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四重维度

2022-05-30 10:48周谋灵
学理论·下 2022年7期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

周谋灵

摘 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我国民主发展做出的最新表述,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全面準确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把握好其性质、核心、关键与价值意蕴四重维度。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要从社会主义民主性质、人民群众历史地位以及实现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历史追求的角度去理解。同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价值意蕴在于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生动实践、对中国百年民主实践的时代总结以及对西式民主的最有力回击。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人民群众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07-0024-04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1]。这一重大表述为中国的民主实践注入新的活力。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又特别强调,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2]。在这里,他丰富了此前的表述,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注入其中,强调不仅要做到“全过程”,更要将“人民”的伟大历史地位生动体现出来。2021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3],更是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纳入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轨道之中。此外,习近平同志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等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可见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些自恃“人权卫士”的西方国家将“民主”作为一门政治武器,借口中国蔑视人权、忽视民主,歪曲中国是专制霸权,并进一步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是我们对西方国家无理攻击的强有力回应。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中国共产党是坚定的、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要责无旁贷地肩负起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任务和使命。当前,我们有必要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角度出发,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政治主张做出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性质: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不是千篇一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之于西式民主的本质不同在于,其根本上是一种社会主义民主,是结合中国发展实际提出的具有纯正社会主义属性和浓厚中国特色的一种民主样态。

(一)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一个历史性范畴。从古代雅典所施行的直接民主,到现代许多国家所贯彻的代议制民主,其发展历程曲折而丰富。没有哪个国家从来就是有民主存在的,民主也不是一个永恒的概念。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民主愈完全,它也就愈迅速地成为不需要的东西,愈迅速地自行消亡”[4]。此外,民主也是一个具体的范畴。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其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具体国情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因此,植根于各国历史文化沃土基础之上的“民主”,必定各有各的特点,在民主发展道路、样态等各方面显现出差异性。如此一来,必定要求各国制定符合自身国情的具体的、现实的民主制度。

民主又是发展的。民主绝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体系的完善、人民民主意识的提高而不断调整的。拿中国来说,我们在历史上曾经经历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广大劳苦人民处于专制皇权压迫之下,鲜有人敢言“民主”一词;近代以后,中国沦为“两半社会”,在内外交乱的境地之下,我们没有争取“民主”的能力;1921年以后,我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新中国,从此开始,“人民当家作主”的梦想才有了实现的可能性。可见,我国的民主实践是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并根据社会各方面因素而进行及时调整的,呈现出不断发展的态势。

(二)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独特优势和鲜明特征

既已廓清了民主形态是多样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是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我们便应该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究其根本性质,是一种社会主义民主,这与资本主义民主在本质上是存在差异的。我们所推行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独特优势和鲜明特征,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5]。从民主的辐射范围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针对的是14亿多中国人民的所思所盼,民主的对象绝非少数利益群体。反而是资本主义民主,往往受精英阶层利益所左右,名为“一人一票”,实则只是“少数人的统治”,普通民众名义上的民主权利实则被搁浅。

从民主的真实性和实际效益来看,中国所施行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坚定地认为:所谓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的,是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的,而不仅仅只是一种摆设。反观资本主义民主,尽管表面上鼓吹“自由”“民主”“平等”,并在竞选时为民众做出许多承诺,但就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可以看出,他们所鼓吹的“民主”非但没有解决那些对于人民群众来说真正重要或棘手的问题,反倒是将人们的疾苦加深了,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足以证明这一点。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性质上看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形式,同时,它也扎根中国大地,呈现出独特的中国特色。从历史来源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汲取了中华传统民本思想之精髓。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常常被人们解释为“民惟邦本”“以民为本”等说法,表达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之根本之意[6]。“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将人民群众比作浩瀚之“水”,将国家政权比作在水上漂浮的“舟”,表达了要将人民群众放置于国家政权之上的思想主张,这些传统思想为当今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深厚的思想启迪。

从现实发展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探索出的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历史上多次强调要重视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同样,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人民视为民主之根本[7]。1921年,党的一大顺利召开,结合当时国内发展形势,提出无产阶级要顽强地推翻资产阶级的残酷统治,并且“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8]的要求。这一政治主张既遵守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要求,又符合当时的实际国情;1949年,随着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对民主权利的期盼,我们初步架构起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奠定了基础。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审时度势,在总结过去我国民主发展经验的基础之上,指出中国的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提法充分结合中国发展情况、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地位,极具中国特色。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人民”

从最初的“全过程民主”到如今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其间不仅是浅表名称的变化,更是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全过程人民民主将“人民”提到核心地位,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

(一)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出发,全过程人民民主将“人民”作为核心具有深厚的理论支撑。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全过程人民民主以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为深厚理论基础,在发展过程中强调要努力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这与仅仅停留于历史表面并宣扬“英雄人物及其思想决定一切”的西式民主有本质不同。1845年,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就看到了小资产阶级所宣扬的英雄史观及其危害性,指出,“批判认为自己……仅仅是通过一小撮杰出人物即鲍威尔先生及其门徒体现出来的”[9],青年黑格尔派只看到一小部分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却将群众视作是历史上“消极的”“精神空虚的”对象物。马克思对这种错误史观进行清算,指出“无产阶级由于其身为无产阶级而不得不在历史上有什么作为”[9],他在这里已经看到了无产阶级所肩负的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今天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根本反对西式民主从资产阶级利益出发而鼓吹的英雄史观,看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将“人民”置于我国民主发展道路的核心,具有深厚的理论支撑和坚定的理论自信。

(二)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民主的本质与核心

“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民主的本质和核心”[10],这一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一脉相承。当前我国所施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深刻展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人民”这一核心概念的遵循。毛泽东同志认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10]。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思想理论主张并非空穴来风,“人民民主专政”其实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坚决主张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在我国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1871年,马克思便认识到,“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11]。列宁在《论“民主”与专政》中也进一步地提出,无产阶级要想获得享有民主的可能性,其前提一定是施行无产阶级专政。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主张的“无产阶级专政”到今天中国所坚持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其本质内核是没有变的,也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平等地享有民主权利。可见,我们所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将“人民”置于核心地位是与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出发点相契合的政治主张,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重要保障。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全过程”

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5],重点强调要努力实现“全”并且充分重视“过程”,这是党和国家在对我国民主发展道路进行艰辛探索中总结出的独特优势和重要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追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中国之所以强调要发展“全过程”的人民民主,正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人的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宏伟目标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马克思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界定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潜在能力的挖掘。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民主实践提供了充足的机会和广袤的平台,在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等各方面都可以参与到国家和社会治理之中。另一方面则是强调人的自由个性的实现,强调人能够自由自主地驾驭自身全部才能并开展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活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人民群众在参与民主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在遵守基本程序和规则的基础上自由发挥个人才能,这是对过程和结果的双重重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过程的设定,都为实现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完整的制度安排

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建立起一套完整而又严密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并且在广泛而真实的民主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在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過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由民主选举产生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它们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使得人民群众能够广泛参与到政治生活的各个环节、方面之中;此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三项基本政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道构筑起全过程人民民主坚不可摧的制度大厦。在人民政协制度之下,各党派、各团体等有了参与民主政治的机会和平台,巧妙而有效地避免了“一家独大”或“轮流坐庄”的尴尬境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在尊重少数民族群体的风俗和习惯的基础之上有效保障他们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则以村民自治制度、居民自治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为主要内容建构起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制度安排[12]。以上,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完整的制度安排,为实现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完整而又高效的制度保障。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全面的民主实践

全过程人民民主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通起来[12],实现了完整而又全面的民主实践。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之下,人民群众的民主实践呈现出持续性、广泛性和有效性。其中,持续性强调时间上的连贯性和流程上的接续性。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具有时效性的专项行动,也不是用完则弃的快销产品,而是持续开展的民主实践,过去我们探索、现在我们坚守,将来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地贯彻下去。广泛性强调的是参与人员、辐射范围以及涉及领域的广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国家机构到基层村镇社区、企事业单位,都可以看到人民群众平等而广泛的民主实践。此外,民主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活动更是渗透到国家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最后,有效性主要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成效是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在参与政治生活之后能够看到党和国家及时做出反馈和修正。可见,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使得人民利益得到充分保护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和国家治理效能的提高,实现了国家、社会和人民“三合一”式的发展。

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意蕴

不论是从理论层面、实践历程还是中外对比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对于新时代中国的政治发展都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生动实践

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所以在中国取得显著成效,最主要的是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之根本,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刻发展。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核心内容,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比如,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出发提出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他们首先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要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13]。全过程人民民主合理继承他们的观点并提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主张。列宁对资本主义议会制民主进行了批判并且在俄国的民主实践中发扬党内民主,即后来所施行的民主集中制。中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扬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并呈现出良好的适配性。另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在中国的创新性发展。首先,在制度方面进行创新和完善。我们形成了完整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并且在法律体制方面也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人民民主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这是相较于马恩时代的一个巨大进步。其次,提出更加全面和完整的民主追求。不同于资产阶级民主对少部分人的保护,也不同于马恩时代由于缺乏政治条件而导致的力不从心,当今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汇集全中国的力量,为实现最全面、最充分的人民民主而努力。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中国百年民主实践的时代总结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我们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和对我国百年民主实践的深刻反思与总结,具有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首先,从民主不自信到自信,体现了对理论、制度和实践的高度认同。中国在历史上一度是十分缺乏民主的,早在1944年,毛泽东同志即毫不掩饰地指出,中国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缺乏民主。再加上此前几千年的封建统治,那时的中国人民在民主问题上是没有自信可言的。而如今,我们打破西方国家在选举民主上的一叶障目,提出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同向同行,在发扬选举民主的同时充分重视民主协商的重要作用,取得了重大成效,为实现民主自信提供坚实基础和强大底气。其次,从僵硬嫁接到探索符合自身的民主模式,彰显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力量。中国历史上不乏有通过简单引进西方政治体制来改进中国的想法,但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究其根本是没有抓住中国民主发展之核心。在几十年的民主发展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这样的制度体系是极具中国本土风格和特色的,在具体内涵和实际操作层面也符合中国实际国情,彰显了民主体制同中国发展的完美结合。最后,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不断健全,昭示着对时代发展脉络的尊重和把握。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受战事状况、群众文化素质、国外封锁对立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国内民主方面并没有太大精力和时间,人才配备方面也十分紧缺。而如今,国力的强盛、人才的发展以及对政治体制的探索和完善让我们在各方面都充满了自信。全过程人民民主追求“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和“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并且在法律制度体系等方面为民主发展提供充分保障,昭示着中国正迎头赶上时代发展的浪潮,并将以更猛烈的势头和更健全的体制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西式民主的最有力回击

不少西方国家认为其自身民主历史起源早、发展时间长,是民主的“原生态”,便具有优越性,而对其他民主形式不屑一顾,这是一种站不住脚的傲慢。殊不知,起步早、经验足并不代表它就是民主的最好形式和最终样态。拿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来说,尽管其施行的是直接民主,但是却只有“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有资格参与公民大会,他们将奴隶、妇女等排除在外,在政治身份、地位、性别等方面有着严格的局限和要求。中国的民主虽然起步晚,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但是自其建立的一开始,就要求保障的是“全体人民”的民主权益,这一点是被西方国家所刻意忽视和回避的。当前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过程民主与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四个“相统一”,对西式民主各式各样歪曲和指责进行有力回击。

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政策主张势必要体现出广大人民的意志,否则就会“变了味”。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统一。西式民主往往将选举民主视作唯一的民主形式,当他们以这样的刻板印象审视中国的民主时,其结果必然是不愉快的。殊不知中国的民主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民主发展模式,这种民主不仅注重人民群众“全过程”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还注重保障来自社会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14]。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过程民主与成果民主相统一。民主不仅要看成果,还要看过程,事实上,西式民主不論是在过程还是在成果上都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各个民主过程的环环相扣,在秩序井然之下结出丰硕的民主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还强调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相统一。通过长期的民主实践,我们构建起了多样化的民主程序,如协商民主、网络民主等等,借助这些多样而科学的民主形式,我们充分保障民主的实质“不走样”“不变味”,做到程序与实质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国的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EB/OL].(2019-11-03)[2022-01-14].http://www.xinhuanet.com/2019-11/03/

c-1125186412.htm.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4]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1.

[5]《中国的民主》白皮书[EB/OL].(2021-12-04)[2022-01-14].http://www.news.cn/2021-12/04/c-1128130025.htm.

[6]张晶.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价值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1,30(12).

[7]王晓丽,张振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溯源、现实样态与价值意蕴[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

[8]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17)[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9:51.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3.

[10]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9.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5.

[12]程同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安排、民主实践和治理效能[J].党政研究,2022(2).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1.

[14]郭建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逻辑、独特优势及实践指向[J].理论建设,2021(6).

(责任编辑:李 慧)

猜你喜欢
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民主理论的新基石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保障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推进人大工作守正创新
“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理论创新及意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从天长市人民群众看军队改革所作出的思考
毛泽东群众路线与当代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