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校本课程建设撬动高中育人方式变革

2022-05-30 07:35张廷宽
中小学管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课程评价校本课程

张廷宽

摘要山东省莘县实验高级中学通过探索特色校本课程建设,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也推进了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校本化实践。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为校本课程研发提供强力支撑;二是明确课程研发的生本性、科学性、统筹性等基本原则;三是统筹利用好家校社的丰富课程资源;四是构建完善的课程实施流程、评价体系及奖励机制,保障课程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 校本课程;课程评价;家校社协同;高中育人方式变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2)08-0046-04

校本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既是打造学校课改亮点的有力抓手,也是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成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实践中,山东省莘县实验高级中学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建设的有效路径,为办出学校特色、促进学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其中多个课程资源在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组织开展的优秀课程资源评选中获奖。回顾几年来的校本课程研发之路,我们形成了如下一些思考。

一、加强顶层设计,提供校本课程研发的强力支撑

目前,我校设有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体艺素养类、学科整合类四大类别共二十余门校本课程。每门校本课程从研发实施到形成特色,都需要经历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因此学校需要进行顶层设计,为课程研发提供有力保障。

1. 成立专项领导小组

我校专门成立了校本课程研发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业务校长、各年级主任以及教科处、德育处、教务处、后勤处等科室主任,主要负责课程研发的组织、指导、协调、督导和经费支持等工作。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制定校本课程整体研发方案(包括指导思想、研发目的、研发原则、研发内容、研发步骤、编写要求、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并依据科学性、可行性原则,对各研发小组申报的校本课程研发方案进行审定,提出修改完善意见,做好审批工作;(2)对各研发小组的工作过程进行监控督导,定期组织召开研讨交流和总结会,进行问题解决和经验分享;(3)协调课程研究与一线教学的关系,保证各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整合;(4)保障课程研发所需的硬件、人员和经费,为校本课程研发创造良好环境。

2. 明确部门职责分工

在校本课程研发领导小组统领下,我校根据课程研发规划和类型,组建起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小组、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小组、社团活动课程开发研究小组。其中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小组由业务校长任组长,教务处主任、年级主任为副组长,并选聘各学科骨干教师作为成员,主要负责根据高中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和我校生源实际,对国家课程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编写出更适合我校学生使用的学材,以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小组由教科处主任任组长,选聘部分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担任学校兼职教研员,主要负责在充分了解学生素质和需求的情况下,开展校外课程资源的挖掘、遴选、整理等工作。社团活动课程开发研究小组由德育处主任任组长,选聘校内外具有各类特长的社团辅导教师作为成员,主要负责根据学生社团的类型和需求研发相应课程,开展社团活动,保证课程开设质量。

3. 提供经费硬件保障

为保证校本课程研发的顺利推进,我校尽力提供各种条件保障。如学校每年投入科研经费六十多万元,用于与校本课程研发相关的培训、会议、专家聘请以及优秀校本教材印刷等项目。同时,学校新装配了四个课程研发专用办公室、两个录播室和两个电子备课室,各教室全部装上了智能教学一体机,等等。

二、明确基本原则,形成校本课程设计的多样化思路

研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的在于唤醒学生的生命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多样化成长。因此,我们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了如下基本原则,作为校本课程研发的基本遵循。

1. 生本性原则: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学生的兴趣点及发展需求应作为校本课程研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兴趣、特点和需求,才能研发出适合学生认知、引发其学习兴趣的校本课程。为此,我校要求教师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在研发校本课程前,要以班级为单位,通过问卷、座谈、观察、个别问询、与家长交流等多种方式,全面充分地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成长需求,在此基础上研发出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同时在课程研发方案拟定后,也要针对全校教师、学生、家长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校本课程研发的意见和建议。如“望星空”是深受我校学生喜欢的校本课程之一,负责该课程编写的教师就是因为了解到不少学生对天文知识非常感兴趣,渴望探索星空的奥秘,于是围绕“仰望星空”“认识星座”“了解星系”“星空探索”四方面内容编写出课程教材,并根据师生建议,在每个章节配上形象直观的图片或美丽的神话传说等,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科学性原则:遵循科学的工作方法

研发校本课程一定要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不能僅凭一时冲动和想当然,这样才能保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适切性。如我校要求参与校本课程研发的教师要在课程研发前,按照学校要求提供一份申请报告,包括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主题、主要内容、结构、实施步骤、编写时间、效果预测等,由学校课程研发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才能实施。学校还要求课程研发教师按照学校计划,将编写的内容先通过讲座方式让学生试听,学生满意率达到80%以上方可开设。又如:地理学科教师在进行学科课程的整合优化中,通过研究不同版本的地理教材,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择优录用,再通过增补、细化相关内容等方式,使之更系统、更直观、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从而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学科知识、形成学科知识结构。

3. 统筹性原则:兼顾国家要求和学生实际

校本课程研发既要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又要着眼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基础,适时补充丰富新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我校研发的校本课程“对联趣话”包括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对联赏析、对联与高考等内容,通过让学生对节日对联、婚嫁对联、居家乔迁对联、开业庆典对联、宅第对联等内容的赏析,既传授给学生丰富的对联知识,又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给予他们有效的引导。

4. 特色性原则:彰显学校的优势特色

校本课程研发要植根学校实际,符合学校教育理念和文化背景,并凸显学校的优势特色,在此基础上可通过改编、拓展、新编等多种方式进行研发。如“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就是我校根据自身德育工作特色,在选取学校教师成功教育案例、总结班级管理特色经验基础上开设的一门校本课程,目的在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此外,“做情绪的舵手”“换个角度看高中”等课程也是学校基于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势而开设的,旨在让学生学会自我释放压力、正确看待高考和人生等。

三、统筹利用资源,促进校本课程的家校社协同共建

我校在研发校本课程过程中,基于自身实际和所处环境,通过家校社的有力协同,统筹利用好各方资源,有效保证了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可持续。

1. 营造氛围,鼓励教师投身课程研发

教師是校本课程研发的主体,学校在推进校本课程研发中,要充分发挥教职工的兴趣与专长,并通过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激发他们参与课程研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我校在校本课程研发过程中,通过印发倡议书、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个别交流座谈等方式,向全校教职工讲清课程研发的方案、内容、价值、影响,号召各部门积极参与,并根据课程研发方案和教师专业及特长向各教研组分配任务。每学年初,学校都鼓励全校教师申报兼职学校教研员,并根据教师近几年的科研能力、成果表现以及课程开发意向,选聘其中部分人负责校本课程研发工作,聘期为一年。在聘期内,教师们要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完成学校分配的课程研发任务。其中部分较年长教师在教学任务不减的情况下,还担任兼职教研员,根据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研发出“数学与哲学”“生活中的化学”“诗酒趁年华”等校本课程,学生主动听课率很高。

2. 集思广益,汲取社会资源的有益成果

用好社会资源是研发校本课程的重要渠道,我校在挖掘、利用地方性社会资源的过程中,会邀请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中的有关专业人员参与,共同商讨确定可以采用的内容,尽可能地呈现社会资源的原生态、地域性和时代性特征,并通过比较、筛选、改编、补充、拓展等方式,将其融入课程研发之中。如“鲁西民俗趣谈”就是学校在广泛收集当地的风俗、故事、人物等内容后研发的一门校本课程,它不仅让学生体会到鲁西地区的纯朴民风,还体验到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关注生命之源”则是学校基于当地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编写的一门校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对“饮水思源”“水资源危机”“水与健康”“水与文化”等内容的学习,增强环保节能意识。

3. 搭建平台,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

学生家长不同的职业、经历、技能、爱好和特长,构成学校校本课程研发的重要资源库。为深入挖掘家长中蕴藏的资源,我校通过问询学生、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在广泛调查、逐一走访、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以自愿和特聘的方式遴选出一些品德优异、特长突出、工作敬业的家长,并通过签订自愿协议书、颁发聘任书的方式,使其成为校本课程研发的重要成员。同时,学校还利用家长委员会发动宣传,做好与家长的配合协调工作,并根据课程研发质量给予家长一定的补助或奖励。如“中国歌剧浅谈”和“饮食与健康”两门校本课程,就是我校基于学生家长作为省歌剧演员和特级厨师的职业优势而开发的。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歌剧的魅力,培养了对歌剧的热爱;了解到中国特色餐饮文化,丰富了健康饮食知识。

四、建立保障机制,推动校本课程的科学实施与评价

在我校,经过校本课程研发领导小组审定通过的校本课程,会由教务处列入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和学校课程表,然后付诸实施。为保障课程的落实,学校构建了完善的课程实施流程、评价体系及奖励机制。

1. 设计科学的课程实施流程

我校的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包括选课、排课、上课、考核等环节。在选课环节,教务处会在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的校本课程方案及授课教师,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按照第一和第二志愿选报两个专题,然后由教务处统计汇总。为提高教学效益,一般情况下课程选择人数若不足20人暂不开设。学校也会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的选课引导,避免学生在选课过程中的过度兴趣主义倾向。在排课上课环节,教务处会制订各年级校本课程开设计划并排入总课表,一般每周1课时,一学期18课时,于开学前下发到每个年级,同时公布授课教师和学习地点。每一专题的校本课程学习结束后,教师会采用测试、撰写小论文、实验、竞赛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成绩纳入学生学期综合测评和个人成长档案,同时教师要向校本课程研发领导小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

2. 构建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

为保证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学校注重加强对课程实施的全程调研和监控,一般通过听课、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从课程内容、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全面分析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的认可程度,并及时向授课教师进行反馈,为校本课程的后续开设提供决策依据。在此过程中,我们重点围绕课程研发和实施两方面对教师展开评价,并细化评价指标。如针对课程研发方面的评价主要包括如下内容:课程目的是否明确,能否体现现代教育观念,能否与国家、地方课程产生联系?课程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是否具体清晰?课程资料体系是否完整且层次分明?教材框架是否清晰,编排是否科学?课程中是否有较高含金量的新科技、新观点、新方法?课程是否对学生技能和创新意识培养有切实帮助?等等。

3. 建立多层次的课程奖励机制

建立完善有效的奖励机制是做好校本课程研发的重要保障。首先,学校对选聘出的课程研发人员每月给予一定的岗位津贴,优先安排他们外出培训和学习;同时鼓励非课程研发教师对课程研发和实施提供支持帮助,并根据贡献大小给予他们一定的协作奖励。其次,学校对于获得立项的课程研发方案给予必需的科研经费;对研发过程中发表的相关论文,按报刊级别给予稿费金额的3~5倍奖励;对于在省市获奖的课程资源给予相应奖励;对于获得出版社许可印发的校本课程教材,学校负责全部出版费用。再次,学校每学年会聘请校内外有关专家和学生代表对校本课程进行评选,并对获奖课程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获奖情况也会在相关授课教师的业务考核、职称晋级、各类模范评选中占有一定比重。

(编辑 王淑清)

猜你喜欢
课程评价校本课程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工业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云计算背景下的学生课程评价模式探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