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文章修改与学写读书报告

2022-05-30 10:48孙元菁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折痕读书笔记读书

孙元菁

[一学习文章修改]

(一)概念阐释

文章修改是指通过增加、删除、修改、调整、替换等方法,来修改一篇文章的结构框架、内容情感、语言语序、逻辑思维,使得行文表达更加完整、清晰、贴切、流畅。

(二)写作要求

修改文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加

增补初稿中缺漏的内容,使文章在整体框架、表意、情感、语气上更加完整、流畅。

2.删除

删除初稿中赘余的部分以及和中心内容无关的语句,使得行文更加简洁、明了。

3.修改

修正初稿中表达有错误的段落、词句、标点,使得行文表达更加准确和流畅。

4.调整

调整初稿行文中语句顺序不当、段落顺序有误的部分,使得行文符合表达逻辑。

5.替换

替换初稿中的语句或者标点,用更恰当的词句和说法来表达,使行文更加贴切。

(三)任务呈现

挑选一篇自己的习作,从文章的逻辑框架、遣词造句、思想情感、标点停顿等几个方面来检查梳理自己的作品并做修改。

这个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运用修改文章的五种方法来修改自己的作品,使自己的作品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情感。

(四)例文示范

初 稿

折痕

杨依恬 浙江省嘉善高级中学高三(6)班

披着厚厚雪装的小山坡上,透过光秃秃的枝丫,依稀可见几座低矮房屋。屋门口堆放着一捆捆柴火,垒成小山,屋内灯光昏暗,没有一丝暖意。

屋前的青石板上落满了烟头,呛人的气味在空气中弥漫。满是老茧的手指头夹着一根土烟,嘬了几口,吐出一团团烟雾。他低着头,来回踱步。他不敢向屋里看,他担心,担心会生个女娃。他不敢想,直到屋里传来了他不想听到的声音……

扔掉手里的烟头,用力收起那丝沮丧,他微笑着走进屋子。烟头在青石板上寂寞地燃烧……

他更加卖力地砍柴,直到门前柴堆越来越高,直到背越来越驼,直到女儿越来越高。

“上山的路很险。”女儿听了父亲的话,点了点。

“上山的路险,要小心!”父亲再一次说,拉着她的手,慢慢走向山上。

“上山的路很险……”就在无数次的叮咛中,路越走越快,生活的光景也在日益增多的柴火中有了起色。

清晨,她像往常一样奔上山去。

她再一次醒来是躺在病床上,身上缠满了白色的纱布。伴随着剧烈的疼痛,透过呼吸面罩,看见老泪纵横的父亲,也看见了一个失去双腿的自己。于是,人生原有的底色被掩埋,新的纸面铺展开,就像那两面纸不对齐的边缘。

躺在病床上的她,看过窗外的阴天、雨天、雪天。她看着过往的乞丐、过往的病人,她看着泛黄的落叶,看着深夜空荡荡的街头,却忘记她也曾看到过晴天、看到过孩子、看到过抽新的嫩叶。

父亲一个人扛起了所有。他拼命地砍柴,似乎这样就可以分担她的痛苦。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医院的对面是一座小学,孩子们上下学总会经过她的窗前,久而久之,孩子们也认识了她。孩子们会来看她,给她带小零食、教她认字。那小小的窗口不再凄清,逐渐充满活力起来。她对知识与书本的渴求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她学会了写字,开始学着写信,有寄给孩子的信,也有寄给自己的信,但更多的是寄给了邮局。每三天她就会写一封信去邮局,放上几张皱巴巴的毛票。她把信封放进邮筒。悄悄看邮递员将信封取出,看邮递员的车从她窗前经过。邮递员总会在车兜里翻找,几乎每次都会找出几本崭新的书。

此后不久,她便出院了,在学校的圖书馆里,她谋了份工作。白天,她负责借阅图书登记,整理书本;晚上,她都会独自推着轮椅在图书馆打着小手电一直到深夜。左手的书渐渐堆到右手边,她成了一名老师,成为很多孩子的星光。

父亲不再砍柴。他们住到了县城的一间老式公寓,灯光映射着两人的身影。他们对视着,从对方眼中,他们看见了苦难、欢乐交织着的所有回忆。生活原来不只有上山下山。书本是她一生中的折痕,而她也是她父亲一生中的那条折痕。在被动与主动的折叠中,走过人生折痕上那些幻灭与希望、迂回与直往、黯然与璀璨、苦难与欢愉。

生命本是一本不堪卒读的书,在繁复折叠的折叠上,赋予自己生命的点点星光,一条条折痕,便是生命的印记。

修改稿

折痕

杨依恬 浙江省嘉善高级中学高三(6)班

披着厚厚雪装的小山坡上,透过光秃秃的枝丫,依稀可见几座低矮房屋。屋门口堆放着一捆捆木柴,垒成小山,屋内灯光昏暗,没有一丝暖意。

屋前的青石板上落满了烟头,呛人的气味在空气中弥漫。满是老茧的手指头夹着一根土烟,嘬了几口,吐出一团团烟雾。他低着头,来回踱步。屋里生了个女娃,他看看柴堆,望望里屋,背更驼了……

可是,日子总要过下去的。

他更加卖力地砍柴,直到门前柴堆越来越高,直到背越来越驼,直到女儿越来越高。

“上山的路险,要小心!”父亲说着,拉着她的手,慢慢走向山上。

“上山的路很险……”就在无数次的叮咛中,生活的光景也在日益增多的柴火中有了起色。

清晨,她像往常一样奔上山去。

她再一次醒来是躺在病床上,身上缠满了白色的纱布。伴随着剧烈的疼痛,透过呼吸面罩,看见老泪纵横的父亲,也看见自己失去了双腿。于是,生活的纸面被撕裂,人生就像那对不齐边缘的两片纸。

躺在病床上的她,看着窗外的阴天、雨天、雪天,看着泛黄了的落叶,看着深夜空荡荡的街头,却忘记她也曾看到过晴天,看到过孩子,看到过抽芽的嫩枝。

父亲一个人扛起了生活的所有重担。他拼命地砍柴,似乎这样就可以分担她的痛苦。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此后不久,她便出院了。

回到家后,她仍然躺在床上,整日对着那一扇窗户发呆。父亲常在夜晚听到她压抑着的哭声,从前那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一去不复返。

家的附近有一座乡村小学,孩子们上下学总会经过她的窗前,久而久之,孩子们也认识了她。孩子们会来看她,给她带小零食、教她认字。那小小的窗口不再冷清,逐渐充满了活力。她对知识与书本的渴求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她学会了写字,开始学着写信,有写给孩子的信,也有写给自己的信,但更多的是“写”给了邮局。每三天她就会写一封信,放上几张皱巴巴的毛票,投放进离家不远的邮筒。每一次悄悄看着邮递员将其取出,看着邮递员的车从她窗前经过。

邮递员总会在车兜里翻找,几乎每次都会找出几本崭新的书。殊不知,她寄给邮局的信都被父亲要了回来,那些崭新的书也是父亲砍柴换来的。

终于,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她谋了份工作。白天,她负责借阅图书的登记、整理书本;晚上,她独自推着轮椅在图书馆打着小手电一直看书到深夜,左手的书渐渐堆到了右手边。之后,她办了个免费的托管班,教幼儿园小朋友拼音识字,辅导小学生作业,她成为许多孩子的星光。

父亲不再砍柴。他们租住到了县城的一间老式公寓,灯光映射着两人的身影。他们对视着,从对方眼中,他们看见了苦难与欢乐交织的所有回忆。生活原来不只有上山下山。书本是她一生中的折痕,而她也是她父亲一生中的那条折痕。在被动与主动的折叠中,走过人生折痕上那些幻灭与希望、迂回与直往、黯然与璀璨、苦难与欢愉。

生命本是一本不堪卒读的书,在繁复折叠的折印上,赋予自己生命的点点星光,一条条折痕,便是生命的印记。

【点评】 这是一篇由真实故事改编的小小说,讲述了一个经历人生重大打击的女孩和她的父亲一起重拾信心,振作精神,服务社会的故事。初稿中最大的问题是有一些情节的设计不符合生活的逻辑,表述上比较啰唆;在修改之后情节更紧凑,行文更加流畅,此文也获得了2021年“语文报杯”全國作文大赛初赛一等奖。

[二学写读书报告]

(一)概念阐释

读书报告,是读完一篇文章或者一部作品之后撰写的心得体会,是在研读作品以及和作品相关的文章后分析作品、提出个人见解和观点的文章。

读书报告的写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分类,了解方法

在学习如何撰写读书报告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读书笔记的分类,读书笔记主要分为三大类:摘要式读书笔记、评注式读书笔记、心得式读书笔记。摘要式读书笔记要求在阅读中摘录对自己有启发或有助于理解的内容,评注式读书笔记要求对文本原文做注释、概括或者简要评价,心得式读书笔记要求在阅读之后撰写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收获。读书报告主要指撰写心得式读书笔记。

2.读懂文本,梳理内容

读懂文本是撰写读书报告的前提。阅读叙述类文本,要了解主要人物、情节、环境、主旨、艺术手法和作者的情感态度;阅读论述类文本,要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论述的逻辑、论证的方法等;阅读艺术类文本,要了解音乐、绘画、建筑等相关知识。为撰写读书报告积累、整理素材。

3.赏读品读,表达感受

读书报告是把读书后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由“读”和“感”两个部分组成。“读”就是对原著中想要谈论、评点的内容进行概括和转述。“感”就是写出自己的感受、心得、收获,可以是对作品内容和作者的赞美褒奖,也可以批评商榷,或者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

(二)题例呈现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是社会学经典作品,介绍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方式和格局。阅读《乡土中国》第四章《差序格局》,读后你有怎样的体会和感悟?请写一篇读书报告。

要求: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三)写作点拨

第四章《差序格局》是《乡土中国》中重要的一个章节,差序格局是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以自己为中心,以亲戚、地缘等关系为主轴的亲疏有别、可伸可缩的人际关系格局。它和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有本质的区别,理解了“差序格局”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乡土社会的特质。

(四)例文示范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读《差序格局》有感

邬歆燕 浙江省嘉善高级中学高三(6)班

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人的思维中总是不可避免地以“己”为中心。其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有许多,即使国人把自己置于一个又一个团队中高呼“团结就是力量”,实则却或显或隐地在细节中暴露了“自我主义”。

这种“自我主义”有极端和平稳之分:极端者便被人们推出人群,被定义为“自私自利”;平稳者也并非是世代延续中出现的例外——只不过后天的修养使他们有所隐藏。中国的社会结构如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产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波纹所推及之处就发生联系,自我则永远是圈子的中心。我认为这般从古至今的普遍社会结构其实也是民众劣根性的一种表现。所以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修身”,虽说“己”“身”同样是“自我主义”的折射,但至少它是适应于中国社会且恰当的“弥补”方案,让社会不致混乱不堪。

“克己复礼”是通过约束自己从而回归于礼。或许有人疑惑,这般自我约束不就与先前的“自我主义”相矛盾了吗?并不然。社会结构决定了每个人能真正管控的只有自己,因为个人的圈子不同、在圈子中的地位不同,故只有自我修身才能提升在圈中的地位,最终实现自我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双赢。

这个规律也慢慢成了所谓“约定俗成”,违背者自然而然被排挤出团体,合格的人继续在圈子中维护秩序,维护自己的利益。乡村的桥上、河边,最常见的是挑着担子的农民伯伯,坐在矮凳上摇着蒲扇看摊的阿婆,总是有村民买完新鲜的蔬菜还要捎上一句“你这秤准不准啊?”“准,肯定准!不然你自己拿秤来称。”伯伯、阿婆们总是蹙眉激动地回答,许是生气于对方的质疑,又或者是着急获取信任。“哎呀,我也就是问问,这一共多少钱呀?”提问者也会不好意思地笑笑,买卖完之后还会停下来,和大伙唠嗑一番,再赶回家做饭。这就是约定俗成的一种表现形式了。不“克己”的无诚信商贩,早已被团体否定,眼中只有自己的利,很难长久地生存于一个圈子中。

司马光曾说:“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将自己摆在世界的中心,同样修身养性,由此不断向前又不违背本心,承认“自我主义”又并非是唯利是图的小人。道阻且长,唯愿我们历尽千帆,归来仍是自己。

【点评】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到了两个概念“团体格局”和“自我主义”:团体格局是指由若干人组成的一个个团体之中,人与人之间平等、人与团体之间权利与义务界限分明的人际关系格局;自我主义,是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以强调自身利益为前提,来看待社会并与之发生关联。小作者能结合自己阅读《论语》的体验,从孔子强调的“克己复礼”,思考探究中国人的“私心”的由来,以及如何“正心”为人的做法。文章有思考、有见解、有感悟、有深度。

(五)拓展训练

根据下面任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书报告。

任务 红学家俞平伯先生说:“《红楼梦》作者第一本领,是善写人情。细细看去,凡写书中人没有一个不适如其分际,没有一个过火的;写事写景亦然。”研读完整本书,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读书笔记谈谈你的读后感受。

猜你喜欢
折痕读书笔记读书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折痕
双舱船
钱锺书的读书笔记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