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外的芦苇塘

2022-05-30 01:35郑俊华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2年7期
关键词:芦花村口老者

郑俊华

在河北老家村口,有一片硕大的芦苇塘,这塘与我家小宅,只一墙之隔。

据老人讲,老塘边原本有一座古寺。传说,有一年,村里一个老车把式赶车去外地,回程时,为赶时间,日夜兼程。走到一处坑洼路段时,车把式被颠下车来,并当场晕倒。醒来时,发现自己已在车上,而一个白须老者正笑吟吟的看着他。

老人家,是您帮了我?

碰巧赶上!

谢您老了!

不用客气!顺便问一下,老弟向北走可是去浑河方向?

是,我家就在浑河岸边。老人家,这大半夜的您要去哪里?

老夫也要去浑河岸。

那太好了,正好我们搭伴。

他扶老者坐在车上。

一路走来,山南海北,他说了很多话。而老者只是只言片语随声简答。但令他奇怪的是,本是一天一夜的车程,感觉没一会工夫,竟到了村口。他与老者别过,回了家。他想把马牵进马棚,却发现牲口有些异样。他点起马灯一细看,天,大深秋冷飕飕的深夜,几匹马竟通身是汗!

第二天一觉醒来,已是日上三竿。他被一片喧哗声惊醒,老伴跑进门告诉他:怪了怪了,村口来了个大铜佛,人们都往那去看呢!

他忙着起身相跟着去看大铜佛。那大铜佛笑吟吟的样子,他有些眼熟,但一时又对不上号。他便直直地盯着大佛的眼睛看,突然灵光一闪,他意识到,这大佛与他路遇老者时的样子,毫无二致。

半年后,在周边十几个村的共同筹措下,一座宏伟壮观的大佛寺建了起来。

据老辈人讲,他们是见过大寺房基垒砌的砖石的,后来,寺边的芦苇越来越繁茂,慢慢把寺址掩盖。到我辈上,就剩几片瓦砾一塘青芦了。

因与永定河同脉,佛寺的芦苇十分茂盛。而我家就与这个广袤的芦苇塘,咫尺相邻。孩提时的几多风趣,几多记忆,就结在年年不败的芦花蕊子里。

由于人口的增多,房屋的扩建,芦苇塘已由村口变为村子中间。或许因为民间的些许往来,芦塘已被条条羊肠小道,分割成块。而在这条条块块间,竟成就了许多好事与忧伤。

首先,十几对自由恋爱的中青年,在这里互表了心迹。在那个视自由恋爱为异物的年代,这里的青纱帐,掩护了数对有情人的“巧奔妙逃”,成就了一段段的美满姻缘。

第二,在“进行到底”的岁月里,这里,曾藏身了一位退役的军干和两位资深老教师。尽管塘间的生活苦了些,但终究好过批斗场。

第三,就是个忧伤的故事了,一位名叫芦花的少女,偏偏拒“根正苗红”不要而爱上了地富子弟。可以想象的四面楚歌,可以想象的步步惊心。可以想象的伤痕累累……最终,在一个风清月明的秋夜,她吊死在芦塘深处的一棵老槐上。死前,她还为自己采了一大束芦花,端正地放在老槐下,以祭奠自己凄美的爱情,昭示自己,曾经爱过……

三四岁时候,娘问我知不知这芦苇有啥用场。我说:包粽子呀!娘说:再想想,是不是还能编席编筐,编鱼篓编米仓,还能……

后来我知道,芦苇竟浑身是宝。其质地细腻,纤维丰富,竹性强,用途十分广泛。既是造纸的优质原料,又是建筑的优质用材,还可以代替塑料等制造饭盒、餐具等多种日用品,是“白色污染”的克星。

由于对芦苇的偏爱,外出时,凡有芦苇的景致,自然多一份喜爱。白洋淀的芦苇是成片成片的,在自成一体中,与一众兄弟互为景致;沙波头的芦苇则一丛一丛的,像家族式,先有小联合,再有大汇聚;而最近又去了九寨溝,我看到那些窈窈窕窕生在水畔的芦苇,只有二尺余。就想,秋上,正是芦苇最壮硕的季节,它们怎么会像苗一样高呢?地陪姑娘告诉我,高原的芦苇就是这样的高度,气候原因,不会再长高了。

不会再长高了吗?我有些惋惜。但匆忙行走间,还是茅塞顿开了。这有什么,长不高就长不高吧!不怕拙朴,不怕淡泊,只要在自己选择的层级上,长出自己的颜色、自己的骨骼、自己的姿态、自己的脉络,就是精彩的一生,就是丰厚的一生!

如今,家乡的那片芦苇塘已被县上规划改建成了很大的湿地公园,与村东口的荷塘,呼应成湿地景观。每次的故园之行,在访亲之余,更喜欢与亲人故友一起,徜徉在园内的堤坝上,看水,看鸭,观荷,观芦苇,观旧貌新颜……

墙外的芦苇塘,我童年的记忆,初醒时,梦回时,微怒时,小醉时,挥也挥之不去的过往……

猜你喜欢
芦花村口老者
《上下阳古村落》《杨家堂村口》
村口那座山
芦花飞雪
最可爱的老者
借一支芦花赞美祖国
作品(五)
老者堪当大任
芦花
吟雪
街边老者弈(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