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出来的智慧

2022-05-30 05:43傅萸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来园个性化案例

傅萸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的理念逐渐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所熟知。教师们增强了“儿童意识”,积极尝试挖掘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将以往由教师主导的点名环节调整为幼儿的自主签到活动,就是教师们进行的一项有意义的实践探索。从以上两位教师所撰写的案例《小小签到作用大》和《“签”变万化》中,我们看到了签到活动实施路径的丰富多样,也感受到了教师追随幼儿、支持幼儿以其特有的方式进行表达的教育价值取向。这两个案例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 ] 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

在两个案例中,签到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解决幼儿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在《小小签到作用大》这一案例中,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出发,从“什么是签到”“什么时候签到”“怎样签到”,到“如何写名字”“怎样看懂时钟”,再到“‘签到还能应用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活动过程具有开放性。随着问题的聚焦和深化,幼儿的主动学习得到了适宜的支持与推进。不仅如此,幼儿还能将签到活动中获得的相关经验迁移到日常生活中。

[ ] 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在两个案例中,教师都十分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小小签到作用大》的案例中,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可以用个性化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名字,记录时间。《“签”变万化》这一案例呈现了班级签到活动的组织方式由“集中签到”向“分组签到”“个性化签到”转变的过程。教师通过“提供两种时钟”“改良机械钟钟面标注”“鼓励同伴互助”“支持幼儿将签到用笔由铅笔换成水彩笔”“鼓励幼儿制作属于自己的签到月历”等,支持幼儿自主地以喜欢的方式进行签到。幼儿在观察、体验、比较、分享中学习解决问题,获得了有益的经验。

[ ] 指向幼儿的多方面发展

在两个案例中,教师没有纠结于签到方式是用签名、打钩好,还是用画符号、做标记、夹夹子、插牌子好,而是追随幼儿的需要,将认识时钟和日历、前书写、记录、统计等方面的学习较为自然地渗透在签到活动中,将签到活动与幼儿在来园、进餐、睡眠等方面的习惯养成和自主管理有机融合。教师整合了幼儿多方面的经验,在甄别问题、明晰价值的基础上,积极研究支持幼儿自主签到的多种策略,推动幼儿的自主学习、深度学习。

当前,很多幼儿园都在开展幼儿自主签到活动,但由于部分教師对签到活动的价值认识不到位,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一味注重形式上的翻新,异化了签到的作用,把太多的学习内容强行附加在签到活动上,等等。那么,教师在组织幼儿自主签到活动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首先,无论是教师点名还是幼儿自主签到,都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具有仪式感的一个环节,其目的并不仅仅是帮助教师实行对班级的管理,对幼儿的发展来说,点名或签到的核心价值是在集体中营造一种关爱的氛围。自入园起,幼儿通过日复一日的点名或签到,很快知道了班里有哪些小朋友,他们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子,进而萌发集体意识。随着与同伴的熟识,幼儿会关注到今天哪些同伴没有来园、哪些同伴来得晚了,关心他们是生病了还是发生别的什么事了。由此,班级里逐渐形成一种温暖、关爱的氛围。而以上两个案例中的签到活动都是由班里部分幼儿来园迟到的问题引发的,教师希望通过签到活动帮助幼儿树立时间观念,做到来园不迟到。从即时效果来看,签到活动确实强化了幼儿按时来园的意识。然而,在这里我想提醒的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始终通过正面教育的方式给予幼儿积极的影响。比如,引导幼儿发现“早到”的好处,从而产生按时来园的愿望和动力;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关注自己在按时来园问题上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教师不宜让幼儿将签到的重点放在关注哪些同伴违规迟到了,“晒出”迟到者的名单、迟到的次数,规定迟到者不能“评星”,等等。这样就违背了开展签到活动的核心价值,效果会适得其反。

其次,自主签到在各年龄段都可以进行,但在具体实施中应体现年龄特点,支持幼儿个性化的表达,并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优化。比如,对于直觉行动思维仍占优势的小班幼儿来说,签到方式应更具游戏性,可以借助照片、贴纸、标签等材料来进行;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中班幼儿有了更多个性化表达的意愿,教师可以请幼儿参与设计签到的方式、准备签到的材料,并支持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签到;对于大班幼儿,签到活动的设计需更具挑战性,关注幼儿的自我管理,引导幼儿合作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有两个问题需要教师把握好。第一,教师需要思考和寻找适合本年龄段、本班幼儿的签到形式,但不是一味去追求另类形式,不断地变花样。对于“个性化”签到的把握亦是如此。我们支持幼儿个性化的表达是因为幼儿之间本来就有差异,我们支持的是幼儿按自己的实际能力、兴趣和需要来完成签到,而不是单纯追求“个性”,以至于幼儿需要挖空心思地去表现自己在签到中的“个性”,使签到册变成了幼儿的图画本。同时,还要避免出现为应付检查而布置签到角、装饰签到表等无谓的工作。第二,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签到活动确实能包含很多学习内容,如写数字、写名字、认识时间、记录、统计、表征……涉及诸多发展领域。但我们在选择内容时要充分考虑签到活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不可填塞过多内容,对幼儿提出过高要求,使签到成为令幼儿头疼的繁琐任务。

再次,“签到”这种形式可能在短时间内、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改善了幼儿来园迟、进餐慢、就寝晚等问题,但这种改善的效果能否持久呢?其实,“签到”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来园迟、进餐慢、就寝晚背后的问题。如果教师满足于利用签到活动使这类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那么很可能会忽略其中根本性问题的解决。比如,孩子进餐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食欲不佳,是咀嚼能力需要加强,是进餐习惯有问题,还是园内餐食无法很好地满足幼儿需要?这些问题恐怕都不是依靠“签到”能解决的。况且,在进餐问题上也不是吃得越快就越好,教师在实际应对这类问题时切不可顾此失彼。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基点,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学习契机,我们不必绞尽脑汁地设计一些我们以为很有价值的活动内容,而应重视幼儿当下的生活,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从而引导和推动幼儿的成长。自主签到是为引导幼儿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而产生的行动,是指向幼儿主动学习与发展的实践探索。教师要善于捕捉、发掘自主签到活动中的教育契机,给予幼儿适宜的回应和支持,在具体的、感性的、完整的状态中,支持幼儿的学习不断发生、发展,走向深入。

猜你喜欢
来园个性化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如何挖掘“来园、离园接待工作”中的教育价值
迎来送往,妙趣横生
小签到 大作用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生活组织探析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