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体育课后服务开展现状与改进策略

2022-05-30 10:48张绍清赵敏温金福
基础教育参考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小学双减政策

张绍清 赵敏 温金福

[摘   要]“双减”政策的实施,让中小学生从繁重的家庭作业和校外培训中解放出来,也为体育课后服务的开展提供了契机和空间。但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开展面临着活动形式单一、专业体育教师不足、基础体育设施不完善等困境。为走出困境,需要增加体育活动项目,丰富体育课后服务内容;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改善场地设施资源,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关键词]“双减”政策;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

2021年8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增加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严格落实课外体育活动 ,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一小時的运动时间”。[1]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开展课后体育服务对补齐学生健康锻炼短板,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具有重要意义。就此,笔者结合2022年1-3月对广东省G市中小学开展体育课后服务情况的访谈调研,尝试分析“双减”背景下体育课后服务的开展情况,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一、体育课后服务的“应为”追求

体育课后服务是指为学生课后活动提供的体育服务,是中小学课后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其自身内在的价值追求。

一是调节学生学习的节奏,缓解学习疲劳。已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够对青少年脑血流量、脑神经营养因子、脑细胞可塑性和脑激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造。[2]因此,体育锻炼对学生的文化学习有显著的增益效应。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开展的时间一般安排在下午三点半之后,适量的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调节学习节奏,缓解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拥有健康的体魄是健康生活和快乐学习的基础和保障。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旺盛,体力明显增强的阶段,科学、规律地开展体育课后服务,在促进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基础体能,提高其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体育课后服务开展的“难为”之境

当前,中小学体育课后服务仍旧存在诸多不足,体育课后服务“静悄悄”“课间圈养”等问题依然突出,学生活动质量难见成效。

1.体育课后服务形式单一,内容缺乏吸引力

活动形式和内容是体育课后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是其能否正常开展的关键。然而在实践中,一方面,受实施细则模糊以及教师忌惮开展活动的安全责任和其他不确定性风险[3]的影响,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课后服务活动形式刻板、内容单一,如仅提供常规的广播体操或跑步等活动供学生选择。部分学校虽对体育课后服务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但偏重表演或竞技,弱化了体育锻炼的功能,同时民族传统类运动项目和新兴类运动项目较少,活动内容单调、枯燥。另一方面,由于课间体育锻炼活动缺乏趣味性,部分学生存在敷衍和应付心理,逐渐丧失了主动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加之学业压力,体育课后服务时间被“挪用”,出现部分学生刻意逃避大课间活动的现象,影响了体育课后服务的预期效果。

2.专业体育教师不足,体育课后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

专业体育师资紧缺是困扰当前体育课后服务高质量开展的普遍难题。一方面,表现为专业体育教师总体数量不足。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中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视,教育部门加大了对专业体育教师的招聘力度,引进了一批专业体育教师,为体育课后服务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但体育课后服务是全校师生在规定时间内开展的集体活动,学生数量多,活动形式多样,这也造成了现有专业体育教师的配备远远无法满足学生对体育课后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表现为专业体育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年轻体育教师不足。年轻体育教师对新运动形式、新运动技能和运动健康知识的掌握相对更为丰富,对新知识、新概念和新技能的接受能力更强。但调研发现,农村学校年轻专业体育教师尤为稀缺,部分学校开展体育课后服务只能临时调用其他学科教师或返聘退休体育教师。同时体育教师专业培训机会稀缺,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开展体育课后服务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3.基础体育设施不完善

拥有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是体育课后服务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然而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中小学在开展体育课后服务的硬件保障上有两大问题尤为突出。一是运动器材配备不足,以及部分运动器材因老旧而闲置。部分学校对体育课后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后勤部门对体育运动器材的引入明显滞后,对器材的保养维修不及时,导致可用运动器材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为了节省管理成本,部分体育器材闲置在器材库,未能发挥实际价值。二是基础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不足。体育课后服务主要在室外操场进行,受季节以及天气变化影响较大。由于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体育活动场所小、条件差,普遍缺少室内体育场馆,一旦遇到雪雨等极端天气,体育课后服务只能取消,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持续性,在客观上制约了体育课后服务的开展。

三、体育课后服务开展的“可为”之策

1.增加体育活动项目,丰富体育课后服务内容

体育课后服务是全校师生每天开展的大型集体活动,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系统协作与配合。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化的活动管理体系,确保其有效开展。

一是丰富组织形式,操练与创编相结合,增加趣味活动。在体育课后服务的组织形式上做到灵活多样,秉持兼任并包的理念。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全体学生开展集体操练活动,如广播体操、集体跑步等常规运动形式,从而确保体育课后服务保持一定的基本形式;另一方面,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参与创编、设计各种新颖有趣的运动项目,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后服务的积极性,使体育课后服务更具吸引力。

二是因地因校制宜,创编特色体育课后服务内容。学校要充分调动体育教师创编的积极性,根据学校与地方民族特色,合理利用本土资源,吸纳传统和现代体育元素,弘扬传统体育文化,厚植乡土情怀,创编师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课后服务形式,从而激发广大师生的运动兴趣,营造体育文化、生活、运动和锻炼相结合的良好氛围。

2.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质

一是要优化体育教师队伍结构,足额配备专业体育教师。国家层面需要统筹规划,全面核算体育教师编制,加强新任教师招聘中体育教师的引进力度,扩大青年体育教师招聘比例,按标准配齐配足体育教师。

二是拓宽优秀体育教师供给来源。如通过学校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聘请校外优秀教师,鼓励社会体育技能人才、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等经专业培训合格后进入校园兼任体育课后服务教师,同时采用公费体育师范生、定向培养等方式,补充更多合格体育教师,缓解专业体育教师不足的问题。

三是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完善培训体系。坚持培训“走出去”和经验“引进来”的策略,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包括加大“国培计划”培训体育教师力度,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参加“国培计划”项目,同时打造体育教师学校交流平台,为教师创造更多到优质学校参与“全天候蹲点”式学习的机会;引进先进的教育教学、训练理念和思想,通过“取真经”靶向提升,筑牢体育课后服务的基石。[4]

3.改善场地设施资源,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一是加强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建设,改善学校体育场地条件。针对当前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室内体育场馆缺少的情况,从政府层面,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项目和工程中加大室内体育场馆建设力度,设立专项建设资金予以支持和保障;从学校层面,要针对学校场地设施资源不足的情况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汇报,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扶持,同时利用好教育公用经费,积极改善学校体育场地资源的条件,缓解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馆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

二是有效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在开展活动前,专职体育教师需要提前布置场地器材,做好场地运动器材的安全检查,同时做好体育器材使用时间的分配计划,尽可能保证场地运动器材在活动期间被充分使用。[5]针对场地资源有限、场地器材不足的现象,可以采取分组轮换开展互动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EB/OL].(2021-08-10)[2022-05-15].http://www.moe.gov.cn.

[2]胡海旭,吕玉军.体力活动/锻炼影响认知健康的研究进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44(02):97-103.

[3]张绍清,胡桂琼.走出小学校内托管实施的困境[J].教学与管理,2019(20):14-16.

[4]徐阿根.“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实践之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11):13-15.

[5]周新.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有效组织准备活动[J].基礎教育参考,2021(04):76-77.

作者简介:张绍清,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E-mail:2803685073@qq.com(广东广州,510006)

赵敏,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主任、教授,E-mail:46145837@qq.com(广东广州,510006)

温金福,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棉湖中学教师,E-mail:1002904830@qq.com(广东揭阳,52200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2021年教育学一般课题“粤港澳跨域教师团队建设的边界阻隔与突破机制研究”(编号:BFA210066);华南师范大学“察民情,体民生”社会实践大调研活动课题

猜你喜欢
中小学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