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

2022-05-30 08:40刘国龙胡春林
理论观察 2022年8期
关键词:抓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刘国龙 胡春林

摘 要:新发展格局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生成逻辑主要包括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新发展格局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特殊意义,长江经济带成为新发展格局强有力的抓手,基于长江经济带与国外几个典型国家经济带发展对比分析,总结长江经济带在新发展时代下面临的发展困境,借鉴德国莱茵河经济带和美国旧金山湾区经济带的发展战略经验,其发展战略的坚实基础是基础设施、有力支撑是产业合理有序布局、切实保障是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主要重点是技术创新驱动发展,以此来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国外典型经济带;抓手;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8 — 0077 — 06

一、新发展格局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生成逻辑

(一)理论逻辑

1.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新发展格局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蕴含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成熟的阶段。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提出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新大陆的发现和全球化加剧使得全球空间压缩[1]。恩格斯的社会空间理论受到马克思的影响,但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城乡分析中,他认为应该批判资本主义城市空间布局所导致的市民社会空间的分割。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还包含着中心与边缘的辩证统一关系,就国内而言,城市是中心,农村是边缘,边缘依附于中心,而中心控制边缘[2]。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继承和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提出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三大战略之一,要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深刻明确自我发展定位,持续加强推进上中下游协同发展联动,引导下游产业向中上游进行梯度转移,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东中西协调发展带。习近平还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妥善处理好中心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互补关系,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形成统一的国内大市场。

新发展格局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发展思想。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以劳动地域分工为根本基点,借鉴、吸收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思想理论中的合理部分。新发展格局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强调协调统筹、全面科学发展,注重发挥带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等中心城市的增长极作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思想的精髓。首先,新发展格局为重塑区域发展新格局带来了机遇,而构建新发展格局又需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加快推进中国区域协调稳定发展的重大创新战略举措,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改善区域发展东西不协调、南北不平衡,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打破各地资源要素流动的壁垒,畅通国内大循环。其次,在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将逐渐成为发展主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与共建‘一带一路相互融合”[3]。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为指导提出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融合发展,有利于加强国际区域合作,拓展国际新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2.与习近平经济思想一脉相承

新发展格局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与其经济思想一脉相承。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也充分体现了新发展格局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一是应对风险挑战,面对世界陷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4]。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习近平强调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经济的压舱石,要找准定位,破除困境,化解风险,重塑经济新优势。二是和平共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坚持以和平发展道路为原则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并不是要闭关自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经济带要与“一带一路”深度融合,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三是实现伟大复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新发展格局下习近平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强调长江经济带要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推动上中下游的互动协作,发挥先富带后富的作用,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

(二)实践逻辑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对时代问题的现实解答,习近平立足国情,针对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出现的新特征和新矛盾,从重塑我国经济新优势入手,做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1.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努力改革我国在经济上和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5];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提出要积极努力朝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前进。十三五时期决胜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2021年开启十四五新时期,提出振兴乡村的口号,朝着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前进,这一时期世情和国情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一是世情。从经济形势看,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全球经济低迷;从政治体制看,某些西方国家推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国际治理体系出现危机。二是国情。首先,我国面临的基本国情并没有变,新时代的中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次,我国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受疫情和世界局势的影响,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当今特殊的世情和国情下,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经济必须向内看,习近平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有利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重塑中国经济新优势重要任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重大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使我国积极主动的融入到经济全球化中去,依靠对外开放、吸引投资和全球贸易得到迅速发展。但在此过程中,我国经济结构等方面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此外,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这不仅严重影响中国经济,世界各国经济都受到严重打击,一些发达国家也因自身产业空洞化严重,开始重建本国制造业,将海外的产业重新迁回国内。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一直实行的出口型经济行不通了,迫切需要構建新发展格局。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地理位置优势突出,加强其建设利于破除困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在重塑经济新优势重要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历史逻辑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与其经济思想一脉相承,要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思想,必须追溯到他上山下乡的知青经历和从政经验。

1.根植于知青经历和全部从政经验

习近平在当知青时就喜欢阅读,非常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很注重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在从政实践过程中,习近平还特别重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正定担任县委书记的时候,习近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正定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提出了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之路的思想,使得正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脱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重视挖掘山海资源,提出水库、粮库、钱库的绿色生态理念。在福建担任省长期间,习近平提出“生态福建”“数字福建”建设,这与习近平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思想中“数字长江”“生态优先”紧密联系。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出了适合浙江发展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发展海洋经济”科学论断。这些知青经历和从政经验是习近平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

2.基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伟大实践

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考察武汉时提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6],习近平同志第一次将长江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谋篇布局,强调内河航运能力的提高。2016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重庆主持召开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会上习近平同志从长江经济带的历史地位、经济地位以及生态地位3个维度出发,系统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核心战略定位的科学性和必要性。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湖北武汉主持召开了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这次会议对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建设问题作了更加详尽充实的回答。会上习近平同志从绿色、创新、协同、开放4个维度重点阐述了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举措,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伟大战略目标,在此背景下,习近平强调把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融入構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任务中。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正是在其伟大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二、新发展格局下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国外典型经济带对比分析

(一)国外典型经济带创新发展分析

美国旧金山湾区经济带和德国莱茵河经济带都是在其国家转型时期迅速发展,开创了经济新时代,借鉴两者的发展经验,能够创新和丰富习近平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思想的内容,从而更好指导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1.美国旧金山湾区经济带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工业产品海外市场逐年缩减,制造业创新不足,工业空心化严重。此外,美国失业率高,贫富差距大,社会矛盾激烈。里根总统为破除困境,实行福利化社会,但该措施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导致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包括:货币贬值、外债严重等。1992年,克林顿总统上台,提出互联网1993计划,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硅谷在这个大背景下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其电子工业和计算机业大力发展,硅谷的兴起带动了旧金山湾区经济带的发展,该经济带专注于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了美国经济快速转型和持续稳定增长,从而打开了进入全球“新经济”时代的大门。

旧金山湾区经济带的创新发展思想和发展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硅谷在知识、技术、人才、资本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而硅谷借此优势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下,大力转变发展方式,重视高科技人才和企业的引进,打造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二是提倡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世界数字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根据《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19)》,2018年,美国位居全球数字经济竞争力排行榜首位。美国旧金山湾区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标杆地区,拥有全球四分之一的数字平台。三是重视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在旧金山湾区经济带发展过程中,综合立体交通功不可没,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

2.德国莱茵河经济带

二战后,德国满目疮痍、支离破碎,整个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打击。在这样不利的国内局势下,德国的制造业从战争废墟中迅速发展,缔造了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构建了新的发展格局。德国工业门类齐全、工业化人口多、工业能力强,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高端制造业,其中以莱茵河经济带最为著名。莱茵河经济带人口、产业、城市分布集中,并且能源化工、机械电子、汽车产业十分发达,其发展战略对战后德国的崛起有着巨大的贡献。

莱茵河经济带的创新发展思想和经验主要有:一是注重产业合理布局。莱茵河经济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了以大型企业为核心的优质产业经济带,该产业带重工业完整。二是重视航运能力的开发。基于天然优势,莱茵河经济带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内河航运能力,2019年,德国发布了一项“八点计划”,其主要目的是改善莱茵河航运,确保其在最低水位的正常航运状态。三是注重生态治理。莱茵河经济带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一度成为“欧洲的下水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注意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各种积极的措施,莱茵河流域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二)新发展格局下长江经济带发展困境

习近平同志指出长江经济带应该明确在国家整体发展形式下的自我发展定位,探索有利于推进新发展格局的有效途径。长江经济带发展潜力巨大,总结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有助于完善习近平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思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1.产业布局不合理

目前,长江经济带已形成了三大主要产业群,主要有重化工、机电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群,这些产业群对促进沿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其产业布局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沿江各省市没有共荣共生的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长江经济带沿线各地区和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应从整体出发,坚持“一盘棋”形成合力,但在实践过程中,经济带内各城市各自为政规划和布局产业,导致上中游没有资金技术支撑,下游没有资源支撑。其次,产业结构同质化严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现代金融、实体经济、人力资源、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7],产业结构同质化会使得各地区之间的特色和优势无法发挥出来,不利于一体化进程。

2.航运能力开发不足

长江经济带有着比莱茵河更为优越的自然条件,近年来,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提高长江的航运能力,其成效显著。长江经济带形成了比较齐备的集装箱、铁矿石、煤炭等江海联运,也积极构建综合立体交通,实现水路联运。但长江的航运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长江航运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基础设施落后,大多数航道未被开发治理,缺乏资金支持;重发电轻航运的观念依然存在,航运发展环境较差;水资源缺乏,航运能力低。

3.协同创新有待加强

创新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能力不足。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对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例》[8]中刘友金等学者采用协同复合测量系统中的协同度测量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地区进行了综合测度,结果表明这些省市协同创新能力偏低。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协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应从整合资源,明确责任,营造环境等各方面加强协同创新。

(三)国外典型经济带创新发展经验借鉴

1.政产学研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是各个创新主体在创新的主要要素内实现互惠,知识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关键在于搭建一个协同创新平台。在习近平总书记思想的指导下,创新一直是长江经济发展的第一大动力,但在实践过程中,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能力不足。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让其更好地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中贡献力量,长江经济带要借鉴国外典型经济带协同创新经验。首先要学习借鉴美国旧金山湾区经济带,其打造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以科技创新基地硅谷为核心,包括创新网络核心层和创新环境支撑层[9]。其次可以借鉴莱茵河科技创新协同模式,当地政府对莱茵河经济带进行大量投资,将旧建筑改造成技术研发、设计、文化创意中心和工业旅游等,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并使经济活力逐步恢复。

2.注重航运能力开发

长江经济带航道的治理存在很大的问题,内河航运能力开发不足,航运能力直接对物流运输产生影響。习近平同志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充分重视现代流通体系的构建。长江经济带物流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要发挥黄金水道的独特优势,提高航运能力,加快形成内外联通的物流网,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德国莱茵河经济带在发展过程中对河道的治理和航运能力的提高为长江经济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首先,莱茵河经济带沿线各国通过建堤防、修堰坝、开挖人工运河等措施来治理河道以达到将河道改善,实现河道渠化的目的。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要建立协同治理机制,水利和交通部门也要紧密合作。其次,要加强长江沿线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内河航运能力。此外,航运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莱茵河经济带吸取历史教训重视生态治理,长江经济带在新时代要更重视环境的保护,要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发展的原则。

3.合理优化产业布局

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存在产业结构同质化严重、产业布局各自为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需要借鉴国外典型经济带的经验,优化产业布局,在重塑中国经济新优势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作用。借鉴莱茵河经济带和旧金山湾区经济带的经验,长江经济带首先应该加快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优质的产业群。其次,要推动上中下游产业有序转移,下游地区释放发展潜力,提升产业层次;中上游因地制宜承接上游产业。此外,要因地制宜,发挥各地区的特色产业。长江中上游地区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应该大力发展具有现代化、生态化特征的农业,下游地区经济发达、实力雄厚,应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最后,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是利益共同体,各省市要有共荣共生的意识,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三、新发展格局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契合点

(一)新发展格局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特殊意义

新发展格局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有着特殊意义,为其提供新的发展机遇。首先,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实现长江经济带的协同一体化,打破行政阻碍。古往今来,长江经济带存在市场分割严重的问题,带内各地方政府相互竞争激烈,在合作中却没有尽到彼此的责任,存在“越位”和“缺位”的现象,这就需要中央政府从上到下进行推动。中央政策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有利于协调区域发展关系,使区域之间的障碍和产业链梗阻现象得到缓和。此外,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有利于长江经济带实现更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长江经济带沿线产业与区域协同的目的是深度融入到国际产业价值链中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大背景下,带内各地区要进行精准定位,积极主动向全球开放市场。由外循环转向内循环将为长江经济带内部带来大量出口导向型产业,在此背景下,长江经济带能够更快地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最后,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有助于重新塑造区域经济的新优势,而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之一。从“以内促外”的角度看,以国内大循环为基点,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本用于投资和创新,促进东部地区实现全球价值链定位升级,为中西部地区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充分发挥国内循环中的区域比较优势,不断加强区域间的合作,重塑全球竞争优势。从“以外促内”看,借助国际大循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也可利用他国优势,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重构。同时,融入国际大循环还可以推动更多区域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弥补在国内价值链条太短的缺陷。

总之,新发展格局有利于长江经济带实现协同发展;有利于长江经济带实现更高质量开放型经济;有利于重塑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新优势。

(二)长江经济带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抓手

1.长江经济带是推动国内循环畅通的内河经济带

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加快构建内需体系。首先,长江经济带位置居中,贯通东西,成渝城市圈承接西部,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平台,长江三角洲地区对接京津冀,发展长江经济带,推动产业梯度转移,有利于缩小东西部的差距,把胡焕庸线两侧统一起来,形成国内大市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统合了东部沿海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三大战略,可以带动中国整体的发展。其次,长江经济带涵盖了全国百分之四十以上的人口,沿江各主要省市的城镇化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2018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4.1%。2019年,长江经济带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9%。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和经济两方面优势能够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形成。

2.长江经济带是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的创新驱动带

新发展格局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为战略先导,以内部循环去重塑外部循环,其与长江经济带注重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不谋而合。创新是当前我国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要勇于创新,牢牢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长江经济带产业链和工业体系比较完整,工业基础较强。此外,长江经济带城市密集、创新要素富集,集聚了国家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众多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总之,长江经济带的工业体系、产业链条和制造业基础以及丰富的创新资源有助于畅通国际国内新发展格局。

3.长江经济带是实现“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协调发展带

长江经济带承接西部大开发,对接京津冀,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有利于实现“双循环”相互促进。从国内大循环的层面来讲,长江经济带是典型的区域经济,其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区域协调,优化产业布局,持续做好东中西部产业梯度转移,实现产业边际利润最大化。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产业进行科学有序的转移和承接合作,能够促使形成上中下游地区发挥各自优势,同时起到互补的作用,从而形成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同时,有利于将中上游地区的内需潜力充分开发挖掘出来,刺激经济发展。从国际大循环层面来讲,我国作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对全球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由于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改革开放起步早,大部分产业已经成为全球价值体系的重要部分。

4.长江经济带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外开放带

长江经济带有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在构建新发展构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长江经济带贯通东西、连接南北,面积占全国的20%,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努力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自我定位,培育更多的内陆对外开放高地。其次,任何一国都不可能孤立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通过“一带一路”更好地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与交流,把内外市场结合起来,实现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使长江经济带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

(三)长江经济带战略促进新发展格局形成

长江经济带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抓手。习近平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借鉴国外典型经济带的经验,立足本国国情,努力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

1.坚实基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长江经济带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贯通东西,连接南北。优化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扩大内需,形成统一的国内大市场,有利于构建现代物流运输体系,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还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强长江经济带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首先,补齐传统基础设施的短板。以长江航道为依托,构建立体综合的区域交通运输走廊,促进各省和各市区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一个现代化和综合性的交通运输体系。其次,通过“新基建”推动产业变革。建设基站、通信终端等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实现高水平的互联互通。最后,建设均衡民生基础设施。我国贫富差距、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是长江经济带平衡发展的难点,均衡扩大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措施。

2.有力支撑:产业布局合理有序

优化产业布局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东中西部产业梯度快速转移。成渝经济圈是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水平最高的经济地区,上中游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下游地区以上海为中心,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异常强劲,有着各种各样丰富的资源,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开展长江经济带区域间产业转移要积极促使长江下游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转移到中上游地区,从而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二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绿色转型既包含传统产业的转型,又离不开新兴产业的发展,具体而言可以从强化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提高绿色环保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开展。三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始终坚持“一盘棋”的思想,积极统筹产业规划,使产业合理有序布局,从而实现与流域生态资源相协调的目的。

3.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协同综合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维护生态系统整体性和解决流域系统性问题为根本出发点来开展流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和生态修复,强化协同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首先要加强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建设,使长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在法制的切实保障下实现一体化。其次,要加强协同联动,推动上中下游地区互助协作,共同治理生态环境,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再者,要重视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修复,通过构建长江经济带流域综合治理新生态体系以真正达到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和发挥水域生态治理功能的主要目的。最后要创新绿色协同发展机制。长江保护不是单独一个区域的责任,因此要强化各区域的认同感,构建下游生态治理、上游污染预防、中游环境保护为主的区域协同保护政策。

4.主要重点:技术创新驱动发展

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是长江经济带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在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发挥着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发展要加强科技创新,增强创新能力,努力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使全国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迈进。首先,推动技术创新驱动发展要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其次,加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发挥政府、企業、学校等的协同联动作用,努力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发展潜力的创新平台。再者,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综合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最后,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长江经济带的技术创新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结论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又积极借鉴国外典型经济带发展经验,深刻阐明了新发展格局下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地位,充分回答了新发展格局给长江经济带发展带来的特殊意义,如何以长江经济带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此外习近平关于新发展格局下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思想还为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全球经济复苏贡献了中国智慧。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4-68.

[2]张海防,潘可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社会空间思想[J].学海,2019(06):5-9.

[3]王韬钦.发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内外协调作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中介逻辑[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1(10):104-108.

[4]崔德华.习近平关于风险防范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及时代特征[J].治理现代化研究,2020(03):5-12.

[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42-156.

[6]习近平冒雨考察武汉新港[EB/OL].新华网,2013-07-21[2020-2-1].http://jhsjk.people.cn/

article/22267891.

[7]孙智君,李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2020(12):

28-42.

[8]刘友金,易秋平,贺灵.产学研协同创新对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7(09):1-10.

[9]黎友焕.旧金山湾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1-11.〔责任编辑:孙玉婷〕

猜你喜欢
抓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冯“虚”御文,尽“虚”其能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的发展探究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发展战略问题探讨
长江经济带股权交易所建立与管控措施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江西稀土产业升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