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8期书屋絮语

2022-05-30 10:48邵水游
书屋 2022年8期
关键词:茶事诺贝尔文学奖现代文学

邵水游

似水流年,岁月催人老。傅光明先生作为现代文学专家,以老舍研究著名,任职中国现代文学馆时,因约稿,十几年前结识,一看就知是学问中人。尔后,他师从陈思和先生读博士后,成了校友。再后,他转到大学为人师表,也干起了翻译的老本行,重译《莎士比亚全集》。他赠送过的早期译作凌叔华的自传《古韵》,还有《书信世界里的赵清阁与老舍》,特别是后一本著作,提及我们都熟悉并尊敬的作家韩秀大姐。那年,我们家三口到华盛顿拜访韩秀,还未进她家,大姐指着她屋前空旷的院子说:“傅光明去年来的时候,还在院子里看见鹿。”顺便,绘声绘色地谈及红狐狸的故事。我带着读这本书的一些疑问请教她,通过她的答问,我知道了更多故事。像这等从书本到现实,由当事人来讲述,较之书本更生动,更精彩,这大概是头一回。

个人对于日本文学的喜好应该是谈川端康成的小说开始的,再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这都与诺贝尔文学奖的声誉有关。前两位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树上春树则是年年喊会获诺奖,而年年落选,也算是日本文学史上的“佳话”。但我更心仪的两位日本作家东山魁夷和远藤周作,前者是著名的画家,其散文尤为了得,我早年曾以《走向素朴与纯净》的书评予以推荐;后者是读了其长篇小说《沉默》与《深河》之后,特别是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在恒河边上靜坐,想起《深河》结束部分,更加为之心酸,甚至为他未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叫屈。这两位作家都曾留学法国,得到法国文学的真传,讲究故事的完整性和人的神性,对文字的清丽有一种自觉的追求。

或,因参加过抗战的祖父曾叮嘱,今后要特别观察日本。由此,对日本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尤为注意。承蒙周朝晖赠送三种著作,包括我主编的重新认识日本文化丛书,也有他一种。而新近出版的《日本茶道一千年》读来过瘾,茶从中国传入日本后,赋予了仪式感和更厚实的内容,成为日本茶道。“犹记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到日本,有机会接触日本茶事,惊诧于日本茶道与中国茗饮的巨大差异。……正是由于这种爱好的推动,在旅日数年间通过阅读、交游、实地考察和走访,我对日本茶事有了大致完整的了解和认知。”

余凤高先生赠送两册旧著《天才还是疯子》《莎乐美:历史和艺术》。余先生是杂志的老作者,其中西会通,尤在明处,一以贯之,汇成长河。更让人感兴趣的,就王尔德《莎乐美》对现代文学、戏剧等各方面的影响,可以说是对中国现代社会的一帖试纸,映现出对外来文化接受和化约的不同形态。文艺的现代性的途径,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温故知新,从而在文学的主题阐释和情节的追索中找到对应物。这一点上,余先生是有所贡献的。

猜你喜欢
茶事诺贝尔文学奖现代文学
茶事春秋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三只眼——评季进、余夏云《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
记丁俊之教授的茶事人生
为何今年不颁发诺贝尔文学奖?
崂山茶事
回到公元800年,探寻晚唐的茶事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