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2022-05-30 06:41陈俣彤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2年8期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党的伟大精神的铸造史。伟大建党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伟大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科学内涵

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求真品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践品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拼搏品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奉献品质。这四种品质为党自身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为何饱受磨难而生生不息?为何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正确理解伟大建党精神是诠释这些问题的密码。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彰显引领力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涵。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确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一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历史性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对斯诺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在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与教条主义者不断斗争的过程。毛泽东坚信马克思主义可以救中国,但是要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问题。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1]。1927年在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革命应该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应该向何处去?在红军和根据地的内部有一些人产生了消极悲观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没有质疑过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更没有放弃过对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1928年10月,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30年1月,毛泽东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两篇文章可以说给当时的中国中产党指明了方向,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对真理和理想的探寻起到的是引领者的身份,他通过对“实事求是”这一民族化的语言进行了新的诠释,使之成为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此外,毛泽东的《矛盾论》和《实践论》等著作,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和发展。他的一系列理论和思想对于廓清迷雾,统一思想有着重要的方向引领力。在任何关键时刻,重要关头都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產党人把握和顺应时代大势,以坚强的政治领导引领革命战争的正确方向,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到抗击侵略者上来,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宽阔的政治胸襟和伟大的政治担当,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把革命战争引向胜利之路。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需要持久力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守初心、担使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2]。我们党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刻进了自己的骨头里,融入进自己的血脉里。不管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时期、艰辛探索的建设时期,还是在飞速发展的改革时期,初心和使命始终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坚毅前行。

回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重温党风雨兼程的一路,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这艘“红船”能够朝着目标坚定航行,这持久的定力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红旗到底打多久”的疑问中,没有陷入悲观情绪,毛泽东对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从未动摇过,开始探索一条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红军开始了长达两年之久长征之路。虽然长征之路艰辛困苦,但是在毛泽东等人的带领下,中国红军展现出的精神和魄力是惊天动地的,是坚韧不摧的。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播撒革命的种子,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945年,中共七大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就意味毛泽东对初心的坚持和实现使命的方式在全党得到认同并成为一种领导力。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完成,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发展上是一脉相承的。对人民利益的标准是两大理论成果共同的价值取向,毛泽东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3]。我们始终守初心担使命,厚植群众基础,使我们党能够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恒久动能。一个政党,如果初心变了、使命改了,就不会形成斗争的持久力,就不会拥有连续的执政举措,就不会具有攻坚克难、追寻目标的永恒力量。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提升战斗力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品质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熔铸成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4]。我们党一路走来,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回首我们党百年的峥嵘岁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品质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从不怕牺牲也要大革命的英勇无畏,到为坚守初心的伟大长征,到为了救中国于水火的抗日战争,再到让中国老百姓可以和平生活的解放战争,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在斗争中发展壮大,在斗争中一次次战胜了看似不可能战胜的困难,在斗争中一次次实现了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在胜利中一次次的提升战斗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项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这都是我们党以强大的战斗力在纷繁复杂的时代环境中,敢于亮剑、攻坚克难、持续奋斗、勇于奋进的必然结果。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新时代有新矛盾,新时代有新任务,完成新任务就必定需要进行各种战役,就必定需要强大战斗力的支撑。要时刻铭记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不惧牺牲,敢于斗争,立足“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筑牢思想堡垒,磨砺斗争精神,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只有持续提升我们的战斗力,才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取得斗争胜利,才能切实完成人民交给我们的历史任务。只有始终保持战斗力、提高战斗力,才能增强敢于斗争的底气,才能提高来之能战的勇气,才能成为战之必胜的战士。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依靠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血雨腥风中一次次绝处逢生,在攻坚克难中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靠的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靠的是党不负人民、人民拥护党的血肉相连。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百年来,从“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坚毅,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无畏,从“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凛然,到“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笃行。对党忠诚,早已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落实到一言一行、贯穿于一生一世。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崇高情怀。

组织力直接影响着斗争力量的汇集,是斗争能否最终取胜的关键。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在各种重大斗争中,只有依靠强大的组织力,我们才能够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从而实现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的目标。政党组织力的强弱首先在于党内是否具有共同认同的價值取向和奋斗目标。一个政党只有拥有了党员共同认同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才会产生强大的社会号召力,才会生成巨大的群众组织力,才能够使我们党在最大程度上凝聚起全体人民的磅礴之力。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党的初心和使命明确并刻进骨子里。在对理想坚守的过程中,对党忠诚,守护人民是党对党员的基本要求。1927年,毛泽东同志亲自撰写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份入党誓词,并带着新党员宣读:“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永不叛党”后来写入党章,一直保留至今。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将“忠实”规定为新分子入党的五项条件之一。中南海新华门内的影壁上,人民政权成立后不久,就镌刻上了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的“为人民服务”五个金光灿灿的大字。从本质上说,忠于党与忠于人民是一致的,忠于党寓于忠于人民之中。忠于党的出发点就是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落脚点就是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不负人民。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J].前进,2021(12):10-33.

[3] 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 习近平.坚定理想信念 补足精神之钙[J].当代党员,2021(22):3-7.(作者简介:陈俣彤,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意涵与特质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准确理解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
『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