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活动,巧妙渗透情感

2022-05-30 10:48殷金凤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于谦想象文本

殷金凤

文本并非“无情物”,作者受时代背景、地域文化以及当时心态的影响,将其内在的情感态度凝聚成为语言文字。汉代著名文艺评论家刘勰就曾经说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只有透过语言,探寻到文本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才能真正感受到文本的内在价值。

一、语言品析,悟得内在情感

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语言,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从理解语言的角度出发,不仅包含了语言表面意思的理解,更包含了其中的内涵以及情感态度。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紧扣具体的语境,从看似普通的语言中,悟得文本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以统编版六上《狼牙山五壮士》为例,作者描写五位壮士在峰顶痛击敌人时,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展现了五位壮士英勇无畏的精神气概,其中用石头“砸”的动作,不仅要让学生想象五壮士搬起石头,扔向敌人的画面,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拓展关于抗日战争的背景资料,尤其是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伤害,此时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个动词进行解析,进而深切地体会到这个看似简单的动词背后,不仅将五位壮士英勇抵御日寇的画面展现出来,同时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对后方连队和群众安危的担心之情,对日本帝国主义恶劣行径的痛恨之情……

教师可以借此提问:五位壮士在用石头“砸向”敌人时,心里可能在想什么?这种想象和情景再现,更好地推动了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将语言中所蕴藏的情感渗透进学生的心里。

二、画面想象,体验内在情感

小学生正处于直观性、形象性思維的认知阶段,对于语言的感知、情感的体悟尚处于不成熟状态,需要将原本机械化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为直观可感的画面,形成真切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体验中浸润心灵,更好地推动学生言语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想象,拉近学生与文本场景、文本语言之间的距离。

统编版六上老舍先生的《草原》是一篇经典作品,展现了蒙古草原的壮丽景色和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从风景美和人情美的两大核心视角,描绘了对草原的热爱以及与蒙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感。描写在蒙古包内“盛情款待”时,作者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大量运用短句,展现了一幅热闹、和谐的画面。教师要围绕着这段描写,引导学生想象蒙古包内大家敬酒、回敬、跳舞、表演节目等不同情节的画面,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在敬酒和回敬的过程中,大家会想些什么呢?表演节目时,又是以怎样的状态进行表演呢?观看的群众又可能会有着怎样的交谈?

这些画面的补充是基于语言理解之后想象的成果,学生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所想象的画面之中,深化了对“蒙汉情深何忍别”的理解,真正站在作者的视角,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与好客。

三、多维朗读,倾吐内在情感

语言文字所阐述的观点、传递的认知、展现的情感,是以静态的文字表现出来的,而对语言中情感的体悟,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渠道:有声朗读能够将原本蕴藏在文本语言中的情感以转码的方式融入到文本的内容之中,从而更好地凸显文本的内在价值,提升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统编版六下《石灰吟》一诗,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借助石灰的制作、形成过程以及一生的遭遇,展现了诗人于谦不愿同流合污的坚贞品质。教学时教师要紧扣咏物诗“借物抒情”的写作特点,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人即是物,物即是人”的认知层面,从而梳理出石灰的经历与于谦的生平经历之间的联系。为了让情感的体验逐步迈向全新境界,教师要求学生在想象的画面中,与诗歌的内容以及诗人的情感进行深度对话,从而在想象中形成情感对话。画面一:当年少时的于谦,挑灯夜读,请你想象画面,你会怎样诵读这首诗——旨在想象于谦刻苦读书的画面,展现于谦像石灰一样,能够经得起“千锤万击”,能够经得起“烈火焚烧”;画面二:于谦一生为官清廉,一直都为老百姓服务,得知于谦要离开当地前往京城赴任,当地的百姓提前为于谦送行,想到这样的画面,你会怎样朗读这首诗——帮助学生建构起于谦与石灰“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贵品质之间的关系;画面三:于谦领导了土墩堡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却遭受奸人陷害,最终被残忍杀害,当他拖着脚镣,面对铡刀时,想到这样的画面,你又会怎样诵读这首诗呢?——通过这样的想象,将这首诗放在特殊的情境下,形成诵读语感。

逐渐变化的情境画面,逐层递进的情感体验,给予学生丰富的解读内涵,以朗读抒发了自身阅读获得的情感,更立足于诗人于谦的视角,将其想要展现的情感和盘托出。

四、读写结合,表达内在情感

读写结合是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路径。阅读和表达从来都不是割裂的:实实在在地读,能够促进学生有智慧地写,有智慧地写,又能反作用于学生的高效阅读。因此,对文本情感的体悟,不仅体现在理解层面,同时也可以借助于学生的表达与实践,更好地推动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以统编版五年级上《慈母情深》为例,文中展现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以及对自己的关爱。文本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感恩。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内容和语言入手,将读与写进行巧妙融合,借助表达,将阅读所形成的体验呈现出来,以达成巧妙强化的作用。教师可以设置读写练笔:其一,长大之后的作者,外出工作,每每回想起这个经历都会心潮澎湃。此时,请你为作者给家乡的母亲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感恩和不舍之情,你会怎样来写呢;其二,阅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自己父母的言行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与理解呢?选择其中一个细节或者场景,写一写你心中的“慈母情深”。在这两项练笔中,前一个指向于角色的体验和转换,是对学生理解和体悟情感之后认知的集中体现;第二个则是引导学生以模仿的形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旨在让学生通过模仿练笔,将情感进行迁移,能够与自身的情感形成巧妙对接,推动学生情感和语言能力协同并进。

总而言之,情感渗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需要与语文学习相关的种种实践活动展开联结,在无形之中推动学生语言能力与情感意识的不断发展。

【注】本文系江苏省泰州市教育规划2020年度一般立项课题《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成果之一;课题立项编号为tzghyb2020-071。

猜你喜欢
于谦想象文本
成鹰之路
果子单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于谦藏品欣赏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