

正如上文所述,黄永平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造诣,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复原了醴陵釉下绿彩装饰工艺和相关技法。除此之外,传统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特点在他的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展现。《盛世花开》(如图4)这一作品就很好地诠释了黄永平对于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艺术的独到见解。在梭形的瓷胎上,遍布了绯红的牡丹、洁白的芙蓉、嫩黄的秋菊、金黄的向日葵和紫色的罗兰,中间间或点缀着绿叶。整件作品构图饱满、繁中有序,展现出创作者心中国运昌隆、社会祥和、人民安康的盛世场景,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神经,给观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醴陵陶瓷研究所相继研制出系列釉下彩高温颜料和几十种综合复色,极大地丰富了釉下色彩,为釉下五彩新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20世纪末,在市场经济的巨大推动下,醴陵釉下五彩瓷业迎来了又一次繁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黄永平于2000年携妻子肖跃飞创办了醴陵瓷艺堂,以传承釉下五彩传统工艺,弘扬醴陵陶瓷文化为宗旨,为醴陵釉下五彩瓷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黄永平在《盛世花开》中采用了基于传统的釉下五彩勾线分水工艺,这种典雅却不失凝重的重彩装饰,就是在醴陵釉下五彩传统满花的装饰基础上加以改进变化而成的。他取民间绘画中的色彩对比强烈,构图大胆且富于变化的特点,将牡丹、芙蓉、秋菊等花卉与绿叶巧妙的穿插安置在画面中,簇拥的叶片宽大舒展,安静蓬勃,如一曲春天的交响乐。花朵也仿佛散发着内心的芬芳,绽放出对世界的祝福。瓶身五彩缤纷、雍容华贵,传统的技艺将它装扮得高雅端庄,艺术养分的滋润使其富有神韵。画面群芳竞艳、百态千姿、繁而不乱,既有醴陵釉下五彩传统装饰效果,又兼具现代审美情趣,同时切合时代主题,顺乎百姓心愿。黄永平通过潜心钻研和大量创作,研究醴陵釉下五彩传统工艺技法和陶瓷艺术理论,以传统为基,不断汲取外来的艺术元素,并融入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创新理念,开发新技艺,不断突破自我,使作品形质俱佳,达到形与质、装饰与内涵的完美融合,绽放出独具一格的魅力。《盛世花开》这一典型的醴陵釉下五彩作品一经问世,便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赏,并由首都博物馆永久珍藏。

四、结语

新时代下,当今社会正逐步掀起一股非遗文化保护的浪潮,而在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文化演进中,传统与现代传承的关系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在这一方面,黄永平以自己的行动做出了完美的回答。在形式上,他将诗、书、画、印结合起来,使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彰显了个人的文化素养。在工艺上,他为了再现传统釉下绿彩装饰和刷彩、喷彩工艺,潜心研究釉下彩理论知识,通过反复实踐,成功研制出了传统的釉下绿彩颜料,复兴了传统技法。在内涵上,他以传统的醴陵釉下五彩装饰技法为基础进行创新,创作出了一系列技法娴熟、构思新颖、立意深远的作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促进了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宣传和发展。黄永平用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为醴陵釉下五彩瓷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理应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我们更有责任继续传承和发展先辈们留下的这一宝贵财富。探究黄永平作品的艺术特征,不仅能追溯到醴陵釉下五彩传统技艺的演变与发展,还能探寻未来醴陵釉下五彩瓷创新发展的新方向,对醴陵釉下五彩瓷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罗景炘(1933~2005),广东佛山人,工艺美术师、瓷雕大师,在瓷雕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代表作品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雕塑作品《张衡像》,其他作品还有15厘米济公和尚、27厘米敦煌舞女、40厘米白毛女。

②郑宁(1958~ ),生于宁夏银川,198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

③出自王冕的《墨梅·其三》。王冕(1310~1359)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

④出自韩溉的《松》。韩溉,唐代诗人,代表作有《松》《柳》《句》《鹊》《水》《竹》等。

⑤出自王安石的《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北宋临川盐阜岭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参考文献:

[1]陈静.关于釉下五彩瓷装饰设计创作的思考——醴陵釉下五彩瓷的传承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9(9):96.

[2]宋华青.浅谈釉下五彩瓷装饰工艺技法[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8(8):42-43.

[3]刘劲松.淡雅至美:醴陵釉下五彩的工艺成就[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4(11):36-39.

[4]黎波.湖南地域特色文化产品的传承发展之路——醴陵釉下五彩瓷[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8(10):12-14.

[5]郑宁.人品即瓷品[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0(12):20-21.

[6]黄永平.黄永平釉下绿彩作品欣赏[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2(6):46-49.

[7]丁旭升.简论《岁寒三友》的美学情韵[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6(11):13.

[8]宋春和.浅谈醴陵釉下绿彩[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8(10):15-18.

[9]黄永平.清新雅韵醴陵釉下绿彩瓷[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4(6):44-47.

作者简介:

吴卫,博士,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媒体视觉传达理论及应用研究、非遗数字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研究和包装设计及应用研究。

李欣灿,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