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一流”背景下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新思路

2022-05-30 11:07王云杜玲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课程设置双一流

王云 杜玲

摘  要:建设“双一流”的根本是要深化大学的课程教学改革。目前,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教材过于专业和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为了解学生对英语语言学课程的学习感受与教学需求,笔者开展了访谈调查。结合访谈调查结果及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依据教学实际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研究型教学理念贯穿始终、树立课程思政教育观的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新思路,以期为提高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设置;混合式教学;研究型教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3-0149-0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我国实现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发展理念和重点任务。建设“双一流”的关键是要追求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卓越,其根本是要深化大学的课程教学改革[1]。在此背景下,英语专业要为“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做贡献,就要按照世界一流的英语专业标准来建设,把“一流学科”建扎实,从而助力一流本科的创建和一流人才的培养。作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英语语言学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2]

然而,在高等院校中,承担这一重任的英语语言学课程目前因种种原因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佳,难以满足国家建设及发展的需要,因此,“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亟须对英语语言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课时不足

英语语言学作为英语专业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学术性,且涉及内容广泛。有些语言理论过于抽象,涉及的专业术语特别多[3]。教师讲授内容不僅涵盖语言本体知识,而且涵盖语言与社会、文学、文化的关系以及语言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无论将这门课程安排在英语专业学生二年级还是三年级时讲授,对于刚接触专业课程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目前各高校专业课程学时数均在压缩的情况,英语语言学课程课时也被削减。原本安排在两个学期、总计64学时数的英语语言学课程被减少至总计学时数仅有48或32个学时,甚至被安排在一个学期内讲授完成。这样就容易出现教师无法将知识点全面讲授、难点无法讲透的局面,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影响他们专业知识的掌握及专业水平的提升。

(二)课程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兴趣不足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学生兴趣和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各高校对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加大,许多高校都具备了多媒体教学的条件,方便专业课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课程教学当中。英语语言学课程授课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乃至语言的科学认识,使学生对英语语言学的基础知识有充分的理解,提升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4]。但是由于这门课程理论性强、课程信息量大,教学的量和知识难度使得授课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产生很强的紧迫感,因此普遍存在灌输式教学的现象[5]。在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更多表现为被动接受知识,对这门课的兴趣也逐渐降低。这种授课模式难以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达到提高学生英语专业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及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三)教材过于专业,学习难度较大

目前大部分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普遍使用的教材为胡壮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言学教程》和戴炜栋、何兆熊编著的《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学生普遍反映这些教材专业性太强、术语较多、涉及的概念抽象难懂[6]。尤其是《语言学教程》这本教材内容量大、理论性强,几乎涵盖了语言学的所有基本范畴和相关科学,甚至可以被看作一本专著,某些章节无论从教师讲授的角度还是学生学习的角度难度都非常大,有些理论也很难与现实联系起来[7]。因此在课程学习中,学生叫苦不迭。有授课教师对学生做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56%的学生认为这本教材晦涩难懂。有学生反映这些教材中涉及的专业词汇数量过多,在预习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查字典,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率[8]。

(四)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情况是决定其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具备丰富的知识体系与充分的教学能力才能保证语言学课程的教学质量[9]。然而现实教学中一些授课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有限,例如有些教师忽视英语语言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课程特点,按照英语专业读写课程的教学方式讲授这门课程,过于注重提高学生语言技能而非讲授语言知识。有些教师缺乏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来进行教学的良好意识与能力,在授课内容设置上也不够合理,只讲授理论性的语言知识,忽视了结合实际促进学生技能提升这一目标,以至于无法使学生在学习这门专业课程时进行发散性思维,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影响了学生英语语言知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0]。

二、学生学习语言学课程的感受和需求调查

基于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在西部某高校对部分正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及已经完成这门课程学习的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开展了面对面访谈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英语语言学课程的学习感受与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培养一流学生和建设一流本科的需要。访谈调查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学这门课的感受和对教学方法、模式等的需求。

首先,就学习英语语言学的主观感受而言,受访的大多数学生感觉课程“有一定难度”“难度比较高”“难”或“很难”,觉得困难的原因包括“理论太多”“学的东西抽象”“太多知识点要记忆”“知识点细碎,需要下功夫梳理”等。受访者觉得课程难学的感受及他们所给的原因充分反映了语言学课程的特点,也从侧面印证了语言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除课程特点给学生学习带来的挑战,学生二语能力也对他们的学习感受有一定影响。有研究表明,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来学习专业知识时,如果二语能力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那么他们在认知要求较高的任务上将处于劣势[11]。英语语言学课程是一门对认知要求较高的专业类课程,对于刚刚步入大三学年且没有先修课程基础的学生而言有一定负担,加上其他几门认知要求较高的专业课在同一学期开设,更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其次,关于对课程讲授的需求,学生普遍认为像英语语言学课程这样专业性强的课程应以教师线下讲授为主,教师可以在讲授过程中安排短时的学生展示或者将相对简单一些的教学内容安排给学生课前自学。学生一致认为,线下课堂教学中最好由教师讲解重、难点知识,定期开展课程内容答疑。此外,接受访谈的学生反映,虽然2020年春季学期因为疫情原因开展了各门课程的线上学习,但是学生总体感觉线上学习效果不如线下学习,原因是线上学习要求学生自控力强,而在线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减少,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容易分神。学生也反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大学课程教学中常见的形式,英语语言学课程也可以采用这种模式,但是对于这门课程来说,“线下课程应该占绝对主体,线上教学的课时不宜安排太多。比如48学时的课程,最多安排8—10个学时线上教学,因为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更需要老师讲授、讲解,需要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学生普遍认为这门课程“应该以老师线下讲授为主,在老师讲授过后对知识理解才有了深刻认识,才有继续探究的基础”。

三、教学改革新思路

结合本研究对学生的访谈调查结果及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针对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提出以下几点新思路:

(一)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有多种形式的组合(下文将谈到)。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能有效保证授课教师在学校安排的计划学时数之内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课程设置不合理问题。鉴于多数学校存在减少或压缩英语语言学课程课时的现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推动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语言学课程预习、复习,巩固并消化线下课堂教师讲授或线上学习内容。

其次,能有效改变教学模式单一的现状。虽然理论性强的课程离不开教师线下讲授,但是适当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学习资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有多种不同组合形式,例如线下线上课堂均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形式,也可以是线下课堂教师讲授为主、线上教学时间由教师指导、学生查找课程资料并在线学习。有研究显示,在不同授课方式(慕课教学,网络直播教学,在线互动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在线学习体验感调查中,学生认为“自主学习”体验感较差,因为自主学习没有教学互动,有些甚至缺乏授课教师的组织与指导。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即使学生有明确的在线学习目标,其在线学习质量也难以保障[12]。因此,线上教学中教师仍需要发挥主导作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还可以采用线下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在线教学时间由教师针对学生问题进行课堂答疑,并就在线资源中的课程重难点知识进行重点讲解的形式。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自行查找、学习教师推荐资源以外的在线学习课程资料,从而满足自身对课程的多样化需求。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从不同渠道获取语言学课程知识,而且能够从中国大学MOOC平台等在线课堂聆听不同学校的教师以不同授课风格讲授同一门课程,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结合受访学生的反馈意见“英语语言学课程应该以教师线下课堂讲授为主”,建议教师安排线上线下授课时数比例时,不仅考虑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模式的优势,而且考虑这门课程理论性强的突出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具体授课情况进行灵活调节,有效保证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依据教学实际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目前各高校普遍使用的几种教材的编写顺序基本都是按照语言学本体内容如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在先,紧接着是语言与社会、文化、其他学科等的交融。虽然教材编写内容模块相似,但是内容难度有差异。建议授课教师根据学生专业水平及开设英语语言学课程前的专业基础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讲授一本教材部分内容,或选择二至三本教材的部分内容,不必拘泥于一本教材的全部内容,解决教材过于专业的问题。教师在鼓励学生克服语言学专业课程畏难情绪的同时,应结合课程授课目标,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言学专业知识。

针对学生提到的教材中涉及英文专业词汇多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英汉双语进行语言学课程讲授,提前将新章节中的英文专业词汇的汉语注释整理并发给学生,以便帮助学生有效预习、学习课程内容。

(三)研究型教学理念贯穿始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明确要求,高等教育应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强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而思辨能力是这种创新活动中的核心能力[13]。通过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培养语言学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需要授课教师在语言学课程教学活动中融合语言学学科体系中的基础性知识与前沿性研究问题,以研究问题为導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14]。英语语言学课程授课教师应该形成研究型教学理念,始终将这一理念贯穿于语言学课程教学中,不仅讲授语言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还介绍语言学最新研究进展。在训练学生构建学术知识体系的同时,提升学生探索学术知识的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安排一定学时讲授学术论文的查找与阅读、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以及语言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等。

(四)树立课程思政教育观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高等院校的光荣使命是“为党和国家培育人才,为使我国走向世界一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质量好、水平高的人才”[15],高校教师责无旁贷肩负起这一使命。“英语专业站在中西文化碰撞的前沿,固有的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使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尤为重要”[16]。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除了蕴含专业知识,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课程的人文性质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高的契合度[17]。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语言学课程思政教育观,当好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承担好育人责任。本文建议授课教师以专业知识和思政语料为核心,将思政要素自然融入语言学课程教学,在实现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衔接的同时,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18],进而培养出有国家情怀和国际视野的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葛文杰.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等工程教育重塑与课程教学深度改革[J]. 中国大学教学,2021(09):53-61.

[2]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 张杰. 高师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改革设想[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03):14-17.

[4] 刘文英. 多维视角下的英语语言学教学模式研究[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05):69-70.

[5] 石潔. 高校英语语言学的课程改革浅析[J]. 甘肃高师学报,2017,22(04):24-26.

[6] 陈春华. 新媒体时代下英语语言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6(05):64-66.

[7] 陈艳. 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21(10):164-166.

[8] 吕铁金. 英语专业内容依托课程《英语语言学》教学的影响研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1):9-11.

[9] 孙茂华. 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 教育发展研究,2017(S1):58-59.

[10] 赵云. 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分析[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1):190.

[11] 邹为诚,施清婧. 从我国三所高校学生的学习负荷感受看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困境和出路[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01):84-91+148-149.

[12] 王帆,王珣,祁晨诗,等. 不同组织形态下“在线学习”品质比较实证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8,39(12):37-43.

[13] 孙有中. 外语教育与思辨能力培养[J]. 中国外语,2015,12(02):1+23.

[14] Malcolm,M. 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Recent Progress in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the Research-teaching Link in Higher Education[J]. Higher Education,2014(67):289-301.

[15] 蒋宗礼. 提高课程教学站位[J]. 中国大学教学,2021(Z1):35-41.

[16] 肖辑. 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现状与路径[J]. 大学,2020(44):127-129.

[17] 傅琪,付天海. 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11):77-80.

[18] 陈静,汪锐,秦娟娟. 新文科视角下外国语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10):77-80.

(荐稿人:董记华,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研究型教学课程设置双一流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研究型教学设计的《国际金融》教学实践研究
现代计算流体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校武术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课程设计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