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坦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2022-05-30 10:48汪海
理财·收藏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三大纪律首歌纪律

汪海

这首由新县籍老首长程坦改编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一首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当今的繁荣盛世经久不衰的红色歌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时,红军部队刚成立,就非常重视队伍的革命纪律,这也是红军区别于其他旧式军队的顯著标志。到达永新县三湾时,原有5000多人的部队仅剩下不足1000人,面对百姓的躲避和队伍中士兵逃跑的现象,部队进行了整编,并要求官兵对待群众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这就是最初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0月,红军行进至江西遂川的荆竹山时,由于长途行军,战士们饥饿难耐,便有人挖了百姓地里的红薯来充饥,违反了纪律。毛泽东得知后,便集合队伍,在雷打石召开大会,要求红军部队要严格遵守革命纪律,做好群众工作,同时提出早期的“三大纪律”,即:行动听指挥、打土豪款子要归公、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1928年1月,部队到达井冈山,为了解决冬装、粮食问题,进一步拓宽根据地,决定攻打遂川县。在发动群众和筹款的过程中,战士借了老乡的门板没归还,或者出现弄错的现象,以及借用稻草没有主动还给物主。在进入县城后,也出现部队休息过的地方没打扫干净的现象,这些不良的现象间接或直接损害到群众的利益。毛泽东了解情况后,在李家坪召开全体指战员大会,又给部队规定了“上门板;捆禾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请来夫子要给钱;不打人骂人”的六项注意。六句话通俗易懂,便于执行,部队每到一地,都要求战士们严格落实执行。

3月,部队南下来到桂东县的沙田,错误地把百姓家中新娘的嫁妆当作土豪财产予以没收,此时就体现出纪律的重要性。4月3日,毛泽东在桂东沙田圩后的老虎冲“三十六石丘”,正式系统、完整地颁布了红军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为:一、行动听指挥;二、不拿工农一点东西;三、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为:一、上门板;二、捆禾草;三、讲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

1929年以后,随着人民军队的不断发展,“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完善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老红军陈士榘回忆了这个过程:关于“三大纪律”,在新的情况下,不断地在内容上进行了修改,如“筹款要归公”改为“缴获要归公”,“不拿工农一点东西”到陕北后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关于“六项注意”也增加了新的内容:1929年,部队向赣南闽西进军,经过“三南”(龙南、定南、全南)地区,向广东东江地区发展。这些地方老百姓思想相对落后,部队在这里还按过去的习惯,在野外方便,解决个人问题,去河里或沟里洗澡,引起当地百姓的严重不满。毛泽东得知后,立即把“六项注意”改为“八项注意”,并迅速向部队宣布。新增加了“洗澡避女人”“大便找厕所”两项内容,后来又修改为“院子打扫干净,挖卫生坑(厕所)”。

1930年9月,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印发《红军士兵会章程》,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正式列入其中。此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略有改动,成为全军和各地武装的革命纪律。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诞生于新县卡房。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国民党军集中兵力持续对苏区开展“清剿”,留守当地红军处境十分艰难。中共鄂东北道委、游击司令部及其直属单位化整为零开展革命斗争,道委书记兼游击总司令郑位三,只带着程坦、刘华清等人单独行动,继续领导苏区斗争。

1934年,程子华受党中央派遣,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位于新县卡房的鄂东北道委,向他们传达中央指示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道委秘书长的程坦萌发出编写关于红军纪律新歌词的念头。他仿照诞生于大别山的一首革命歌曲《土地革命歌》歌词的写法,编成既押韵又通俗易懂的9字歌词,填入《土地革命歌》的曲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初稿就这样诞生了。

1934年11月7日,鄂东北独立团在鄂豫皖省委制定的“十月革命”纪念周活动中,第一次唱响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成熟于商洛。1934年12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西商洛地区,并建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红军队伍迅速扩大。但此时革命队伍中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坚定的政治思想和良好的纪律作风就成为部队的工作重点。为进一步做好纪律教育,程坦把在大别山改编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再一次进行改写,刻印成歌页,发给每一个连队教唱。把“条文”变成“歌词”,不是简单的数学公式的转换,而是一个艰辛的创作过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从只有50多字的条文到商洛地区180字歌词的两次改写,凝聚着程坦的心血和智慧。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定型于陕北。1935年红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并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10月,中央红军送来了《告红二十五、二十六军全体指战员书》和《中国工农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布告》。对程坦来说,真是如获至宝,就内容而言,都是他熟悉的,但当初编写歌词时,只是根据程子华同志的记忆,大致传达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现在有了红军总政治部最准确、最可靠、最权威的《布告》作为歌词的依据。

晚上,程坦激动得睡不着,他围着炭火,严格按照总政治部颁布的内容,并结合原有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词,逐字逐句细细琢磨,加以思考和斟酌之后,一首崭新而又完整的革命歌曲诞生了,并刊印在红十五军团编的《红旗报》上。

这首歌发表以后,由于它内容通俗易懂,曲调又是战士们所熟悉的内容,不但好学而且好记,最主要的是它还便于部队在行进途中进行歌唱,因此这首歌很快就在红二十五军及红十五军团中传唱开,又迅速唱遍整个红军部队,并很快唱遍了整个陕甘宁边区。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这首歌不断传唱,成为流行时间最长、流行地域最广的一首红色歌曲。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的演变。我们今天所唱的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跟随着我军的革命任务不断改变,以及革命纪律要求不断变化,也经历了数次改动。不同的历史时期,歌词的内容也进行了一些相应的调整和改动,如抗日战争时期,这首歌改为:“抗日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实行抗日的纲领,最后才能有保证。……”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又改为:“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1947年10月,毛泽东主席为人民解放军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重新颁布实施,从此,这首歌得到统一,并“以此为准,深入教育,严格执行”。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对这首歌进行了修改,并在1951年1月正式公布。1957年,解放军总政治部再次对这首歌进行修改,在1958年第二次公布。1978年,总政文化部第三次重新公布。但这三次公布均未提及歌词编者程坦。1972年春,在程坦重新填写干部履历表时,看到“有何著作”的栏目时,才回想起自己所编写的红军歌曲。为此,他致信给周恩来总理,就这首歌编写的相关情况,请组织予以调查核实。1981年《解放军歌曲》杂志第3期重新刊表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并增添了8个字“程坦编词,集体改词”。

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他于1936年8月底,发现徐海东率领的红十五军团都在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认为这就是国民党无法打败红军的重要原因。并在《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中,首次向外界披露了这首歌。可能斯诺是最早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介绍到国统区的,也是最早将这首歌介绍到西方世界的。

猜你喜欢
三大纪律首歌纪律
不为我们而作的歌
就是这首歌
鲜红的红旗是首歌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纪律
把纪律挺在前面要做到“四个在前”
美国家长怎样理解“纪律”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由来和内容是什么?
鲜为人知的另一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