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西部高等教育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路径构建

2022-05-30 10:48张雷张涛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产学研乡村振兴

张雷 张涛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西部高等教育是区域发展的战略内生力量,影响着西部全面振兴和乡村振兴战略。对标乡村振兴发展要求和西部高教产学研协同目标,通过高等教育内生动力的智库体系研究等,结合乡村振兴的战略维度思考,分析二者的深度融入和实践达成,为探索西部高等教育和区域乡村振兴提供创新视角和路径。关键词:乡村振兴;西部高等教育;产学研;協同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前提,人才是关键,产教融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目前,西部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还不能充分满足乡村振兴的新需求,而西部高等教育的人才智力、学科技术、理论研究等优势最终要通过产学研协同发展融入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因此,西部高等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要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创新作为,这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是西部高等教育的职责所在,也是西部高等教育推动自身内涵式发展的大好时机。人才支撑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除人才瓶颈制约,实施双向流动,城市的人才和资金要流动到农村去,这样才能保证乡村的持续性发展。因此,要畅通智力、技术、下乡通道,聚集社会各方人才,形成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而产教融合正好开辟了西部高等教育和乡村共同发展的通道。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2月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见》体现了国家对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考虑。2021年3月3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中西部高等教育是中西部发展的战略内生力量。因此,西部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对本地区乡村振兴无疑具有智力支持和创新联动,特别在打造战略平台方面,通过布局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智慧农业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等,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从而带动区域性乡村振兴集群效应。由于当前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东部沿海区域相比还存在差距,教育促进区域乡村振兴发展的作用仍在探索中,因此更有必要进行西部高等教育产学研的转型研究,逐步引导区域乡村振兴协同发展,从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另外,依托西部高校产学研创新模式,聚焦产学研协同视角下乡村振兴区域性发展向度,凸显教育振兴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叠加效应,已成为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途径。

一、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学研思考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乡村振兴是实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构成,需要不同维度的逻辑指向和实践达成,从高等教育的支撑体系来看,重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才维度

毋庸置疑,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以及由此衍生的人力资本培养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因素之一。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的应有之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在行动上可围绕文化环境塑造、制度保障供给、科学管理应用、人才体系优化和社会主体聚合来展开,以激发现代乡村建设热情、奠定乡村持续发展基础、引导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扩大乡村人才供给渠道和形成乡村治理有序格局为旨归,并由此拓展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其途径之一就是“深度开展校地合作,建立产学研互动的战略联盟,在教师和员工培训、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教师立足行业企业,开展科学研究,服务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1]”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产学研新模式的形式要素和载体要素为例,厘清其研究对象和服务对象,充分发挥区位性、行业性特色,例如地域资源、产业服务等,持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把高质量人才培养充分融入科技自立自强中,以切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例如西部航空产业、西安秦创原等,在协同校企、校地、城乡等多方研究力量的产学研服务模式和人才机制等方面深度拓展。

(二)平台维度

现代融媒体技术的产学研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越来越发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所需的技术支持和平台打造,逐渐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效果。还可以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借助系统信息技术支持,运用好产学研成果开发、大学生“互联网+红色筑梦”“双创”竞赛的优质项目,建立可行可用资源库,例如无人机助农惠农等,进一步促进平台成果与区域乡村振兴的共享共赢。同时,借助平台对外部输人的需求加以消化、吸收与整合,创造出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新工艺、新知识、研发经验等,并向外界输出,包括市场需求的产品、技术、方法、人才规格、行业领域、相关科技情报等[2]。另外,优质平台打造的产品信息、技术信息、新知识、新方法用于区域乡村振兴发展所需的新设备、新产品、新服务等,可以逐渐成为系统性、持久性的资源和创新来源,促进其进人常态化良性互动过程。

(三)利益维度

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就其本质而言,主体双方以利益驱动为合作基础,使利益创造与成果共享达到趋同效应,进而形成组织体系。协同创新系统由各类具有异质性的组织构成,且每个行为主体均是独立利益单元。各行为主体间的异质性是行为主体产生合作的动机[3]。由于西部区域性特征影响,一方面,髙校产学研成果考量需要实践来达成,这就要求在对接乡村振兴扶智助农中产生品质效应。另一方面,在促进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资源和成果的同时,也提升了髙等教育产学研的影响力和认可度。当双方的目标性和成效性不断趋于共性时,利益共享的最大化就逐渐凸显出来。

二、西部高等教育产学研扶智体系的实践向度

2020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髙等教育的意见》,强调要激发中西部髙等教育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动形成同中西部开发开放格局相匹配的髙等教育体系。对西部髙校而言,地域性是其特色学科建设的基本特点,以此依托促进产学研各主体进行深度协作,也能使人员、信息、技术等资源在动态整合中实现优化配置。

毋庸置疑,加强乡村人才隊伍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乡村人才资源开发,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推动乡村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建设的重要课题。因此,髙教产学研在如何因地制宜地把脉扶智助农方面责无旁贷,在探索产学研良性互动的创新路径中,应更好地发挥髙等教育在培养服务地方发展人才中的作用,并着力挖掘产学研新模式构建中的平台建设形式、协同育人形式、评价机制形式、成果表现形式等,在深人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着力打造助农惠农智库体系。

立足于髙等教育产学研创新的载体与途径,以实践导向和逻辑向度为突破口,结合当前乡村振兴的区域协同和实践达成,将扶智助农深度融人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中,因地制宜选择切人点和载体度,有效探索实践路径,从而把产学研智库体系建构与乡村振兴服务特定需求耦合起来,全方位考量产学研模式创新耦和效应的实践维度,进而不断总结丰富助农惠农的普遍规律和一般经验。

通过产学研集成效应扶智助力乡村产业化发展势在必行。实践证明,在乡村振兴视域下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创新模式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4]。从实践层面着力,结合新发展阶段西部髙教产学研的布局结构,及时分析研判国家政策、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指向等,贴近地缘性和行业性,例如陕西红色文化、航空文化等,实施文旅农融合发展模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助力提升农业发展的竞争力。依托区域内的特色农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助农活动,打造区域内农产品技术优势、品牌效应等,更多吸引外部各类资源的参与融合,从而不断实现智库体系与应用导向的耦合,拓展更多平台资源和实践成果,进而使扶智体系更加充分服务经济社会,推动乡村振兴持续健康发展。

三、产学研助推乡村振兴的价值关联与路径思考

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是我国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髙等教育振兴同样事关全局,必须找准二者的耦合点与关联面。例如,构建绿色物流渠道、构建乡村振兴产业全景数据平台、打造现代乡村产业链等,不断激发两者的价值关联体系和长效联动机制。

着力解决新发展阶段中髙等教育产学研新模式的形式要素和载体要素,进而围绕乡村振兴的全景发展,以切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导向,例如西部航空产业、秦创原等,将成果转化的直接效应运用到助农惠农中,在协同多方研究力量、展开深度合作交流中推出乡村振兴的一体化服务,使协同成果与社会需求一致,进而不断提髙成果转化率。

第一,依托于智库创新。产学研合作创新项目要以市场和需求为合作前提,整合各方资源,在乡村振兴领域中开发髙附加值、髙品质的产品,并且开展原创技术研究,引领产业新趋势,塑造规模经济[5]。不断提髙新发展格局下产学研创新能力,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振兴发展输送人才,并创新人才驱动工程,以构建优势资源,逐步达成共赢机制。

第二,立足于学科特色。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核心内容,持续不断地培养助农惠农的实践型人才,以专业学科特色为基础,深化“中国经验”和“乡土精神”在学科发展方面的体现,不断探索新的途径[6]。例如,以乡村振兴重点项目为基础,进行产学研实践培育基地建设,孵化培育增长点和应用度,因地制宜进行特色专业有机整合,共同构建打造西部髙等教育和乡村“两个振兴”的价值共同体。

第三,助力乡村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以区域性重点项目为突破,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结合多维度培养模式与要素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链,促进乡村振兴人才的髙效与立体化培养,进而促进乡村技术研究、产业升级、生产要素一体化,从而带动乡村的整体提质升级……[7]。所以,西部髙等教育产学研协同发展助力区域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既要发挥好“引擎”与“助推剂”的作用,更要为教育振兴不断注人内涵与活力,从而为构建“两个振兴”责无旁贷地进行探索和创新,不断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结语

珍惜历史使命、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服务社会全面发展,这是时代赋予西部髙等教育的重要职责和历史使命,西部高等教育具有天然的文化优势、创新优势、智库优势,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可为。西部高等教育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实践逻辑与智库价值,在探索乡村振兴的扶智导向和联动机制中,为“两个振兴”凝练共同体效应和创新性路径,为高等教育内生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同位向度。通过对区域性乡村振兴战略的分析研究,探索西部高等教育产学研协同性服务的区域价值和创新机理,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和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郭文娟,刘洁玲.核心素养框架构建:自主学习能力的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03):16-28.

[2]刘筱,郭平.内生性驱动机制:西部应用型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自组织逻辑[J].中国成人教育,2018(15):31-35.

[3]党兴华,李雅丽,张巍.资源异质性对企业核心性形成的影响研究

——基于技术创新网络的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0,28(02):299-306.

[4]马晓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J].中国合作经济,2015(02):43-44.

[5]吴先聪.西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持续性实现路径研究[J].科技视界,2019(06):123-124+19.

[6]甘露,水源.乡村振兴视域下环境设计实践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2,39(02):30-34.

[7]徐达,鲍铭铭,巫丽君.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评论,2022(02):58-62.

基金项目:2020年西安航空学院校级高等教育研究立项项目“应用型高校思政金课实践教学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GJ1005。

作者简介:张雷(1970-),男,湖南宁远人,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张涛(1981-),男,陕西西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责任编辑董国珍)

猜你喜欢
产学研乡村振兴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高职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