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怪的心理学

2022-05-30 05:00朱广思
科学大众(中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海象哥斯拉水怪

朱广思

《哥斯拉》是世界电影史上经久不衰的系列,每隔几年,我们就能高呼:“哥斯拉又要来啦!”这个风靡了半个多世纪的日本怪兽,每次出现总能吸引人们的目光。

哥斯拉的外形与恐龙类似,生活在水中,根据吃下东西的不同而吐出火焰、能量波、激光等。除了《哥斯拉》系列,还有很多以大型水怪为题材的电影,如《环太平洋》《极度深寒》《深渊》《尼斯湖怪》等。

为什么水怪这么受欢迎?其实,全世界人民都对水中的奇怪生物很有兴致。

人类对水生怪物的迷恋

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认为,对水怪(尤其是人形水怪)的迷恋,反映出我们的一种“死亡本能”。胎儿在母体羊水中10 个月,体验了类似淹死但又不会死亡的感觉,虽然当时大脑还没有明确的记忆,却深深刻在潜意识当中。被美人鱼等“水中人”带下水,就仿佛回到了如胎儿一般安宁的“休眠状态”。

因此,大海虽然危险,虽然有可能藏着各种各样的怪物,但它就是那么迷人。几乎每个靠近江河湖海的民族都有关于水怪的传说,大部分水怪都是神秘或恐怖的,有些水怪虽然像超模一样漂亮(比如希腊神话中的海妖塞壬),却也妥妥的是以美貌害人的反面角色。

陆地上有的,水里也该有?

另外,从心理学角度说,人对未知事物的见解还有一种“学习迁移”,会把对上次学习的经验用在下次学习中。有时候,这种迁移是帮倒忙的,在研究海洋生物的时候就是如此。

很多爱开脑洞的古人认为,水中不仅有鱼人和美人鱼,还有各种水生动物能对应陆地上的动物,比如中外都有的海马(可不是水族馆中能看到的那种)、海猪。

动画片《海绵宝宝》中还有海犀牛、海熊等,《海贼王》里也有海长颈鹿、海狮子等巨型怪物。它们只是长了鳞片和鱼鳍、鱼尾的陆地动物。

中国人和日本人都认为河里有会拉人下水的吃人怪物水猴子(河童),原型有可能是在水边生活的大龟和猴子的结合体。

欧洲探险家则认为,海中存在像大象一样的长牙怪兽。早期的欧洲航海图中甚至画满了各种怪物,不知道电影《西游降魔篇》中的长腿鱼怪是不是受了这些地图的启发。这一切都源于对未知事物充满恐惧、好奇的推演,抑或瞎猜。

这种擅自给海洋生物加上鱼鳍、鱼尾的做法,还一直用在早期科研中,比如海象。虽然瑞典自然学家康纳德·盖斯纳收集了非常详细的海象资料,但是在其所著的《动物史》中,他还是忍不住给海象加上了不存在的魚鳍和鱼尾。其他动物也一样,加上这些零件就变成一只新造的海洋怪兽了。

当海怪碰到现实

在《圣经》中出现的海怪利维坦,现在某些科学家认为它其实是一种鲸鱼,于是有一种掠食性抹香鲸的化石被发现后,就被命名为利维坦鲸。

在太平洋发现的一种身长2 米左右的海蜥蜴,也被称作“哥斯拉”,但是电影中哥斯拉的四肢显然更接近兽脚亚目的恐龙(霸王龙等)。1958 年,日本南极考察船“宗谷号”的船长和船员也看到过不明身份的巨型海洋动物,船长松本满次称之为“南极哥斯拉”。但不同的是,船长认为这并不是爬行动物,而是一只大海兽。2002 年,又有人在照片上发现南极可能存在身长二三十米、可以直立行走的类人生物,日本人将其称为Ningen。有传言说这是日本科学家秘密造出的怪物,但是此推论纯属无稽之谈。

猜你喜欢
海象哥斯拉水怪
哥斯拉大战金刚
海象
哥斯拉无家可归
尼斯湖水怪
变色海象
大禹除去水怪无支祁
水中“怪兽”
海象的牙&彩雀
章子怡:出演《哥斯拉2》,是为了“开眼”!
它是一只哥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