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爸爸制定的规则更管用

2022-05-30 13:52栾川
现代家长 2022年8期
关键词:傅先生蒙蒙父爱

栾川

每个男孩的成长都需要父母的爱,但父爱与母爱是完全不同的。母爱细腻、温柔,在母爱中,男孩能获得安全感和情感的满足;而父爱博大、粗犷,在父爱中,男孩能找到人生方向感。

傅先生是一名援非基建项目的工程师,在卢旺达待了整整3年。两周前回国与妻儿团聚,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儿子蒙蒙,没想到蒙蒙被吓得大哭,根本不让他抱。

“蒙蒙两岁半,我们父子这是第一次见面。”说到这里,傅先生动了感情,眼含热泪,“在卢旺达,我无数次抚摸、亲吻他的照片,感觉对他很熟悉,真的见了面却那么陌生。我一靠近,他就往妈妈的怀里躲,不让我抱。如果他醒来第一眼看到我,会被吓得尖叫。现在我都不敢靠近他。”

我安慰他:“父子血脉相连,适应一段时间就好了。”

“我欠儿子太多了,现在我想弥补,做一个好爸爸,但我不知道该怎样做。”傅先生神情凝重地说,“我请教幼儿园老师,她让我来找您谈谈。请您务必教我一些真才实学。”

“您能这样想,就已经是一个好爸爸了。” 我被他的真诚感动,由衷感慨,“蒙蒙有福气啦!”

对幼儿期男孩来说,爸爸的职责是制衡妈妈,帮儿子摆脱对妈妈的过度依恋

我告诉傅先生,他错过了蒙蒙人生最初的两年半,确实是一个遗憾,但并没有完全错过蒙蒙的童年,甚至可以说他回来得正是时候。

傅先生将信将疑:“您不是故意给我宽心吧?”

“您知道为什么孩子3岁上幼儿园吗?为什么有些国家的产假是3年?”见他摇头,我自问自答,“因为孩子在3岁以前认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排斥除妈妈以外的任何人;换言之,孩子3岁以前是独占妈妈并充分享受母爱的阶段,即使您在家陪伴他,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傅先生连连搓手,面露喜色:“太好了!为什么说我回来得正是时候?蒙蒙从3岁开始不需要母爱了吗?是不是轮到我唱主角了?”

我告诉他,每个男孩的成长都需要父母的爱,但父爱与母爱是完全不同的。母爱细腻、温柔,在母爱中,男孩能获得安全感和情感的满足;而父爱博大、粗犷,在父爱中,男孩能找到人生方向感。如果男孩长时间接触不到爸爸,或者感受不到父爱,他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进而会迷失人生方向。比如,有的男孩因为长期接触不到爸爸,言行会出现女性化倾向。

傅先生一拍大腿:“我最讨厌男孩娘娘腔了!现在不少男青年在抖音上涂脂抹粉、忸怩作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简直是污染视听。我可不想蒙蒙变成那样!”

“这只是男孩缺失父爱的恶果之一。”我接着说,“母爱是伟大的,但过度的母爱容易使男孩长不大。有的男孩到了四五岁还整天寸步不离妈妈,到了上学年龄还整天跟在妈妈后面,在集体中出现种种不适,哪里还谈得上成长进步。这样的男孩成年后很难融入社会,常常会被自卑心理困扰。”

我告诉傅先生,在幼儿期,男孩需要完成许多心理任务,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完成与妈妈的适度分离,从对妈妈的依恋中走出来,接纳爸爸和其他人。因此在这一时期,爸爸的作用十分重要。

傅先生跃跃欲试:“您就直说吧,我应该怎样陪伴蒙蒙呢?陪他玩游戏可以吗?”

“当然可以!”我说,“对幼儿来说,爸爸的主要角色有两个:保护者和玩伴。建议您在游戏中多与蒙蒙进行身体接触,比如‘举高高‘坐飞机‘挠癢痒,男孩都特别喜欢。”

傅先生问:“这个简单。不过,这样的游戏有特别的作用吗?”

我告诉他:“行为学家的研究证实,爸爸与儿子在打闹中身体上的接触,是父子间深层次的沟通。通过这样的深层次沟通,男孩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知道他将成长为爸爸那样的男人。”

傅先生目光闪亮:“我知道,我将成为蒙蒙的榜样,我的言谈举止都将在潜移默化中对他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心,蒙蒙对你的模仿是不分好坏的。”我加重语气,“很多爸爸一不留神就给儿子做出了坏榜样。比如,如果您在家拒绝做家务,蒙蒙就会认为做家务不是男人的义务,而应该由妈妈来承担;如果您在家不读书,蒙蒙会认为读书是枯燥无味的事;如果您不讲究卫生,臭袜子乱扔,蒙蒙会认为那是男子汉气概;如果您有吸烟恶习,蒙蒙长大后多半会成为吸烟者;等等。而且,在男孩成长的不同阶段,所需要的榜样是不同的,爸爸必须不断提升自己,跟上儿子成长的步伐。”

对儿童期男孩来说,爸爸的职责是明确规则,培养儿子的自控能力

傅先生问:“等蒙蒙上了小学,我要扮演的主要角色是什么?”

“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我直截了当回答,“受体内睾丸素的影响,绝大多数男孩胆大好动、热衷于冒险、攻击性强,成为父母口中的‘捣蛋鬼‘破坏大王。如果父母对男孩的这种破坏性和攻击性听之任之,后果不堪设想,男孩有可能真的变成人见人嫌的熊孩子。如果父母高调介入,强行压制男孩的胆大妄为,男孩的探索欲和创造欲有可能会逐渐泯灭……”

“那该怎么办?”傅先生皱紧眉头。

我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爸爸给男孩制定规则,引导男孩自己去把握行为的度。在这一过程中,男孩学到的不仅是生活技巧,还有宝贵的自控力。”

傅先生问:“上小学的男孩会接受规则的约束吗?”

我笑道:“可能你意想不到,男孩很喜欢规则,甚至有心理学家表示,从潜意识的角度来看,男孩是讲究规则的动物。如果在进入一个新的集体之前,男孩不了解这个集体的规则,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如果男孩了解并接受了集体的规则,会马上如鱼得水。你看10岁左右的男孩在小区里玩集体游戏,很少输了耍赖的,似乎他们约好了,不尊重规则者不受欢迎。相对于规则的约束,男孩更难忍受被孤立的痛苦。不是吗?”

傅先生说:“我妻子给蒙蒙制定了不少家规,比如吃饭不许敲桌子、不许吧唧嘴,不洗脚不许上床,玩完的玩具要收回抽屉,等等。”

我说:“很好。不过,等蒙蒙上了小学,家规最好由您负责制定。”

“为什么?”傅先生大惑不解,“妈妈也是家长嘛。”

我说:“刚才我们说过,母爱和父爱是完全不同的。母爱会让男孩陶醉其中,只想享受这种温暖,而不去思考别的问题。在大多数男孩的心目中,妈妈只擅长做日常家务,并不擅长制定规则,进而对妈妈制定的规则持怀疑态度。爸爸制定的规则完全不同。男孩可以和爸爸打打闹闹,但多半不敢在爸爸面前放肆。所以,爸爸的威严让爸爸所制定的规则也具有了权威性和可信度。”

“说白了,孩子这是欺软怕硬!”傅先生恍然大悟,“如果孩子违反了规则,还是应该由我来执法比较合适,对吧?”

我说:“对。您不仅要做规则的制定者,还要做规则的维护者。道理很简单,慈不掌兵。妈妈心疼儿子,总会网开一面,甚至‘徇私枉法,久而久之,规则便会变成一张废纸。”

傅先生点头:“没错,现在我家已经有这样的苗头了。说好的每晚睡前讲一个故事,蒙蒙一耍赖,妈妈就让步,不讲三四个故事不算完。”

对青春期男孩来说,爸爸的职责是给儿子道德约束

交谈中,傅先生多次表示,他最担心蒙蒙到了青春期捅娄子:“在卢旺达的时候,我的同事老何的儿子在参加高考前出事了,因为打架斗殴致人3级伤残,被判刑2年,同时赔偿伤者12万元。老何不能马上回国,心急如焚,施工时不慎触电,导致右臂截肢。这件事对大家触动很大,男孩在青春期太容易出事了,父母绝不能掉以轻心。大家都认为,老何父子的悲剧,与老何缺席家庭教育有关。”

我说:“老何儿子的案情我不了解,不便评论。但男孩在青春期惹麻烦、触犯法律,的确与爸爸失职有关。”

在男孩眼中,爸爸不仅是榜样和权威,而且是力量的象征。因为身边有这种力量的存在,男孩会感觉有所约束,不会去做坏事;如果没有爸爸的约束,男孩容易失控。

“这一切都是由生理变化决定的。”我进一步解释,“男孩进入青春期之后,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身高猛增、力气变强、嗓音变粗、长出了胡须……似乎每一个变化都是强大的象征。再面对柔弱的妈妈时,即使平时十分乖巧的男孩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下,妈妈再也不能强迫我做我不愿意做的事了!”

傅先生笑了:“当年我们谁不是这样妄自尊大的?想想真可笑。”

我说:“但是当时我们不觉得自己可笑。等蒙蒙进入了青春期,同样会把这样的幻觉当真。他会不拿妈妈的话当回事,甚至故意与妈妈作对,挑战妈妈的权威。如果男孩的这一行为不断得逞,就会变得无法无天。这种时候,就需要爸爸出场来敲打敲打儿子了。”

“昨天在公司,我的同事老彭讲了一个敲打儿子的段子。”傅先生兀自笑了起来,“老彭说,他家有一个规矩,老彭负责买菜,老彭的妻子负责做饭,儿子小彭负责洗碗。这个规矩从小彭10岁那年开始,已经执行了5年,非常顺利。几天前,老彭妻子进厨房做晚饭,发现脏碗碟堆在水池里没有洗,大声责骂小彭懒惰,命令小彭马上来洗。小彭吊儿郎当地走到厨房,不耐烦地说:‘我只不过是忘记洗碗了,妈妈,你犯得着这么大声吗?妈妈让他现在洗,小彭晃晃手中的课本:‘我正忙正事呢,今天的作业特别多,妈妈帮帮忙吧。妈妈不答应,说必须按规矩办事。小彭恼了:‘家里的破规矩就不能改改?这时,老彭洗完澡,听到厨房有吵闹声,就走过来。他还没进厨房,小彭已经撸起袖子开始洗碗了。”说完又大笑。

我说:“爸爸参与家庭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好處:看到丈夫积极与儿子互动,妻子会感觉十分欣慰、十分轻松。这样的幸福感会使家庭气氛更温馨,成为父子互动的润滑剂。幸福之家的良性循环就建立起来了。”

傅先生大喜:“这正是我在非洲时的梦想!”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傅先生蒙蒙父爱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不要让父爱成为等待
傅先生
《家》《竹》
父爱如山
启启、蒙蒙勇闯蚂蚁国(176)——我怎么变成了“汗饱包”
一个白求恩式的人
——在傅炯业先生李梅英女士金婚庆典上的讲话
启启、蒙蒙勇闯蚂蚁国(163)——人为什么眨眼睛
启启、蒙蒙勇闯蚂蚁国(158)——“狗年”快乐
软笔的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