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早期油绘壁画研究

2022-05-30 10:48张绮诺
东方收藏 2022年7期
关键词:林风眠

摘要:林风眠,20世纪杰出的艺术家、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调和中西艺术”,同时也对中国现代绘画艺术有着重大影响。林风眠的艺术创作在20世纪40年代达到一个巅峰时期,形成了人们熟知的“风眠体”,却少有人关注到他早期的油绘壁画作品。文章从林风眠的艺术运动出发,介绍林风眠早期的几幅油绘壁画作品。油绘壁画尺幅大,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林风眠励志让艺术接近大众,所以他的油绘壁画作品具有社会性、公共性、宣传性,早期的代表作有《摸索》和《生之欲》(水墨),回国后创作了《人类的痛苦》《民间》等。他的作品对艺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艺术理念深深影响了后来一大批优秀艺术家。在林风眠主持艺术运动期间的作品是中西艺术贯通的重要实践成果,是不断创新与探索的过程,这个时期的创作对林风眠后来的风格形成也有很大影响,值得我们探索和学习。

关键词:林风眠;艺术运动;油绘壁画;调和中西

一、林风眠的艺术运动

1.倡导艺术运动

林风眠注重艺术对情感的作用,认为艺术的创造需要情绪的冲动,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表达,所以他的作品总是引人入胜,从他的风景画中流露出浓厚的忧郁气息。林风眠喜欢画仕女图,其中也包含了对他母亲的思念之情,他的情感始终与创作紧密结合[1]。

1927年,在北京国立艺专的艺术运动是他回国以后的第一站,以林风眠为首组织了轰动全国的艺术运动——北京艺术大会。1928年,南下来到远离政治纷争的杭州国立艺术院,林风眠选择在这里埋下艺术运动的种子静等花开。“介绍西洋美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是杭州国立艺术院的办学宗旨,由此可见身为校长的林风眠的艺术主张从留学法国一直到杭州,越发坚定和清晰,这是他一生都在追寻的理想,过程也总是十分坎坷,正是有他在前方铺路,为我们现代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更多的可能性。

2.促进社会美育

经过北京艺术大会,林风眠认为不仅要努力创作,更要为老百姓普及艺术理论。若中国老百姓不懂艺术,谈何鉴赏艺术?所以来到杭州后他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开始注重艺术的宣传,发表了《致全国艺术界书》呼吁艺术界同胞们,艺术界需要团结起来。只凭借自己的力量不具有强大的宣传效应,于是林风眠身体力行,在创办杭州国立艺术院后,紧接着便是创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林风眠在注重教师队伍质量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艺术创作,他在校成立了教职员工研究室,专门为教职员作画之用,打破向来教员只教书育人而自己不再深入研究艺术的桎梏。由此可见林风眠不仅专注自己的绘画创作,同时也期盼与教员们共同努力,将艺术运动纵横开展下去,从教师开始延伸到学生,扩散到社会。如同杭州国立艺术院《组织法》所写的“培养专门的艺术人才,倡导艺术运动,促进社会美育”,与在北京相比,这更稳重和具有规划。大部分的油绘壁画作品都出自研究室,其中有林风眠、吴大羽、雷圭元的壁画作品。

二、油绘壁画

1.油绘壁画概念界定

关于壁画有多种解释,其中包括《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的解释:“壁画,是一种装饰壁面的画。它包括用绘制、雕刻以及其他造型手段或工艺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上制作的画”。

如图1所示,刘既漂提道:“他们(艺术运动社社员)在正式工作以外,还从事纸部的壁画,聊作消遣。”由此可见,他们的壁画创作并不是绘于墙壁,而是以纸为媒介的壁画。狭义上看,壁画是在墙面作画;广义上还包括了大型帆布、海报等事先绘制好再张贴在墙面的作品,显然林风眠和社员们属于后者。刘既漂随后解释壁画有三种:古代壁画,直接绘在石灰壁面,多见于埃及和罗马的坟墓当中;嵌瓷壁画,用一块块小瓷砖嵌于壁面之上,此种艺术多见于礼拜教堂装饰,它的原质最为坚耐,色彩亦丰富,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它的表现之完备,简直和油画相混,可谓登峰造极了;油绘壁画,这种壁画有的直接用油绘上壁面的,有的绘上布面的,因为耐久的问题,近代以来,多绘在布面上。他从第三点提出了油绘壁画的概念,成为研究室各位教师共同的创作形式。

2.油绘壁画的功能

选择油绘壁画并不是巧合,是林风眠主持艺术运动以来总结出的经验。壁画和其他架上艺术有所不同,首先它的基本属性具有依附性、公共性,从功能来看具有纪念性、启示性、宣传性。结合林风眠的艺术主张,可以看出这段时期他想通过油绘壁画的创作来实现他“多开展览会,想要让艺术接近大众、面向大众”的主张。巨幅的油绘壁画视觉冲击力大,并且题材多为反映大众与现实,唤起民智,引起共鸣。例如《人类的痛苦》,尺幅巨大,绘有许多女人体,各种扭曲的姿势,每个人物都面目狰狞,痛苦地嘶吼著,线条粗狂有力,构图十分具有张力,强化了画面所表达的痛苦不堪的情绪。

同时,这也贯彻了林风眠“调和中西艺术”的理想,认为两者可以取长补短。油绘壁画是西方的创作形式和东方艺术家的感性的调和,同时还参考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民众的素质,汲取西方艺术的形式,内核还是东方艺术,正是林风眠所说的“输入西方之所长,而期形式上之发达,调和吾人内部情绪上的需求,而实现中国艺术之复兴”。通过调和中西来创造全新的艺术,也是求新求变的一次尝试。

3.油绘壁画的代表作品

当时的主流媒体发表了他们的油绘壁画作品,有林风眠的《血》《胜利》《舞》《动》、吴大羽的《十字架》、雷圭元的《宇宙》。林风眠大多用笔粗犷奔放,造型多为平面并具有装饰意味,用重复直线曲线波浪去装饰画面,有些风格类似于埃及的壁画。埃及壁画注重画面叙述及记载功能,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这种写实和变形装饰相结合,形成了特有的埃及壁画风格。林风眠也十分注重自然对创作的作用,在他的《我们所希望的国画前途》中有提到,先是表达的技巧与内容需跟随时代,又说明了艺术家与自然的关系,“应以自然现象为基础,先要物像正确”,写意不能矫枉过正、逾越自然。这种壁画风格的形成无独有偶,1927年6月国立北京艺专雪花社发行《图案集》的封面风格也是平面化处理,人物造型类似埃及壁画的风格,表明在那段时期林风眠一直为了调和中西艺术而努力探索并且为推进艺术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同《人类的痛苦》的深入塑造相比,这些油绘壁画中的人物更显简约,却不失造型的意味,林风眠晚年的作品当中依然能看到有壁画风格的影子,不论是简约大气的线条,还是平面化的造型,正是在一步步进行风格的探索和研究,“调和中西”造就了后来的“风眠体”。

《摸索》和《生之欲》是林风眠回国前创作的,《生之欲》(图2)是巨幅的水墨画,回国后挂在杭州国立艺术院,报刊上对它的介绍是壁画,显而易见也是先在纸上创作好再贴到墙壁上的作品。《生之欲》没有像后来和吴大羽等教员创作时所具有明显的埃及壁画特色,这是一幅水墨画,这时林风眠的“调和中西”还处在探索阶段,但是这种对艺术的探索与创新的精神,是十分让人敬佩的。当时记者杨铮称《摸索》(图3)是林风眠最大的作品(后来创作的《人类的痛苦》更大),全幅布满古今伟人形象,皆含有摸索奥秘之深意。回国后,林风眠携此画多次参加展览。

三、油绘壁画带来的影响

林风眠的一生都在致力于艺术的中西调和,他的作品富有哲学的意味,不单单是个人情感的表达,同样他希望其作品能够撼动人心、影响社会。艺术表现情感,情感作用于社会,所以艺术家、情感、社会的关系尤为密切。

油绘壁画是他艺术探索路上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从林风眠在研究室创作的油绘壁画《血》《舞》《动》来看,具有明显的埃及风和平面装饰风格[2],是林风眠在寻找中西结合的艺术方式的体现。林风眠希望这些作品给观者带来富有哲学意味的安慰,但是问题往往出现在哲学意味上。从表面上看这使林风眠的作品对于没有艺术熏陶的平民来说是生涩难懂的,被认为不合时宜以及难以被大众所接受,甚至有评论称他的艺术没有走近民众,与他的艺术口号大相径庭。这是不是证明艺术家和社会的关联断开了呢?

实则并没有断开,林风眠非常有社会责任感,他的目标仍然是将他浓烈的情感进行灌输并唤醒人心,但林风眠艺术的革新注定会是一個漫长的过程,其伟大之处在于勇敢迈出第一步。当时食古不化的艺坛就是需要过激的声音去刺激它前进,社会环境之复杂给艺术的发展设下阻碍,但是不能因为困难就一直沉默,艺坛好比坚硬干涸的泥土,但是他仍然在这样的环境下播种、发芽、生长。

林风眠在《艺术的艺术与社会的艺术》中强调艺术的独立性,但艺术和社会并不是相对立的,艺术作为艺术家情感的表达,艺术家就必须有积极的思想情感,由此去教化社会、影响大众。林风眠在教学方式上也是非常注重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他的学生多年以后回忆说林风眠很少给他们改画,而是会发掘学生的长处并且鼓励他们往适合他们的个性方向发展,所以培养出非常多风格各异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家,如吴冠中、赵无极等。也有人认为这种激进的口号和艺术会毁坏了青年的思想,实际上林风眠培养出了大批非常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家,推动了中国的“精英主义的艺术”。[3]

林风眠十分注重艺术家的修养,作为一校之长带动其他艺术家一起参与艺术研究和展览,《东方杂志》在报道旅欧中国美术展览会时提到,有众多华人艺术家参加了此次展览:“其中林风眠君之画最多而最富于创造子价值……林君是中国留学美术者之第一人也。”吴大羽为西画系主任教授,与林风眠一样,对中国壁画特别钟情,有着振兴中国壁画的宏愿。[4]在当时的主流媒体中就刊登有林风眠、吴大羽、雷元圭的壁画作品。林风眠的艺术宣传做得十分到位,众多艺术家积极参与其中,一起创作和参加展览。

四、结语

林风眠的壁画作品反映了当时他对调和中西艺术所作出的研究与形式上的探索。在精神上,艺术作品不能流于表面又不能脱离群众和自然,林风眠的作品往往带有哲学意味,希望艺术能调节人们的情感。在形式上,林风眠的艺术是独特的,虽然现已无法看到他早期的作品,但是从媒体报道和其他艺术家的评价中能看出林风眠艺术是十分具有创新性的。优秀的艺术家正是要像林风眠一样,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早期的油绘壁画的创作在他后来的艺术作品中就有所体现,包括造型的平面性、装饰性、主题性。他的艺术理念对现在的艺术发展仍然受用,他的作品正是与时代融合的结晶,国画从林风眠那一代人开始有了新的面貌,直到现在他追求艺术至真至尚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1]朱朴.林风眠论艺[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52.

[2]李超,陆阳.林风眠早期艺术文献研究[J].中国美术学院学报,2021(3):118.

[3]杭春晓.林风眠的“困境”一位精英主义者的理想与现实[J].新美术,2021(3):9.

[4]郑重.画未了:林风眠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6:78.

作者简介:

张绮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国画人物

猜你喜欢
林风眠
林风眠《静物·瓶花》
梅州举办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
景行行止
——蔡培元、林风眠在杭州 纸本水墨 林皖
纪念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剪影
林风眠——孤独的灵魂,沉郁的浪漫
林风眠:鹜影中增添一分清寂的幻想
赵无极救恩师
林风眠与20世纪的中国艺术
赵无极救恩师
理解彼此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