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说理课堂 提升核心素养

2022-05-30 10:48叶清芳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2年7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解决问题核心素养

叶清芳

摘  要:构建“说理”课堂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上的教学,还要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知识背后蕴含的道理,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不仅学会知识,还要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从中“寻道理”“明道理”“讲道理”“用道理”,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让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探究、深度学习的快乐殿堂。

关键词:深度学习;解决问题;核心素养

构建“说理”课堂,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主动探究、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开展以从具体到抽象、运算与推理等为重点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寻道理”“明道理”“讲道理”“用道理”,从中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的学习者。

一、深度学习寻理,探究数学知识本源

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深度学习,特别重视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从而激活学生探寻数学之理的欲望,主动探究、深度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和本质。

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一课中的“密铺”时,教师创设如下情境:给淘淘家厨房铺地砖,选择怎样的图形?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什么是密铺,发现能否密铺与图形的角有关,三角形、四边形和正六边形能够密铺,正五边形、正七边形、正八边形不能密铺。之后,让学生探究其中的道理。教师引导学生先探究四边形可以密铺的原因是其内角和为360°,三角形能密铺的原因是两个三角形的六个内角和为360°。接着,让学生根据多边形内角和的规律,探究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七边形、正八边形的内角和与每个内角的度数,推导该图形能否密铺。例如,正五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是108°,三个108°是324°,比360°少36°,会出现空隙;如果再用一个108°的角来铺就会重叠,从而让学生理解正五边形不能密铺的道理。通过举一反三,学生能推导出正六边形能密铺,正七边形和正八边形不能密铺。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计具有引导性、启发性且能够揭示数学知识本质的问题,层层铺垫、环环相扣,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抽丝剥茧,找到了密铺知识的道理和本源。学生在寻理的过程中体验到求知的乐趣,在说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从而推动学习更加深入,领悟更加透彻,说理能力也随之提升。

二、深度学习究理,掌握知识内在联系

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在讲授新知识前,要明确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合理利用知识迁移,将以前所学的知识和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联系起来,把旧知识作为说理的基础,降低学习的难度,为学生探究新知识做好铺垫,提高学生对学习新知識的信心和兴趣,主动深入地探寻数学知识蕴含的奥秘。这样,学生在说理时,才能做到信心满满、有理可依。

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时,先带领学生复习三年级所学的行走路线图,即要讲清楚行走路线,必须讲清方向、距离、地点这三要素。接着,教师创设情境:六一儿童节,老师带领同学们到动物园游玩,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发现仅仅靠方向与距离,无法说清楚熊猫馆的具体位置,因为东北方向上还有狮虎山。教师这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之后明确:在运用方向与距离描述位置的基础上,还要运用角度描述才能说清楚具体位置。学生尝试测量角度,运用方向、角度和距离,说清具体位置。最后教师小结:与以前学习描述路线的区别在于增加了角度。这节课有机联系旧知识,形成新旧知识联系网,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找准“衔接点”,搭好“过渡桥”,铺好“奠基石”,为学生探究新知识蕴含的道理做了很好的铺垫,便于学生自主探究、深度理解、准确掌握,从而轻松地、准确地加以“说理”判断,牢牢掌握如何确定位置的知识。

三、深度学习悟理,培养理性思维能力

陶知行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应该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现知识、建构知识,理性把握和深刻分析数学知识的本质,引导学生悟其理,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时,教师在课前准备了透明的长方体水槽、小水桶、马铃薯(或石块)、尺子等。上课伊始,教师创设曹冲称象的情境(渗透转化思想),然后提问:怎样算马铃薯的体积呢?(指马铃薯所占空间的大小)小组内在操作前讨论后形成共识:由于马铃薯是不规则物体,体积无法运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来计算,必须通过转化的方法,把马铃薯的体积转化为水的体积进行计算。实验时,先测量长方体容器的长和宽,再倒入一定的水(要注意水必须能没过物体),测出水的高度或在水位上做记号;然后,放入马铃薯,再测量现在水位的高度或对现在的水位做记号;之后,学生计算出马铃薯的体积。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明白其中的道理。教师创设曹冲称象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随后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马铃薯是不规则物体的特征,必须通过转化的方法才能计算出其体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局限,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式,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说清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轻松解决问题。

四、深度学习明理,提升解决问题水平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主要依赖于直观形象思维,而数学学科又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数形结合、转化、迁移、类比等常用的数学方法引导学生“究”道“悟”理,学习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上册“近似数”一课时,大部分学生在课前对四舍五入法只存在模糊的认识,对于“什么是四舍五入法”“运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的道理是什么”,以及“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十分清楚。教材创设了2009年国庆庆典的场景,引出问题: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 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教师请学生在1万至2万的数线图上标出18 000的大致位置。学生观察后发现18 000与2万更近,因此把18 000看作近2万。接着,教师提问:如果把1万至2万的数线平均分为10份,每个点上的数字是多少?再让学生观察,哪些数离2万近,哪些数离1万近。从而得知,16 000至19 000离

2万近,因此,16 000至19 000看作近2万;11 000至14 000离1万近,因此,11 000至14 000看作近1万;15 000在1万与2万的中间,为了保证答案的唯一性,把15 000的近似数看作近2万。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对保留到万位为什么只要看千位,不要看百位、十位、个位感到不理解。通过数线图引发学生深入思考:10 000到11 000之间有哪些数?11 000到12 000之间有哪些数呢?……19 000到20 000之间有哪些数?通过思考发现:10 000到11 000之间有10 001 ~ 10 999,11 000到12 000之间有11 001 ~ 11 999,…,19 000到20 000之间有19 001 ~ 19 999,它们之间的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都是一样的,从而深刻地理解为什么保留到万位只要看千位,不要看百位、十位、个位,从而理解保留到哪一位只要看它的下一位即可。从这堂课分析,数形结合有助于直观明理。教师利用数和形两者间的对应关系,通过以形助教、以数辅形和数形结合等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观形象地找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解决具体问题,准确有效说理,达到说得精、说得新、说得有价值的目标,从而把握概念本质,掌握数学规律。

数学之理潜藏于知识之中,教师若能准确理解、把握,并围绕学习主题精心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教学活动,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深入地寻理、究理、悟理、明理,学生的思维便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科学的训练,从而有效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淑娟. 核心问题引领下的说理课堂[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21.

[2]罗鸣亮. 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牛献礼. 素养导向下的深度学习[J]. 小学教学设计,2020(3).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解决问题核心素养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