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校书法教育的实践进路

2022-05-30 10:48惠兰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书法教育实践

【摘 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颁布,改变了学校书法教育实践的进路,认真解读《意见》的内涵,理清书法教育的时代价值和课程内容,以育人为本、文化为根、素养为导、创生为径,实现学校书法教育在“双减”背景下再出发。

【关键词】书法教育;实践;进路

【中图分类号】G420;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53-0007-03

【作者简介】惠兰,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苏州,215005)主任,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成为新时期基础教育减负和提质增效的重大举措,也是教育观念大变革、教育行为大改进的重要契机。在此宏大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乃至更广阔的领域都发生着改变,孕育着变革。学校书法教育也在这场“教育生态澄澈之变”中寻求与实现着新的实践进路。

一、育人为本,向立德树人再出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意见》在“指导思想”部分明确指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培养要求,朝向的正是“立德树人”的具体诠釋。

“双减”工作要求我们站在教育的初心与使命的高度进一步明确回答与落实践行新时代“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新时代学校书法教育必须且首要回应这组问题。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是江苏省宜兴市新庄小学的书法教育课程再建构,还是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书法教育的“融通协同”新实践,抑或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屯村实验小学二十余年书法教育的守正创新,都坚定而响亮地发出“书法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有效途径”的正觉与信念。尤为可贵的是,这正觉与信念,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共识与行为追求;这正觉与信念,成为新时代学校书法教育的精神底色。

二、文化为根,向中国精神再出发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弦扣国之大者、脉连根本大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就源自中华文化。然而,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使得传承与创新中国文化的时间、空间等被无情挤占,学生疲于学业、家长焦虑内卷、教育生态堪忧。《意见》鲜明地亮出了“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的工作目标。这份“回归”是学校主职主业的回归: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份“回归”是学生主体主位的回归: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份“回归”是时间、空间的回归:学足学好、提升质量。学校拥有了充分落实教育“应然之为”的广阔天地,学生也拥有了点亮美好童年的无限可能。

学校书法教育在“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双减”校内行动坚强保障下尽情绽放“传承文化”的隽永芳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列为“课程内容主题”之一。让学生尽情在书香墨海中徜徉,在对文化的回眸中寻找生长的滋养, 在对文化的发展中获得奋飞的力量。“办有中国精神、中国品格的学校”,成为新时代学校书法教育的气质图腾。

三、素养为导,向课程价值再出发

《意见》就“双减”具体实施提出要求:“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优化教学方式”“做到应教尽教,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这一切朝向的是成就学生作为“人”的素养发展。这与语文新课标的导向一致:致力于“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指向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综合表现”。

作为语文课程目标,特别是落实“识字写字”目标重要载体的“学校书法教育”,必然要承载起课程更丰富更全面的价值取向。片面、单一的技能习得、方法掌握、情趣激发等,无法成为书法教育课程的起点与归宿。学生通过贯通课内、课后、课外的课程实践活动,热爱中华文化、习得书写本领、灵动思维创造、提高审美品位,全面提升核心素养,成为新时代学校书法教育的追求。

四、创生为径,向优良生态再出发

“创生”的意思是创造产生,生而成长。“双减”为教育的创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垠的原野。新时代学校书法教育的“创生”是指学校深入发掘、系统梳理、理性思辨,基于新发展的需求和可能,进而创造更具育人价值与力量的书法教育生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价值观的新生成、新发展、新认同,理念与实践的新转化、新验证、新反哺等环节,且循环运转,螺旋式上升,是一个通过实践不断修正、不断更优化的过程。育人为本、文化为根、素养为导为实践创生奠定了坚实基础与不竭动能。

(一)课程内容的“学习任务群”转型

课内课程的质量不高是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主要推手。《意见》明确指出“学校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新时代学校书法教育要坚定守好“课内课程”的主阵地。例如,江苏省宜兴市新庄小学将“依托国家课程,全面普及书法”作为学校课程实施“三重奏”的“主旋律”,依托语文“写字教学”书法课及书法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等,实现“规定动作”的“落地有声”。

碎片化的学习内容是造成课内课程质量提升乏力的关键原因。就教材而言,“识字写字”庞杂零散;书法课的年段目标、教学内容等以自主具体研制为主,缺乏整体性、科学性。语文新课标提出了以“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呈现结构化的学习内容,形成了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清单”,让课程内容更系统、更具进阶性,也便于学生更主动地学习,真正指向核心素养培养。基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创生建构任务单元、设置系列学习任务,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可以成为书法教育课程内容“创生”的实践路径。

(二)课程实施的“情境与综合”

创生课程实施方式是“提升教育教育质量,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有效方式。语文新课标提出了“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與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真实的情境,综合的运用,让学生在与生活紧密勾连的情境中感受、体验、实践、生长、运用、热爱,可以成为书法教育课程实施“创生”的实践路径。

(三)课程支持的“多元与融通”

“双减”系列政策的出台,给予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更多自由选择、协同创新的可能。学校书法教育的课程实施支持也空前强大。

例如,供给选择空前丰富。无论是师资、还是资源,抑或实施时间等,都可综合调配与利用。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就进行了很好的实践探索。

再如,线上线下融合成为必然趋势。信息化时代早已席卷而来,不仅是资源、平台、社区等的目不暇接、嵌入生活,更为关键的是: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等都随之发生着巨大变化。这给学校书法教育的创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的“融合”还大都停留在“资源补充”层面,如何进行“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如何基于学习规律和可能,进行“教与学方式变革”等,都给了书法教育无限创想与实践的空间。

再如,有效评价是课程支持的强大力量。面对“双减”后家庭教育的回归,如何从“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高度,把学校书法教育的评价乃至价值延展扩充到更广范围,真正构建起“积极、融通”的评价系统,值得思考与探索。

身处伟大的时代,教育有更多应为、必为与可为。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幸福。学校书法教育是这“幸福”中的一方沃土,让我们沿着实践的进路,去收获芬芳满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2-05-10].http://www.gov.cn/zhengce/2021-07/24/content_5627132.htm.

猜你喜欢
书法教育实践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书法教学作用探析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书法教育实施的现状及对策
珠三角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现状及分析
墨香满园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