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教师交流交换的路径探析

2022-05-30 10:48吕芹林天伦
基础教育参考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

吕芹 林天伦

[摘   要]中小学教师交流交换是实现大湾区内教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重要途径。为解决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教师交流交换政策支持力度不足、配套保障措施不到位、可借鉴经验少等现实难题,研究者提出加强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协作、搭建多元协调平台、拓展内容与形式、补齐保障措施等路径,以促进三地基础教育走向深度融合。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教师;交流交换;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战略目标。打造粤港澳教育和人才高地,教师资源是关键。粤港澳大湾区的成立和发展,为基础教育领域合作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在区内的高效流动,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可能。

一、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教师

交流交换的内涵与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教师交流交换与内地城市实施的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不同。后者主要是通过行政主导方式,引导优质教师资源从城镇学校、优质学校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合理流动,意在促进区域内师资的均衡配置,形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生态。而大湾区中小学教师交流交换主要是指大湾区内中小学校基于互惠互利原则,自发、自愿地开展教师间有关立德树人、学科教学、教学科研、家校协作、学生管理、专业成长等方面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以及互相派遣的活动,以促进大湾区内教师优势互补、互通互融。与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相比,大湾区内中小学教师交流交换实施范围更广、交流内容更多元、教育生态也更复杂。

粤港澳三地文化意识和教育制度的显著异质性,是中小学教师交流交换的基础和前提。从教育外部环境而言,粤港澳三地涉及两种社会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法律制度。从教师自身而言,港澳中小学教师深受西方教育文化影响,国际化程度高,在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等方面更具特色,但对中华优秀历史传统文化的了解有所欠缺,而广东省九市中小学教师更偏向于中国传统教育,在教学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有待加强,但在立德树人、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港澳和广东九市教育环境和教师资源特点的不同,为三地教师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贏提供了广阔空间。

大湾区中小学教师交流交换活动的开展,是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大湾区中小学校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的具体反映。粤港澳基础教育的合作,尤其是教师间的交流交换,对三地基础教育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发挥着直接作用。一方面,可增加港澳教师的国家身份认同感及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从而把与祖国心连心的种子播撒到港澳青少年儿童心中。另一方面,可开阔广东九市中小学教师的国际教育视野,帮助他们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同时,教师交流交换活动的开展,也符合教育工作者对三地基础教育协同创新的期待。在有关大湾区内基础教育协同创新活动期待的调查问卷中,78.3%的受访者选择教师交流项目,在所有选项中占比最大。

二、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教师

交流交换的现实难题

粤港澳大湾区成立后,三地教育交流应该“超越以往功利性和事项性的浅层性合作”[1],逐步走向深层次融合,形成交流合作新样态。但三地中小学教师交流交换的制度化和常态化,还面临着一些现实难题。

1.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目前大湾区三地的教育合作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在国家和三地政府政策的强力支持和推动下,三地高水平大学合作办学、签订联合培养和交换项目、互聘客座或兼职教授、共建科学研究机构等交流合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相比之下,基础教育领域合作的内容和形式显得较为单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目前三地中小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缔结粤港、粤澳姊妹学校的方式,以学校间的参观和互访为主要途径,时间短、程度浅,容易演变成“走马观花”。同时,交流主体局限于姊妹学校之间,范围较窄。因此,大湾区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亟需政府加大利好政策的支持力度。

2.配套保障措施不到位

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教师交流交换的制度化和常态化,需要配套措施予以保障,但目前保障不到位。一是经费报销难。根据国务院港澳办有关文件规定,因公赴港澳不受指标限制,但经费须纳入三公经费范畴,报销手续繁琐,审批时间长,严重影响大湾区内地学校赴港澳学校交流的积极性。二是生活保障不足。目前粤港澳三地的社保和医保还未实现互认和互通,交流交换的中小学教师无法享受当地公共服务的便利。三是激励机制缺乏。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中小学教师交流交换的主观动力不足,为此,迫切需要配套的精神和物质激励。

3.可借鉴经验少

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教师交流交换,没有既定的模板。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国两制”的特殊环境下孕育和成长,在人才流动、合作等方面面临着更多制度上的困难与挑战。而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三大世界湾区,由于发展历史悠久,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领头羊,是世界优秀人才的培养和聚集地,其本身聚集的巨大经济和教育资源优势已经通过市场的指挥棒引导着优秀教师的流入。粤港澳大湾区成立时间短,在科技创新、产业融合、人才培育等方面还与这三大湾区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内地九市的基础教育发展整体薄弱。在此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必须大胆创新,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大湾区发展之路。

三、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教师

交流交换的路径探索

粤港澳三地教师交流交换的制度化、常态化,应顺应三地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时代诉求,利用好当前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探索三地中小学教师交流交换的有效路径。

1.加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联动协作

利用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蓬勃发展的趋势,以三地高等教育融合带动基础教育合作,实现“大学—中小学”的有效联动协作。粤港澳三地高校间教师教育合作经过40年的发展,目前已相对成熟,可以高校间教师教育学院的合作为桥梁,实现渠道搭建与信息互通,组织三地更多中小学校参与教师交流交换。三地都拥有比较完善的教师教育体系,拥有一批专业的教师教育培训机构,如内地有华南师范大学、岭南师范学院等,内部均设有教师教育学院。港澳教师教育机构如香港教育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大学等,其内部也均设有教育学院。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在华南师范大学揭牌成立,致力于为大湾区培养培训卓越教师和教育领导者,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化创新型教师教育学院。[2]粤港澳高校和中小学校的联动协作,是粤港澳基础教育合作的新模式,有效利用了高校教师教育学院所涉主体更广的优势,扩大中小学校参与教师交流交换范围,同时也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教育的发展。

2.搭建中小学教师交流交换的多元协调平台

三地中小学校间的交流与合作缺乏多元协调平台,是造成粤港澳中小学教师交流交换局限于姊妹校间的重要原因。虽然已建有“大湾区教师联合会”“大湾区中小学校长联合会”“深港校长论坛”等平台,但总体而言,数量少且缺乏针对性。对此,可以成立由三地基础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高校教师教育学院负责人、中小学校负责人、基础教育专家等共同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合作发展委员会,专门负责三地教师交流交换的协调事宜,制定相关章程,及时总结成效。还可以在鼓励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的基础上,成立粤港澳姊妹学校联合会,做到由点对点合作,到粤港、粤澳中小学校的线性合作,再到粤港澳三地间的平面合作,实现由点、线、面的逐层递进。

3.拓展中小学教师交流交换的内容与形式

随着三地基础教育的不断协同与发展,在继续加强有关立德树人、素质教育交流的基础上,还应根据教育教学需求,加入创客、互联网、科学技术、职业生涯規划等新内容。同时,各中小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采取灵活自由的交流交换形式。从时间维度上,可以短期参观互访和长期交流交换相统一;从活动类型上,可以利用如主题研讨会、经验分享会、联席会、教学公开课、教师交流论坛等多种活动形式。从活动方式上,可以线上交流和线下交流交换相结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创新线上交流方式。

4.补齐中小学教师交流交换的保障措施

为提高粤港澳教师参与交流交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关配套保障措施不可或缺。首先,要为三地中小学教师的交流交换开辟签证的绿色通道,优化通关流程。单列基础教育教师交流交换的专项经费,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其次,要在医疗、社保、住房、交通等公共服务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和优惠,免除教师的后顾之忧。还要及时关注教师的心理诉求,避免让参与交换的教师有“外放”之感,在薪酬待遇、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方面适度倾斜,同时配套相应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保障交流交换效果,避免形式化。

参考文献

[1]卓泽林.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的价值与策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71-80+190.

[2]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简介[EB/OL].(2018-07-12)[2022-01-11].http://tec.scnu.edu.cn/about/xueyuanjianjie/.

作者简介:吕芹,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E-mail: qd20211025@163.com(广东广州,510006)

林天伦,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中学校长,E-mail:lintl@scnu.edu.cn(广东广州,510006)

基金项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研究中心2020年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专项研究课题“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校长教师交流交换研究”(编号:GBAJY-ZD202003)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