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

2022-05-30 01:54刘琼张雷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高校思政课实现路径

刘琼 张雷

摘  要:党史是最好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史学习教育要求的重要途径。从内容构成、教育载体、教学方法、实施路径、基础引导五个角度,探索新时代高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路径。用党史学习教育指导和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能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方法借鉴,更是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培养一批又一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高校思政课;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抓好青少年的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学习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1]。党史是最好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2],百年党史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期的探索史、发展期的奋斗史、壮大期的励志史[3],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史学习教育要求的重要途径。思政课作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修课程,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4]。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不断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高校思政课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既注重知识传授,又加强情感培育,更加激发青年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将党史融入思政课的过程中,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在此背景下,研究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路径,可以让青年大学生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进而推动形成人人讲党史、处处学党史的良好氛围。

一、在内容构成上:用好课程主渠道

(一)将党史学习教育的阅读书目有效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内容

阅读党史相关书目并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央指定的《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四本书详实记录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展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学习资料,不仅集中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和伟大精神,还突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理论的创新性、制度的优越性和文化的先进性,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明确提出要“逐步构建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创新的思政课建设体系”。坚持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课堂为主阵地,将党史学习教育的阅读书目有效嵌入教学内容,引导和教育青年学生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困境中带领人民奋斗崛起的过程,是增强党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有效方式,也是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更是将思政课建设成为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的重要途径。

(二)挖掘、保护、利用红色资源,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5]。红色资源是一部鮮活的史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奋斗的历史见证,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实践痕迹。由此可见,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导向高度吻合。要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过程中,深度挖掘、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发挥红色文化传播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好各地的红色资源,创新教育方式,通过讲述党史故事、观看红色电影、缅怀革命先烈等方式方法,展示红色文化的历史韵味和当代价值,在探寻红色足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赓续红色血脉。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可或缺的场所。通过思政课堂介绍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将抽象的理论化为鲜活的历史事例,让新青年对红色文化有深刻全面认识,激发新青年主动积极领略红色文化的风貌,引导大学生在亲自实践中感受重大历史事件,促使大学生体会他们身上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从而增强当代大学生对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信心,推动新青年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基础上传承红色精神、红色基因。

(三)整合校史、地方史、家乡史等史学教育资源,构建校本思政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党史学习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坚持分类指导,明确学习要求、学习任务,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6]为此,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应遵循规律,做到重理论也重实践,既要有高度,更要接“地气”。校史、地方史、家乡史作为党史的重要部分,记载着许多革命故事与奋斗历程,是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的重要资源。思政课程的构建过程中应坚持党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相互结合,充分挖掘校史、地方史、家乡史以丰富教育资源。这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英雄人物的情感距离,加深大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历史认同和感情共鸣,让学生在党史故事的学习中增强历史使命意识和历史担当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革命先辈的优秀道德品质,使其学习革命先辈对党忠诚、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进而让大学生自觉在思政课程学习中学习身边的先进榜样、党史学习中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校史、地方史、家乡史中人物事件的地缘性、人物主体的亲切感,能促使党史学习教育资源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将校史、地方史、家乡史等史学教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既是辅助解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有效方法,更是增加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思政课学习的重要手段。

二、在教育载体上: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一)发挥领导示范作用

领导干部既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服务者、助力者,也是实践者、示范者。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头雁”效应,以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用“关键少数”起带头引领的效果,在领导干部发挥领学促学的过程中,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在带头参与和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广大学子的引路人,从而发挥积极的带头示范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利用好“校长书记讲党课”“校长书记上思政课”“思政第一课”等活动,创新开辟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新路径。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和院(系)党组织书记、院长上第一堂思政课是广东省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制度化安排。书记、院长们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把握学生思想状况和特点,结合他们各自在专业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及各自领域的科研成果讲授思政课。这能够有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真正使理论学习入脑入心,提高党史学习教育质量、确保党史学习教育高效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丰富高等院校的思政课堂。

(二)优化校园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是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是发挥育人的重要方式,也是促使整个学校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变革的重要手段,更是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培养优秀品格,促使學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应积极开展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开展党史知识竞赛活动,通过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党史的积极性,开展有关党史的诗歌朗诵活动或者演讲比赛,通过诗歌或者演讲的形式表达大学生对党的热爱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党团活动和校园社团等文化活动,以党史征文活动、座谈会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活动,丰富校园文娱活动,形成富有特色、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氛围,将党史学习教育嵌入校园文化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之中,实现以史育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使命。

(三)构建协同共育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7],要构建协同共育工作小组,集工作、学习、学术于一体。首先,从政策导向、机制体制、资源分配等各方面为协同共育机制的建立提供政策支持,从而有计划、分步骤地遴选相关课程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坚持真抓落实原则,以点连线、以线连面,助推协同共育机制的有效实施。其次,要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通过专题讲座、主题学习、参观调研、理论研讨、集体备课等形式,不断夯实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功,在拓宽思政课教师知识视野的同时提高其教学水平,将党史的理论知识和深奥的道理给学生讲透。再次,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课外阅读水平,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重点关注学生的社会调查实践环节,重视开展第二课堂,将实践教学纳入思政课学分认定机制之中,提高党史教学现场获得感。最后,通过成立专门的党史学习教育班,强化高校行政人员对党史知识、历史思维、历史规律的理解与运用,以便行政人员在组织校园活动、组织学生干部培训、社会实践、学术讲座、日常学校和专业管理等过程中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利用好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解答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历史观,激励大学生树立报国之志、努力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三、教学方法上:构建教学新思维

(一)通过专题研究式教学,提高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

课堂教学是党史实现育人价值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师应主动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首先,专题研究式教学要将学生的理论诉求和教材有效整合,对某一问题深入集中地研究和讨论,从不同视角设计有利于学生自我探究的教学活动,如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小组活动,分配不同小组研究不同党史专题知识,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来给大家分享小组对该专题的认识。其次,在专题研究式教学中,要集中主要精力对思政专题进行讲解、教学、解读和讨论,加大学生对于党史学习的相关印象,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再次,鼓励教师投身党史问题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将党史中的重大问题以专题研究的形式,设立不同专题以提高教师对党史问题认识的深入性,凝练党史专题教育的核心范畴,坚持史论结合的教学方法。最后,在全面调研、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制定围绕学生学习旨趣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全方位提高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

(二)通过启发式、引导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8]”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主力军和主渠道。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讲述红军长征历史过程中,可以采用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作为课堂引入,用“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长征的距离是多少、长征的参与队伍有哪些”“为什么红军不怕远征难”“远征难,难在哪些方面”这些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于长征的理性认识;又比如在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为什么五四的火炬,点燃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这些问题,启发与引导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

(三)通过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互联网+”背景下,多媒体早已深度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当代大学生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广大思政课教师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合理运用新媒体手段与技术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信息技术+党史”的教学模式将党史融入思政课。比如,将“互联网+教育资源”作为载体,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9],整合优质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运用“智慧党建一体机”,提供包括党史著作、党史论文、专题案例等相关党史学习教育资源,使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延伸到网络,把网络话题聚焦于课堂;运用“数字马院”教学平台,为党史学习教育引入现代化教学方式,丰富数字化党史资源,有效实现党史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使课内课外教学与数字化紧密结合,实现党史学习教育线上线下的联动,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利用“VR”技术,实现沉浸式学习,让学生获得高质量的知识“可视化”体验,让理论知识化为“实体”,从而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热情和兴趣,全过程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

四、在教学实施上:构筑“一体两翼”大思政平台

(一)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体作用

思政课与党史学习教育在内容上包容互济、方法上协同互通、功能上同向同行,是面向大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10]。系统梳理党史学习教育,突出重点,找准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政课的有机结合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具体的党史事件为载体,以鲜活的党史人物为对象,更加突出中国共产党奋斗史的光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重点用好党史学习教育元素的案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激励报国之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着重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的理论创新,拓宽党史教育知识广度,提升党史教育理论深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在教学中注重开展阅读经典原著的活动,让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理直气壮地讲好党史事件与党史人物,让大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真正汲取不断前进的智慧与力量。同时,将“四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在通识课中专设“四史”学习教育模块,开设“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四门选择性必修课程。从大一新生中開始实施,每名大学生在1-6学期必须从“四史”中至少选修1门课程,完成课程学分修读。

(二)挖掘专业课程、通识课程的学科史、人物史等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思政”育人价值

当前,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充分挖掘专业课程、通识课程的学科史、人物史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各类课程和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大思政格局。从结构上看,高校课程体系是一个整体,大致分为专业课和公共课,其中公共课主要为通识课(选修课)、思政课。它们虽然内容各有侧重,但相互之间存在联系。将各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的学科资源、学术资源整合转化为育人资源,结合自身专业课特点、发挥课程特色,挖掘本专业课程的发展史,分析专业发展历史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专业课教师通过梳理专业发展的历史脉络,让本专业学生了解专业中的杰出人物、优秀事迹,激发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及其事迹,激发学生向杰出人物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因此,不同课程之间只有同向同行,才能达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效果。

(三)组织教学实践项目,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第二课堂”的内容

学党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只是让学生明理,更要让学生力行,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过程,教师应该坚持“理论讲解”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走出课堂,参与到具体的党史实践教育之中,使学生在实物实景中感受红色文化中所流淌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11]这种强大的红色文化“共鸣场”,具有更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为此,学校要依托并深挖周边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如社会调研、现场教学等方式),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度”,彰显理论的说服力。此外,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红色主题的实践活动,丰富思政课的“菜谱”,加深学生对世情、党情、国情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促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党史学习教育,提升大学生学习党史的兴趣,帮助大学生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的理念和经验转化为内化于心、外化为行,有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高质量发展。

五、在基础导向上:引领教师研学党史

(一)坚定理想信念,夯实思政课教师言传身教基本功

广大教育工作者是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主力军和引路人。思政课教师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更应以正确的党史观对待党史、把握和运用党史,积极引导广大党员教师和领导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有效结合红色革命遗址,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充分利用省内及周边红色资源,组织教师到革命遗址参观,在红色遗址环境中现场教学,实地感受红色遗址、革命老区、历史文物中蕴含的党史教育内容,助推党史学习教育往心里走、往实里走。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基础与前提,“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也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较为深厚的党史知识,能够熟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在授课过程中,能够思维活跃、言语流畅、富有感情。教师也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抓好师德师风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要通过重温红色记忆,牢记初心使命,在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在使大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的过程中,以言传身教带动和影响学生,从而培育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时代新人。

(二)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学习和研究,提升育人能力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老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2]”所谓“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13]”结合实际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推动教师学习、研究党史,引导教师注重在课堂中融入党史和讲述党史。首先,要将教学内容吃透,加强自身对百年党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的深度理解。其次,要注重有意识、有原则、有技巧地讲授知识理论,结合思政课教师暑期实践研修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充分用好当地的红色资源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发挥先进典型的教育引导作用。学院要根据学科、专业、课程等不同属性作整体规划,从聚焦课程到聚焦专业,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专业培养方案,先确定专业的课程思政目标,再设定各类课程群的思政目标,进而进一步细化落实每门课程的思政目标。最后,有计划、分步骤地遴选相关课程开展“课程思政”,要鼓励教师积极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相关内容进行理论研究,动员教师积极撰写党史学习心得和高质量论文,让教师在理论研究中提升育人能力。

(三)组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队,完善教育活动长效机制

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和专业优势,抽调骨干教师组成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14],在校内做好宣讲,引导广大教师加强对党史的了解和重视,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此外,成立专门机构,辅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宣讲教师的积极性,通过以讲促学、以学促行,让宣讲真正活起来、火起来,从而形成良好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教师党支部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战斗堡垒,应该积极组织各教师支部凝练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案例,展现教师坚持立德树人的精神风貌,通过读书班等形式,分专题开展学习研讨,不断完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机制,构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的生动实践[15]。通过宣讲让大学生充分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引导大学生深刻体悟党史学习教育中蕴含的力量,从而帮助大学生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仰,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促使大学生努力将报国之志落实到勤奋学习的行动之中。

参考文献:

[1][6][1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話[J].求是,2021(07).

[2]田天亮.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N].安徽日报,2021-06-08(006).

[3]鲁琴,戴茂堂.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8):55-57.

[4]黄蓉生,胡红梅.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21(08):21-27.

[5]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讲话[N].人民日报,2021-03-08(02).

[7][8][1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9]本刊编辑部,鲍莉炜.切实提高以中共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教学的实效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05):1.

[10]余华,肖体贵.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1(06):70-74.

[12]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4-15(09).

[14]刘玲,韩美群.知史爱党  知史爱国——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J].学习与实践,2021(04):25-31.

[15]张罡.新时代高校品牌化党建的三维协同路径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38(02):21-24.

作者简介:刘琼,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张雷,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党史学习教育专项)“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到思政课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DSYJ067);教育部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及其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启示研究”(项目编号:N2013009);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一体两翼打造思政育人大课堂研究”;肇庆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研究”(TZ20220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高校思政课实现路径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
以史为鉴,切实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质量
学习习近平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